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付孟  王丹  何毅  王钢  唐艺文  于明  高鹏  黄敏 《核农学报》2022,36(9):1789-1796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大黄的影响,以川产道地大黄饮片为试验材料,以未处理组及硫磺熏蒸组为对照,研究不同剂量(2、3、5、7、10、13、15、25 kGy)电子束辐照对大黄微生物数量、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辐照能降低大黄饮片中的微生物数量,3~5 kGy及以上剂量辐照使大黄微生物数量降至检测限以下,在360 d的贮藏期内微生物数量均控制在药典规定以下,保持较高的卫生标准,而经7 kGy及以上剂量辐照可完全灭菌。辐照对大黄干燥失重、总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水浸物含量显著增加,其5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略有增加。贮藏期内,大黄水浸物、蒽醌类活性成分含量明显下降,辐照处理能较好地保持大黄的质量。综合评价表明,3~5 kGy辐照剂量范围能有效杀灭大黄中的微生物,同时大黄水浸物含量明显增加,活性成分含量略有增加,适用于辐照后短期(约180 d)贮藏。7~10 kGy辐照处理能使微生物含量在一年贮藏期内处于较低水平,且对其活性成分含量具有较好的保持作用,适用于辐照后长期(约360 d)贮藏。本研究结果为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大黄及其制剂的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明  王丹  王钢  高鹏  黄敏  陈丽娟 《核农学报》2022,36(11):2175-2182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天麻灭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采用0(CK)、5、7、9、11、13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天麻粉,测定天麻的微生物含量、色泽、理化性质、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9 kGy辐照处理后,天麻中均未检出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辐照后天麻的L*值降低,9 kGy剂量总色差值变化最小;辐照对天麻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9~13 kGy吸收剂量下天麻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天麻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5~0.998;辐照对天麻主要活性成分的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9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既能减少天麻微生物含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品质不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在天麻灭菌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钢  王丹  何毅  付孟  唐艺文  青川  高鹏  黄敏 《核农学报》2022,36(8):1579-1588
为了研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麦冬、大黄饮片灭菌的工艺及效果,以麦冬、大黄饮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0、2、4、6、8 kGy)电子束辐照对其微生物总数、理化指标、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根据不同堆码厚度、辐照方式计算剂量不均匀度,优化麦冬、大黄饮片的电子束辐照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明显降低麦冬、大黄饮片中的微生物数量;电子束辐照对麦冬饮片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总灰分含量的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电子束辐照有利于提高大黄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对其干燥失重、总灰分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辐照前后麦冬、大黄饮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相对保留时间(RSD)均小于0.5%;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麦冬、大黄饮片有效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剂量不均匀度与产品堆码厚度及辐照方式密切相关。综上,麦冬饮片适宜辐照剂量为2~8 kGy,大黄饮片适宜剂量为4~8 kGy,此剂量范围对麦冬、大黄饮片整体质量无显著影响。单面辐照时,麦冬饮片适宜堆码厚度为4 cm,大黄饮片适宜堆码厚度为4~6 cm;双面辐照时,麦冬饮片适宜堆码厚度为10 cm,大黄饮片适宜堆码厚度为14 cm。本研究为麦冬、大黄加工贮藏及电子束辐照在中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唐艺文  陈谦  王钢  付孟  黄敏  王丹  高鹏 《核农学报》2023,(5):962-970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川产道地中药材杜仲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0、2、4、6、8 kGy)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杜仲叶中的微生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色泽、水分和浸出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低杜仲叶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HPL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对杜仲叶中的活性成分绿原酸、芦丁的影响不大,其含量变化与辐照剂量均无极显著线性相关性(P>0.01);此外,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处理的杜仲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杜仲叶色泽呈现先变浅再变深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b*值先减小后增大;各辐照剂量下杜仲叶的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同时,2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低杜仲叶微生物数量,且对活性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无显著影响。