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大麻生长的钾营养特性及其最适需钾量, 笔者以 ‘云麻 1号’ 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钾营养处理下大麻的生长特性、 干物质和钾离子的积累与分配以及钾利用效率。结果表明:2.0 mmol/L钾处理的大麻株高、 茎粗、 叶面积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达最佳水平; 随施钾量的增加, 钾利用效率和 SOD活性降低, 叶绿素含量升高, 蔗糖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大麻干物质和钾离子的积累量均在 2.0 mmol/L钾处理下达最大值, 在各器官的分配为: 茎>叶>根。综上可知, 在本试验条件下, 2.0 mmol/L的钾浓度最适宜大麻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钾源条件下马铃薯各生育期钾营养积累转运及产量差异,以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为材料,设置不施钾(CK)、基肥1/2 KCl+追肥1/2 KCl(K1)、基肥1/2 K2SO4+追肥1/2 K2SO4(K2)、基肥1/2 K2SO4+追肥1/2 KCl(K3)、基肥1/2 KCl+追肥1/2 K2SO4(K4)、基肥1/4 KCl-1/4 K2SO4+追肥1/4 KCl-1/4 K2SO4(K5)6个处理。结果表明,营养器官钾积累量在膨大期最高,叶片、地上茎、根和地下茎钾积累量最高的分别为K4、K5、K3、K3,但块茎中钾积累量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灌水量和种植密度配置下干热河谷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rubra)产量形成机理,研究了不同灌水量5800 m3/hm2(I1)、4900 m3/hm2(I2)、4600 m3/hm2(I3)和不同种植密度79200株/hm2(D1)、52800株/hm2(D2)、39600株/hm2(D3)配置对紫甘蓝生物量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紫甘蓝植株外叶鲜重、茎鲜重和茎比例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减少降低了外叶-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紫甘蓝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外叶中。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紫甘蓝外叶鲜重、茎鲜重、叶球鲜重、外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球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外叶比例显著降低,叶球比例增加,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变化不明显。影响紫甘蓝生物量特性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灌水量影响较小,其交互作用不显著。I2D3处理的生物量特性主成分分析得分最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经济产量较高。这表明,I2D3处理为紫甘蓝最佳灌水量和种植密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干热河谷紫甘蓝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通辽地区牛膝最佳栽培密度,以期为在该地区进行牛膝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每公顷株数约为D1:834000,D2:556000,D3:417000,D4:333500,D5:278000,测定了不同密度处理牛膝生长和生理指标及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D1密度下,牛膝苗期生长相对较好,采收期地上部生长显著受限,单株地上部鲜重显著低于D5;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牛膝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D4和D5处理叶片绿素含量显著高于D1,D1处理的牛膝叶片相对电导率极显著高于D3,D4,D5处理;不同种植密度的牛膝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SOD、POD活性无显著差异;采收期牛膝根部有效成分β-脱皮甾酮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通辽地区牛膝的推荐种植密度8340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5.
苏中地区为稻麦两熟制地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稻虾综合种养规模扩大的影响,水稻迟播迟栽现象较为普遍,使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等与光、温资源不匹配,成为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迟播迟栽(6月12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条件下,采用毯苗机插方式,设置4个纯氮施氮量(N0:0 kg hm–2; N240:240 kg hm–2; N300:300 kg hm–2; N360:360 kg hm–2)、3个穴栽苗株数(D3:3株苗、D4:4株苗、D5:5株苗)处理,以适播适栽期(5月29日)常规施氮量和穴栽苗株数处理(N300D4)为对照(CK),探究氮肥水平与穴栽苗数对迟播迟栽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提升苏中地区迟播迟栽粳稻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较CK相比,迟播迟栽条件下各处理产量均下降,主要原因是迟播迟栽处理群体颖花量显著降低, 2年最高群体颖花量分别较CK分别降低11.94%和8.12%;迟播迟栽条...  相似文献   

6.
