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红颊’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有机肥底肥(T0);普通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1);生物有机肥底肥(T2);生物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3);灭活生物有机肥底肥+灭活菌剂追肥(T4)跟踪调查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底肥和菌剂追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并降低土壤电导率。该措施对草莓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同样也有显著积极作用。通过对比现蕾期到成熟期的变化率,T3处理的草莓株高、株幅以及叶绿素较T0处理分别依次增加了2.53%、3.62%和18.99%。此外比对T3与T0的植株质量表明,T3的地上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分别提高了20.05%、5.09%,而地下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提高了2.69%、5.05%。此外,T3处理增加各代果实单果重和挂果数,草莓产量达(30.10±3.87)t/hm2。其对果实品质改善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各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8%~5.32%,可滴定酸降低了5.15%~18.76%,维生素C提高了5.67%~10.22%。综上所述,添加生物有机肥作为底肥,并辅以菌剂追施,可提高土壤肥力,并对草莓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设施草莓栽培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保高丰农场为试验地点,在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化肥减量10%,30%,50%,100%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 510.65,6 237.30,6 084.1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T5)和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T1),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T5)增产13.42%。从土壤酶活性变化看,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1)、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33%,15.60%,14.08%,9.12%,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2%,7.22%,10.47%,5.4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89%,30.35%,66.45%,57.19%。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增施生物有机肥所有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升高,但真菌占比降低。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析,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处理(T3)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T5)提高了3.61%,19.74%,22.43%,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张杂谷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处理(单施复合肥、1/2复合肥+有机肥、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1/2复合肥+有机肥和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处理谷子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谷子株高、穗长和穗下茎长较单施复合肥处理分别提高了5.0%、7.8%和4.4%。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0.4%和5.8%,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6.5%、19.9%和49.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1/2复合肥+有机肥、1/2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肥力,2017年1/2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试验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分别提高了16.5%、19.9%、49.2%和6.6%,2018年分别提高了5.9%、1.1%、13.2%和8.3%。从谷子产量、农民纯收入和品质等方面考虑,1/2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是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龙安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测定12年生龙安柚果实产量、单果重、果实色泽、果实硬度和内在品质等,进行果实色泽与内在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施肥处理对龙安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在龙安柚生产栽培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17年,T1、T2和T3单株产量分别比2016年增加了60.10%、19.11%、46.17%,而T4比2016年降低了30.38%。T2单株产量2年均最高(95.40、113.63 kg/株)。说明施肥处理对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T2效果显著。(2)施肥处理对果皮色泽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果肉色泽。各施肥处理的果肉颜色为橙红色,其中T2的颜色较其他深,而CK的果肉颜色为黄绿色。(3)施肥显著影响了龙安柚果实的果皮、囊瓣、果肉硬度,其中T2上、下层果实硬度均较大。(4)内在品质转化糖、总糖、糖酸比、Vc含量均是T2上层果实中最高,T3中可溶性固形物(13.07%、13.07%)、固酸比是最高的,且两者中可滴定酸含量较低,说明T2、T3有利于改善果实内在品质。(5)根据果实色泽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色泽各指标均与果肉糖含量关系密切,说明果肉糖含量可能影响了果实色泽。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辣椒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在定植后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T_1、T_2和T_3处理对辣椒丰产性能的影响最明显;T3和T5处理后的连作辣椒单株产量最好,比对照分别提高55.76%和57.30%,不但能增加单株的果实数量,而且有利于果实的增重;与ck相比,T_3、T_5处理对连作辣椒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最好,病害发生率较对照分别降低56.93%和60.56%,虫害的发生率分别下降55.56%和58.54%。进一步测定比较连作辣椒的4个品质指标,T_3、T_4能提高连作辣椒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13.05%和9.79%;T_3、T_5处理后辣椒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比对照分别提高39.39%、38.44%,Vc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0.66%、19.05%,干物质质量分数比对照分别提高22.74%、18.79%;与对照相比,7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对连作辣椒的根系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大,均能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增加土壤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综合评价各种指标测定的分析结果,T_3、T_5处理对连作辣椒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微生态平衡的效果最为显著,其对应的微生物菌剂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化肥减施和配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柠檬产量和品质,为云南柠檬园土壤环境改良和柠檬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依据。以‘云柠1号’柠檬为试材,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即100%化肥(常规施肥)、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50%化肥+有机肥15 kg/株及不施化肥处理+有机肥15 kg/株。