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oHV-1)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黏膜炎症、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脑膜炎、结膜炎、流产等多种病型。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BoHV-1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容易使其他病原体侵入引发继发感染,从而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发生,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论文围绕IBR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HV-I)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疾病。主要从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疫病动态、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来论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以期为该病诊断、防控、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名牛疱疹病毒I型感染症,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炎症和潜伏感染为主要特征。我国部分省市有该病报道,且有蔓延趋势。我市某牛场从澳大利亚引进的200头荷斯坦妊娠青年母牛,在饲养过程中发生疫情,经确诊感染IBR病毒。现将友病过程及诊疗体会报告如下:1引种过程及发病情况1.1引种过程本批次共引进200头妊娠母牛,3月中旬进入澳大利亚检疫场,4月16日由澳大利亚装船于5月13日到达连云港动物检疫隔离场,经过45天隔离,7月初牛场  相似文献   

6.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等,有时诱发小牛脑炎。该病最早于20世纪初发生于欧洲,后传至美国,并于1956年分离到病毒,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中首次分离到该病毒~([1]),随后证实在国内牛群中普遍存在。目前,奥地利、丹麦、芬兰和瑞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原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 ,是Ⅰ型牛疱疹病毒 (BHV - 1 )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但以呼吸道为主 ,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 ,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自 50年代在美国首次发现至今 ,此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 1 980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中首次报道该病 ,并分离到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随后经血清学调查证实 ,我国广东、广西、河北、河…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和“运输热”(Shipping fever)的重要病原之一。IBR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由Madin等人从患病牛中分离得到[1]。我国最早于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牛中分离到该病毒[2],随后发现此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感染,血清阳性率可高达70%以上[3]。  相似文献   

9.
1980年3月,广东省光明华侨农场从新西兰进口一千余头奶牛.根据原农业部畜牧总局的指示,我们承担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检疫任务.在检疫过程中,我们于四月首次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其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匈牙利Bartha Nu/67 IBR标准毒抗血清所中和.五月,周泰冲等同志也从新西兰进口牛中分离到了IBR病毒.本文就IBR病毒的分离及鉴定作一简要介绍.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和野生牛引起的一种病毒性  相似文献   

11.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侵害牛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是由牛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炎症和潜伏感染为主要特征,伴发结膜炎、角膜炎、子宫内膜炎和流产等症状。1980年以后,我国一些地区也先后报道发生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一旦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牛可终身带毒,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辉 《兽医导刊》2008,(10):24-2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Ⅰ型牛疱疹病毒(BHV-Ⅰ)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以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最先见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育肥牛群,随后相继出现于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并命名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IBR).  相似文献   

13.
瑞士奶牛首次暴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后的十年内,全国牛群几乎消除了IBR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BHV1)的感染,全国消灭IBR的方案分为四个阶段;(1)限制牛只的交易,防制疫病的传播,通过牛群的BHV1抗体的检测评估该病存在的情况。(2)捕杀BHV;抗体阳性牛以净化畜群,(3)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和消灭HBV1贮主(如育肥肉牛),(4)实验监视方案和法律措施以确保胜利成果,消灭IBR捕杀了约5万头牛,十年中耗资近1100万瑞士法郎(SFr)。每年的维持费用大约为500万SFr.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本病在美洲、欧洲、非洲与亚洲都有一些国家流行。我国1981年周泰冲等,1982年仰惠芬等报道了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分离出IBR病毒。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现状及防控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或称为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多种病型,如上呼吸道黏膜炎症、结膜炎、乳房炎、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或龟头包皮炎、幼牛脑膜脑炎和流产等,可以认为是由同一种病原引起多种病症的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IBR列为B类动物疫病。IBR于195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被报道,其后引起了全球重视[1]。IBRV又称为牛疱疹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牛的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195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西部的肉牛群,后来出现于奶牛群。1956年,分离出病毒,经鉴定为牛的疱疹病毒,在临床上易和牛流行热、流感、恶性卡他热及黏膜病综合症相混淆。IBR临床特征是,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牛的接触性传染病,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疫病之一。自1955年美国暴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后,欧洲、澳洲、亚洲、南美洲均有IBR暴发,呈世界性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鉴定出IBRV,自此后我国各地牛均有IBR感染的报道。现在瑞士、芬兰、丹麦、挪威等少数国家利用免疫、扑杀、检疫等手段已经根除了IBR,为我国防控提供了参考。但由于我国IBR阳性率高,扑杀阳性牛成本大,综合考虑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检疫-扑杀措施"我国不适用。但可通过实行"免疫-扑杀"措施,以达到降低IBR阳性率,控制IB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3):161-162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r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牛疱疹病毒1型感染、"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或"红鼻病"。该病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免疫抑制,易引起继发感染,主要通过空气、媒介物或者与病牛直接接触而传播,传染性强,对产奶、繁育及使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IBR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笔者通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BR的文献进行汇总,对当前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HV-Ⅰ),主要引起感染牛高热、流鼻汁、上呼吸道及黏膜发炎等呼吸道炎症,称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IBRV引起的其他病型有脑膜脑炎、结膜炎、生殖道感染、流产等。IBR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感染机体后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IBRV的重要特性是可潜伏于机体三叉神经,使病牛长期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