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两种不同外源硒施用对'富源4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硒方式,为富硒农产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宁夏低硒区(永宁县),以'富源4号'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富硒微肥胶囊作土壤基施,螯合硒叶面肥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作叶面喷施,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外源施硒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张含  龚敏  石汝杰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9):114-119
采集重庆市28份蔬菜地耕作层土壤(0~25 cm),测定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并对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与全硒和有效硒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硒含量适中且总体均值为0.22 mg/kg,略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有效硒含量平均值为9.31 µg/kg,处于高水平,且全硒及有效硒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6%和53%,说明各区县间硒含量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硒与有效硒的相关系数为0.84(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硒及有效硒与pH、有机质及全氮之间均呈正相关。总体而言,重庆市蔬菜地土壤具有发展富硒蔬菜的潜力,今后可从土壤酸碱改良、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3个方面进行管理,提高土壤及蔬菜中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施用硒微肥对红衣花生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通过根部淋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两种方法,研究红衣花生富集硒元素的差异,以期为生产不同硒含量红衣花生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在富硒土壤上种植红衣花生,红衣花生对土壤中的硒富集能力较强,不施用含硒微肥时,花生仁硒含量也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在红衣花生结荚期施用含硒微肥,叶面喷施和根部淋施两种方法对提高红衣花生硒含量效果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叶面喷施效果比根部淋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硒含量及与土壤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硒是人类硒的主要来源。分析不同类型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主要农产品的硒含量和富集能力,对于发展富硒农产品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选择中国南方丰城和北方博山两类不同硒含量地区,对土壤和当地所生产的农作物产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整体较高,是造成丰城地区同类农产品硒含量高于博山地区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所有农产品硒含量与土壤硒呈正相关关系。丰城和博山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中,韭菜硒含量最高,高于十字花科的小白菜和白萝卜,以及禾本科的玉米、小麦和水稻,后两类作物硒含量高于花生和大豆,辣椒和甘薯最低。博山地区中性和碱性土壤中,作物硒富集系数普遍高于丰城地区酸性土壤所生产的作物。区域富硒农业发展过程中,应针对性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和土壤硒水平,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研究单施含硒有机肥(C1)、单施叶面硒肥(C2)、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C3)施硒方式对粉葛产量、品质及不同器官中硒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下粉葛各器官硒含量无显著提高,单施叶面硒肥处理块根硒含量比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提高了71.0%,而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处理下块根硒含量比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提高了110.1%。C2处理下叶/块根转运系数比C1处理提高了902.9%,说明大量的硒由叶片转运到了块根中。C2、C3处理的粉葛块根产量和硒积累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和C1处理。C1、C2、C3处理均能提高粉葛的葛根素含量,但各施硒方式处理间的结果差异不显著。综上,对粉葛这种藤本植物而言,单施叶面硒肥对提高粉葛的产量、品质及硒积累量总体效果要好于含硒有机肥,叶面调控方式能够将更多的硒转运粉葛的地下部分,而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则能更好的促进粉葛块根中硒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施硒对紫甘薯硒吸收、分配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松  田侠  刘庆 《作物学报》2018,44(3):423-430
为研究叶面施硒条件下紫甘薯对硒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品质效应, 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布置紫甘薯叶面施硒田间试验, 设纯硒施用量0、30和60 g hm-2 3个水平, 研究了叶面喷施外源硒对紫甘薯块根产量、不同器官硒含量、块根硒累积量与硒利用率的影响, 并分析了块根中粗蛋白、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随施硒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施硒对紫甘薯块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但可提高块根中的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和硒累积量, 60 g hm-2施硒量下, 块根中的硒含量可达311.3 µg kg-1(干重), 是对照处理的8.54倍; 随施硒量增加, 块根中硒含量和硒累积量显著增加, 块根对硒的利用率下降, 但施硒对块根中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无显著影响; 紫甘薯块根中的粗蛋白含量随施硒量增加而显著提高, 两个施硒量下分别比对照增加11.67%和29.71%; 60 g hm-2施硒量下, 块根中除苏氨酸外的其他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 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6种人体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 胱氨酸含量降低; 施硒还可提高紫甘薯块根中K、Na、Mg、Fe、Cu等元素的含量, 使块根中Ca、Mn等元素含量降低, 两个施硒量对块根中的Zn元素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富硒紫甘薯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硒对小麦生理功能的影响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小麦体内通过吸收转化,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增强小麦生物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而刺激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通过施入外源硒肥的方式增加小麦中的硒含量,使硒进入食物链,是为人体安全补硒的有效途经。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小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谷子中硒元素的吸收特征,提高谷子富硒水平,归纳了国内外富硒谷子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富硒谷子籽粒硒的含量、存在形态,硒的吸收、转运机理以及硒与谷子生长发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不同价态硒在谷子体内的转运机制以及硒肥种类、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分析表明,谷子对硒酸盐的吸收机制主要是通过共用硫酸盐转运子来进行主动吸收,对亚硒酸盐的吸收则是被动吸收,并且受土壤pH的调控。叶片喷施无机硒是提高谷子硒含量最为直接的方法,加快了硒元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运转效率。研究指出目前富硒谷子发展的不足,并提出要加强富硒品种的选育,制定谷子富硒栽培技术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硒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小麦体内通过吸收转化,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增强小麦生物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而刺激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通过施入外源硒肥的方式增加小麦中的硒含量,使硒进入食物链,是为人体安全补硒的有效途经。