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玉米幼苗的影响,以40 g/L、50 g/L、60 g/L和70 g/L玉米秸秆-土壤浸出液自然发酵及腐熟剂发酵液为试材,用滤纸培养、盆栽法和常规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根数、株高、幼苗鲜重、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根数、根系鲜重、株高、叶片鲜重均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浓度腐熟剂发酵液的上述指标值均大于自然发酵液;其中50 g/L自然发酵和60 g/L腐熟剂发酵液种子发芽率较高;腐熟剂发酵液显著增加幼苗根长;50 g/L腐熟剂发酵液极显著增加根数;各处理对幼苗根鲜重、叶片鲜重和株高无显著影响。50 g/L自然发酵液、60 g/L腐熟剂发酵液根系和叶片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与土壤浸出液无显著差异;总体看,50 g/L自然发酵及60 g/L腐熟剂发酵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秸秆配施腐熟剂发酵可减弱其化感作用,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时可适当增加秸秆还田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秸秆中化感物质对玉米种子萌芽和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苯甲酸、丁香酸和香草酸混酸液为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CK),培养玉米种子及幼苗并测定其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混酸液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100 mg/L、200 mg/L和500 mg/L混酸液处理极显著降低胚轴长和玉米苗期根系活力。混酸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CK,无显著差异。随混酸液浓度升高,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50 mg/L以上浓度混酸液对玉米种子及苗期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DCPTA[2-(3,4-dichorophenoxy)triethylamine]浸种对寒地玉米种子萌发及根系建成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DCPTA(0,0.5,1.0,1.5mg/L)浸种处理,研究DCPTA浸种对玉米子粒萌发、幼苗根系特征参数(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系生物量积累及根系活力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0.5~1.5mg/L的DCPTA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单株幼苗鲜重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1.0mg/L的DCPTA浸种处理效果最好。0.5~1.5mg/LDCPTA浸种处理发芽出苗后进行水培的幼苗,其根系特征参数均增加,根系生物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口DCP-TA处理能够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全苗和壮苗,同时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增强其吸收转运养分的能力,为玉米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莫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秸秆焚烧土壤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旭红  张书利 《种子》2013,32(2):88-90
研究了焚烧秸杆土壤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势较焚烧前浸提液培养的玉米种子明显提高,发芽率、发芽指数明显下降,活力指数、苗高及茎生长量与秸秆焚烧前土壤浸提液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根长、根干重及根系活力明显减小。与秸秆焚烧前土壤浸提液处理比较,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膜透性加大,硝酸还原酶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结果表明,秸秆焚烧的土壤抑制玉米幼苗地下部分的发育,不利于玉米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苦参根水浸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苦参根水浸液浸种玉米种子,研究苦参根提取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后玉米种子的萌发及胚根和胚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随处理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减弱,适宜的浓度反而会促进植株的生长。25g/L、50g/L的苦参根水浸液能促进根系生长、植株高度增加、茎增粗以及植株生物学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噻虫啉拌种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明确噻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玉米幼苗叶片保护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法,以噻虫啉浓度为2 g/kg、4 g/kg、5 g/kg、6 g/kg、8 g/kg(种子)拌种,测定玉米幼苗三叶一心期的生物学性状、根系活力和叶片保护酶。[结果]结果表明:噻虫啉拌种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随着噻虫啉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浓度为4-5 g/kg(种子)拌种处理大于吡虫啉处理, 8g/kg(种子)处理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叶片保护酶和根系活力仍高于对照。[结论]研究表明:适宜剂量的噻虫啉拌种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前期试验基础上,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3叶期手动双面喷施40mg/L DCPTA[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与20mg/L CCC(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复配剂于幼苗叶片,研究复配剂对玉米幼苗形态建成及叶片生理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复配剂能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幼苗株高及单株叶面积增加。处理后8d,复配剂处理后的幼苗株高高于对照24.94%;处理后4d,单株叶面积比对照增加200.71cm2,且差异显著。2复配剂能促进植株地下部分生长,幼苗根长、平均直径、根体积及根系表面积增加。处理后10d,复配剂处理幼苗根长、根体积、根系表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12.02%、11.37%和21.03%,且差异显著。3复配剂处理能促进玉米幼苗干物质积累。在处理后0~4d,处理根冠比高于对照,4d之后低于对照,这说明4~10d,复配剂对地上部分促进作用更加明显。4复配剂处理增加了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a+叶绿素b[Chl(a+b)]含量,且对Chlb影响较大。处理后2d,处理的Chlb含量比对照高42.76%,处理后10d,对照则比处理高5.70%。5复配剂处理改善了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电导率。本研究为DCPTA与CCC复配剂应用到生产上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扬帆  王振河  谢凤珍 《种子》2007,26(7):12-13