硫对烤烟钾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硫浓度(0.01~32 mmol/L)对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吸收及积累量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方程对不同硫浓度下烤烟对钾素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进行了动态的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01~2 mmol/L)增加硫浓度有助于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含量提高,促进烤烟对钾素的吸收与积累,进一步增加硫浓度(4~8 mmol/L)对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含量影响不大,但其干物质积累的降低导致其钾的最大吸收速率和最大积累量明显降低。过高的硫浓度(16~32 mmol/L)使烤烟根、茎、叶及全株钾含量、最大积累量及最大吸收速率都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这是其干物质积累和含钾量降低共同导致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硫浓度(0.01~4mmol/L)有利于烤烟钾向叶片的分配,但随硫浓度(8~32 mmol/L)的进一步提高,其分配比例又逐渐降低。硫浓度在2 mmol/L有利于烤烟对钾素的吸收与积累,过高的硫浓度会使烤烟对钾素的吸收速率和积累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雾培栽培方式,研究营养液中添加0(CK)、2、4、8、16 mmol/L 5种不同浓度的HCO3–处理对黄瓜长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低浓度2、4 mmol/L HCO3–处理,能够提高黄瓜株高、茎粗和植株干重,促进光合作用、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和产量。2 mmol/L HCO3–处理黄瓜株高、茎粗、植株干重最高,4 mmol/L HCO3–处理黄瓜产量、光合作用最高,产量高于CK达16.44%;8、16 mmol/L 较高浓度HCO3–处理使黄瓜作物株高、茎粗、植株干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VC和硝酸盐含量升高。说明向营养液中添加较低浓度的HCO3–处理有利于黄瓜作物的生长,较高浓度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条件下,以甜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甜椒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甜椒株高、茎粗、植株地上部鲜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且植株须根逐渐减少;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逐步升高;甜椒叶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在高浓度200 mmol/L NaCl处理下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qN)却显著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0 mmol/L NaCl处理下显著增加,100~200mmol/L NaCl处理下明显降低。本研究初步认为,甜椒植株在50 mmol/L NaCl处理浓度下有较好的耐受性,植株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增...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明不同肥水组合对辣椒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效应。以‘苏椒五号’辣椒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最终提出辣椒有机基质栽培水肥管理的最佳技术。结果表明,当每株辣椒施N量0.88 g、施P2O5 0.40 g、施K2O3.31 g和含水量63.53%时,辣椒植株生长最旺盛,当每株辣椒施N量0.88 g、施P2O5 0.40 g、施K2O 22.23 g和含水量63.53%时,植株茎粗最大。结合之前水肥耦合对产量的研究结果,辣椒基质生产中建议基肥中每株添加N 0.88g、P2O5 0.40 g、K2O 3.31 g和控制基质含水量63.53%;辣椒苗期吸收最多的为氮肥、钾肥次之、磷肥最少,从开花期至结果初期吸收最多的钾肥、氮肥次之、磷肥也最少;增加基质含水量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肥总量可以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及植株干鲜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辣椒基质栽培的肥水精确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缓解黄瓜幼苗铬胁迫的生理调控机制,以亨优小菜园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方式,用120mg/L铬离子溶液模拟铬胁迫,研究不同浓度EDTA(W1:1mmol/L、W2:2mmol/L和W3:4mmol/L)对铬胁迫下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2和W3处理促进幼苗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增加;同时W2处理增加叶片光系统的光化学猝灭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经过3种处理的幼苗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在W2和W3处理下显著下降,根系MDA含量在W3处理下显著降低;3种处理下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脯氨酸含量一直增加。综上可知,1~2mmol/L EDTA在铬胁迫下可提高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POD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减缓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幼苗地上部形态发育,从而有效缓解铬胁迫对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盐碱胁迫下甜菜碱对海岛棉幼苗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及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其在海岛棉抗盐碱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新海35号和新海48号为试材,盐碱浓度为0、120、180、240 mmol L~(-1),甜菜碱浓度为0、30、60 mmol L~(-1)。随着盐碱浓度升高, 2种海岛棉幼苗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植株鲜重及干重积累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喷施甜菜碱后海岛棉幼苗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一盐碱浓度下,随着甜菜碱浓度升高,海岛棉幼苗各项指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30 mmol L~(-1)60 mmol L~(-1)0 mmol L~(-1), 30 mmol L~(-1)与60 mmol L~(-1)甜菜碱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甜菜碱浓度下,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对海岛棉幼苗各项指标的促进作用均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在盐碱浓度120 mmol L-1下,喷施30 mmol L~(-1)甜菜碱对提高海岛棉光合气体参数具有显著效果,进而提高了海岛棉幼苗株高及增加了生物量积累;新海35号较新海48号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盐碱地(0~120 mmol L-1)栽培中,叶面喷施甜菜碱(30 mmol L~(-1))对海岛棉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其适宜喷施浓度。以向日葵穴盘苗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2种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烯效唑)6个喷施浓度(0、200、400、600、800、1000 mg/L)。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降低向日葵穴盘苗株高(PH)和叶面积(LA),而增加茎粗(SD)株高比(SD/PH)、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根系干重。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叶片SPAD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长延缓剂对LA的抑制作用;LA×SPAD可综合反映地上部干重(SDW)和植株干重(PDW)的变化。综合SDPHLASPAD建立了衡量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壮苗指数${{I}_{2}}=\frac{SD}{PH}\times \sqrt{LA\times SPAD}$,该壮苗指数与常规壮苗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2=0.9097**)。对壮苗指数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适宜喷施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600 mg/L。本研究明确了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喷施浓度,为夏季向日葵穴盘育苗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礼欣  杨晔  左师宇  刘旋  魏湜  孙磊  李晶 《作物杂志》2018,34(6):76-152