分别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的柠檬树体生长参数、花枝成花数、果实品质、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处理下柠檬的生长参数、果实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差异,该处理显著加快了柠檬树体的生长,获得了更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常规施肥相比,植株株高增高6.37%,嫁接口上、下5 cm处直径分别增粗13.05%、9.61%;单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15.19%、28.60%;果实出汁率、Vc含量和总糖含量分别增加6.68%、27.85%、6.20%,综合考虑产量、果实品质等因素,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处理对柠檬增产、提质、增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生态活性有机肥在蔬菜及果树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蔬菜及果树上进行了施用活性有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活性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株高、叶片数、叶宽、开展度3次测量均高于常规施肥,产量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5010kg,增产率达10.96%,投入产出比也较高,效益比为1:6;植株的抗病能力也较常规施肥(5.6%)强,降低了2.9%。(2)活性有机肥较传统施肥明显提高番茄的品质。座果总数增加14,小果数量降低4%,大果和中等果数分别增加2%和1.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传统施肥高3.1 %。(3)施用活性有机肥处理能提高李果百果重、单株平均产量,分别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的高11.1%和22.7%;施用活性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李果果实的总酸度,降低了0.1%,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0.2 mg/100g和2.1%,果实硬度指标未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肥料的减肥增效潜力,以期为设施芹菜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以‘文图拉’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4.5 t/hm2+化肥375 kg/hm2)、T1(生物有机肥减量50%+化肥减量15%)、T2(生物有机肥减量50%+化肥减量30%)、T3(不施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测定芹菜株高、产量、品质、养分积累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与农民常规施肥方式相比,T1和T2处理并未造成芹菜减产,其中T1处理产量最高,增幅为17.90%,该处理芹菜株高较高;T3处理芹菜产量降低;(2)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其中T2处理增幅最大;(3)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可以降低芹菜硝酸盐含量、提高粗纤维含量,T1处理芹菜品质优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4)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T1和T2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其中T2处理差异显著;施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芹菜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均高于未施入处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降低,芹菜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方面的作用,设置普通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CK)、普通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1)、生物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T2)、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3)共4个处理,追踪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3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发育,对比西瓜幼苗期到膨果期的生长指标变化率,T3的主蔓长、茎粗以及叶绿素较CK分别提高18.04%、17.21%与20.09%。T3对西瓜蔓枯病与枯萎病有明显抑制作用,防效分别达到12.81%与9.32%。T3提高各批次西瓜果实产量,较CK分别提高18.59%、19.11%,使西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0.67%、13.26%,使维生素C提高6.42%、5.32%。此外,微生物菌剂菌肥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相较于试验前,T3处理的酸性磷酸单酯酶高6.65%、脲酶活性高9.61%、过氧化氢酶活高3.23%、蔗糖酶活高3.43%...  相似文献   

10.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芹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芹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文图拉’芹菜为供试作物,设置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1/2)和全量有机肥(YTF)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芹菜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芹菜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碱解氮和有效磷。2019年,YTF处理较T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3.16%,增加土壤孔隙度10.72%,提升饱和导水率20.73%。YTF1/2处理较T处理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15.8%和19.6%。2020年,YTF处理较T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71%,增加土壤孔隙度8.23%,提升饱和导水率17.76%。YTF1/2处理较T处理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16.18%和12.91%。与T处理相比,YTF1/2和YTF处理均能提高芹菜产量。2019年,YTF1/2处理芹菜产量最高,为97984 kg/hm2,与T和YTF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产量2.65%和22.83%。2020年,YTF1/2处理芹菜产量最高,为93750 kg/hm2,与T和YTF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产量25%和13.64%。总体来看,有机肥配施化肥效果最优,可在试验开展地区芹菜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烤烟适产养分临界值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适产养分临界值模型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产养分临界值模型推荐施肥量(T3)比常规推荐施肥量(T2)低58.9 kg/hm2,减施化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产质量、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利用率。2019年T3处理产量比T2处理高7%,产值比T2处理高11%,肥料贡献率比T2处理高5.1个百分点,肥料农学利用率比T2处理高53.8%。2020年T3处理产量比T2处理高7.2%,产值比T2处理高8.5%,肥料贡献率比T2处理高4.9个百分点,肥料农学利用率比T2处理高43.9%。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3个处理烟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化学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中部叶排序为T3>T1>T2,上部叶排序为T3>T2>T1。本研究2年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适产养分临界值施肥模型与常规推荐施肥相比,在烤烟生长、烤烟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方面都有全面和显著的改善,可以达到精准施肥的目标,为烤烟施肥管理提供了一条可靠、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正甜68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一年两季田间试验研究海藻提取物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海藻提取物(T2)、常规施肥减氮20%(T3)、常规施肥减氮20%+海藻提取物(T4)、不施氮(T0)。结果表明,T2处理的甜玉米获得最高产量,两季产量比T1处理分别提高7.11%和8.24%,T4处理的甜玉米产量与T1处理无显著差异。T4处理的春、秋两季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处理提高5.29%和5.36%。T4处理的甜玉米氮素利用率最高,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同时,T2处理的甜玉米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T1处理。T2和T4处理的甜玉米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高于其对应不施用海藻提取物的处理。T4处理的甜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T1处理。春秋两季甜玉米每公顷净收益分别比T1处理提高11.71%和13.64%。T4处理的甜玉米两季净收益分别比T3处理提高6.18%和5.99%。  相似文献   

14.
