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正为探索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控效果,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申嗪霉素的毒力最强,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0.3502mg/L、0.8645mg/L和0.1341mg/L,乙蒜素对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_(50)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联合毒力作用,进行高效药剂筛选,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泰安及周边地区病样上分离到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qum)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2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107、0.906 mg/L,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在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1:1配比的EC50最小,为0.157 mg/L;1:8配比的EC50最大,为0.303 mg/L。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的SR分别为1.22、1.54、1.85、1.98、1.63,其中,1:2、1:4、1:6、1:8混配组合的SR均大于1.5,表明上述4种混配组合对假禾谷镰刀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1:6的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菌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水稻纹枯病菌对己唑醇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贵州、湖北、湖南及河南7个稻区分离的101株纹枯病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建立其敏感性基线。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稻区101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介于1.0751~2.9228 mg/L,平均EC50值为1.8081 mg/L,菌株之间的EC50值最大相差2.72倍。供试纹枯病菌群体对己唑醇的敏感性频率近似于正态分布(W=0.980,P=0.157>0.05),因此将其EC50均值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己唑醇的敏感基线;且2016—2018年监测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对己唑醇仍敏感。该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芥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芥菜作为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为芥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葡萄座腔菌和烟草黑胫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获得的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以95%乙醇提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提取物的抑菌率可达90%以上。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5、1.0 g/mL,通过毒力方程的测定,它的半抑菌浓度(EC50)为0.2212 g/mL。通过试验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葡萄座腔菌、烟草黑胫菌、辣椒菌核病菌等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EC50分别为0.0898、0.1265、0.1679、0.1685 g/mL,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弱,EC50为0.5833 g/mL。芥菜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爪哇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甘薯具有强致病力,为了筛选对2种病原菌防效较好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酶利、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中生菌素和四霉素对2株甘薯致病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对爪哇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和咪鲜胺,EC50分别为1.292、2.145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16.652、28.641μg/mL,腐酶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爪哇镰刀菌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分别为440.540、637.120、680.765μg/mL和22385.367μg/mL;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咪鲜胺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0.03、0.131μg/mL和0.177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多菌灵,EC50分别为3.66、14.408μg/mL。甲基硫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EC50分...  相似文献   

6.
8种植物挥发物和浸提液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测定了8种植物的挥发物和浸提液对引起三七根腐病的恶疫霉菌和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葱属作物大蒜、洋葱、葱及韭菜的挥发物和浸提液对恶疫霉菌和腐皮镰孢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大蒜挥发物和浸提液的抑菌活性最强;生姜、鱼腥草、香菜茎和薄荷的挥发物抑菌效果不明显,甚至在低浓度下出现促进菌丝生长的现象,而生姜、香菜根和叶的浸提液对恶疫霉菌和腐皮镰刀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作物轮作控制三七根腐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槐(Sophora japonica L.)是中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和药用植物。本研究旨在挖掘国槐在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的功能。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国槐树枝中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萃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并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国槐树枝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均对4种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它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性最高,48 h的EC50为2.58 mg/mL,其次为Ectophoma multirostrata、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臭镰刀菌(Fusarium foetens)。从乙酸乙酯萃取物检测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肪族和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五氟丙酸十八烷基酯(14.77%)。国槐树枝中起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相,其次为正丁醇相、水相与石油醚相。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山东泰安本地蓝莓采后果实致腐菌及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蓝莓果实上分离致腐菌株,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rDNA-ITS序列分析,结合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进行鉴定,并通过体外熏蒸抑菌试验研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6种植物精油对尖孢镰刀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肉桂皮精油抑菌活性最强,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中浓度(EC_(50))和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025 7μL/mL和0.060μL/mL。