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在茶园中使用三种有机肥料及5个梯度施肥用量对比试验,测定茶叶春梢内含物质变化。结果表明,EM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油枯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当施肥量为150 kg/667 m2、200 kg/667 m2、25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均为EM生物有机肥;当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为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在所有处理下,除油枯肥150 kg/667 m2处理,酚氨比略高于8,其余处理酚氨比都低于8,适宜加工绿茶。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高香气且品质较优的烤烟后代,以中烟100为材料,采用EMS诱变技术对中烟100种子进行处理,筛选出2个叶面腺毛密度大的突变体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其叶面腺毛密度、叶面化学成分、烤后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评吸等指标进行评估,并与正常中烟100后代和NC89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EMS-2诱变株系腺毛密度最大,为65.55个/mm 2,分别是中烟100(37.19个/mm 2)和NC89(56.06个/mm 2)的1.8和1.2倍;叶面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EMS-1诱变株系西柏烷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分别为57.18、5.16mg/m 2,EMS-2突变株系蔗糖酯类物质分泌较旺盛,含量最多,为0.33mg/m 2;烤后样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EMS-2突变株系化学成分含量较协调,且香气成分含量最多,达到890.32μg/g,分别比中烟100和NC89增加34.5%和29.0%;结合对诱变后代的感官评价,得出结论:诱变株系综合品质较好,可提高烟叶质量,EMS-2综合品质最好,可以作为待选株系进行下一步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播种量对‘鑫麦296’干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设计75、150、225、300、375 kg/hm25个播量条件,对5个播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结果表明,150 kg/hm2播量条件下,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生产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量最高,且与其他播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量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其中收获期的穗部干物质量和花后各时期整株的干物质量也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鑫麦296’的产量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播量水平条件下产量变化趋势为150 kg/hm2>75 kg/hm2>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本研究可以为不同品种小麦的播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建‘翠碧1号’片烟不同环境醇化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福建‘翠碧1号’片烟的醇化质量,以福建‘翠碧1号’片烟为试验材料,对其分别在空调库和普通仓库存放的醇化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外观质量方面,空调库醇化的片烟颜色和光泽度保持较好,普通库醇化则在醇化24个月后颜色转深程度大;化学成分方面,普通库醇化的上部叶于醇化24个月后还原糖降幅较大;在感官质量方面,空调库醇化的片烟在醇化21~24个月后相较于普通库醇化片烟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将档次较高或存放时间较长的片烟于空调库醇化,而档次低或存放时间较短的片烟于普通库醇化可使片烟工业价值提高并有效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5.
探究宣威烟区优质烤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本试验以‘云烟97’、‘云烟301’和‘中川208’为试验品种,于2020年采用田间试验对比方法,研究3个烤烟品种不同施氮量的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云烟97’在施氮量为82.5 kg/hm2时烤烟化学成分最为协调,施氮量为97.5 kg/hm2时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感官评吸质量均最高,2个施氮水平下烤烟综合品质均最好,但施氮量为97.5 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云烟301’在施氮量为67.5 kg/hm2、97.5 kg/hm2、112.5 kg/hm2时候均有较好的表现,施氮水平较低时有助于提高烤烟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施氮水平较高时有助于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经济效益;‘中川208’在施氮量为97.5 kg/hm2时大田长势表现较好,经济效益较优,产值为72883.5元/hm2,烟叶综合品质较高,综合得分为0....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农科糯336的特性及增产潜力,2019—2021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开展了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引进试验示范和产业培育。