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贾昊  李玲  曹兵 《核农学报》2019,33(11):2280-2286
为探究不同磁强磁化水灌溉对设施灵武长枣营养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宁夏灵武市大泉林场基地设施栽培的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生长(枣吊长、枣吊粗、叶面积等)和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Vc含量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ADS-1800磁强磁化水灌溉对枣吊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枣吊净生长量较CK增加了15.6%;ADS-1400磁强磁化水灌溉提高了设施灵武长枣的单株产量,可达7.62 kg,增产效果最显著;ADS-800磁强磁化水灌溉可增加设施灵武长枣的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5.5%和4.38%。因此,不同磁强磁化水处理能促进灵武长枣的营养生长,影响果实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磁化水灌溉技术在设施灵武长枣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0 kg/hm2(CK)、150 kg/hm2(T1)、300 kg/hm2(T2)、450 kg/hm2(T3)、600 kg/hm2(T4),同时配施相同量的钾肥(150 kg/hm2)和磷肥(60 kg/hm2),用以探明不同氮肥施用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土壤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单果重和糖酸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T2处理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T2处理的灵武长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单果重和糖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27%、15.94%和10.90%。当施氮量在150 kg/hm2以上时,成熟期土壤氮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T2处理的土壤氮含量相较于初始氮含量增加最少,表明T2处理在满足灵武长枣植株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4个主成分涵盖了原始信息的92.687%,其中T2处理的得分最高。综上所述,灵武长枣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此施肥量既能改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又能对灵武长枣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匮乏与土壤肥力不足一直是阻碍新疆红枣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探究不同氮磷用量对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给红枣树合理施肥提供指导。在南疆阿里尔市枣园,以主干结果型灰枣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磷量下灰枣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Vc等品质指标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吊干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鲜枣,但鲜枣的Vc含量和糖酸比却均明显高于吊干枣。随施氮量增加,吊干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均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其中以施N 690.0 kg/hm2时吊干枣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糖酸比较低;施N 495.0 kg/hm2时吊干枣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糖酸比较低;施N 592.5 kg/hm2时鲜枣Vc含量较高,糖酸比较高,吊干枣产量最高,为8 061 kg/hm2。各施磷处理鲜枣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低于吊干枣,但鲜枣的Vc含量明显高于吊干枣,糖酸比波动较大,变化无明显规律。随施磷量增加,鲜枣和吊干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糖酸比鲜枣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趋势,吊干枣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施P2O5 517.5 kg/hm2时吊干枣可溶性糖含量和鲜枣Vc含量较高,吊干枣产量最高,为6 983 kg/hm2。施P2O5 435.0 kg/hm2时吊干枣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综合可见,施N 495.0 kg/hm2、P2O5 517.5 kg/hm2 为南疆枣园最优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对蟠枣(‘京沧1号’)缩果病发病率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叶面肥处理蟠枣缩果病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调查,对蟠枣果实外观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后蟠枣缩果病发病率显著降低,蟠枣果实产量、商品率分别较清水(对照组)提高8.73%~27.21%和3.53%~17.94%;除硫酸锰、四硼酸钠、富瑞朋流体硼叶面肥处理外,其他处理蟠枣果实硬度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果实色差参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积累有积极影响。整体看来,氮元素叶面肥对降低蟠枣缩果病发病率、提高蟠枣果实商品率、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作用显著,锰元素对提高蟠枣果实产量、硬度、可溶性糖和类黄酮含量作用显著,钾元素叶面肥处理对蟠枣整体作用效果不明显,硼元素叶面肥对提高蟠枣产量,增加蟠枣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作用效果明显。因此,该结果可为蟠枣缩果病防控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玉惠  杨思存  王成宝  霍琳 《土壤》2014,46(1):83-87
研究了连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作条件下,农民传统施肥和不施肥均会造成黄瓜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合理施肥能够相对减小产量的降幅,提高黄瓜的品质。随着设施黄瓜连作年限的延长,农民传统施肥黄瓜产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均降低,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减施氮磷肥、增施钾肥有机肥及优化施肥黄瓜产量降低,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均升高,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两个因素,优化施肥效果最佳,与农民传统施肥相比,产量降幅减小74.7%,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39.6%、17.7%、29.3%、53.0%、20.7%,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20.6%。  相似文献   

6.
