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哺乳期补饲对哺乳仔猪和断奶初期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母猪年龄、胎次、产仔数、分娩日期基本一致的20窝大约克初生仔猪200头(每窝10头)以窝为单位分为5组,每组4窝,每窝为一个重复。1组作为对照组,哺乳期不补饲;4个试验组分别于3日龄、7日龄和14日龄开始补饲颗粒或粉料教槽料,观测仔猪哺乳期生长发育和断奶后第一周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显示:仔猪28日龄断奶体重补饲的各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日龄、7日龄开始补饲组仔猪断奶重显著高于14日龄开始补饲组;断奶后一周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补饲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补饲组腹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建议哺乳期仔猪补饲从5~7日龄开始为宜。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期补饲代乳品对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代乳品对缩短仔猪断奶日龄的可行性。选用120头(12窝)5日龄、平均体重(3.12±0.63)kg的仔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头(6窝,每窝为1个重复)。对照组补饲教槽料至28日龄断奶;试验组补饲代乳品和教槽料(代乳品:教槽料=1:1)至21日龄断奶,断奶后继续饲喂代乳品和教槽料至28日龄;28日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相同日粮至70日龄。结果显示:①整个试验期,两组仔猪在5、21、28和70日龄时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5~21、22~28和5~28日龄阶段,试验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P < 0.05);而在22~28日龄阶段,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仔猪保育期的日粮总能(GE)、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脂肪(EE)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在70日龄时,两组仔猪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补饲代乳品可显著增加哺乳期仔猪的采食量,同时促进保育期仔猪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保育期末体重来看,哺乳期补饲代乳品的仔猪提前至21日龄断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与中国仔猪的断奶日龄相似,欧洲仔猪的平均断奶日龄为21d~28d。仔猪阶段的饲料通常分为3个阶段:(1)教槽料:通常是哺乳仔猪在母猪的引导下采食;(2)开食前的饲料:一般在20日龄时,体重达7kg的小猪,一直采食开食前料直到体重达15kg;(3)开食料:一般小猪断奶后20~50日龄期间采食,体重从15kg到30kg。在法国,平均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数达20头,采用这种饲养方案的仔猪,  相似文献   

4.
总计84头母猪(PIC,Line1050)和它们所生仔猪被用于本实验,以确定泌乳料和教槽料采食对母猪和仔猪性能的影响。母猪按照分娩日期和胎次被分为3组,并按照2×2因子实验:母猪采食(自由采食与限饲)和仔猪采食(不喂仔猪料与喂仔猪料)共4个处理。仔猪被交叉寄养于每个实验组,以均衡窝重和窝仔猪数(>11头仔猪)。实验采用的是一种普通泌乳母猪料(ME 14.65MJ/kg,TID 0.97%lys),产仔后3d自由采食组母猪开始自由采食,限饲组母猪饲喂比自由采食组少25%的泌乳母猪料。饲喂仔猪料组仔猪采用的是加有1%氧化铬标记物的颗粒料(ME 14.64MJ/kg,TID 1.56%Lys),从3日龄喂到21日龄断奶。仔猪分别于3、7、14、21日龄称个体重,并每天计量仔猪采食量。在7、14、21日龄采集所有喂仔猪料的仔猪的粪便样本,同时通过仔猪粪便颜色区分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和未采食仔猪料的仔猪。母猪在分娩后和断奶时称重,并测量P2点(距背中线6.5cm,最后肋骨)背膘。泌乳料采食和仔猪料采食没有相互作用,自由采食组母猪减少了体重损失(-15kg与-24kg;P<0.01),提高了仔猪窝重(P<0.04)和日增重(P<0.04),并比限饲组提高了断奶后14d内发情率(90%与71%;P<0.03)。饲喂仔猪料对母猪体重、背膘损失无影响(P>0.30),但会拖后母猪断奶后14d内发情间隔(5.4d与4.9d;P<0.09)。饲喂仔猪料有改善断奶窝重(61.2与56.7kg/d;P<0.09)和减少交叉寄养后仔猪死亡率(3.9%与7.3%;P<0.06)的倾向。自由采食母猪组和限饲母猪组仔猪采食仔猪料量差异不明显(2.24与2.28;P<0.93)。喂仔猪料组大约60%仔猪被确定采食了仔猪料,在被确定采食仔猪料的仔猪中有23%、20%和57%开始采食分别从3~7日龄、7~14日龄、14~21日龄。从断奶后0~28d,饲喂仔猪料与不喂仔猪料组在断奶后28d重(P<0.95)、日增重(P<0.86)、日采食量(P<0.93)和料重比(P<0.95)差异不显著。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在断奶后28d重(P<0.16)和日增重(P<0.06)方面好于不吃仔猪料和不喂仔猪料仔猪。