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砧穗苗龄对嫁接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金棚砧木1号’为砧木,‘金棚8号’为接穗,砧木苗龄为4~6叶,接穗苗龄3~5叶,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析不同砧穗苗龄对嫁接番茄嫁接苗成活率、嫁接苗生长指标、叶片色素含量及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采用综合满意度法对砧穗苗龄嫁接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砧穗苗龄共同影响着嫁接番茄苗的愈合、成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交互作用显著。接穗和砧木苗龄相近嫁接成活率较高,‘穗4/砧4’组合具有较高嫁接成活率。砧木苗龄对嫁接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叶片色素含量及果实产量的影响较大,接穗苗龄对嫁接番茄果实品质的作用显著。较大苗龄砧木嫁接番茄植株杆茎粗壮,根系发达,地上、地下、全株干物质量明显增加,产量增加显著。采用满意度法综合评价番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嫁接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发现接穗苗龄3~4叶、砧木苗龄6叶的番茄嫁接植株生长健壮,产量及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可作为番茄嫁接较适苗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所引进的越南金花茶的嫁接亲和力,以塔姆岛金花茶、箱宁金花茶、箱田金花茶、罗斯曼金花茶4 种越南金花茶为嫁接接穗,以香花油茶、茶花‘黑牡丹’、‘毛紫’茶花、普通油茶为嫁接砧木,对4种越南金花茶嫁接亲和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塔姆岛金花茶分别与香花油茶、茶花‘黑牡丹’、‘毛紫’茶花、普通油茶4 种砧木小苗开展嫁接,其中与香花油茶嫁接成活率、抽梢率以及新稍生长情况最好,分别为96.8%、93.5%、13.8 cm;罗斯曼金花茶与香花油茶砧木的2 种不同砧高以及3 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开展的12 种组合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0.0%的组合有6 种,达80.0%的有3 种,其他3 种也达70.0%以上;4 种越南金花茶分别与香花油茶大砧嫁接,其中罗斯曼金花茶和塔姆岛金花茶的成活率、抽梢率、新稍长生长情况最好,箱田金花茶和箱宁金花茶成活效果较差;塔姆岛金花茶与香花油茶开展的不同时间的小苗嫁接和大砧嫁接对比表明,8 月嫁接成活效果最好。4 种越南金花茶中,塔姆岛金花茶和罗斯曼金花茶与4 种砧木嫁接亲和力最高,箱田金花茶和箱宁金花茶与4 种砧木嫁接亲和力较低。4 种砧木品种中,香花油茶与越南金花茶新品种嫁接亲和力最好,其次是‘毛紫’茶花。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鑫力三号’、‘升力砧木’、‘神力砧木’和‘圣砧一号’为砧木,‘津春39号’黄瓜为接穗,研究不同砧木对嫁接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黄瓜嫁接的优质砧木。不同砧木对黄瓜嫁接成活率、物候期、株高、茎粗、生长势、产量和品质等均有影响。其中,‘神力砧木’嫁接黄瓜成活率最高,‘圣砧一号’嫁接黄瓜生长相对最强,自根苗(CK)与各砧木嫁接组合的果实瓜瘤、瓜棱、刺色和果肉脆度均无显著差异。‘鑫力三号’嫁接黄瓜的小区平均产量与自根苗(CK)无显著差异,‘神力砧木’和‘升力砧木’嫁接黄瓜长度显著高于自根苗(CK),‘圣砧一号’嫁接黄瓜明显高于自根苗(CK)。‘升力砧木’、‘神力砧木’和‘圣砧一号’嫁接的黄瓜维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自根苗(CK),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自根苗(CK)。因此,‘圣砧一号’与‘津春39号’黄瓜亲和性强,作为砧木嫁接黄瓜后植株不仅生长势强,产量高,而且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在热带气候区的适应性,在泰国清迈省开展引种种植试验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越南油茶和高州油茶在泰国清迈的适应性最好,不同地点引种的平均保存率分别达92.5%和92.7%,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茶梨、宛田红花油茶、普通油茶的适应性居中,平均保存率分别为40.0%、66.7%和46.6%;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的适应性最差,不适于在热带地区种植。此外,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是影响引种油茶树体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的油茶成活率、株高、地径以及冠幅、分枝情况差异明显,引种海拔越高,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的成活率也升高,低海拔地区引种的普通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冠幅则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为热带地区油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的砧木对红松异砧嫁接苗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红松异砧嫁接到砧木类树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今后的红松异砧嫁接技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砧木对小型嫁接西瓜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海砧1号’、‘丰砧’和‘超丰F1’等为不同砧木进行小型西瓜嫁接试验,通过对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砧木对嫁接西瓜光合作用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砧木的嫁接西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嫁接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高于实生苗。不同砧木嫁接西瓜在生长过程中叶片SOD和POD酶活性以及MD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嫁接西瓜叶片SOD和POD酶活性高于实生苗,MDA含量低于实生苗,其中海砧1号、丰砧和超丰F1为砧的嫁接苗叶片SOD和POD酶活性以及MDA含量与实生苗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少了砧木芽的干扰,少了蔷薇刺的威胁——根接砧木的些许改进,就让嫁接操作简便易行。