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桂林市1994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廖家榜(桂林市植保植检站54100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重要的检疫性病害,自1985年在桂林市阳朔县福利镇中和、洞心村晚稻上首次发现,发生面...  相似文献   

2.
12%水稻力量乳油(即12%绿乳铜乳油水稻专用型)是一种水稻专用杀菌剂。据在湖南、湖北、广西、浙江等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特别是对细菌性条斑病,效果尤为显著。水稻力...  相似文献   

3.
孙正明 《植物检疫》1993,7(5):393-39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是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发生以后,一般病田可减产10%~20%,重病田可达4~6成。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南部稻区呈传播蔓延趋势,已危及水稻生产的安全。尤其在杂交水稻制繁种基地,一旦发现该病,则直接影响水稻种子的使用,其后果更为严重。实践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随带病种  相似文献   

4.
许志刚  钱菊梅 《植物检疫》1995,9(4):239-24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适生性与控制研究进展许志刚钱菊梅(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国内调运植物应检疫的危险性病害之一,也是亚洲和大洋洲一些国家的检疫对象。自从方中达等于1957年将它与稻白叶...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体生测法对前期工作中离体初筛出的5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生防菌和5株水稻纹枯病生防菌分别进行复筛、温室防效测定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株GN233、GN222和GN223的菌悬液对水稻苗期细菌性条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33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温室防效最好,达到28.90%,而药剂"稻丰TM多·福"可湿性粉剂的温室防效为34.20%;5株生防菌对水稻纹枯病均有不同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22和GN211菌悬液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44.4%和27.8%,而药剂"稻丰"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33.3%;此外,筛选出的生防菌株GN222、GN233和GN211均对水稻生长具有促生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和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是水稻上的模式病原菌,分别引起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和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为了精确和高效地实现目的基因的突变,本研究利用pK18mobGⅡ载体,建立了一套适于Xoo和Xoc目的基因定点插入的突变体系。通过同源片段与目的基因间的同源重组,成功获得了Xoo和Xoc的hrcV和hrpF突变体。PCR和Southern杂交证实:pK18mobGⅡ携带不同大小的同源片段,能够整合于hrcV和hrpF的特定位点;200~400 bp的同源片段能够获得最佳的突变效率;两亲接合的转化效率是电转化的5~100倍。毒性测定结果显示,hrcV基因决定着Xoo在水稻上的致病性。致病相关基因插入突变体系的建立为研究水稻黄单胞菌与水稻互作中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了遗传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简称细条病,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稻区严重发生,一般减产10%左右,重病田高达50%~60%。一、为害特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特别二系稻,优质稻和超级稻的推广,水稻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大螟成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扩大,因此,必须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姜学阳 《植物医生》2010,23(6):49-4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成为兴义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3800hm2左右,一般减产15%左右,发病重的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兴义市水稻生产安全。因此,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是保障兴义市水稻生产、促进粮食总产稳步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2009年兴义市植保植检站组织实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以期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是广西主要病害 ,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在玉州区自 1 978年下半年开始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至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蔓延。长期使用常规杀菌剂 ,易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生抗性。现由广西区植保总站提供 2 0 %龙克菌悬浮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进行药效试验。1 试验材料1 .1 试验作物及品种 水稻 (晚造 )、博优 90 3。1 .2 防治对象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 .3 试验地点 玉州区茂林镇大路排垌。1 .4 供试药剂  2 0 %龙克菌悬浮剂 (由广西区植保总站提供 )。 2 0 %叶青双粉剂 (浙江省温州东风厂 )。95 %细菌灵原粉 (…  相似文献   

11.
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致灾病害之一。前期基因组学分析发现,Xoo菌株PXO99A的PXO_04062基因可能编码一个磷酸甘油转移酶,推测与病原菌的致病力有关。本研究采用自杀质粒pK18mobsacB介导的方法,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了反式互补。水稻上致病性测定发现,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XO_0406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04062在寄主水稻日本晴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并且其胞外多糖产量、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均明显降低。进一步采用RNA-seq方法比较突变体转录组的变化,发现突变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33个,其中包括多个致病相关基因,如胞外多糖合成和细胞运动性等相关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这些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说明,白叶枯病菌的磷酸甘油转移酶基因是通过影响多种致病力相关因子的合成,来影响病菌在水稻上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2.
