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H2O2浸种对吸胀冷害下花生种子萌发和生理代谢的影响,选择豫花9326和豫花37为材料,用50mmol/L H2O2进行低温(5℃)浸种,以灭菌水低温浸种为对照,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后豫花9326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31.25%、18.52%、50.53%,豫花37分别提高了14.58%、3.64%、36.13%,种子电导率分别显著降低了47.67%和23.67%,其中豫花9326发芽相关指标增长比例高于豫花37。与对照相比,用H2O2处理的豫花9326在萌发的第0、4、6天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0.22%、7.05%和32.5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27%、53.42%和52.2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9.66%、13.04%和43.76%,脱落酸(AB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赤霉素(GA)含量和GA/ABA比值均呈显著增长的趋势。H2O2浸种可能是通过维持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可溶性物质含量以及调控内源激素含量,来提高花生种子对吸胀冷害的抗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本研究可为花生萌芽期耐寒性的调控技术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肥耦合对高原莴笋生长、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的水分条件和施肥量处理对春茬莴笋产量、植株氮、磷、钾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莴笋产量以高水高肥(W1F1)处理时最高,为87019.05 kg/hm2,但中水高肥(W2F1)处理的产量与其无显著差异,亦达到85777.28 kg/hm2,此二者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中肥(W3F2)处理分别高出20.40%、18.68%。莴笋各器官氮、磷、钾含量随着施肥量减少呈降低趋势,而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先上升后下降,即(W2田间持水量的65%)灌水下限时吸收量较大。莴笋可食用部分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W2田间持水量的65%)灌水下限时较(W1田间持水量的75%)和(W3田间持水量的55%)高,硝酸盐含量则随着灌水下限的下降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灌水下限下随着施肥量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综上,中水高肥(W2F1),即65%灌水下限,施肥量N 296.7 kg/hm2、P2O5 70.2 kg/hm2、K2O 171.6 kg/hm2处理为甘肃省河西地区莴笋生长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3.
中牟大蒜标准化生产施肥技术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不同施肥配方对标准化生产中牟大蒜品质、产量及增产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施用钾肥为中心的平衡施肥技术能有效增加大蒜蒜头中Vc、大蒜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改善大蒜的内在品质。施钾肥后各处理与对照(N2K0)相比,鲜蒜头增产4.66%~29.18%,蒜薹增产2.57%~33.07%,经济收入增加2057.08~8709.65元/hm2。综合当前生产水平及效益分析,试验得出中牟地区大蒜平衡施肥方案为N2K2——N 375 kg/hm2、P2O5 90 kg/hm2、K2O 15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南方冬季油纤兼用亚麻产业,采用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方式共设置了14个施肥处理,通过对2个品种在不同试验点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比较试验,以便筛选出最适合洞庭湖区当地亚麻种植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在低洼试点与旱地试点中通过合理的施肥调控油纤兼用亚麻可获得高产,表现最好的亚麻品种是‘轮选2号’。在低洼试点中,原茎产量最高达7000.30 kg/hm2,种子产量高达538.90 kg/hm2;在旱地试点中,原茎产量达5520.30 kg/hm2,种子产量达424.96 kg/hm2。在施肥技术方面,针对于低洼稻田种植‘中亚麻2号’的最佳施肥为N2P0K2 N 400 kg/hm2、P2O5 15 kg/hm2、K2O 125 kg/hm2);‘轮选2号’的最佳施肥为N2P2K0 N 350 kg/hm2、P2O5 25 kg/hm2、K2O不施用。而针对于旱地地区中,‘中亚麻2号’以N2P2K0 (N 375 kg/hm2、P2O5 52.5 kg/hm2、K2O不施用最好;‘轮选2号’以N2P0K2 (N 400 kg/hm2、P2O5 10 kg/hm2、K2O 150 kg/hm2)最好。  相似文献   

5.