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化肥过量施用普遍,需探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商品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OF)、平衡施肥(BF)和技术集成模式(MF)在化肥减施30%基础上对桃树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OF、BOF、BF和MF处理分别可增产4.5%、3.4%、1.5%和9.1%,MF处理为显著增产。OF和MF处理可改善果实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BF处理改善硝酸盐含量效果显著。BF和BOF处理可显著削减土壤过剩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而OF和MF处理也可降低速效磷钾养分,但能略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各减肥增效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性状,MF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多样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BOF和OF处理,最后为BF处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减肥增效措施增产提质主要归结于降低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及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肥力性状。根据肥本和增产效益,MF可增收0.83万元/hm2,其次为BOF(0.54万元/hm2)和BF(0.53万元/hm2),最后为OF处理(0.20万元/hm2)。因此,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集成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适用于沙性土壤设施桃树。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有机肥在作物提质增效中逐渐引起重视,了解微生物有机肥对芋头的抗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可对微生物有机肥应用在芋头生产上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炭步槟榔香芋为材料,通过施加微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设计4种不同施肥模式,测定了芋头的产量、营养品质指标以及抗氧化活性指标,并深入探究了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及代谢调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发酵腐熟花生麸作基肥的施肥方式(CK),微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配合追施75 kg/hm2硫酸钾肥(T1)能提高芋头的Vc、总酚、总黄酮、直链淀粉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增加了芋头的磷含量。微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配合追施150 kg/hm2硫酸钾肥(T3)具有最高的产量、Vc、总酚、直链淀粉、粗纤维和全钾含量。微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配合追施112.5 kg/hm2硫酸钾肥(T2)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同时SOD、CAT活性和MDA的含量也最高。此外,微生物有机肥处理可有效增加土壤中魏氏杆菌、芽孢杆菌和念珠菌嗜酸杆菌的丰度,促进核苷酸代谢、DNA重组、复制和修复效率,提高蛋白翻译效率,进而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酶及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黄褐土障碍因子改良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在等氮条件下设置了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B)、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生物炭(NPK+B)、氮磷钾+有机肥(NPK+M)、氮磷钾+有机肥+生物炭(NPK+B+M)。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和化学分析法分别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褐土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以NPK+M+B处理效果最好。有机肥能够促进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而生物炭与其作用相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的添加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NPK+B+M处理对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番木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番木瓜高产高效栽培与合理施肥模式之间的平衡点,确保番木瓜高产优质,施肥模式经济高效。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模式(专用肥,T1;专用肥+改良剂,T2;专用肥+精制有机肥,T3;精制有机肥,T4;生物有机肥,T5)对番木瓜营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施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T1处理对比,T2、T3处理均表现出促进番木瓜冠幅、株高生长增加的趋势。整个示范区番木瓜株产40.2~49.3 kg,平均单果重0.38~0.41 kg,单株收获商品果实105.8~120.4个。T3处理较T1处理增产18.6%,差异显著。糖度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处理显著低于T4、T5处理,T4、T5处理均显著低于T2、T3处理。不同施肥模式鲜果肉维生素C含量与糖度的趋势一致。从经济效益来考察,T3处理获得的净产值最高(413819元/hm2),产投比为T3≈T2>T5≈T1>T4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