由于枣树的物候期具显著的重叠性,导致各器官营养竞争激烈。为给枣树氮肥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8年生密植壶瓶枣为指示品种,不施氮为对照,设置5个氮素施用量(0.08、0.12、0.16、0.20、0.24 kg/株),测定不同氮素水平对壶瓶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均有利于壶瓶枣树基径、叶面积的增大,对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当施N 0.16 kg/株分别在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按施氮总量的40%、30%、30%施入时,壶瓶枣树生长良好,枣果品质综合表现最优,单果重、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不施氮增加61.29%、17.64%、6.23%、28.04%、55.51%;果实纵径较不施氮增加9.42%;总酸含量低,较不施氮降低17.47%。因此认为,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施N 0.16 kg/株是武威枣园及类似生态区域促进密植壶瓶枣生长和提高枣果品质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7.
施用Fe、Zn对山地梨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以10年生黄土丘陵区梨枣(Zizyphus jujube Mill.cv.Lizao)为研究对象,在基施N、P的基础上,研究了根施和叶面喷施Fe、Zn肥对梨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中LG(0.6%Fe SO4+0.3%Zn SO4+N、P基肥)的新梢增加量、SPAD值、百叶重和叶面积最大,分别较CK提高了44.3%、18.8%、60.1%和75.1%;Fe、Zn喷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梨枣座果率、单果重和产量;LG处理的单果重、座果率、产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43.5%、11.2%和81.8%;Fe、Zn处理的糖、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Vc和总黄酮含量等指标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滴定酸的含量以LG最低,为0.85%,较CK降低了0.43%;单施Fe、Zn后,果实中Fe、Zn含量显著提高。因此,在黄土丘陵区施用Fe、Zn肥可有效促进梨枣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并显著改善果实品质,以LG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土施钾肥对骏枣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直播密植栽培模式下的4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枣园硫酸钾不同施用量和施肥时期对骏枣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钾肥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以果实膨大期或坐果期结合膨大期土壤追施硫酸钾450 kg/hm~2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而坐果期施钾肥显著降低骏枣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骏枣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施肥时期越早效果越显著;蒸腾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胞间二氧化碳(Ci)含量未受钾肥调控影响。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骏枣果实单果重、可溶性糖、淀粉及Vc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糖酸比,并提高单果重和鲜果产量,以果实膨大期土施钾肥450 kg/hm~2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果实硬核期施肥。  相似文献   

9.
研究二月兰间作及其翻压对北方桃园生长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翻压或自然生长处理能够维持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显著防除艾蒿等杂草,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氮、有机碳、有效氮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为桃树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增加果桃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0.
陈丽华  杨喜盟  贾昊  宋丽华 《核农学报》2020,34(9):2112-2123
为探究灵武长枣果实糖积累、蔗糖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对气温升高与干旱的响应,以6年生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大气环境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双因素试验,研究了果实不同成熟期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转化酶(AI,NI)、蔗糖合成酶(SS-s,SS-c)、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等关键酶活性变化,并从分子水平分析基因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与自然大气温度(T1)环境相比,升高大气温度(T2)环境下灵武长枣果实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NI、SPS、SS-s活性分别增加0.18%~22.02%、0.97%~21.97%、0.43%~85.30%、5.39%~49.06%、0.60%~28.53%、0.01%~31.21%、0.77%~25.31%;与正常土壤供水条件(D1)相比,中度干旱条件(D2)下,灵武长枣果实的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NI、SS-c活性平均分别增加44.26%、49.56%、38.20%、56.04%、45.36%;大气温度升高2.0℃左右时,ZjNI基因中ZjNI 1和ZjNI 2分别上调14.25和14.52倍;气温升高伴随重度干旱条件下,ZjSPS基因中ZjSPS 1和ZjSPS 4分别上调24.36和93.70倍;ZjSS基因中ZjSS 1和ZjSS 3分别上调131.29倍和81.38倍。综上所述,干旱条件对灵武长枣果实糖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气温升高可减缓中度干旱对糖积累的促进作用,加剧重度干旱对糖积累的抑制作用;气温升高伴随干旱可促使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结果表明,大气温度上升和干旱显著影响灵武长枣果实营养品质。本研究可为宁夏灵武长枣生产实践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指导与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树盘覆盖材料对龙眼园的土壤温度、湿度及速效养分和pH值、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牛粪并养蚯蚓处理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温度较高的10月份覆盖生草处理的土壤表层温度较低;在温度较低12月份,秸秆覆盖和覆盖牛粪并养蚯蚓处理的土壤表层温度较高;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和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能显著提高酸性赤红壤的pH值;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也显著提高了龙眼产量和品质。从综合效应看,龙眼园树盘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显著好于其他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2.