RsmA属于CrsA/RsmA蛋白家族成员,是一类RNA结合蛋白,作为一类全局性的转录后调控因子,调控碳代谢、生物膜形成、游动性以及致病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同源性搜索结果显示,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RS105中存在rsmA基因,其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A的rsmAXoo同源性为100%。但是,r smAXoc基因在致病性中的功能未知。本研究构建了Xoc的rsmA缺失突变体RΔrsmA。寄主水稻和非寄主烟草接种结果显示,RΔrsmA在水稻上仍具有致病性,在非寄主烟草上也能够激发HR反应,这些结果与已鉴定的Xoo rsmA突变体表型不一致。但是,与野生型菌株相比,RΔrsmA在感病水稻上的毒性显著降低;在丰富和贫乏的培养基中,RΔrsmA的生长能力也明显减弱。其他毒性相关表型的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RΔrsmA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游动能力减弱,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胞外多糖产量明显降低,胞外蛋白酶的活性增加。这些结果暗示在Xoc中rsmA为重要的毒性相关基因,在Xoo和Xoc中RsmA在致病性中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RsmA下游调控基因的鉴定可能为解析其在2个水稻致病变种中功能的差异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为稻黄单胞菌种下的致病变种,引起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准确在水稻条斑病菌中进行致病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和调控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包含终止子、gusA报道基因和多克隆位点等启动子探针元件的载体pUTG01和pUTG14。选取XochrpF启动子,构建在pUTG01载体上,将其导入hrpX突变体RΔhrpX中,GUS活性测定结果显示,hrpF基因的表达显著减低,验证了hrpF受HrpX正调控,证实该载体可有效进行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通过双质粒兼容共存策略,在hrpX突变体中同时实现了hrpX基因的功能互补和通过GUS活性定量测定hrpF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该载体系统的建立,为后续分析稻黄单胞菌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侵染水稻,引起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Xoc主要依靠hrp基因簇(T3SS基因)编码的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将效应蛋白注入水稻细胞中,激发寄主水稻的感(抗)病性。为了准确在Xoc中进行T3SS基因表达调控的分析,本研究设计出桥梁载体策略,将目标基因的启动子或者功能片段构建在高拷贝的桥梁载体,获得融合表达元件,通过亚克隆的方式将融合元件转入骨架载体上,获得用于转录表达和蛋白表达分析的载体。为了验证该策略的可行性,选取hrpGhrpXhrcC基因构建了相应的启动子探针载体和蛋白表达载体,将这些载体导入毒性调控子基因trhlrpXzur的突变体中,GUS活性测定、荧光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杂交结果显示:在trhlrpXzur的突变体中,hrpGhrpXhrcC的转录表达水平、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呈现一致。这表明这套桥梁载体策略能够有效应用于T3SS基因转录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分析。综上所述,运用桥梁载体能够克服低拷贝载体DNA遗传操作效率低的缺陷,这一策略也适用于毒性相关基因调控机理的研究,这将为Xoc-水稻互作研究提供高效的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由稻黄单胞菌种下的致病变种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侵染引起,已成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一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防治BLS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以Xoc的模式菌株RS105为靶标菌,采用平板稀释和抑菌圈法,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181-7。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高地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altitudinis 181-7。针对14种植物病原细菌和3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谱试验发现,181-7对Xoc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 oryzae pv. oryzae, Xoo)表现特异性的拮抗作用,对禾谷镰刀菌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基因组信息显示,181-7携带一个环状的质粒,含有3 826个开放阅读框,含有涉及抗真菌、抗逆、诱导植物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等特性的相关基因。AntiSMASH的分析显示,181-7含有地衣杆菌素(lichenysin)、丰原素(fengycin)、菌溶素(bacilysin)、细菌素(bacteriocin)以及噬铁素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温室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在感病水稻品种‘原丰早'上, 181-7对Xoc在水稻叶片上引起的水渍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表明, B. altitudinis 181-7具有防治水稻条斑病的潜力。