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及推动我国农业进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这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高邮市周巷镇195户农户水稻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内部环境因素有户主文化程度、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及土地面积等,其中户主文化程度和土地面积对农户决策的影响较大;影响农户决策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新技术成本与效益、政策、市场、意见领袖作用和推广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省249户玉米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经营特征、认知特征、农地资源特征方面探究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健康状况、地块分散程度、土壤肥力对悖离的发生有显著促进作用;拥有绿色食品标识、种养兼营、参与施肥培训对悖离发生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减少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与意愿的悖离,提出广泛开展有机肥制备撒施培训、提高有机肥施用机械化程度、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处理效应模型,分析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对家庭总收入及收入构成的影响,测算种植结构调整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种植结构调整对收入异质性农户存在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降低了家庭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导致家庭总收入减少,三者分别下降4.982%、3.587%、3.754%。种植结构调整对收入的影响会因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中等收入水平以下农户无法弥补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收入损失;农业技术培训、机械利用程度对家庭总收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引导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改种作物相对收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培育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生产能力提升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郭展  张运波 《作物研究》2023,(2):161-166
基于湖南和湖北两省344个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OLS模型分析方法,预估影响两湖地区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因素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和教育水平低下对我国水稻生产存在负向影响;扩大种植规模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迫切需要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品种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无明显贡献;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有正效应;抽穗扬花期温度对水稻产量造成显著影响,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产量形成。建议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追施氮肥和磷钾肥,保证水稻生产所需养分;通过深施肥和新型肥料等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选用耐高温品种,适当调整播期;进一步倡导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5.
刘泰鸽  范静 《玉米科学》2023,31(1):179-185
本文以吉林省玉米种植农户为研究样本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兼业化程度对玉米种植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为加快农地经营权流转进程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回归结果显示,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农地经营权转出行为。首先,非农户与二兼农户更愿意参与农地经营权转出,即农户收入中非农收入比例越高,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其次,农户兼业劳动力人口比越高,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经营权。同时,研究发现户主最高学历、户主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农机具总价值、流转价格认知都对农户参与农地经营权转出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为促进玉米种植农户农地经营权快速流转,应提高农业兼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王立  吴迪  刘文明 《玉米科学》2022,30(3):178-18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衔接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发展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是促使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及提升黑土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采取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对吉林省玉米种植户购买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化服务认同感、土地总面积、土地细碎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质量4个因素最为显著,社会化服务了解程度和土地流转面积、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和社会化服务价格等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四省342户农户水稻种植的微观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长江中下游稻区农户用种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农户用种行为受水稻种植规模、农户年龄、从事水稻种植年份、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和是否拥有农业保险等因素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育种政策引导培育广适性品种,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补贴政策引导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保险以提升稻农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465户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性别及种植面积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女性胶农较男性胶农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高;村干部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他们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重视程度更高,生产实践中对技术认知更清晰。  相似文献   

9.