脱落酸(ABA)是作物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激素。探究A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阐明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结构的防御保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品种“久龙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低温胁迫0、2、4、6、8d下不同浓度脱落酸对玉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抑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导致SPAD值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水平下降,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外源喷施适当浓度的ABA能够显著缓解由低温胁迫导致的玉米叶片Pn、Tr和Gs下降幅度,提高Fv/Fm和Fv/Fo,降低Fo水平。由此可见,外源施加适当浓度的ABA能提高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PSⅡ反应中心活性,促进物质积累,提高玉米幼苗的耐冷性。同时,外源施加ABA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即“低促高抑”。本研究所设计浓度范围中15mg/L ABA浓度对光合抑制缓解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国槐(Sophora japonica)对重金属锌的耐受能力,以水培的3月龄国槐幼苗为试验对象,探讨不同浓度(1、50、200、350、500 μmol/L)锌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锌胁迫下,国槐幼苗生长量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同时,根系对锌胁迫较为敏感;不同浓度锌处理使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显著,F0ΦNPQ随锌浓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Fv/FmΦPSIISPAD值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锌胁迫后7、14、21、28天,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同时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均随锌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当胁迫时间延长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21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研究认为,国槐幼苗能够适应一定浓度的锌胁迫环境,在浓度不高于200 μmol/L的锌环境下有较强适应能力,在高于200 μmol/L的锌胁迫下会受到锌毒害。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2016年在济南商河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于玉米完熟期进行植株取样,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矿质元素含量,探究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探测分析和正态分布检测结果表明单株生产力、单株生物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符合正态分布N (167.0, 22.722)、N (285.0, 33.472)、N (318.0, 35.752)和N (10.9,1.502),其变化范围为141.55~246.99 g株–1、197.68~389.92 g株–1、226.58~413.76 g和5.84~13.41 t hm~(–2)。每生产100kg籽粒氮素需求量平均为1.95 kg,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随籽粒产量提高呈降低趋势。当产量水平由7.0 t hm~(–2)增加到8.0~9.0 t hm~(–2)时,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素需求量从2.15 kg降低到1.96 kg,主要是收获指数升高和籽粒氮浓度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由8.0~9.0 t hm~(–2)增加到10.0~11.0 t hm~(–2)时,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素需求量从1.96 kg降低到1.84 kg,主要是籽粒氮浓度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由10.0~11.0 t hm~(–2)增加到11.0 t hm~(–2)时,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基本不再变化。生产100kg玉米籽粒的磷素需求量平均为0.97kg,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产量水平7.0t hm~(–2)的1.07 kg下降到产量水平11.0 t hm~(–2)的0.92 kg,这是由收获指数升高和籽粒磷浓度降低造成的。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钾素需求量平均为1.89 kg,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产量水平7.0 t hm~(–2)的2.14 kg下降到产量水平11.0 t hm~(–2)的1.74 kg,这是由收获指数升高、茎秆钾浓度增加和叶片钾浓度降低造成的。当前黄淮海区域现代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为(8.91±1.23)thm~(–2),生产100kg籽粒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5±0.24)、(0.97±0.11)和(1.89±0.28)kg。氮磷钾需求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每生产100kg籽粒产量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随着产量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plant water stress on net photosynthesis and leaf growth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leaf water potential during vegetative growth and silking affects maize development.
Two commercial maize hybrids grown in pots in a glasshouse were subjected to leaf water potentials of -1300 and -1700 kPa during the eighth leaf stage and during silking to -1700 and -2300 kPa to previously unstressed, moderately and severely stressed plants.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inhibiting CO2 uptake rates and leaf areas, as well as the recovery after alleviating stress, were compared to that of unstressed plants.
No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CO2 uptake rates were found between medium and long seasoned cultivars. The CO2 uptake rates per unit leaf area decreased to negative values under both moderate and severe stress conditions during both growth stages. During silking, the recovery of CO2 uptake rate was much lower than during the eight leaf stage. Leaf area decreased proportionally with increased stress but did not recover after alleviating stress on plants stressed during both the eighth leaf and silking stages.  相似文献   

17.
仙草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天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142-146
为探索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对仙草产量的影响,应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仙草产量影响效应大小的肥料种类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根据肥料效应函数,结合当地仙草生产实际,仙草最高施肥量为N 200.7 kg/hm2、P2O5 94.7 kg/hm2和K2O 262.5 kg/hm2,最高产量为11089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7:1.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3.7 kg/hm2、P2O5 88.4 kg/hm2和K2O 241.4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11072.4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6:1.25。仙草生产中应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应采用磷含量较低、氮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CoCl2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明  余新晓  焦健 《种子》2005,24(5):1-4
在种子萌发实验中,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oCl2溶液浸种,结果表明:CoCl2浓度为0.00025~0.1 mmol/L,可使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得以提高,当浓度为0.005 mmol/L时效果最佳,而当浓度为1 mmol/L时,对紫花苜蓿种子有抑制作用.在干旱胁迫下CoCl2处理的紫花苜蓿幼苗,仍以0.00025~0.1 mmol/L浓度处理的幼苗在株高、根系长度、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都有所增加,浓度为0.005mmol/L时各指标均表现为最优,可以说明较低浓度的CoCl2具有保护幼苗的作用,较高浓度时则表现为一定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