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适用性,选择在四川不同海拔高度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运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进行防控指导。结果表明,海拔高度越高,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越低,海拔3500 m以上时,主要以轻度侵染为主,海拔3500 m以下时,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侵染为主。不同品种出现中心病株时的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不同,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所处的侵染循环有所差别,可能与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有关。利用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指导药剂防治,5种药剂仍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三都县运用QD-3340MV无线自动气象站收集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温度、湿度及降雨量数据,运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进行分析,预测马铃薯费乌瑞它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的时间,并指导防控。结果表明,田间中心病株出现时间与预测值相吻合;在最后1次病指调查时,对照观测圃病指高达95.56,而防控示范观测圃病指仅为16.11;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指导性强,可以在三都县马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四川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重灾区。通过综述近年来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特征、马铃薯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四川省应加快适应性马铃薯抗病品种筛选;同时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和有效推广运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宁夏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从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宁夏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为了切实做好晚疫病监测预警工作,自2011年开始,该总站先后引进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30套,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为指导全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14年申报了外专局"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引进项目"。为此,8月5~6日,特邀请比利时专家对中部干旱带及固原地区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调查。比利时马铃  相似文献   

5.
丁子香酚防治大田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选用适宜杀菌剂有效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与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陇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甲霜·锰锌、克露、硫酸铜钙、抑快净、丁子香酚、银法利、百泰和广枯灵8种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大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丁子香酚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高达79.67%;马铃薯库存期间,银法利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会对马铃薯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效益快速降低,而晚疫病早已成为了马铃薯的常见病害之一,其还会对周围的其他作物产生影响。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有效避免马铃薯晚疫病,并提出详细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马铃薯种薯有害生物监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近日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该课题针对西北干旱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的现状,制定了宁夏马铃薯甲虫疫情阻截和应急控制技术预案,掌握了马铃薯病毒分子检测技术,明确了宁夏马铃薯种薯晚疫病初侵染源及病害成灾流行规律,鉴定了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改进应用了比利时马铃  相似文献   

8.
宁夏西吉县马铃薯贮藏期病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宁夏西吉县马铃薯贮藏期病害有细菌性环腐病、软腐病和真菌性晚疫病、湿腐病、干腐病、坏疽病。其中主要危害病害是镰刀菌干腐病,其次是晚疫病和环腐病;陇薯3号品种较耐贮藏,宁薯4号不耐贮藏。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0%代森锰锌防治病害效果达56.8%,是贮藏期较适宜的病害防治药剂,其次是25%甲霜灵,防治效果达43.8%。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子杆菌、多抗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晚疫病是治愈清镇市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为筛选适宜马铃薯防治的生物药剂,引进枯草芽孢子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枯草芽孢子杆菌和10%多抗霉素两个两种生物药剂不仅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施药后10d防效达85.12%和76.83%。而且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对植株生长无抑制作用,马铃薯增产达19.99%和14.40%,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属茄科茄属双子叶植物,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马铃薯经常遭受许多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跳甲、蚜虫是马铃薯种薯生产中最常发的病害,对马铃薯种薯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旨在研究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中三种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为提高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产量和质量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经济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选用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等6种药剂进行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药剂能够有效防治晚疫病,6种药剂防治晚疫病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以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防治效果最好,连喷3次防效达88.3%,比清水增产46.5%,净增纯收入694元/667m2,增效达39.2%。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4年,贵州省实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示范项目,通过从比利时引进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测模型,购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建立晚疫病监测点,建成了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范围覆盖30个马铃薯主产县(市、区).系统可对监测点气象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实时提供侵染曲线,并在地图上直接显示预警.通过应用表明,系统预测发病时间和田间实际相吻合,可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并按照推荐药剂和防治方法,示范区防治效果达80.7%.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5种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效果好,其单产比不施药剂增产144.52%,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次之,在生产上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依托贵州省六盘水市综合科研基地(六枝岩脚镇,海拔1100 m)建立的2015—2018年冬种马铃薯气候试验示范工程,结合2017—2018年在贵州纳雍县、织金县、凤冈县、玉屏县、铜仁市、雷山县、都匀市、普安县、清镇市和普定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实况,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在4月份,即冬种马铃薯的现蕾开花期。在冬种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当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度≤18℃,且相对湿度>75%时,第4天及以后,若日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80%,马铃薯晚疫病始发。因此,建议以此作为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气象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天之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世界粮食生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具威胁性的真菌病害之一。为了掌握现有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保障马铃薯优产高产,本文简要介绍了马铃薯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归纳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指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现状,为开发新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用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05g/hm2、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125mL/hm2、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00mL/hm2、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特别是前4种药剂的增产幅度达到40%左右,但以52.5%噁酮.霜脲氰的净收益最高,72%霜脲.锰锌次之。因此,湖北省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防治要做好预测预警、抓住关键时期、选用经济有效药剂、合理轮换用药,以保证马铃薯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则是当今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以及国内外利用这些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抗药性、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介绍了遗传图谱的构建、抗性基因及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定位、体细胞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晚疫病抗性检测。这些对今后中国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