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元麦膳食纤维含量丰富,β-葡聚糖含量高,保健功效强,是重要的功能性农产品。为了全面了解不同地区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全国7个不同省份元麦棱型、粒色、β-葡聚糖含量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分析了气候、遗传育种和栽培措施等方面对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针对有关元麦β-葡聚糖合成筛选的有效基因少,气候与栽培措施对元麦β-葡聚糖的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建议:(1)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筛选相关位点与候选基因,挖掘与利用和β-葡聚糖合成相关的关键或主导基因,为元麦营养育种提供分子基础。(2)实际生产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高产高β-葡聚糖含量的加工用营养元麦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缓解不良生长环境的影响。元麦分子育种和适宜的栽培措施有助于提高元麦生长适应能力,稳定元麦β-葡聚糖的含量,保障高品质元麦原料,推动健康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柠檬精油进行浓缩精制,分别考察了蒸馏温度、刮膜转速和蒸馏压力对浓缩精油中柠檬醛浓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分子蒸馏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1 mL/min,分子蒸馏温度45℃,刮膜转速240 r/min,蒸馏压力40 Pa。浓缩精油经过气相色谱仪(GC)测定,柠檬醛浓度由1.41 mg/mL上升至11.17 mg/mL,浓缩倍数达7.9。经过分子蒸馏后的浓缩精油呈深棕色,质地浓稠,气味浓郁、醇厚。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不同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利用诱抗剂防控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叶片喷雾施药方式研究2种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2种诱抗剂处理均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其中以β-1,3-葡寡糖10倍的防治效果最佳,病指防效达65.44%;与CK相比,β-1,3-葡寡糖10倍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几丁质酶(CHI)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P<0.05)。本研究说明葡萄经β-1,3-葡寡糖10倍液诱导后,提高了体内防御酶和抗病相关蛋白活性,进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β-1,3-葡寡糖可作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抗性诱导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5.
以废次烟末为原料,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其超临界CO2提取物的香味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以纯化物得率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分别考查了蒸馏压力、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对其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纯化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馏温度、蒸馏压力对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显著,得到的最优纯化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61℃,蒸馏压力111 Pa,进料速率11 m L/min,得率为1.54%,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脱胶后的四级稻米油为原料,在脱色的基础上利用分子蒸馏低温高真空二级分提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的二级分子蒸馏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蒸馏温度180℃,刮膜器转速420 r/min,物料速度40滴/min为最优的一级脱酸条件;蒸馏温度190℃,刮膜器转速420 r/min,物料速度40滴/min为最优的二级脱酸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使油脂的酸值(KOH)小于0.15 mg/g,生产出的稻米油符合国家一级稻米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的品质优势,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武都‘大红袍’花椒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杂质、灰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其理化特征;通过对挥发油得率、成分以及特征成分的测定与比较,探究挥发油特征;结合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对‘大红袍’花椒的适生条件进行讨论。武都‘大红袍’花椒感官特征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花椒中的杂质、水分和灰分分别为(0.48±0.06)、(4.87±0.09)和(4.56±0.24) g/100 g,含量较低。金属元素锌、铁、铜含量分别为(20.30±7.58)、(18.34±12.64)和(7.25±3.87) mg/kg;有害金属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18±0.03)和(0.004±0.006)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武都‘大红袍’花椒富含挥发油,得率为6.09 g/100 g,共有16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7%,包括烯萜类(69.99%)、醇类(17.92%)和酯类(5.76%),其中D-柠檬烯(25.69%)、芳樟醇(17.41%)和α-月桂烯(10.45%)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武都‘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及其芳樟醇、α-月桂烯和罗勒烯等特征成分含量高于甘肃秦安、四川汉源和陕西韩城等邻近产地。武都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适中,适宜‘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生长,所产花椒优质独特。  相似文献   

8.
