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客观揭示青崖寨自然保护区村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为保护区村域科学管护提供参考案例,本文以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大会庄村为例,在Agisoft PhotoScan Professional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基于三维电子沙盘,通过参与式访谈的方法,研究村民视角下记忆中的1995、2006、2016年大会庄村历史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对大会庄村3个时期景观类型面积的计算,在1995—2016年期间林地、建筑用地、水域景观类型分别增加8.00、1.79、1.95 hm2;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景观类型分别减少9.81、0.37、1.56 hm2。(2)在景观水平上,大会庄村景观连接度下降,但整体内部结构连接紧密,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单一性降低,景观多样性得到恢复。(3)驱动因素中自然因素并不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唯一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政策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证明基于三维电子沙盘的参与式访谈对村域历史景观格局的复原有指导作用,可有效解决与村民直接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光农业园植物景观营造——以成都“五朵金花”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为例,采用典型样地法,选取44个样地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样地内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季相特征、群落结构和配置形式.结果表明,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常用物种较少,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多样;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四季有景可赏;多数树种处于幼龄阶段,同种物种个体大小不同,植物景观随时间推移会发生显著变化;植物景观的配置形式多为乔灌草的复层结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良好.最后为观光农业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耕地细碎化是中国实现农业大规模管理和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软件获取耕地斑块面积指数(PAI)、斑块形状指数(PSI)和斑块密度指数(PDI) 3个指标值来衡量耕地细碎化程度,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顺县耕地细碎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斑块面积指数(PAI)和斑块形状指数(PSI)、斑块密度指数(PDI)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即东—西—中部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2)耕地细碎化呈现空间集聚性,且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中,以L-L型为主且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县城周围;(3)人均耕地面积对斑块面积指数(PAI)和斑块密度指数(PDI)有较显著的影响,呈正向作用,坡度和宅化率对其形成负向作用;劳动力比例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形状指数有负向作用。该研究可以为提高区域耕地利用率进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蒲泽敏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57-4862
近年来,中国湿地公园建设已成为社会群众关注焦点,湿地公园的循序发展保护着湿地的生态资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态效益。首先,本研究从湿地公园的相关内容出发,辨析了农田型湿地公园、河流型湿地公园和湖泊型湿地公园三种湿地公园的特征,阐述了湿地公园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生态恢复功能和观赏功能。然后,以攀枝花市湿地公园为探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及调研,分析了该城市湿地公园现有植物资源的主要种类及特性,景观配置方式和色彩搭配;最后,总结归纳了攀枝花市湿地公园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优化建议,以期对攀枝花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及景观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凯  梁龙  李仲佰 《作物杂志》2022,38(4):146-105
为准确测度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碳排放与碳固定视为农田系统环境产出,纳入能值分析框架,建立能值改进指标,评价区域红米和烤烟2种不同作物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并进行灵敏性测试。研究发现,红米和烤烟系统的能值投入分别是1.26E+17sej/hm2和1.24E+17sej/hm2,产品能值产出分别是2.61E+16sej/hm2和6.55E+15sej/hm2,红米生产模式的产品产出效率较好。在环境能值产出方面,红米系统表现为净温室气体排放“源”,碳排放(5.97E+16sej/hm2)远大于碳固定(1.30E+15sej/hm2),减排潜力较大;而烤烟系统则表现为碳固定盈余,碳排放(1.95E+14sej/hm2)小于碳固定(3.42E+14sej/hm2)。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对作物系统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结论表明,在传统能值分析体系中增设碳排放与碳固定指标可为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提供更加全面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理州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大理州优质烤烟的生态种植规划,筛选了关键生态因素,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大理各县(市)的生态适宜度。结果表明:大理烟区各关键生态因子适宜性贡献率表现为成熟期气温(17.5%)>土壤有机质(16.2%)>大田期气温(14.5%)>成熟期降雨量(12.3%)>大田期降雨量(11.7%)>土壤质地(11.0%)>土壤pH(10.6%)>土壤有效氯含量(6.2%)>有效土层厚度(0%)。大理州12个植烟县可划分为3个档次:巍山、南涧、弥渡、宾川、云龙、漾濞、永平为Ⅰ类烟区,生态条件最适宜;洱源、祥云为Ⅱ类烟区,生态适宜性次适宜;大理、剑川、鹤庆为Ⅲ类烟区,生态适宜性再次。  相似文献   

8.