陇东旱地苹果园不同地面覆盖模式的水分与养分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和改进果园树盘起垄覆膜集雨保墒模式,提高土壤墒情,探寻更加有效的果园保墒措施,该研究以17 a生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树盘起垄覆膜行间清耕模式(F),在F 基础进行改进的树盘起垄覆膜+行间覆草模式(F+W)和树盘起垄覆膜+行间覆草+膜侧添加渗水穴模式(F+W+H)2种改进模式,以不起垄不覆盖为对照(CK),采用定点试验,连续3 a(2015年干旱、2016年秋旱和2017年常年降雨)开展苹果花前、果实膨大期及采后的水分效应,以及养分效应和树体生长发育响应研究。结果显示:3种覆盖模式可不同程度增加0~200 cm土层的含水率, 以2017年最显著,2种改进模式可缓解300~500 cm土层水分消耗,降低休眠期无效蒸散,3 a三种覆盖模式0~500 cm土层总蒸散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由低到高顺序为F+W+H、F+W、F、CK。2015年和2016年采后覆盖模式0~3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CK(比CK低34.4%~39.6%)。3种覆盖模式增加果实中氮磷钾养分吸收,以钾最突出。F+W+H、F+W和F 3 a平均产量分别较CK提高13.1%、13.0%和8.3%。综合各种效应,以2种改进覆盖保墒模式F+W+H和F+W较优。  相似文献   

13.
梨园秸秆还田腐解特征及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王硕  叶素银  王洁  董彩霞  徐阳春 《土壤》2016,48(2):270-277
为探究梨园秸秆还田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的影响,在梨园布置覆膜对照(CK)、秸秆覆盖(S)、秸秆覆盖+腐解菌肥(S-BM)、双倍秸秆覆盖+腐解菌肥(2S-B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150天后,S-BM处理的腐解率为62.4%,S和2S-BM处理的腐解率均为50%,氮、钾释放率以S-BM处理最高;秸秆覆盖提高了土壤最低温,降低了土壤最高温,减小了土壤温度振幅;2S-BM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提高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0~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2S-BM处理对0~15 cm土层速效养分含量的提升效果显著,S和S-BM处理显著提高了0~5 cm土层速效钾含量;2S-BM处理的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梨树生育后期明显提高;2S-BM、S-BM和S处理分别能增产86.9%、17.8%和28.7%。秸秆覆盖对土壤的改善是由上到下的,当梨园秸秆还田量为45 000 kg/hm2时,土壤的改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苹果园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掌握土壤水分特征是实现果园科学管理、有限雨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证果树高产优质的关键。以陕北米脂山地6年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采用FDR、中子水分仪和烘干法相结合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分析了山地苹果园的土壤水分总体特征、单株不同位点的水分动态以及不同旱作措施(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垄沟集雨、有机肥覆盖)的土壤水分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陕北山地果园时段干旱严重,最严重的为苹果树新梢生长和幼果发育期;春季土壤干旱程度取决于上年入冬前土壤储水量高低。果园0~60 cm土层(根系分布集中层)水分随降雨量而变化,表现为较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水分的变化滞后于降雨变化,且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随土层加深而减弱,100 cm深土层受降雨影响减弱,土壤剖面20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保持相对稳定。6年生山地苹果园土壤已经出现干化现象,且在90~300 cm存在明显的低湿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常年处在12%以下。苹果树单株尺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单调递增;土壤水分的平均值处在距树干105 cm处;沿行向距树干不同距离位点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沿株向距树干等距离位点的含水量(P0.05)。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垄沟集雨和有机肥覆盖措施相较于空白对照(不覆盖、不灌溉)均能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环境,缓解果树生育期内水分供需矛盾,其中起垄覆膜垄沟集雨措施的保墒效果最佳,建议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雨养苹果园采用起垄覆膜垄沟集雨的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罗玲  钟奇  刘伟  潘宏兵 《核农学报》2020,34(12):2839-2849
为评价不同覆盖材料在避雨葡萄园中的覆盖效果,以夏黑葡萄为试材,以地表裸露为对照(CK),设置秸秆处理(SM)、透明地膜处理(WM)、反光膜处理(RM)、地布处理(CM)4种地表覆盖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下避雨葡萄园中近地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及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10月,WM和RM葡萄园近地表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15℃、0.52℃、平均空气湿度分别降低4.06、4.68个百分点,而CM和SM近地表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29℃、1.02℃,平均空气湿度分别增加2.67、7.94个百分点。