添了砧穗接触面,添了嫁接成活率——切削刀法的些许变化,就让嫁接新法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实践中发现,对茶花进行芽苗砧嫁接,即以油茶为芽苗的砧木,当年生优良山茶花嫩枝为接穗进行嫁接,由于砧穗均处在幼嫩时期,易形成愈伤组织,故嫁接成活率可达95%以上,成本低、操作简便,适于大量繁殖。用这种方法繁殖的花苗,根系发达,生长较快,容易形成树冠。一年生苗,平均高可达25厘米左右,两年生苗可达40厘米左右,且开花期早。用这种方法嫁接全年均可进行,以夏季的条件最为简单,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可可无性良种繁育,以优良可可种质为接穗,可可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试验,比较芽接、劈接、枝接、腹接4种嫁接方式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间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腹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以上;采用芽接法,在不同时期进行嫁接,4月份和10月份为可可嫁接适宜时期;砧木直径对嫁接成活率和新芽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种质接穗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砧穗亲和性高的组合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亲和性低的组合成活率不到5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嫁接提高黄瓜耐热性的问题,以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日本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甬砧8号’白籽南瓜(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Yongzhen No.8’)、‘五叶香’丝瓜(Luffa cylindrica‘Wuyexiang’)和‘傲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n‘Aomei’)为砧木,‘春秋王2号’黄瓜(Cucumis sativus‘Chunqiuwang No.2’)为接穗,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25℃(CK)和35℃根际温度下处理5天及恢复生长5天后不同砧木黄瓜嫁接苗和自根苗的生长、光合及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35℃根际高温处理后,不同嫁接苗和自根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都有所增长,其中‘五叶香’丝瓜砧木嫁接苗生长量最大,且‘五叶香’丝瓜砧木嫁接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几种嫁接苗及自根苗,同时,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五叶香’丝瓜作为砧木嫁接黄瓜能更好地提高其对根际高温的耐受性,为黄瓜的耐热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嫁接对果树硒积累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以少花龙葵(二倍体)、少花龙葵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四倍体后代和龙葵(六倍体)为砧木,以树番茄为接穗进行嫁接,研究不同倍性龙葵砧木对树番茄幼苗的生长和硒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嫁接相比,以不同倍性龙葵为砧木嫁接均能提高树番茄的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硒含量,提高幅度由大到小为六倍体龙葵砧木嫁接>四倍体龙葵砧木嫁接>二倍体龙葵砧木嫁接>未嫁接。以不同倍性龙葵为砧木进行嫁接,提高了树番茄幼苗砧木茎秆、接穗茎秆、接穗叶片和整个接穗的干重和硒积累量,其中以六倍体龙葵砧木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与未嫁接相比,六倍体龙葵砧木嫁接树番茄整个接穗的干重、硒含量和硒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9.54%、56.43%和165.17%。因此,六倍体龙葵为砧木嫁接可用于促进树番茄的生长,提高树番茄的富硒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油茶为中国特有油料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油茶对胁迫因子响应机制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胁迫因子对油茶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油茶自身也可对胁迫因子产生协同响应以缓解不利影响,且不同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未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可着眼于:油茶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不同地区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多因子协同耦合机制及模拟不同因子间的变动趋势、油茶胁迫因子调控基因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生长、果实品质及丰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自根苗为对照,进行‘日本雪松’与‘京欣砧4号’砧木与‘早佳(84-24)’的嫁接试验,探讨不同砧木品种对西瓜生长、果实品质及丰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砧木品种与‘早佳(84-24)’的共生性较好,能够显著提高西瓜幼苗的质量、促进西瓜植株的生长。嫁接西瓜的抗枯萎病能力与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日本雪松’嫁接西瓜的产量达到49000.0 kg/hm2,‘京欣砧4号’产量达到47000.0 kg/hm2。2个砧木品种对西瓜的品质影响较小,嫁接西瓜的中心糖含量均超过了10.7%。因此,2个砧木均可作为上海地区西瓜嫁接栽培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鄂东大别山区油茶优良种质资源,对位于鄂东大别山区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蕲春县的28株油茶实生单株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单株的冠幅产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等性状指标,选取冠幅产量、单果重、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等12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油茶品种选育技术的相关标准筛选出HQ-3、MF-46和QY-105 3个油茶实生单株,其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82693、0.80718和0.80524,高于其他单株。