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荞麦产业发展、品种改良方向及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消费量呈增加趋势,但荞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产量低、品种改良难和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因此广适、高效、优质和高产等特性是荞麦品种改良的目标,传统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是未来荞麦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1品种介绍1.1品种来源白绿13由白城农科院食用豆研究所于2002年以大鹦哥绿925为母本,外引材料88071-2为父本杂交,经系普法选育而成。经过7个世代连续选拔,于2009年选出的稳定品系。该品种突出特点一是直立不倒伏,适宜东北绿豆春播区全程机械化生产;二是质量好,粒小色鲜绿有光泽,标准出口芽豆;三是产量高,正常产量2 100kg/hm~2左右,高产超过2 500kg/hm~2;四  相似文献   

3.
潍绿 12 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于 2010 年以潍绿 4 号为母本、冀绿 9802-19-2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2020 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 2020008。潍绿 12 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对潍绿 12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适宜区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食用豆课题组培育的优质高产中红6号小豆新品种和中绿12号、中绿13号绿豆新品种,于日前通过了北京市鉴定。中红6号为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大粒型小豆新品种,适宜在北京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早熟,植株直立,株型紧凑,成熟荚黄白色,子粒饱满、鲜红  相似文献   

5.
杨勇 《中国种业》2015,(3):50-51
按照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新品系异地鉴定方案,在合肥对9个绿豆新品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9个绿豆新品系中,苏绿12-5、保绿200520、冀绿0514、潍绿05-8和保绿200644等5个品系绿豆产量超过平均产量,其中苏绿12-5产量达2241.1kg/hm2,居第1位。苏绿12-5、保绿200520、冀绿0514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绿豆在新疆种植有悠久的历史,但生产中长期使用的地方品种具有成熟后裂荚、易倒伏、不抗病及难收获、产量低和配套技术匮乏等问题,多年来仅限于田间地头小面积种植。新引绿豆1号是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引进的绿豆品系,通过3年定向选育出的优良株系。2005~2009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表现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机械化收获;平均产量2212.8kg/hm2。在新疆南疆地区适宜夏播、套种和果园间作种植。该品种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与多熟制栽培。2010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7.
白绿 16 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 2012 年以白绿 10 号为母本、榆林绿豆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2019-2020 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1698.0kg,比对照白绿 13 增产 14.87% ;2020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1770.2kg,比对照白绿 13 增产 16.46%。2021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8.
油菜品种双低化、杂交化并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对品种改良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内容涉及:育成品种种子发芽力强、耐套直播、耐密植、田间成苗率高;生育期缩短、成熟一致、抗倒伏、抗逆性较强、适宜机械操作;对肥力水平要求不高等。因此,大量收集油菜品种资源,创造育种基础材料,研究亲本的选配和杂交后代选育技术成为品种改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白绿11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绿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登记,品种认定登记编号为吉登绿2011001。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直立、抗倒伏等特点,适合于东北绿豆春播区的绿豆机械化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豆新品种白绿11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与该品种相配套的绿豆机械化生产技术等。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1998年以农家品种88071为母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绿1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经过7个世代的连续后代选拔,于2005年选育出稳定的品系,原品系代号BL9237-8。2005-2006年升入产量鉴定试验;2007-2008年进行2年产量比较试验;2009-2010年2年参加吉林省绿豆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白绿11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绿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登记,品种认定登记编号为吉登绿2011001。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直立、抗倒伏等特点,适合于东北绿豆春播区的绿豆机械化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豆新品种白绿11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与该品种相配套的绿豆机械化生产技术等。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1998年以农家品种88071为母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绿1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经过7个世代的连续后代选拔,于2005年选育出稳定的品系,原品系代号BL9237-8。2005-2006年升入产量鉴定试验;2007-2008年进行2年产量比较试验;2009-2010年2年参加吉林省绿豆品种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工业大麻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工业大麻的种植状况、品种状况、育种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状况,明确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工业大麻应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利用黑龙江独特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培育出适宜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工业大麻新品种。同时加快选育优质专用型工业大麻品种,以满足工业大麻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这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气候等因素变化,小麦产量及品质将受到严峻考验,因此需要更为优良的新品种出现。现阶段我国小麦育种仍主要以传统育种技术为主,而凭借育种家经验,从海量育种群体中筛选获得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有效提升育种效率变得极为迫切。随着农业信息技术在育种中应用的迅猛发展,无损预测预报与进程信息化管理等高效育种成为可能。