探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红芸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神池县红芸豆的可持续与优质高效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英国红芸豆为试验材料,采用“414”方案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在复合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红芸豆产量、产量相关因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和2018年的各处理中均为T3处理(施用硝酸磷300kg/hm2、尿素180kg/hm2和生物有机肥3000kg/hm2)效果最好,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较不施生物有机肥(CK)分别增加24.7%、20.3%、23.0%、7.9%和5.7%、31.5%、1.0%、31.8%;株高及荚长分别增加了20.2%、7.6%和20.8%、11.1%;产量分别增加了20.4%和25.9%;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4.8%和16.4%;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总产值分别为23 976.0和22 459.0元/hm2,扣除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等生产成本外,净利润最高的均为T2处理(施用硝酸磷300kg/hm2、尿素180kg/hm2和生物有机肥1800kg/hm2),分别为20 267.9和18 802.7元/hm2,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9%和12.3%。2019年,选择经济效益最高的T2处理在烈堡乡和大严备乡进行扩大面积种植,产量分别为3002和3420kg/hm2,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12.2%和16.3%;净利润为18 832.3和21 925.5元/hm2,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0.9%和6.3%。因此综合考虑红芸豆产量和农民纯收入等方面,T2处理是最优施肥方式,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灌溉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以探明最适废水还田量。试验设置清水3000 m3/hm2(W1,CK)、废水600 m3/hm2(W2)、废水900 m3/hm2(W3)、废水1200 m3/hm2(W4)、废水3000 m3/hm2(W5) 5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灌溉量对土壤团聚体、N、P、K、有机质、酶及玉米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25~2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废水灌溉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比W1增加了14.90%、17.04%、4.09%和16.67%;(2)灌溉1年,废水灌溉表层0~2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3)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在W4、W2 及W4处理下增加最高,增加量分别为9.64%、5.34%及17.24%;(4)过量灌溉会降低玉米出苗率,废水灌溉量不宜超过1200 m3/hm2。2年灌溉W3时玉米产量最高,分别为69171、59404.5 kg/hm2。总体来看,最适废水灌溉量为900 m3/hm2。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龙州县(早季)及港北区、福绵区(晚季)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肥)、全肥(180kg N+45kg P2O5+135kg K2O/hm2)、缺氮(45kg P2O5+135kg K2O/hm2)、缺磷(180kg N+135kg K2O/hm2)和缺钾(180kg N+45kg P2O5/hm2)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对照处理分别减产17.43%、6.64%、4.83%和25.58%。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穗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r=0.544)和穗粒数(r=0.8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灌溉条件下燕麦品种银燕6号氮(N)、磷(P)、钾(K)配方施肥的肥料效应,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N、P、K不同施用配比对燕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施肥与产量的回归模型,为构建灌溉条件下燕麦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处理N2P2K2籽粒产量(5100.0kg/hm2)、肥料贡献率(34.8%)、产值(20 400.0元/hm2)在14个处理中均最高;增产效应为N>P>K,并且N、P、K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P、K单种肥料施用量与籽粒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根据拟合函数得出,N、P、K最大施用量分别为229.8、80.5、26.4kg/hm2;根据N、P2O5和K2O施用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三因素的施肥数学模型,进一步得出,燕麦产量≥4950.0kg/hm2时,氮(N)︰磷(P2O5)︰钾(K2O)施肥比例为1.54︰1︰0.23,N、P2O5、K2O施用量范围分别是148.8~198.3、>112.5和14.3~37.2kg/hm2。该结论对灌溉条件下燕麦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中熟超高产大豆N、P2O5、K2O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田间研究了975 m3/hm2 (W1)、 1575 m3/hm2 (W2)、2175 m3/hm2 (W3)、2775 m3/hm2 (W4) 4种滴水处理对‘新大豆27号’N、P2O5、K2O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花荚期滴水量,明显增加花荚期叶、茎中N、P2O5、K2O百分含量和积累量,并大幅度提高籽粒产量;明显提高N、P2O5、K2O的收获指数、每生产100 kg籽粒所需N、P2O5、K2O量和K2O的比例。籽粒产量在6082.6~6404.7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需积累N 6.4~6.6 kg,P2O5 1.4 kg,K2O 4.6~5.2 kg。适宜的滴水量大幅度提高了花荚期N、P2O5、K2O积累速率和K2O的比例是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量对稻田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黑麦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找到南方稻田种植黑麦草的最佳基肥肥料配比。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设4个水平,试验设11个处理。测定每次刈割黑麦草的干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施肥尤其是氮肥能增加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基施磷肥和追施氮肥能促进黑麦草的再生。增加氮、磷肥施用量,黑麦草氮、磷含量也增加,钾肥施用达到一定量后,再增加施用量,黑麦草钾含量变化不大。增加氮、磷、钾肥的施用能提高黑麦草氮、磷、钾的吸收量。