结论:喂仔猪料可以改善仔猪成活率但不能改进仔猪断奶前增重和母猪性能表现。泌乳母猪采食量低会对母猪性能和仔猪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让更多的仔猪采食仔猪料对改善仔猪断奶后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外源精胺对仔猪血液精胺含量、脏器发育和不同阶段仔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将9窝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7日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配到0、12和15 mg/kg外源精胺处理组,每组3窝。所有仔猪从7日龄起补饲各自含不同外源精胺添加量的饲粮,21日龄断奶后继续补饲断奶前饲粮,29日龄起停喂外源精胺,3个处理组仔猪采食相同的饲粮至35日龄结束。29日龄早晨空腹称重后,从每窝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采集其血液用于检测精胺含量,然后屠宰,测定其脏器重量。结果表明:仔猪血液中的精胺含量随饲粮中外源精胺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3个外源精胺处理组仔猪血液中的精胺含量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饲粮中添加外源精胺可增加仔猪胃、脾和心脏的重量,但3个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外源精胺提高了7~21日龄阶段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并极显著地提高了22~28日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1),且在停喂外源精胺后,外源精胺处理组仔猪29~35日龄的平均日增重仍然大于未补饲外源精胺组仔猪(P0.05)。因此,通过饲粮途径给哺乳仔猪补饲外源精胺能促进仔猪脏器发育并提高仔猪断奶前后的平均日增重,预防仔猪断奶后的失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仔猪哺乳期补饲藻粉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5日龄哺乳仔猪(杜×长×大)5窝(每窝1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其中:对照组不补饲,试验组藻粉补饲水平分别为1,2,4和8 g/d,试验期14 d。结果:哺乳仔猪补饲2 g/d藻粉与对照组相比,1528日龄和2828日龄和2835日龄的平均日增重都显著提高(P<0.05),断奶后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仔猪35日龄的小肠器官指数显著提高(P<0.05),而35日龄的大肠器官指数显著降低(P<0.05);仔猪28日龄的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以及35日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都有显著提高(P<0.05);仔猪35日龄的盲肠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哺乳期15 d开始补饲2 g/d藻粉,保护了小肠绒毛,并提高了仔猪哺乳期及断奶期的生长性能,降低了仔猪断奶后的腹泻率。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仔猪断奶前(10~27 d)和断奶后(28~34 d)2个阶段饲喂代乳品对仔猪生长性能、采食量、腹泻指标、病死率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仔猪70日龄体质量的影响。选取16窝7 d(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160头乳猪,随机分为4个组。全料组为对照组:断奶前后饲喂教槽料(CC组);前料后代组:28 d前补饲教槽料后饲喂代乳品(CM组);前代后料组:28 d前补饲代乳品后饲喂教槽料(MC组);全代组:断奶前后均饲喂代乳品(MM组)。结果表明:断奶前后饲喂代乳品提高仔猪断奶前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质量(P0.05),其中MM组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P0.05);35~70 d,MM组的仔猪采食量和日增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的仔猪(P0.05),其次是MC组仔猪显著高于CC和CM组(P0.05)。MC和MM组的仔猪哺乳期的病死率显著低于饲喂教槽料的仔猪(P0.05)。与补饲教槽料相比,MC和MM组的仔猪28 d血糖(GLU)质量浓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含量高(P0.05),同时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较低(P0.05);CM和MM组35日龄有相对较高的GLU、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及相对较低的BUN含量(P0.05)。由此可见,在试验条件下,与补饲教槽料相比,断奶前后同时补饲代乳品可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质量,补饲代乳品带来的仔猪增质量效应可持续到仔猪70 d,饲喂代乳品的仔猪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仔猪焙烤教槽料生产工艺及其对仔猪诱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开发出能够确保仔猪成功离乳的新型仔猪教槽料产品。