用不同浓度的CaCl2和Penicillin及二者复配后对老化的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enicillin 100 mg/L、CaCl20.015 mg/L、二者复配以0.015 mg/L CaCl2 100 mg/L Penicillin能明显提高老化玉米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能适当降低其种子浸泡液的电导度,并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省玉米长期连作及玉米秸秆还田的普遍现象,研究了腐解不同时间(0、60、120、180、240、300d)及不同浓度(0.03125、0.0625、0.125、0.25、0.5gDW/mL)的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低浓度(0.125gDW/mL以下)的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有促进的作用,高浓度(0.25gDW/mL以上)则抑制作用比较明显;随玉米秸秆腐解时间的延长,腐解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呈逐渐减弱趋势,60d秸秆腐解液各浓度处理下玉米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鲜重相对于其他处理偏低,180d和240d腐解液各浓度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略高于其他时期腐解液同浓度条件下的处理,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鲜重也高于其他时期腐解同浓度条件下的处理,且240d的腐解液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氟磺胺草醚长期施用造成土壤中大量残留对后茬敏感作物的药害问题,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添加细菌发酵液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添加细菌发酵液对土壤和玉米籽粒中氟磺胺草醚残留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土壤处理30天和60天处理组的玉米出苗率差异极显著,根干重差异显著;菌液处理土壤30天时,残留氟磺胺草醚对后茬敏感作物玉米幼苗生长影响较小;田间试验表明收获时土壤中未检测出氟磺胺草醚,玉米吸收了86.91%~97.87%氟磺胺草醚,施用菌液后玉米籽粒对氟磺胺草醚的残留率下降了21.8%~32.76%,使其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能够增加玉米株棒数和平均产量。菌液施用对氟磺胺草醚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且能够减轻氟磺胺草醚对后茬玉米的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含不同成膜剂的噻虫啉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后在土壤和植株中的持效性及其对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效果,选择3种不同成膜剂加工成的噻虫啉悬浮种衣剂以400 g a.i.100 kg^-1种子浓度包衣处理,分别于室内和田间条件下测定其对玉米出苗率、生长量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及噻虫啉在玉米叶片和土壤中的持效期,并评价其对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ZY904-3和ZY904-5成膜剂的噻虫啉种衣剂处理对玉米出苗没有影响,3种成膜剂的噻虫啉拌种对玉米生长量和生理生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促进,玉米叶片和土壤中的噻虫啉持效期较未加成膜剂有一定延长,ZY904-1、ZY904-3和ZY904-5处理的噻虫啉悬浮种衣剂(FS)在叶片和土壤中持效期分别延长了20~40 d、20~30 d和10~20 d。3种成膜剂处理可有效防治玉米刺吸式害虫,ZY904-1和ZY904-3成膜剂的噻虫啉种衣剂处理对玉米刺吸式害虫数量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分别于播种80 d(室内)和60 d(田间)后防效仍达50%以上,但ZY904-1成膜剂的噻虫啉种衣剂推迟出苗时间。综合各个方面,ZY904-3成膜剂的噻虫啉种衣剂拌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不同覆沙厚度及覆沙后种植农作物和饲草对松嫩平原盐碱裸地的改良和利用效果。结果表明:覆沙后沙土层土壤含水量、pH和电导率明显低于盐碱土层,且随沙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沙土层随覆沙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厚度覆沙后表层盐碱土电导率由初始621 μS/cm降低至389~594 μS/cm。2013年覆沙30 cm玉米产量较2012年高51.1%,且比覆沙20 cm高32.29% (P<0.05),比覆沙40 cm低8.9% (P>0.05)。2013年覆沙30 cm紫花苜蓿产量和总根生物量分别是2012年的2.04倍和3.65倍,总根生物量较覆沙20 cm和覆沙40 cm显著增加55.9%和106.3%。2012年和2013年覆沙30 cm种植紫花苜蓿沙土层电导率分别降低23.1%和43.5%。不同厚度覆沙对盐碱地有一定改良作用,覆沙后连续2年种植玉米和紫花苜蓿增产效果显著,推荐覆沙30 cm。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品种登海605为材料,探讨了S-诱抗素(S-ABA)浸种处理对盐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活性的影响,以及S-ABA拌种和喷雾处理对盐碱胁迫下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均会对玉米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S-ABA浸种处理能减小盐胁迫对种子的伤害,其中NaCl浓度为90mmol/L条件下S-ABA浸种浓度6mg/L时效果最好,发芽率高达95.00%,与对照相比,α-淀粉酶活性提高率为83.33%;温室盐碱土壤培养条件下,S-ABA拌种和喷雾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玉米的抗盐碱能力,其中S-ABA拌种浓度2.0mg/10kg和喷雾浓度50mg/L时抗盐碱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各项生长指标显著提高;且经过2种处理的结合,玉米的抗盐碱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效果要优于拌种或者喷雾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14.