综上,2 kGy的电子束辐照剂量既能使杜仲叶微生物数量明显降低,又能够保障其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杜仲叶贮藏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葛根提取物品质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0、2.8、5.7、8.3、10.6 kGy)和电子束(0、2.4、5.1、7.7、10.3 kGy)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研究辐照对其微生物总数、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葛根提取物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5.1 kGy时,葛根提取物均达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需氧菌总数为103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102 CFU·g-1);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7.7 kGy时,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降至10 CFU·g-1以下。此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均未检出。2种辐照方式均对葛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特征峰的相似度达到1.0,且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0.5%,表明2种辐照方式对葛根提取物指纹图谱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葛根提取物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种辐照方式均不会对葛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葛根提取物的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该研究为2种辐照技术,特别是电子束辐照在葛根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灭菌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子束辐照对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电子束辐照剂量对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红鱼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1)辐照后红鱼肉风味有一定变化,感官评分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2)红鱼肉经1、3、5、7、9kGy剂量处理,检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由36种分别增加到52、46、65、55、55种;挥发性成分中羰基化合物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辐照后挥发性醇类、酯类、芳香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高剂量辐照后醛酮类、含硫含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普遍增加,是导致气味改变的主要因素。总之,美国红鱼肉经低于5kGy剂量辐照后能较好的保持其原有风味,高剂量电子束辐照会导致异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0、0.83、1.56、2.30、4.93、7.84kGy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鱼粉,研究其对鱼粉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吸收剂量为1.56kGy时鱼粉样品中细菌总数降至600CFU/g,霉菌总数低于10CFU/g;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鱼粉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影响不明显(p>0.05);经电子束辐照后鱼粉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有所增加(p<0.05),但各辐照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电子束辐照对鱼粉酸价无影响(p>0.05),但明显降低鱼粉的过氧化值(p<0.05)。综合试验结果可确定,1.56~7.84kGy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控制鱼粉中的微生物,且不会对鱼粉的饲用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山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0、2.8、6.3、9.5、18.8 kGy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山银花及其提取物,研究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其生物负载及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降低山银花及其提取物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其存活数显著降低;电子束辐照对山银花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及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的影响不大,其变化与吸收剂量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当吸收剂量达到18.8 kGy时,与未辐照样品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山银花及其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为1;聚类分析(CA)结果也表明经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样品与未辐照样品未呈现显著差异。综上,电子束辐照灭菌对中药材山银花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利用谱效分析,系统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中药材山银花及其提取物质量的影响,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山银花药材贮藏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芹菜花生冷食菜的辐照杀菌效果和接种于其中的致病菌(Listeria innocua L83和Salmonellaenteritidis500041)的辐照效应,以及辐照处理对芹菜花生冷食菜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kGy辐照处理能有效降低冷食菜中微生物的含量,辐照接种于其中的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的D10值分别为0.284和0.296 kGy,2.0kGy以下的辐照剂量对其感官品质和蛋白质的营养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2.0kGy剂量能使冷食菜中的微生物降低10-2~10-3,使接种于其中的致病菌降低10-6以上,能有效地提高芹菜花生冷食菜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辐照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冷鲜猪肉为试验对象,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冷鲜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电子束(0、2.0、3.8、6.2、8.3、10.5 kGy)辐照肥瘦比为1∶6的冷鲜肉,测定冷鲜肉的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冷鲜肉的TBARS值、过氧化值、双烯值的变化,分析冷藏过程中猪肉氧化程度的变化,并进行色度及感官的测定.