通过对焙烤工艺优化,在焙烤温度170℃、焙烤时间18 min时,焙烤产品赖氨酸损失最少,损失率为8.25%。诱食性试验证明,焙烤教槽料能使刚断奶仔猪采食速度明显加快;偏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哺乳期7~20日龄内,焙烤教槽料的饲料摄入量是传统颗粒料的2倍;哺乳仔猪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17~22日龄哺乳期间,焙烤教槽料日均饲料摄入量为11.1 g/头,比传统颗粒料增加了10 g/头,日均增重则比传统颗粒料增加了50 g/头,显示出极高的饲料转化效率;焙烤教槽料在断奶第1 d的采食量达到139.95 g/头,是传统颗粒料的2倍,仔猪营养摄入量超过了维持的需要,不仅不会出现断奶失重现象,而且有增重。这些结果证明,焙烤过程中赖氨酸的损失得到有效控制,焙烤教槽料有效解决了仔猪在哺乳期不爱吃饲料、断奶初期失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甜菊糖甙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天然甜菊糖甙作为新型甜味剂在哺乳仔猪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16窝哺乳仔猪(杜长大,10头/窝)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100、200和500g/t天然甜菊糖甙的教槽料,试验从仔猪7d时开始,至断奶后1周(28d)结束,期间每隔7d对仔猪采食量、增重和健康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100、200和500g/t的甜菊糖甙,显著提高仔猪断奶重(21d)和28d体重(P0.05),显著提高14~21和22~28d阶段内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偏嗜指数(P0.05),而各甜味剂添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28d内仔猪日增重200g/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g/t组。仔猪断奶(21d)后1周内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有改善趋势(P0.05),7~28d内仔猪发病率200和500g/t天然甜菊糖甙组显著降低(P0.05)。因此,考虑成体投入的同时,在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200g/t的天然甜菊糖甙,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香甜鲜复合物对仔猪断奶后两周内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5.55±0.64)kg的8窝7日龄的健康杜洛克(Duroc)仔猪,每窝选取7头仔猪,共5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分为4个重复。2个处理组随机定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教槽料不添加香甜鲜复合物,试验组教槽料添加2 kg/t的香甜鲜复合物,进行教槽训练,21日龄断奶时开始每2 h计算一次采食量,直至仔猪35日龄试验结束,试验周期为14 d。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香甜鲜复合物对仔猪断奶后两周内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提高仔猪断奶两周内的平均日增重(P=0.028);2饲粮中添加香甜鲜复合物对断奶后4~10 h采食量恢复阶段的采食量增加速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3饲粮中添加香甜鲜复合物对仔猪断奶后两周的血液指标没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饲粮中添加香甜鲜复合物在仔猪断奶后的两周内的生长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仔猪断奶后3 d内的采食量恢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熟化软颗粒教槽料对仔猪断奶前后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窝(共计84头)1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同配方的粉状教槽料和软颗粒教槽料,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窝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断奶前10d和断奶后5d,即15~25日龄和26~30日龄,仔猪在2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在15~25日龄阶段,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平均日采食量(ADFI)增加了40.90%;在26~30日龄阶段,试验组ADG较对照组增加了12.21%,ADFI增加了34.41%;整个试验期,试验组ADFI较对照组增加了35.12%,ADG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的腹泻率也低于对照组;在仔猪断奶前后的3d,试验组的ADG和ADFI均高于对照组。