这些研究为水稻条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也为后续生防机理的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成功侵染水稻主要依靠其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分泌的效应蛋白。T3SS由hrp-hrc-hpa基因编码,其中主要的hrp和hrc基因突变,病原菌将丧失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和非寄主烟草上的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hrpD5基因位于hrp基因簇hrpD操纵单元的第5个基因,在致病性中的功能未知。本研究构建了Xoc的hrpD5缺失突变体RΔhrpD5。植物接种试验显示,RΔhrpD5丧失了对寄主水稻的致病性和在非寄主烟草上激发HR反应的能力;功能互补子虽然能够恢复这2种表型,但是,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其在感病水稻上的毒性显著降低,在非寄主烟草上形成延迟的HR反应;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rpD5缺失影响其下游hrpD操纵单元基因hrpD6、hrpE和hpaB以及HrpX操纵单元基因hrpF和hrpB1的表达;同时,hrpD5缺失降低了hrpX的mRNA水平,但是不影响hrpX的启动子活性;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HrpD5蛋白能够与HrpF蛋白的N端互作。这些结果暗示在Xoc中hrpD5不仅为主要的致病相关基因,而且调控主要的hrp调节基因hrpX的表达。HrpD5新功能的鉴定将为解析T3SS在致病性中的功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1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本研究以野生型菌株Ac-5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法,构建了LuxR家族功能基因luxR_(4229)的全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突变株进行致病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运动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qRT-PCR定量检测了鞭毛基因fliR和fliC以及III型分泌系统功能基因hrpE和hrcN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致病力明显降低,运动能力减弱,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fliR、fliC、hrpE和hrcN基因在突变株中的表达量下调,luxR4229对fliR、fliC、hrpE和hrcN基因均为正调控。基因luxR_(4229)在对西瓜嗜酸菌致病力、运动能力及生物膜的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的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由hrp基因簇编码,其决定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hrcChrp基因簇中hrpA转录单元仅有的一个基因,推测编码T3SS的核心组分蛋白。在Xoo中,hrcC在致病性中的功能以及受调控的机制仍未明确。本研究构建了hrcC的缺失突变体及其功能互补子,发现hrcC缺失使Xoo丧失了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以及在非寄主烟草上激发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的能力,功能互补子能够恢复这些表型至野生型水平。启动子GUS活性的定量测定和蛋白免疫杂交试验,证明hrcC的转录表达依赖于主要的hrp调控子HrpG,而不受HrpX调控;HrpG和铁转运家族类调控子(Ferric uptake regulator family)Zur以平行独立的方式正调控hrcC基因的转录表达。异源功能互补、启动子活性和蛋白表达试验发现Xoo和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的hrcC基因在致病性上的功能具有互置性,以及受HrpG、HrpX和Zur的调控模式也具有相似性。这些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黄单胞菌的hrp调控网络与全毒性调控网络之间的交叉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icola,Xoc)的hrp基因决定了病原菌在非寄主植物上的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和在寄主植物上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基因产物形成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将致病性效应分子注入寄主细胞从而引起水稻产生抗病性或者感病性反应。以位于hrpB操纵单元的首个hr-pB1基因为对象,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对其进行了突变,发现hrpB1突变体丧失了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和在烟草上激发HR的能力,并且在水稻组织中的生长能力显著降低。RT-PCR测定结果表明,hrpB1的转录表达受HrpG和HrpX的正调控。免疫杂交结果显示,HrpB1蛋白可通过T3SS进行分泌。这些结果不仅明确了hrpB1基因在病原菌致病性中的功能,而且提示了hrp结构基因不仅仅局限于形成Ⅲ型分泌系统,部分hrp基因产物本身也通过Ⅲ型系统分泌到胞外,并且可能起到效应分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