与CK相比,3—10月WM的5~25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1.38℃,5月WM的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2.77个百分点;而3—9月SM、CM和RM的5~25 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降低3.50℃、2.56℃、1.00℃,10月地温则分别提高0.34℃、0.46℃、0.11℃,5月SM、CM和RM的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4.24、4.06和5.60个百分点。各处理土壤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夏季较高、春秋季较低,而SM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较高,其他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春季较高;3—9月土壤酶指数的平均值表现为SM>CM>WM>RM>CK,分别较CK提高81.26%、27.91%、25.74%和14.55%。过氧化氢酶可作为避雨葡萄园中土壤酶活性差异的指示指标。本研究为避雨葡萄园覆盖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地表覆盖方式下半干旱地区露地高原夏菜的栽培效果,以松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 L.)为研究对象,设露地无覆盖(CK1)、地膜覆盖(CK2)、地膜+秸秆行间覆盖(T1)、秸秆行间覆盖(T2)和秸秆全覆盖(T3)5个处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松花菜土壤温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秸秆行间覆盖与露地无覆盖相比,显著促进了松花菜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增加,但总体与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行间覆盖和秸秆全覆盖处理抑制了松花菜植株的营养生长。与露地无覆盖相比,地膜+秸秆行间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且最大增温幅度出现在春茬试验莲座期10 cm土层和秋茬试验苗期5 cm土层,秸秆行间覆盖和秸秆全覆盖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增温和降温双重效应。与地膜覆盖相比,地膜+秸秆行间覆盖处理对土壤温度的调控均能达到地膜覆盖的效果,且在秋茬试验中,地膜+秸秆行间覆盖处理在苗期5 cm和10 cm土层温度分别升高2.5℃和1.8℃,更有利于松花菜幼苗的生长发育,秸秆行间覆盖和秸秆全覆盖处理在两茬试验各生育期、各土层均表现为降温效应,且秸秆全覆盖处理降温效果最明显。与露地无覆盖、地膜覆盖相比,春茬试验,地膜+秸秆行间覆盖处理生物产量分别提高32.3%、2.7%,经济产量分别提高68.9%、4.7%,分别节水29.0%、7.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7.8%、13.1%;秋茬试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4.7%、2.4%,经济产量分别提高27.6%、8.4%,分别节水23.8%、11.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7.2%、21.9%。综上,地膜+秸秆行间覆盖处理具有良好的调温保墒作用,增产增效显著,较地膜覆盖种植在榆中地区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措施对减少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林地土壤干化缺水严重的现象,利用2012-2015年3种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定位实测数据,探讨和分析全年覆盖措施对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是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时期,无覆盖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85.64~92.34 mm,是同期降雨量的2.12倍。当地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的土层深度基本在0~200 cm范围。在0~200 cm范围土壤垂直剖面上,休眠期3种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损失均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减少的规律。休眠期0~200 cm土层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石子覆盖土壤水分总损失量分别较裸地减少38.32、50.56、40.48 mm。覆盖措施可以促进休眠期土壤水分向深层运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秸秆覆盖和植被(田菁)覆盖条件下滨海盐土土壤水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沿海滩涂盐碱地脱盐改良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含盐量6.98 g·kg~(-1)的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覆盖和种植田菁2种覆盖处理,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滨海盐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27.58%)显著高于田菁覆盖(26.70%)和裸地(26.61%),后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1年后0~20、20~40 cm土层的秸秆覆盖、田菁覆盖和裸地不同处理间土壤含盐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处理的脱盐率为田菁覆盖处理的2倍。回归分析表明裸地和田菁覆盖下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的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田菁覆盖下的淋洗方程(EC_a/EC_i与D_w/D_s间的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拟合;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的关系、淋洗方程均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y=ae~(bx)(P0.01)。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滩涂0~40 cm土层脱盐80%需要386.8 mm的累积降雨量。结果表明秸秆和植被覆盖技术在江苏滨海盐土可获得较好的脱盐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