潘萌萌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24-4829
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草本植物资源及其景观形成机制。通过对该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和文献回顾,我们对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和频率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内共记录到128种草本植物,隶属于63科105属,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的分布主要以喜旱莲子草-香蒲群落、垂柳群落和芦苇群落为主。其中,喜旱莲子草-香蒲群落位于浅水区域,垂柳群落位于沿岸区域,而芦苇群落位于深水区域。进一步分析植物的应用频率,发现在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中,72种草本植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桂花、杜鹃、菊花、百合和风信子等植物被频繁应用于景观设计中。然而,在湿地公园周边的植物配置中,花种较为单一,植物出现频率较低。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植物类型,其中白玉兰、菊花、桂花和芦苇等植物因其适应性强而被广泛应用。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对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草本植物资源及其景观形成的深入认识。这有助于优化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重庆市奉节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为优化西南区县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四期(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面出发,揭示区域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依据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并基于奉节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空间格局呈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体,同时交错分布其它土地类型的特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土地面积分别减少 78.84 km2、3.73 km2、2.54 km2,而林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3.36 km2、46.67 km2、9.03 km2。受三峡移民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由整体无序向局部有序的方向发展。研究期的前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林地→耕地和草地的面积总和分别为849.38 km2和425.17 km2;2010—2015年间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新增面积分别为9.93 km2和7.09 km2。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影响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究区域城镇化的驱动机制,城镇化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和农业因素是影响奉节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了解植被覆盖的变化与驱动力因素,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以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19年长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2种方法对植被和气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9年阿克苏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在生长季的夏季最为明显,研究区在空间上呈现出以绿洲为主向周围扩散的格局,研究区生长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并在空间上与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同降水相关性不明显。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生态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型校园是解决校园绿化,水资源短缺,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植物景观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在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生态型作为研究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导向,对当前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采用查阅文献、相关书籍并结合实践,指出当前绿化在总体规划、植物群落建造、物种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本身的意境美、及养护过程中存在问题。将生态设计的理念深入到植物造景中,强调了生态设计的重要性。最后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建设生态群落、科学绿化、生态设计、人文精神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校园植物景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广州城市公园森林植物景观美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城市整体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优美,以广州市越秀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量与调查方法——美景度评价法,选取10 个代表性植物群落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植物群落结构间的数量化回归模型,解析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榕树+木棉+彩叶灌木、棕榈类+地被等群落有较高的美景度得分值。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关键要素有植物本身形态特征、草坪覆盖度、遮阴效果等。提高乡土乔木树种多样性和植物色彩丰富性,是改善城市公园森林植物景观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中的中国元素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元素是探寻中国特色园林景观的源泉。农耕文化中朴素自然观指引下的城市生态群落、适地适种原则影响下的乡土植物的回归,以及风水模式中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方式,都是遵循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为现代园林景观提供了生态意义上的模版。诗词文化与传统植物艺术在现代植物景观中的适当运用也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应。这些中国元素带给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可探寻的应用途径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区典型园林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晓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309-316
为定量评价成都市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冠层结构,采用WinScanopy冠层分析仪和分析软件WinScanopy For Hemispherical Image Analysis对成都市区30个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的冠层结构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植物群落冠层结构有显著差异。表征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的指数LAI、总空隙度、总开度、郁闭度变化范围分别在0.07~2.61、13.61%~95.81%、14.32%~88.3%、11.71%~85.68%;平均叶倾角从锐角(14.76°)到近直角(82.44°)分布。以上冠层结构指标数据的取得有助于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评价和奠定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冠层结构量化研究的基础,同时为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与造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章兵  殷巧  汪天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78-282
为了建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评价系统,了解各景观元素在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营造中的作用,笔者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和萨蒂(Satty)制定的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统运算结果表明,项目层中自然景观的权重远大于人文景观和生产景观,因素层中农业景观权重最大,其重要性高于同项目层下园林植物景观,在指标层中,农业景观总体意象权重最大,其次是物种的多样性,农事体验、农事活动、民风民俗展示、园林建筑总体风格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该研究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设计与营造、等级评定及分级管理和分级指导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映城市印象和推动度假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研究热带地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理念和营造手法,对充实热带园林相关理论和丰富植物景观设计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理论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加坡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总结出新加坡植物景观设计中多元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的生态理念两个指导思想;分析出新加坡植物景观强调自然与生态、重视庭荫树和芳香植物、注重立体绿化和与其他造景要素紧密结合等特征。并从新加坡的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与手法上提出我国热带地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轻型屋顶绿化植被毯多植物配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屋顶绿化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之一,轻型屋顶绿化植被毯有着建坪速度快、绿化效果好,便于快速推广等优势,但北京地区目前屋顶绿化植被毯存在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差等问题。以筛选出的适合屋顶绿化的蒙古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垂盆草(Sedum sarmentorsum)、‘胭脂’红景天(Sedum spurium‘Coccineum’)、反曲景天(Sedum reflexum)和白花点地梅(Androsace incana)5 种植物材料,运用对比试验法,以椰丝垫作为基底材料,进行多种植物配植的植被毯试验,通过2、4 cm 2 种基质厚度对比试验,发现4 cm厚基质的5种植物组合大约在施工后47天左右成坪,57天左右成毯。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初步分析了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等景观生态建设指标,探讨了4种景观类型:植物群落组成、种数、层次、色彩在郑州市道路绿化带上的应用以及对道路绿化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上看,郑州市各道路绿化带植物景观多样性差异不大,整体组成单一,类型较少;从种数上看,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植物种数差别较大;从层次上看,多样性指数偏低,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层次差别不大;从色彩上看,多样性指数偏高,说明不同路段绿化带色彩上差异较大,而且色彩的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道路绿化带中某一类色彩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通过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肃州区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安全格局。最后,运用系统耦合和景观生态学尺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肃州区特点,构建肃州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随着尺度的逐渐变大,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包括生态资源系统耦合、自然—社会系统耦合、农业生态系统耦合、景观安全格局耦合和生态地理区域耦合5个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