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区蓝莓货架期真菌病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冬小麦种子表面粘附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唐山、秦皇岛等5个地区收集45个冬小麦品种(系),通过洗涤检验法和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在供试的45个冬小麦品种种子表面分离到9个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的细链格孢菌(Alterndrid tenuis Nees)和小麦链格孢菌(A.triticold Prasada)、丹尼链格孢菌(A.dennisii M.B.Ellis);离蠕孢属的小麦根腐离蠕孢菌9Bipoldris Sorokinidnd Shoem.);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Fusdrtum grdminedrd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弯孢霉属(Curvularia);突脐孢属(Exserohilum);德氏霉属的小麦穗氏霉菌(Drechslerd tritici-repentis Shoemaker);茎点霉属的勒韦茎点霉菌(Phomd leveillet Boerema);哈氏霉属的顶孢哈氏霉菌(Hdrzia acremonioides Harz.);侧隔霉属(Pleurophraium)。其中Alternaria分离频率最高,达58.06%,其次是Bipolaris和Fusarium,分别为22.11%和7.44%,对分离得到的各种孢子进行萌发率测定结果表明,离蠕孢属(Bipolaris)孢子萌发率最高,有6种真菌对小麦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的病原组成、筛选高效药剂,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60份具有小麦纹枯病相似症状的病样进行病菌分离。分别选择从不同地区病样上分离到的丝核菌(Rhizoctonia)、镰孢菌(Fusarium)、蠕孢菌(Bipolaris)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唑环菌胺(sedaxane)等4种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Rhizootonia cerealis)、亚细亚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均可侵染小麦,在茎基部表现典型或近似小麦纹枯病症状;氟唑环菌胺对丝核菌有极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但对镰孢菌室内生物活性很差,其EC50分别是0.099 mg/L、126.974 mg/L;氟唑环菌胺单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远低于其与咯菌腈等混剂防效。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是由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多病原混合侵染的病害,防治时应考虑药剂对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明确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了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结果 显示,咯菌腈和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05 μg/mL和0.1704 μg...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湛江地区柑橘溃疡病的病原类型并筛选出高效的防治药剂。以柠檬病叶为材料,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后,通过抑菌圈法测定了5种常用药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典型菌株zlm1908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蜡黄色,圆形,全缘,有光泽,微隆起,黏稠,回接健康柠檬叶片后能产生明显的溃疡病斑,结合生理生化反应特点和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分析确定菌株zlm1908为柑橘黄单胞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5种药剂对菌株zlm1908的EC50值分别为18.45 g/L、14.99 g/L、5.28 g/L、14.60 g/L和32.81 g/L。从EC50的大小可以看出5种杀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中生菌素,碱式硫酸铜和氢氧化铜,氯溴异氰尿酸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3.
枯萎病是农业生产中最具有威胁性的土传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多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本研究旨在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高效抑制枯萎病菌的植物资源,同时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提取物为材料,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种植物提取物对6种植物枯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当质量浓度为2 mg/mL时,丁香、甘草、瑞香狼毒3种提取物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种植物提取物处理96 h后的抑菌率均在44.5%以上。其中,丁香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在0.1473~0.3785 mg/mL之间;瑞香狼毒和甘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在0.1866~2.6262 mg/mL和0.6281~3.1703 mg/mL之间。试验结果表明丁香、甘草、瑞香狼毒提取物对6种枯萎病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均可作为防治植物枯萎病的新型植物源农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寻找出与瑞香狼毒同科的瑞香科植株是否有潜力成为防治病原真菌的植物资源,为筛选及制备有效且安全的植物源农药打开新思路。以5种试验材料作为瑞香科植物的代表,利用其乙醇提取物对番茄枯萎、黄瓜靶斑等7种病原真菌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瑞香狼毒与梦花在所有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尤其是针对各种枯萎病病原菌,在较高浓度下的抑菌率都接近100%。而祖师麻提取物对黄瓜靶斑以及草莓红中柱的抑制效果在所有的提取物中表现最佳,其EC50值分别为0.925、0.920 mg/mL。南岭荛花在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中表现最差,但对番茄枯萎和黄瓜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良好,EC50值均小于1.1 mg/mL。研究表明,5种瑞香科植物提取物对病原真菌普遍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瑞香科植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筛选靶标。  相似文献   

15.
人参根腐病是人参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抑菌机理,本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和人参根腐病菌为材料,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考马斯亮蓝G-250等方法测定了抑菌机理数据。结果表明,经15 μg/mL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处理后,与对照相比,人参根腐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表面长出突起,菌丝顶端膨大;菌悬液中电导率和菌体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4.24和42.0倍,且菌悬液的OD260值也从3.48增加到3.83。而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性糖含量、NAD-MDH活力和SDH活力与对照相比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97.7%、56.6%、97.5%和48.4%。本研究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为人参病害新型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过表达TaJRL53基因提高了小麦赤霉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偃麦草杂种夭亡与不孕现象是多式多样的,表现在各个发育时期,概括可分为九种。其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它受亲本遗传特性的制约,又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因个体发育的年龄等而有变化。作者认为,采用以下四种方法配合使用,是克服小麦——偃麦草杂种夭亡与不孕的有效方法:1、在选择适合性强的杂交亲本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