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高油薰衣草品种“杂花”中克隆得到芳樟醇合酶基因LIS1LIS2,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原核表达和酶活性检测,以低油品种“法国蓝”为对照。结果表明,LIS1基因编码602个氨基酸,LIS2基因编码564个氨基酸。LIS1蛋白与阔叶薰衣草、一串红的芳樟醇合酶亲缘关系相近,LIS2蛋白与狭叶薰衣草、杂薰衣草的芳樟醇合酶亲缘关系相近。LIS1基因在“杂花”花器官半开期、盛开期和衰败期的表达量均高于“法国蓝”;LIS1基因在“杂花”花萼中的表达量最高,且仅在“法国蓝”雄蕊中少量表达。LIS2基因在“杂花”花器官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均低于其在“法国蓝”中表达量,该基因在“杂花”花器官衰败期和“法国蓝”花器官半开期表达量最高,在2个品种花萼中高表达。LIS2基因在2个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LIS1基因。LIS1和LIS2重组蛋白具有单萜合酶活性,且均参与合成芳樟醇。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础数据指导监测点位布设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北京顺义区重金属Cd污染监测为例,研究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在不同数据情境下的点位布设方法。首先划分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的基础数据情境,其次探讨了点位布设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数据情境,最后利用均匀变异指数和偏离指数评价点位布设的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无历史,无辅助”、“无历史,有辅助”、“有历史,无辅助”、“有历史,有辅助”、“历史充足”5种基础数据情境,并分别推荐了系统/随机采样布局、无偏采样布局、加密采样布局、加密/无偏采样布局、去冗精化布点策略。(2)顺义区西部属于“无历史,无辅助”数据情境,采用系统采样布局;顺义区东部属于“历史充足”数据情境,采用去冗精化处理。顺义区的均匀变异指数由原始0.546下降到0.490,尤其是顺义区东部均匀变异指数下降到0.468,且偏离指数小于原始样本点布局,验证了不同数据情境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该研究可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东  刘锐金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2):139-147
热带作物产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服务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WOT-PEST方法,结合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现状,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分析矩阵,研究表明中国热带作物产业拥有政府重视程度高、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力量储备等内部优势,同时也存在扶持力度相对不足、经营水平发展较为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和生产成本的压力较大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等自身劣势。建议综合运用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增长型、扭转型、多元化和防御型4种策略,以“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和持续对外开放政策为契机,利用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新技术应用力度加大的发展机遇,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呼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热带作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热带作物产业经营体系建设、推动热带作物企业“走出去”、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延链升级等方式补齐自身短板,减少或避免国际热带农产品市场对国内的冲击、供给安全的不确定性以及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的威胁,全面提高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新一轮优势农产品产业布局,实现四川优势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四川农业整体竞争力。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四川省2009—2011年间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明确了四川的优势农产品为:油菜籽、薯类、茶叶、烟叶和水稻,并提出了提高四川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为科学发展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为四川省农作物的生产和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比邻中南半岛“世界米仓”的区位优势且资本和技术领先于周边国家,因此,云南应进一步发挥优势,依托云南系统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运能力以及与相关国家完善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通道,加快推进区域性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为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能力做出云南的贡献。为此,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云南粮食生产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品种结构变化以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特点、中南半岛6国粮食出口贸易情况等,找出了云南口粮生产能力下降、种粮比较效益下滑、农业“走出去”支持政策不足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内要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对外应以农业投资和储运体系为重点提高获取境外粮食的能力,同时应做大沿边加工物流业、做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促进新一轮优势农产品产业布局,实现四川优势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四川农业整体竞争力。【方法】本研究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四川省2009-2011年间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结果】明确了汶川地震后四川的优势农产品为:油菜籽、薯类、茶叶、烟叶和水稻,并提出了提高四川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为科学发展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为四川省农作物的生产和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0):154-164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正在实施的五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旋律和鲜明导向。长江经济带农业在中国农业及整个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是全国上下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频发和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1)充分利用耕地,全年绿色覆盖;(2)减少化肥施用,扩大生物养地;(3)加强绿色防控,实施生态减灾;(4)发展循环农业,“废物”再生利用;(5)实行“九良”配套,实现综合发展,即将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物、良境、良品、良策、良才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全国各地各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供借鉴。在文献研究农业科学普及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创了“五位一体”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2019—2021年间,平台累计向全省提供科学普及服务1130.71万例,现已成为辽宁“互联网+农业”的典型案例,是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品牌。各地农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借鉴辽宁12316平台的建设经验,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各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建立“星系式”科普服务体系,跨区域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四川省猕猴桃溃疡病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的遗传多样性及群组划分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以四川省不同地理来源的40个Psa菌株为研究试材,用rep-PCR技术进行分子标记,NTSYS软件分析UPGMA聚类。3对rep-PCR检测引物(REP、ERIC和BOX)共获得42个位点,其中38个为多态位点,占90.5%。UPGMA聚类结果显示,以相似系数为0.70阀值时,40个Psa菌株被分为2个类群(Ⅰ、Ⅱ),其中85.0%的菌株属于第Ⅱ类群;在相似性系数为0.80时,第Ⅰ类又可分为2个亚类(Ⅰ-1、Ⅰ-2),第Ⅱ类则分为5个亚类(Ⅱ-1、Ⅱ-2、Ⅱ-3、Ⅱ-4、Ⅱ-5),菌株无明显的采集地聚类。以上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地区的猕猴桃溃疡病菌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其遗传变异与菌株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余甘子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色经济树种,但目前对国内余甘子产业的总体生产情况还没有系统的统计和研究报道,产业链发展情况也还不清晰。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等多种方法,掌握了国内余甘子主产区的生产、加工情况以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国内余甘子总栽培面积约3.8万hm2,主产区包括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主栽品种有‘高黎贡山糯’、‘盈玉’、‘甜种’、‘粉甘’、‘蓝丰’、‘玻璃甘’、‘大玉余甘’等,加工企业有上百家,分布在南方各省,加工产品主要有果干、蜜饯、果汁、果茶、余甘子粉、含片等。总体来讲,余甘子产业还存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不够、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精深加工不足、科技支撑乏力等问题,建议增加产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重视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开发利用、加强余甘子产业主体的交流与协作,促进产业链向下延伸。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蝴蝶兰耐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品种蝴蝶兰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差异,对不同品种蝴蝶兰的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蝴蝶兰抗冷栽培、抗冷品种选育及抗冷生理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逐步降温的方式,观察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16个蝴蝶兰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及各项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6个蝴蝶兰品种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不同来源茶树菇的亲缘关系并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综合农艺性状较优菌株,以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州十号的航天飞船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标记ISSR、拮抗和同工酶技术进行菌株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菌盖厚度和直径、菌柄长度和直径、生育期、产量,对18...  相似文献   

14.