以浦城县3个村2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就农户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需求意愿不仅要受其个人特征如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还受其农业经济活动特征如种植规模、高产栽培技术的供给途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甜菜种植地块田间地膜处理中遇到的残留问题,降低土壤中地膜残留数量,减轻地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程度,分析了造成地膜残留的主要原因和传统地膜捡拾回收中存在的问题,从地膜质量控制、推广应用生物降解膜、改进甜菜地膜捡拾回收技术、动员农户主动捡拾、地膜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甜菜地块田间地膜残留的对策,为降低甜菜种植地块田间地膜残留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颁布后,农户可更加自主的选择新品种。吉林省作为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大省,在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中占重要位置,其农户对新品种的选择行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于吉林省粮食主产区12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规模、受教育年限、增产效果、对种子熟悉程度、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农户种植经验、农户风险偏好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有正向影响,玉米种植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种子价格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投入、价格、品种、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4个方面提出调动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积极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学习、掌握日本农用地膜生产及使用现状,作者一行赴日本东京都、爱知县、群马县、茨城县等地的日本中央农协、农庄、农业试验场以及地膜生产企业,对日本农用地膜的生产和应用,农用麻地膜的开发现状,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环保型麻地膜在日本的试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和调研。考察发现,日本很多作物栽培普遍使用塑料地膜覆盖,使用后的废弃地膜由专门的回收公司进行处理,不污染环境。由于成本较高,机械强度较差等原因,日本纸地膜等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和使用量很少。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生产的环保型麻地膜在夏季覆盖蔬菜有较好的防虫和增产效果,因其效果较好、价格适中受到日本农户喜爱,希望能尽快在日本试用。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土传病害,对生产危害极大。从研究香蕉种植户对枯萎病的认知特征和防控技术行为入手,可以为科学防控枯萎病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香蕉主产区的20个县(区)的133份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的扩散,防控成本、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技术培训经历和种植经验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种植户对枯萎病的防控行为;蕉园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抗逆品种的选择对枯萎病蔓延有一定的影响。引导和规范种植户修复土壤、重施有机肥、注重土壤酸碱度平衡等生产技术行为,可以抑制或减缓枯萎病的蔓延;拓展香蕉种植户对枯萎病防控技术的认知深度,以“技术的供给与需求相结合”为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起枯萎病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体系,可以达到抑制枯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用地膜生产及应用现状考察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学习、掌握日本农用地膜生产及使用现状,作者一行赴日本东京都、爱知县、群马县、茨城县等地的日本中央农协、农庄、农业试验场以及地膜生产企业,对日本农用地膜的生产和应用,农用麻地膜的开发现状,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环保型麻地膜在日本的试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和调研.考察发现,日本很多作物栽培普遍使用塑料地膜覆盖,使用后的废弃地膜由专门的回收公司进行处理,不污染环境.由于成本较高,机械强度较差等原因,日本纸地膜等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和使用量很少.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生产的环保型麻地膜在夏季覆盖蔬菜有较好的防虫和增产效果,因其效果较好、价格适中受到日本农户喜爱,希望能尽快在日本试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浙江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在中国的前列,其经验对全国的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方法】基于浙江省2010-2019年的跟踪调查,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生产环节外包的时空变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时间发展来看,浙江省水稻生产环节外包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3年以来上升速度放缓;从空间特征来看,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生产环节外包起步早、发展快,近年来其他省份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与浙江省的差距逐渐缩小,浙江省的先发优势减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增强。就影响外包的因素而言,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水稻种植从业时间等个体特征对浙江省劳动密集型环节外包的影响小于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稻农年龄增长和从业时间延长对浙江省水稻技术密集环节外包有负向影响;水稻种植规模、家庭相对收入对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受轻简化稻作技术发展趋势影响,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结构发生改变;农地流转和生产环节外包作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两种方式,两者相互影响,长期并存;农户个体特征对稻农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决策的影响逐渐削弱,群体效应开始凸...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茶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利用稳健回归方法,选择农业产业化3个代表性特征指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提高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农户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对农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与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对其农产品销售收入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结论,论文给出了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茶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利用稳健回归方法,选择农业产业化3个代表性特征指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提高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农户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对农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与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对其农产品销售收入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结论,论文给出了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影响蕉农技术采用行为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对广东香蕉主产区164户种植业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对新品种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花果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果园农机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特征和技术诱导情况的蕉农表现出不同的需求行为,各解释变量对农户整体技术需求有影响,但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浙江省义乌市、安吉县和桐乡市736份农户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行为态度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意愿影响因素中,农户更加关注改善居住条件和改善基础设施两方面。知觉行为控制中,农户关注自己是否有时间或精力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是否有合适的途径进行参与。主观规范中,亲戚朋友的参与以及其态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麻地膜、无纺布在设施园艺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麻地膜、无纺布在大棚反季节番茄覆盖栽培的增温除湿效果观察,番茄上市期、产量、产值、生产成本及效益的记载核算,麻地膜、无纺布生产有机无土草坪的成坪效果及应用前景考查和分析,认为麻地膜、无纺布可作为农用塑料薄膜和化纤园艺基布的替代材料,用于设施园艺生产。可减轻“白色污染”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危害,促进园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麻地膜、无纺布市场认可、适销对路的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