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小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硒肥与钝化材料组配对土壤Cd钝化及稻米Cd消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硒肥施用方式联合钝化材料对土壤镉钝化和稻米镉消减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选用亚硒酸钠作为硒肥,钙镁磷肥和硅藻土作为钝化材料,设置基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和叶面喷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2种方式,研究其不同用量对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稻米产量增加,基施硒肥产量略高于叶面喷施硒肥,产量差为 2.115 g/pot,与对照(CK)相比,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T3)能够提高1.68倍的稻米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pH升高,有效Cd降低,有机质与CEC变化不大;基施硒肥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对土壤pH、有机质与CEC差异不显著,但基施硒肥处理有效Cd含量略低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T3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最佳;随着基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降低,随着叶面喷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基施硒肥处理对稻米Cd的消减程度强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相差 0.021 mg/kg,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稻米Cd降低0.063 mg/kg。可见,硒对调控稻米镉累积具有重要作用,且基施硒肥强于叶面喷施。综上所述,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对土壤Cd钝化与稻米Cd消减的效果最佳,值得在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富硒肥料对韭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蚯蚓生物转化亚硒酸钠后得到的富硒蚯蚓粪和富硒蚯蚓氨基酸叶面肥为硒肥料,探索有机硒肥代替无机硒肥的可能性及有机硒肥的施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富硒蚯蚓粪与亚硒酸钠在韭菜叶片长度、韭菜产量、维生素C、叶绿素、叶片硒含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且施用富硒蚯蚓粪和喷施蚯蚓氨基酸叶面肥要比亚硒酸钠和普通蚯蚓粪的处理相比在叶片长度、地上部产量、氮磷钾锌含量等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因此采用富硒蚯蚓粪和富硒蚯蚓氨基酸叶面肥是一类低成本、高效、无毒、环保的新型富硒肥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富硒大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中国20多年来富硒水稻研究的文献数据,得到富硒大米产量和硒含量的分析结果。数据表明:生产富硒水稻的硒肥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为主,占统计样本量的92.86%;主要肥料种类包括有机硒肥和无机硒肥,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7.35%和32.65%;在齐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富硒效应研究的最多,分别占搜集样本量的36.54%和21.15%;有机富硒叶面肥施用量超过20 g/hm2时(以硒量计),可造成水稻一定程度的减产;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料,水稻增产范围在-3.09%~18.77%之间,平均增产5.55%,大米硒富集量在0.04~0.78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24 mg/kg;施用无机亚硒酸钠可使水稻增产-7.20%~20.00%,平均增产7.36%,大米富硒范围在0.09~53.39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4.04 mg/kg;在施用无机硒肥的情况下,有60%的样本硒含量超出了富硒大米相关标准(DB34/T 847—2008)的规定。总体来看,仅有38.96%的样本大米硒含量符合DB34/T 847—2008的规定,因此,在生产富硒水稻时,推荐优先考虑使用有机硒肥,少用并且慎用无机亚硒酸钠硒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富硒玉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当前富硒玉米生产现状、生产方式方法和富硒效果,对富硒玉米的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其生产效率,通过对中国近35 年来的富硒玉米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硒肥的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肥为主,以在抽雄期喷施亚硒酸钠效果最好,最适喷施浓度为40~70 mg/kg。有64.5%的样本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幅8.5%;有35.5%的样本呈现出产量下降趋势,平均减产14.0%。资料中的玉米硒含量的中位值为0.211 mg/kg,按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56—2012)所规定的玉米中全硒含量0.15~0.30 mg/kg 的要求,仅有11.5%的产品符合富硒标准,硒含量超标的样本高达44.2%,这也为富硒玉米的安全生产发出了警报,为富硒玉米的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系统地研究宁夏枸杞硒的吸收富集规律,促进富硒枸杞安全生产,通过采用宁夏枸杞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在枸杞叶面施用亚硒酸钠,经枸杞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枸杞,利用原子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设定的7个施硒浓度,在0.1~200.0 mg/kg之间,枸杞含硒量均有显著提高,取枸杞果实进行富硒效果分析,含硒量在0.17~3.34 mg/k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喷施浓度、次数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枸杞的关键因素,制干工艺对枸杞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不同的施肥措施,旨在为盐碱地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麦6号’为实验材料,设置4种处理方式:复合肥(CK),有机肥(T1),过磷酸钙(T2),有机肥与过磷酸钙混施(T3),研究不同措施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较,T3处理提高了盐碱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了旗叶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在开花后期,T3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有效的保证了开花后期的光合作用。与其他处理相比较,T3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促进产量的提高,T3的产量达到了8523.32 kg/hm2。因此本试验认为有机肥与过磷酸钙混施(T3)可作为盐碱地小麦较为合理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亚10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盛花期和青果期两次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胡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硒肥有机硒含量6g/L,共设置6个硒肥剂量,分别是1 500mL/hm 2(T1)、3 000mL/hm 2(T2)、4 500mL/hm 2(T3)、6 000mL/hm 2(T4)、7 500mL/hm 2(T5)和清水对照(T0)。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且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中的硒含量逐步增加,T5处理胡麻子粒中硒含量最高,达0.507mg/kg,是对照组胡麻含硒量的18.1倍。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产量,具体表现是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小,T4处理产量最高,达858.2kg/hm 2,比对照增产9.5%。结论喷施合适剂量的硒肥可以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和产量,且对胡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分析,以有机硒含量6g/L的硒肥在盛花期和青果期进行两次喷施,6 000mL/hm 2为胡麻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苎麻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方式对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复合肥施肥方式与2种尿素追肥方式,结合复合肥和尿素的不同施肥量,共设置8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表现最好的为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其分株数42.00株/蔸、叶茎比2.04、干鲜比0.15;饲用产量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其产量鲜重达17.07 kg/m2,明显优于其他处理;饲用品质方面,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分2次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3个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为提高饲用苎麻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