宁化县是全国的产茶重点县,茶产业是宁化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弱、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调研宁化茶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宁化县的区位、政策、生态与文旅资源优势,分析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劣势,建议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大力推广宁化特色茶品种、打造5条“森林康养+红色+客家”茶文旅融合路线、提升宁化茶品牌水平等措施,促进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鲁南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及探索一种新的玉米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在鲁南地区常见的23玉米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穗部产量性状及出籽率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浚单20’(Ci=0.99745)、‘良玉99’(Ci=0.47061)、‘郑单958’(Ci=0.47059)、‘金博士509’(Ci=0.47059)。‘先玉047’(Ci=0.29413)综合性状表现优秀,推荐作为鲁南地区优先种植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林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58-164
中国是世界芦笋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研究中国芦笋的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力,根据FAO、WTO和中国海关(一般贸易)的芦笋贸易数据,对中国芦笋的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选取生产者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价格比4个分析指标,对中国芦笋的产业竞争力给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芦笋贸易以出口为主,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08年以后,进口增长很快,进出口差距显著缩小,2019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3,而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芦笋价格方面,中国芦笋生产成本和生产价格较低,占据优势,但是出口单价和出口额相对也较低,出口创汇不显著,2013年以来进口单价快速上涨超过了出口单价,进口芦笋价格昂贵,未来芦笋进口不会明显增加,出口保持稳定。在国际芦笋出口大国中,秘鲁、墨西哥基本上是芦笋净出口国家,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力;其次是希腊,竞争力指数也较高;美国、西班牙、荷兰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中国是全球最大芦笋生产国,但芦笋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数时接近1,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反映出中国芦笋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为选择最适宜于甘肃省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的光温管理方式,以2年生‘黄金芽’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单一棚膜(T1)、单一遮阳网(T2)、棚膜+遮阳网(T3)3种不同的光温管理方式对‘黄金芽’夏梢生长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无棚膜无遮阳网(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遮荫提高了‘黄金芽’叶片的初始荧光(F0);遮荫显著提高了‘黄金芽’叶片最大荧光产量(Fm);遮荫显著提高了13:00和15:00‘黄金芽’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T3显著提高了13:00和15:00的‘黄金芽’叶片的光下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遮荫显著降低了11:00、13:00和15:00时‘黄金芽’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T2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在15:00时显著低于CK;T1和CK对‘黄金芽’造成13:00和15:00时的光抑制,但未破坏PSⅡ反应中心。甘肃省文县碧口镇‘黄金芽’在三伏天遮荫可以提高其Fv/Fm,同时降低qP;全光照会导致13:00和15:00时‘黄金芽’PSⅡ反应中心失活而出现光抑制,需进行适度遮荫处理。  相似文献   

18.
旨在明确苦瓜植株对后茬水稻的化感作用潜力,为稻菜轮作制度的应用提供指导.以苦瓜植株残体为试验材料,用培养皿法和水培法研究其水浸提液对3种水稻('特籼占25'、'博Ⅱ优818'和'Ⅱ优129')种子萌发和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水浸提液仅在浓度达0.20g/mL时降低了3种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博Ⅱ优818'和'Ⅱ...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决定老枞水仙茶“枞味”的关键香气成分和关键性生化成分物质,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香型老枞水仙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特征分析。试验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物质。木质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成分是戊醛、己醛;青苔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成分是3-己烯-1-醇单聚体和二聚体、芳樟醇单聚体;粽叶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物质是2-戊基呋喃、苯甲醛。另外,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增加对老枞水仙茶“枞味度”品质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增加将造成老枞水仙茶滋味品质的下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茶素品质指数的降低,对老枞水仙茶“枞味”的进一步提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可实现老枞水仙的快速判别,为制定老枞水仙企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阐明云南文山州常用畜禽饲用秸秆的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含量和综合等级,为该州饲用秸秆的养分评价和配置提供依据。以文山州近年广大畜禽养殖户常用的草果、‘西畴芭蕉芋’、‘文金1号’、‘文紫椒3号’、小米辣、滇重楼、象草和玉米‘文青贮2号’秸秆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秸秆的可溶性糖、总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了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结果表明:滇重楼秸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3.603±0.218 mg/g(DW)和16.637±0.038 mg/g(DW),‘文青贮2号’秸秆的总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约为283.008±2.507 mg/g(DW)和(3.598±0.055)%,‘文紫椒3号’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约为(11.864±0.202)%;可溶性糖、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秸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种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为:滇重楼>‘文青贮2号’>小米辣>‘文紫椒3号’>西畴芭蕉芋>象草>‘文金1号’>草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