本文从育种进程管理、数据采集、综合评判决策、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介绍国内外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信息化育种的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的临洮县在大丽花的育种、推广和产业发展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不但栽培面积广、从业人员多、品种自成体系、产品销往国内外,而且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丽花生产与销售中心。但近年来,临洮大丽花种植面积锐减、品种丢失严重、产业发展陷入低谷,同时国内其他地方的大丽花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导致大丽花产业严重萎缩的原因有:(1)可耕土地与从业人员减少;(2)落后的设施条件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3)产品形态单一导致附加值低下;(4)缺乏理论指导限制了品种更新;(5)保护意识不强致使新品种流失严重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大丽花困境的对策:(1)加强大丽花育种与品种保护力度;(2)改变以农户为单元的落后经营模式;(3)构建现代化农业设施和物流平台;(4)开发大丽花新型产品;(5)通过花展活动带动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中晚熟区玉米品种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玉米品种及辨别不同玉米品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研究方法】采用7种当地主推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采用宽行密植栽培技术,收获后考种测量穗部性状及产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上推广的各品种的产量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但各品种的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参加试验的各品种的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有差异。但其中有些品种之间的差异却未达显著水平,反映出有些品种中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遗传背景有某种联系;(2)而各品种的某些性状在不同小区中表现差异较大,反映出该品种的这些性状在该地区的抗逆性较差;(3)评价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因此今后建立一套评价品种穗部性状的综合体系对指导今后育方向有重要意义。【结论】先玉335的综合性状在这些品种中为最优。且有些性状的表现反映出这些品种的遗传背景相近,说明我国玉米遗传资源狭窄,因此今后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在遗传资源的拓展、抗逆性的提高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甘蔗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而食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为加快蔗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从品种选育、土壤改良、高效栽培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4项建议。(1)加强甘蔗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选育高产、高糖、抗病、宿根年限长和适宜机收的突破性品种;(2)加强蔗区深度宜机化改造、提高蔗区耕地质量;(3)加强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整装技术的研发、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4)加强蔗糖产业的保护、扶持及相关政策支持。本研究将为促进糖料产业生产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甘薯地理标志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对中国甘薯地理标志数量、保护范围、品种种类、专用标志使用现状以及产业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49种甘薯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产于河南、四川、山东等15个省份;(2)在所有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只有铜仁红薯粉丝的保护范围是以地级市级为单位,而其他甘薯地标产品的保护范围均以县(县级市)级或乡(镇)级为单位;(3)在这些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一部分是现有育成品种,而另一部分则为当地传统品种;(4)截至2020年底,共有18家企业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可使用甘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5)甘薯地标产业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现状所提出的发展对策:(1)强化育种利用;(2)建立国家质量标准;(3)加强原产地保护;(4)规范使用专用标志;(5)打造知名品牌。本研究将为推进中国甘薯地理标志的保护以及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印度尼西亚国家玉米产业发展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科技服务外交”等国家战略,执行国家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展了印尼本土化玉米育种、新品种与新技术集成和玉米产业科技园区建设等项目内容。利用黄淮海优异种质与印尼富含热带资源种质组配了育种基础材料,育成的10份玉米优异杂交组合正在参加印尼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试验;实现了山东省第一次境外农业技术培训班和玉米现场观摩活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创造了印尼雨季玉米13.70 t/hm2的高产纪录;建成的50 hm2中国-印尼玉米产业科技园区,正在为印尼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科企合作模式,发挥国内农业企业优势,将中国的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到印度尼西亚,将会加速印尼玉米产业发展水平,为国家科技外交和“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8.
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扬麦20’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中国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20’。试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白粉病与赤霉病,纹枯病轻,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4%~12.4%,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缓解了在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品种的短缺问题,将促进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甘蔗新品系桂辐98-296在不同生态条件蔗区表现情况,了解其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方法】以国家甘蔗品种第6轮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 通过产量(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桂辐98-296其公顷产蔗量为115.56吨、产糖量17.12吨,分别位居所有参试品种的第二名和第一名,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主效应值大,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效应值分别为8.95和1.34,在所参试品种中产蔗量产糖量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一位;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2.03和11.53,在所参试品种中分别位居第八位和第九位;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回归系数分别为0.98和1.00;黑穗病人工接种株发病率为7.69%,属抗性2级;花叶病人工接种株发病率为0,属抗性1级;干旱协迫条件下平均株高伤害率为17.91%;【结论】桂辐98-296属于丰产型高糖品种,适应性强,稳产性一般;高抗甘蔗花叶病,抗甘蔗黑穗病,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特别适于中等或以下肥力的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