综上,软颗粒教槽料在仔猪断奶后前期可有效地提高其采食量和日增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教槽料对哺乳-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先华  陆愈忠 《养猪》2013,(6):31-3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教槽料对哺乳-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设计试验,选择3~5胎次的哺乳母猪66头,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组,每组33头,即33窝哺乳仔猪,每个处理仔猪出生后第7天分别饲喂A公司生产的奶粉教槽料和B公司生产的奶妈教槽料。试验所用仔猪出生前后相差7 d,仔猪共分2批断奶,每批保证2个处理各有1个重复,共2个重复。每批保证2个处理组的母猪在胎次、品种、体况及上胎次繁殖性能方面对应相同,仔猪在品种、日龄、体况及健康度方面对应相同。每个重复平均在(22.5±0.5)d断奶,断奶后转到保育舍继续饲喂与哺乳期相同的教槽料,直至断奶后14 d。本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哺乳预饲-诱食阶段15.5 d和保育正试阶段14 d。试验结果表明:1)在预饲-诱食阶段,奶妈料组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奶粉料组(P〈0.05)。2)在保育正试阶段,奶妈料组在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方面都显著高于奶粉料组(P〈0.05),料重比方面显著低于奶粉料组(P〈0.05),腹泻率比奶粉料组降低了28.04%(P〉0.05),每千克增重成本比奶粉料组少0.51元。结论:根据该场的实际情况,奶妈料对该场哺乳-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强制补饲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二元杂交仔猪10窝,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7~21日龄期采用人工强制补饲+自由采食,对照组自由采食。结果至28日龄断奶时,试验组每头仔猪可食入饲料600.6 g,显著高于对照组(202.6 g/头,P<0.01));断奶体重相应为6.58和6.07(P<0.01),5周龄,体重相差幅度接近20%,一直到试验结束,差异仍显著(P<0.01);仔猪的日增重:3周龄前无明显差异,4周龄时差异显著(P<0.01),断奶后的第1周(5周龄),对照组几乎停止生长(x-=9.62 g),而试验组仍达108.51 g(P<0.01);整个试验期中,饲料利用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强制补饲组仔猪35日龄出售时可增加纯收入17.08元/头。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精胺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成纤维细胞因子-2( FGF2)蛋白质表达量及小肠发育的影响。将9窝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7日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配到0、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每组3窝。仔猪从7日龄起补饲相应的饲粮,21日龄断奶后继续补饲断奶前饲粮至28日龄结束。从每窝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屠宰,采集小肠及黏膜样品,测定FGF2蛋白质表达量和小肠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分别高于0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但3个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宽度分别极显著大于0 mg/kg外源精胺组( P<0.01),而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V/C )分别极显著高于0 mg/kg外源精胺组( P<0.01)。3)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随外源精胺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由此可见,给7~28日龄仔猪连续补饲外源精胺能提高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V/C和二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尽量降低早期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缩短断奶后生长抑制期,试验选用长大和大长杂种仔猪10窝(其中大长6窝,长大4窝),遵循各杂交组合平均分配原则,按窝随机分成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窝,每窝10头,试验组在7~21日龄采用人工强制补饲措施,对照组自由采食,其他阶段两组饲养管理相同,仔猪28日龄断奶。试验从仔猪初生开始至70日龄结束。结果,试验组仔猪到断奶时采食饲粮总量达600.6g,极显著高于自由采食的对照组(202.6g),断奶体重相应为6.58和6.07k(gP<0.01);断奶后一周生长抑制期内,试验组日采食量仍达到174.8g,是对照组的2.1倍,日增重108.51g,是对照组的11.3倍;整个试验期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将仔猪作为商品猪出售,试验组每头的毛利润高于对照组17.07元。  相似文献   

16.