结果表明:经电子束处理后,冷鲜肉的蛋白、粗脂肪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冷鲜肉的TBARS值、过氧化值有增加,总双烯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3.8、6.2 kGy剂量组在贮藏期内色泽好;不同剂量电子束处理,对冷鲜猪肉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经过4 ~6 kGy电子束处理能有效延长冷鲜肉保质期,并对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曹森  李江阔  马超  吉宁  巴良杰  吴洋  王瑞 《核农学报》2019,33(8):1519-1526
为研究60Co-γ辐照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粉蓝蓝莓为试验材料,对采后蓝莓生理指标、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0±0.5℃条件下6种处理(1.5 kGy辐照处理记为A、2.5 kGy辐照处理记为B、1.5 kGy辐照+1 μL·L-1 1-MCP 处理记为C、2.5 kGy辐照+1 μL·L-1 1-MCP处理记为D、1 μL·L-1 1-MCP处理记为E,不进行任何处理记为F)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F)比较,4种处理(A、C、D、E)均能够抑制果实腐烂率的上升和风味指数的下降,延缓果实的生理代谢,更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品质和酶活性,而2.5 kGy辐照处理(B)降低了果实的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加快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上升。其中,在贮藏80 d时,A、B、C、D、E、F组蓝莓的腐烂率分别为24.94%、38.36%、13.87%、30.78%、22.96%和48.38%。因此,1.5 kGy 60Co-γ辐照结合1 μL·L-1 1-MCP处理蓝莓对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蓝莓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60Co-γ和电子束2种射线的不同剂量对新鲜香菇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鲜香菇的硬度、呼吸强度、电导率、感官品质等指标,筛选2种辐照射线的最优剂量,并对比分析最优辐照处理下香菇细胞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60Co-γ射线中,2 kGy剂量组香菇硬度降幅为37%,呼吸强度为10.81 mg·kg-1·h-1,相对电导率为0.268%,均小于其他剂量组;电子束射线中,3 kGy剂量组香菇硬度降幅为38%,呼吸强度为10.39 mg·kg-1·h-1,相对电导率为0.241%,均小于其他剂量组。综合感官分析可知, 3 kGy电子束组和2 kGy 60Co-γ射线组香菇的保鲜效果分别优于同类射线其他剂量组。显微分析可知,与2 kGy 60Co-γ射线相比,3 kGy电子束辐照能够较好地保持新鲜香菇的菌丝形态,延缓其进一步降解,从而延长其贮藏期。本研究探索了辐照在香菇保鲜过程中的可行性,为推动电子束辐照技术和60Co-γ辐照技术在香菇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延长蓝莓果实的货架期,本试验利用市售保鲜盒和专利保鲜盒包装蓝莓,并结合60Co-γ辐照处理,分析贮藏期间蓝莓果实微观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专利保鲜盒+1.0 kGy剂量辐照处理可显著降低果实表面的菌落总数,较好地保持果实原有结构、色泽、硬度及抗氧化性,有效减缓了蓝莓花青素、总酚、Vc等营养成分的消耗,延长了蓝莓保鲜时间;而专利保鲜盒 +2.0 kGy剂量辐照处理加速了果实衰老和品质劣变;专利保鲜盒因具有微气调作用而使其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市售保鲜盒。因此,低剂量的辐照处理与微气调保鲜盒结合使用可有效延长蓝莓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4.
辐照对肉味香精蛋白质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辐照处理对常见肉味香精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量(0、2、4、6、8和10kGy)辐照处理下,除牛肉香精外,猪肉香精和鸡肉香精的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变化,但4~10kGy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辐照处理对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其种类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electron-beam ionizing radiation stress and storage on mango fruit antioxidant compounds was evaluated in a dose range of 1-3.1 kGy. Phenolic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profiles were not affected right after the irradiation process; however, an increase in flavonol constituents was observed after 18 days in storage (3.1 kGy). Total phenolics by the Folin Ciocalteu method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RAC) were not affected, while reduced ascorbic acid decreased approximately 50-54% during storage (>/=1.5 kGy). No major changes in carotenoid HPLC profiles indicated a delay in ripening of irradiated mangoes (1-3.1 kGy) compared to nonirradiated fruits. However, irradiation dose >/=1.5 kGy induced flesh pitting due to localized tissue death. A summary of the potential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by the irradiation stress on different antioxidant constituents of mango fruit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