结果表明,在贵州500~1 200 m寡日照海拔地区鲜食玉米农科糯336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5日—4月13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 200~3 400株/667 m2;最佳施肥模式为基肥施用农家肥1 50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 kg/667 m2,一次性施用发酵有机肥400 kg/667 m2;最佳播种方式为漂浮育苗,其次为托盘育苗、营养球育苗和直播;最佳复合种植模式为鲜食玉米+水稻/籽粒玉米+蔬菜;在1 000 m海拔以下地区能稳定实现一年两季连作,并于2021年在750 m海拔地区贵州余庆成功实现了一年三季连作;在产业发展方面在全省3个地区兴义、播州和福泉已具雏形,2021年在福泉连片种植,平均产量达1 302 kg/667 m2,平均产值达3 124.8元/667 m2,比种植籽粒玉米产值高1 60...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烤烟品种中川208在潍坊烟区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从移栽期、种植密度、氮素营养水平3个方面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烤烟品种中川208在潍坊烟区适宜的移栽期为5月1日左右;适宜种植密度为栽烟18 525株/hm2;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适宜氮素营养水平为纯氮75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适宜普洱烟区烤烟新品种云烟116的最佳施氮量、氮肥基追比例以及种植株距,采用L9(34)无交互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感官评吸质量综合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116在行株距(1.20m×0.50m)、低氮水平(112.5kg/hm2)且氮肥基追比例为5:5时,经济性状和综合品质表现最佳。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云烟116需严格控制氮肥用量,比主栽品种云烟87低7.5~15.0kg/hm2为宜,氮肥基追比例可适当调整,降低基肥比例,适当增加追肥比例。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碳基肥料用量对富川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值的作用效果,为提高富川烟叶的可用性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用基肥条施的方式,研究不同用量高碳基肥对烟株农艺性状、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及产质量的影响。对照CK为常规施肥,复合肥总施肥量为1125 kg/hm2,基肥为825 kg/hm2,追肥为300 kg/hm2。在追肥用量一样、施氮量一样的情况下,T1、T2、T3 3个高碳基肥处理的基肥施肥量分别为600、1050、1500 kg/hm2。结果表明,高碳基肥能够促进上部叶的开片,对中部叶叶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促进根系发育、促进烟株健壮生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降低烟叶中氯离子的含量,提高中部叶钾离子的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有增加产值的作用,总产值的增幅在14.00%~21.00%之间,尤其促进上部叶的产值,增幅达到28.16%以上;有促进上等烟比例的作用,而中等烟比例稍低。该试验T2处理的效果最好,整体表现为T2>T1>T3>CK,建议在广西贺州地区推广1050 kg/hm2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滴灌冬小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了解塔额垦区新冬51号小麦在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的生物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新冬51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kg/667 m2(45.01万粒/667 m2),该种植密度产量最高,为594.47 kg/667 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物理气调法片烟养护及醇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气调法的了解,研究了物理气调法片烟养护效果及片烟醇化品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理气调法能使堆垛内氧气浓度稳定保持在适宜片烟醇化范围内。使用物理气调法时,堆垛内相对湿度对外界湿度条件的敏感性较低,有利于在高湿条件下防止烟叶受潮霉变。在12个月的醇化周期内,片烟绿原酸、芸香苷、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等香气前体物含量呈氧化分解下降趋势,片烟的醇化过程朝着改善品质的方向进行。物理气调法经低氧处理再将氧气浓度回调至15%~21%的处理片烟感官品质最佳;与化学气调法相比,物理气调法更有利于提升片烟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红大’烤烟在保山烟区合理的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施氮75、90 kg/hm2处理的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施氮45 kg/hm2处理增加了21.92%和18.83%。现蕾期和封顶后,施氮75、90 kg/hm2处理的根总长、根平均直径、根总体积、根尖计数和根系分叉计数均显著高于施氮45、60 kg/hm2处理。根总长在旺长期到现蕾期增长率最高,而根直径、根总面积和总体积从团棵到旺长期增长率最高。烤后上部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偏高,且随施氮量增加烟叶感官质量下降。整体上施氮75 kg/hm2处理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价较好,施氮45 kg/hm2处理的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优。