于震  张政  刘春雪  洪平 《饲料工业》2020,41(1):31-34
研究应用营养、价格差异化的两种教槽料和两种代母奶组成哺乳期仔猪饲喂方案,探讨其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和断奶重影响。试验选取分娩日期相近的哺乳母猪(长×大)12头,将其所生12窝哺乳仔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只用一种干教槽料饲喂,不补充代母奶。试验组分阶段用教槽料和代母奶组合方案饲喂。试验从仔猪初生开始到28日龄断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0~21日龄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4.35%(P=0.048),在21日龄时均重达到7.33 kg,比对照组高0.71 kg(P=0.06),0~28日龄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2.01%(P>0.05),在28日龄时断奶均重达到9.49 kg,比对照组高0.87 kg(P=0.088)。由此可见,本研究所制定的饲喂方案可以提高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和断奶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共选用54头PIC 1050系母猪及其所产仔猪,以研究不同的教槽持续时间对教槽窝的仔猪教槽料采食量和断奶前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进行时根据胎次和分娩日期将母猪分成2组,并利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法将它们分成3个处理.试验仔猪从出生后第7、14和18天开始教槽,持续时间依次为13、6和2 d.利用带有送料斗的旋转式教槽料饲喂器给仔猪供应添加了氧化铬的教槽日粮(含1 585大卡代谢能/lb、1.56%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直至断奶时(20日龄)结束.教槽期间仔猪实行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母猪在整个哺乳期采取自由采食,哺乳期日粮含1 586大卡代谢能/lb和0.97%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仔猪在出生当日、出生后第7、14、18和20天进行个体称重,以计算总增重和日增重,记录并计算每窝仔猪的每日教槽料采食量.用无菌棉拭分别在仔猪出生后第14、18和20天(第一处理组)、或第18和20天(第二处理组)、或第20天(第三处理组)每天两次对所有仔猪采集粪样.在采样日的任一天中,凡仔猪粪便有一次呈绿色,则该仔猪就被认定为"采食仔猪".总体而言,采用不同教槽持续时间的试验仔猪,在断奶体重(P<0.61)、总增重(P<0.38)和日增重(P<0.38)上无显著差异.教槽持续13 d和6 d的仔猪其每窝教槽料总采食量高于教槽持续2 d的每窝仔猪教槽料采食量(P<0.0001).教槽13 d和6 d的仔猪在窝教槽料采食量上无显著差异(P<0.69).教槽持续13 d的仔猪在每窝"采食仔猪"比例上比教槽持续6 d和2 d的多10%(80%比70%;P<0.03);教槽6 d和2 d的仔猪在窝采食仔猪百分比上无显著差异(P<0.98).总之.较长的教槽持续时间并不会影响仔猪断奶前增重和断奶体重,但的确会提高整窝仔猪中的采食仔猪数;然而,在断奶前仅教槽持续2 d的仔猪窝中具有相时较高的采食仔猪比例(70%).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20窝平均个体重(6.07±0.63)kg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窝为一个重复(每窝平均9.8头)。对照组饲喂固态料,试验组在开始第1~2天饲喂液态料,第3~5天过渡,第6~7天饲喂固态料,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仔猪固形物总采食量分别为107、160 g/d·头,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49.5%(P0.01);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2.86、12.86g/d·头,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35.72 g/d·头,增重效果极显著(P0.01)。说明发酵液态乳猪料可有效缓减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9.
此文旨在研究南方夏季炎热环境下,早期教槽对仔猪断奶后采食量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一致、产期相近(相差2~3d)、产活仔数10头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10窝,其中5窝教槽,根据仔猪粪便颜色分为采食组和不采食组,即试验1、2组;另5窝不教槽记为试验3组。28日龄断奶时根据仔猪体重、窝别分别从3个试验组选5头,分栏饲养至62日龄。结果表明,28~35日龄的日采食量,试验1组为208g,与试验2组(170g)、3组(151g)差异显著,36~62日龄及全期的日采食量3组间无显著差异;28~35日龄的日增重,试验1、2、3组分别为125、69、79g,36~62日龄分别为450、390、395g,全期分别为383、324、330g,试验1组均显著高于试验2、3组;各阶段均以试验1组饲料利用率最高。说明早期教槽能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前期(28~35日龄)的采食量及仔猪断奶后的日增重;显著改善断奶后仔猪对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人工乳对14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4窝共112头平均体重为(4.79±0.56) kg的14日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21日龄断奶组和14日龄断奶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21日龄断奶组仔猪14~21日龄时由原圈母猪饲喂母乳,14日龄断奶组仔猪断奶后饲喂人工乳至21日龄,2组均于22日龄时开始饲喂相同的教槽料,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21日龄断奶相比,1)14日龄断奶极显著降低仔猪15~21日龄时的平均日增重(ADG)(P0.01),显著提高22~28日龄时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降低21日龄体重和腹泻率(P0.05);2)14日龄断奶极显著降低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3)14日龄断奶极显著提高仔猪回肠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的mRNA相对表达量(P 0.01),显著降低空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综上所述,与21日龄断奶相比,人工乳饲喂14日龄断奶仔猪降低28日龄时仔猪的体重、空肠抗氧化能力和屏障功能,但对仔猪28日龄时的肠道形态有改善作用,并降低其腹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