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究纳米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东农253’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纳米碳,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琼脂培养法,研究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发试验中,随着纳米碳浓度的增大,玉米种子的萌发率逐渐增大,在种子吸涨36~60 h时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其吸水率、胚根、胚芽鲜重及平均胚根、胚芽长度均逐渐增大,并在66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1.89%、20.53%、13.90%、19.62%、20.85%,高于此浓度则呈现抑制现象;在对玉米根系形态的观察试验中,随着纳米碳浓度的增大,植株鲜重、根系鲜重、主胚根长、单位主胚根上侧根数量均显著增加,分别高于对照8.39%、9.24%、24.14%、10.59%。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纳米碳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及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轻玉米种传真菌病害的发生,需探索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以降低带菌率。以‘郑58’为试材,用PDA平板培养和滤纸发芽试验方法,测得不同温度处理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和发芽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30℃~50℃处理的种子均能带菌,带菌率在3.3%~23.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真菌种类也随之减少。40℃和45℃(10~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10%~13.5%,显著低于对照(P<0.05),45℃(30 min)和50℃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最低,为3.3%~6.7%。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0℃无影响,35℃和40℃(10~20 min)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40℃(30 min)使发芽率下降,45℃~50℃显著降低了各发芽指标(P<0.05)。40℃处理10~20 min,能有效降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33.5%~50.0%,促进种子发芽,可用于播前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鼓槌石斛成熟果实中的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鼓槌石斛无菌苗增殖,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对无菌苗增殖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种子直接形成无菌苗、再经无菌苗增殖、壮苗生根的途径,生成完整植株,实现鼓槌石斛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并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无菌苗增殖培养基为MS+0.5mg/LNAA+2.0mg/LBA+50g/L香蕉泥,增殖系数高达4.7,且长势良好、芽苗健壮;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NAA,生根苗根系长而粗壮,叶色浓绿。无菌苗增殖的优化条件:白糖浓度为30g/L,有机添加物为香蕉泥,丛植芽数量为5株/丛时增殖系数最高,幼苗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盐碱地改良剂不同时期施用对河灌区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青贮玉米‘瑞德2号’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河灌区重度苏打盐碱地国产DS、脱硫石膏、脱硫石膏配合DS 3种改良剂的秋季施用和春季施用对青贮玉米出苗率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0~20 cm)pH、EC和碱化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处理的青贮玉米出苗率提高6.8%~72.7%,鲜草产量增加1223.2~28144.8 kg/hm2;土壤pH下降0.09~0.83,EC增加0.13~1.26 mS/cm,碱化度降低1.6%~19.8%;秋施和春施脱硫石膏、脱硫石膏配合DS均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出苗率与鲜草产量。由此得出,3种盐碱地改良剂秋季施用效果均优于春季施用,其中以脱硫石膏配合DS的秋季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平衡微量元素后带田中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产量、产值与纯收入均增加,其中处理N2P2K2的产值与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85元/hm2和15240元/hm2。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配方应为N2P2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