综合考虑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推荐保山烟区‘红大’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烟叶产质量,明确石灰性紫色土烤烟营养均衡的施肥体系,2018—2019年,采用大田正交试验的方式,研究氮磷钾(NPK)不同用量及NK基追不同配比对农艺性状、产量、化学指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PK施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N对SPAD和化学成份有显著影响,N和P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产量与N施用量成正相关;(2)N2P3K2 (97.5、150、315 kg/hm2)为广元烤烟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3)氮肥前移,钾肥后移的施肥方式更用利于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广元烤烟栽培营养均衡施肥体系: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97.5、150、315 kg/hm2,氮、钾基肥与追肥养分分配比:N基:追=7:3、K基:追=3:7。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中熟超高产大豆N、P2O5、K2O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田间研究了975 m3/hm2 (W1)、 1575 m3/hm2 (W2)、2175 m3/hm2 (W3)、2775 m3/hm2 (W4) 4种滴水处理对‘新大豆27号’N、P2O5、K2O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花荚期滴水量,明显增加花荚期叶、茎中N、P2O5、K2O百分含量和积累量,并大幅度提高籽粒产量;明显提高N、P2O5、K2O的收获指数、每生产100 kg籽粒所需N、P2O5、K2O量和K2O的比例。籽粒产量在6082.6~6404.7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需积累N 6.4~6.6 kg,P2O5 1.4 kg,K2O 4.6~5.2 kg。适宜的滴水量大幅度提高了花荚期N、P2O5、K2O积累速率和K2O的比例是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昆明‘红大’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关键影响因素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叶内在化学品质是衡量烟叶质量的重要依据,而由于昆明烟区内存在海拔高度、土壤条件、养分管理等生产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不同区域烟叶化学品质特征差异明显。因此,在考虑实际生态、土壤、生产管理条件下,系统性地研究各生产因素及因素组合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具有必要性。通过昆明‘红大’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及各生产因素的调查,进行海拔高度、土壤条件、栽培管理和养分管理4个因素的聚类分析,以及与烟叶内在化学品质进行多维联列表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土壤条件、养分管理和栽培管理4个因素对烟叶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壤条件、养分管理>栽培管理>海拔,海拔虽对烟叶品质影响较小,但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即随着海拔升高,‘红大’烟叶内在化学品质有降低趋势;(2)各生产因素组合和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并非由某一生产因素决定,而是各生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综合来看,保障昆明市旱地红壤上种植的‘红大’烟叶内在化学品质,烤烟种植海拔最好控制在2100 m以下;在养分管理方面,农家肥施用量在7500 kg/hm2以下,磷肥(P2O5)用量不高于60 kg/hm2,钾肥(K2O)用量应高于225 kg/hm2时;在烤烟栽培管理方面,前茬为空闲或播种豆类,大田生育期控制在140天以下,留叶数17片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水肥组合,在全生育期设置4个灌水量,4个施肥量梯度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探究其对‘克瑞森’果实膨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主副互作对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影响差异显著。灌水量5850、540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果实横径、纵径伸长、单粒重增加、硬度增强,以灌水量5850 m3/hm2与施肥量270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灌水量5400、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灌水量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宁夏青铜峡灌区管道自流引水畦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的应用前景,以宁夏青铜峡灌区典型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研究不同畦田规格(2 m×50 m、3 m×50 m、3 m×30 m、5 m×30 m)对灌水质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该条件下当地春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方式,在分蘖至拔节期中、拔节至孕穗期中、抽穗至开花期末进行灌水量分别为667 m3/hm2、1500 m3/hm2、900 m3/hm2的灌溉,可满足当地春小麦生产需要。而且,在这种畦灌方式条件下,入畦流量虽然只有160 L/min左右,但小块畦田(3 m×30 m、2 m×50 m)依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灌水均匀度(88.1%、85.5%)和灌水效率(90.5%、86.8%),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5149.3 kg/hm2、5085.5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07 kg/(mm·hm2)、1.05 kg/(mm·hm2))。从田间试验角度论证了管道自流引水畦灌能实际应有于合适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