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筛选出的3个油茶优良单株4年平均冠幅产量、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油茶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的要求,宜作为优良单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述大别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山区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好、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发展空间大等有利条件,并从投入产出效益、加工、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收益,(2)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体化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加工技术,(4)实施品牌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5)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期望这些建议能够助力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山区创新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影响因素,解决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2013年6月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进浙江红花油茶优树穗条,在青田县大垟山林场开展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试验,分析砧木林郁闭度、坡位、砧木生长势及接穗保存时间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3~0.7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平均成活率提高;郁闭度在0.7~0.9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成活率降低;当郁闭度为0.7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8.8%。山腰的嫁接成活率高达86%,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脚。浙江红花油茶砧木生长势越强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于采集当天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9.1%,接穗保存1、2、3、4、5、6天嫁接,成活率分别为85.2%、75.2%、51.6%、28.1%、12.2%、9.3%。偏相关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接穗保存时间(-0.97)、郁闭度(0.85)、生长势(0.81)、坡位(-0.65)。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不同品种中华钙果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中华钙果品种在西北干旱区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的研究可为该区域高产优质节水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性能指标及形态,分析不同中华钙果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与光合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中华钙果品种叶长和叶宽均存着较大差异,叶面积大小表现为‘农大5号’>‘农大7号’>‘农大6号’>‘生态晚熟种’>‘生态早熟种’;(2)‘农大7号’的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均最大,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农大6号’和‘生态早熟种’,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5种中华钙果的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3)5种中华钙果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叶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胞间CO2浓度与叶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线性关系;(4)5种中华钙果的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蒸汽压亏缺、叶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阐明云南文山州常用畜禽饲用秸秆的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含量和综合等级,为该州饲用秸秆的养分评价和配置提供依据。以文山州近年广大畜禽养殖户常用的草果、‘西畴芭蕉芋’、‘文金1号’、‘文紫椒3号’、小米辣、滇重楼、象草和玉米‘文青贮2号’秸秆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秸秆的可溶性糖、总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了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结果表明:滇重楼秸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3.603±0.218 mg/g(DW)和16.637±0.038 mg/g(DW),‘文青贮2号’秸秆的总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约为283.008±2.507 mg/g(DW)和(3.598±0.055)%,‘文紫椒3号’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约为(11.864±0.202)%;可溶性糖、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秸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种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为:滇重楼>‘文青贮2号’>小米辣>‘文紫椒3号’>西畴芭蕉芋>象草>‘文金1号’>草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