稳定碳同位素测量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测定过程简便准确,为了消除常规传统测定水分利用效率(WUE)方法中的缺陷,可将稳定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引用于指示作物的WUE中。本研究综述了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原理,从植物器官组织、气候因子和水分条件分析了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特征与WUE的关系和在植物抗旱节水育种上的应用。通过分析不同光合型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得出,WUE与碳同位素比值(δ13C)及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具有相关性,植物不同部位器官的δ13C值均有差异,降雨量、光照强度和时长以及土壤水分都对植物δ13C值和WUE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利用δ13C和Δ13C这两个稳定碳同位素指标能够更好地指示植物高WUE和抗旱性,可为提高植物WUE和选育抗旱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甜菜谷胱甘肽转移酶BvGSTU9 (LOC104894060)在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780016B/12优’为实验材料,对该基因序列特征、结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q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甜菜BvGSTU9基因全长925 bp,开放阅读框675 bp,编码了由224个氨基酸组成的不稳定膜外蛋白。BvGSTU9与菠菜、藜麦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与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基因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qPCR显示BvGSTU9基因在不同浓度的镉胁迫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因此可以推断甜菜BvGSTU9基因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与镉逆境胁迫存在着一定的应答关系。研究结果也为甜菜耐重金属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优异甜菜种质资源筛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评价优异的甜菜种质资源,为在育种上科学利用提供可靠信息支撑。本研究对277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有害性非糖分以及主要病害抗性等8个主要性状的试验数据,按规范标准进行分组划类,分别对各类型种质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价。筛选出块根产量52 t/hm2以上的高产型种质资源37份,含糖率17%以上高糖型88份。其中,高产高糖型4份、高产中糖型的21份、中产高糖型的72份。种质资源中有害性非糖分:钾含量低于3.79 mmol/100 g的25份、钠含量低于2.00 mmol/100 g的96份,α-N低于4.76 mmol/100 g的49份,其中,低钾、低钠含量的4份,低钾、低α-N含量的4份,低钠、低α-N含量的20份,低钾、低钠、低α-N含量的3份。参试种质资源中具有高抗褐斑病兼中抗立枯病的种质资源10份,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的5份,抗褐斑病兼中抗立枯病的14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的5份、抗褐斑病兼中抗根腐病的3份。结果表明,现有甜菜种质资源中高产型较少、高糖型的比较丰富;抗褐斑病种质资源较多,抗立枯病和抗根腐病的数量少并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罗非鱼生长效应、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影响,以(16±0.20)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饵料投喂率对罗非鱼生长以及水质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不同饵料投喂率下的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饵料投喂率下的罗非鱼饵料系数最低,饵料利用率较高,高投饵率对水质影响较大,不同饵料投喂率对养殖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有影响,4%饵料投喂率的Shannon指数较大,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OD、TN、TP、NH3-N对水体微生物代谢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甘氨酰-L-谷氨酸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考虑,在罗非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合理的进行饵料的投喂,初始大小为16 g左右的罗非鱼饵料投喂率为4%上下为宜。  相似文献   

12.
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通过静态、动态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参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原花青素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XDA-8是纯化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最优树脂,吸附率为63.41%,解吸率为78.98%。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流速4 BV/h、上样浓度4 mg/mL、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4 BV/h。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纯度由5.25%提高到12.10%。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38、0.3699 μg/mL,清除能力强于Vc。因此,XDA-8树脂纯化法简单、高效,可用于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且紫苏籽壳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酯化水解法是乳酸精制的有效方法。采用床催化—反应精馏工艺水解乳酸甲酯,研究了进料速度、再沸器加热功率、进料温度、回流比、水酯比对水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床催化—反应精馏工艺可以彻底水解乳酸甲酯,低进料速度、较小的回流比有利于乳酸甲酯的水解,再沸器功率、进料温度、水酯比在所研究范围内,对水解率没有影响,保持在100%。本研究为乳酸甲酯反应精馏水解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F0代成蚜和F1代的干扰作用。通过在室内组建不同亚致死剂量下马铃薯桃蚜生命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繁殖、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LC10LC25LC40分别处理马铃薯桃蚜成蚜后,成蚜的平均产蚜量显著小于对照,其平均寿命也显著短于对照。其中阿维·吡虫啉LC40组的平均产蚜量最低,为9.52头,平均寿命最短,为8.07天。与对照组相比,F1代的若蚜期显著延长,成蚜期显著缩短。对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率(rm)以及周限增长率(λ)都显著降低,种群加倍时间(Dt)显著延长。即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亲代成蚜后,会明显抑制其寿命和产蚜量,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F1代种群再猖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