南方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的N、P、K肥基肥最佳施用量(折纯)分别为:210.0 kg/hm2 N、108.0 kg/hm2 P2O5、117.5 kg/hm2 K2O。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绿豆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榆绿1号’为试验对象,设计6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达到了差异显著的影响,对主茎节数、荚长、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由氮肥施用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在施用P2O5 60 kg/hm2、K2O 45 kg/hm2和商品有机肥750 kg/hm2的基础上,氮肥最佳施用量推荐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高粱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Na2SeO3,研究外源硒对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外源硒的最佳剂量和最适宜时期,同时为研究硒对高粱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富硒高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0(CK)、40(T1)、80(T2)、120(T3)和160mg/kg Na2SeO3(T4)5个供硒水平,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叶面外源硒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供硒条件下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外源硒对高粱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在人体吸收硒的安全摄入范围内,挑旗期T2施硒剂量下,晋糯3号籽粒硒含量2年平均为0.295mg/kg,比CK平均提高83.5%。叶面喷施硒对提高高粱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对高粱品质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CK。挑旗期T2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1.25%和1.40%。叶面喷施合适剂量的Na2SeO3能够明显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改善高粱籽粒营养品质,对高粱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所述,挑旗期是高粱富硒的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宜的叶面施硒(Na2SeO3)剂量为80mg/kg。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安徽沿江棉区的机采棉最佳施肥量,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以棉花品种‘中915’为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施肥水平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皮棉产量为834.83~1443.35 kg/hm2,较CK增加了37.9%~138.4%,N2P2K2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的皮棉产量最高。棉花单株氮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37.2%~79.4%,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N2P2K2处理最大。棉花单株磷素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8.1%~53.5%,N1P1K2处理(N 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120 kg/hm2)最大,N2P2K2处理次之。棉花单株钾累积量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29.9%~97.0%,以N2P2K3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0 kg/hm2)最大,其次为N2P3K2(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20 kg/hm2)、N2P2K2。综合来看N2P2K2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最好。结合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推荐在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模式种植可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减量施用,氮肥纯养分施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仙草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天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142-146
为探索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对仙草产量的影响,应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仙草产量影响效应大小的肥料种类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根据肥料效应函数,结合当地仙草生产实际,仙草最高施肥量为N 200.7 kg/hm2、P2O5 94.7 kg/hm2和K2O 262.5 kg/hm2,最高产量为11089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7:1.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3.7 kg/hm2、P2O5 88.4 kg/hm2和K2O 241.4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11072.4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6:1.25。仙草生产中应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应采用磷含量较低、氮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15.
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宽幅匀播小麦的肥料高效利用和土壤养分吸收的机理,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应用“3414”田间肥料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的施肥效果和推荐用量。结果得出,宽幅匀播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显著降低,随土壤肥力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肥力>较低肥力>低肥力>较高肥力>高肥力。随土壤肥力由低到高增加,宽幅匀播小麦最佳施肥效益的推荐施肥量分别是N 107.9~171.8 kg/hm2、P2O5 88.2~112.1 kg/hm2和K2O 35.4~56.2 kg/hm2,平均分别为:N 138.3 kg/hm2、P2O5 101.4 kg/hm2、K2O 45.4 kg/hm2,三要素比例为N:P2O5:K2O=1:0.73:0.33。由于不同土壤类型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有一定差异,小麦宽幅匀播适宜施肥量应因土壤类型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6.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