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北海道9号苹果引种试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道9号苹果引种试栽初报刘志坚(山东省烟台市果树科学研究所264004)北海道9号苹果是日本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在1971年以富士×津轻杂交育成的三倍体品种,1986年在日本登记注册。我所于1989年引进试裁。经3~5年观察,该品种具有早实丰产,个...  相似文献   

2.
北海道9号苹果是日本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1971年用富士×津轻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近几年在日本成为最受推崇的品种之一。1987年,大连市金州区农业良种示范场引进了该品种。烟台果树所也于1989年引种。经过3~5年的高接观察,该品种早实丰产,个大美观,脆甜多汁,抗病耐寒,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果农的青睐。特别是克服了富士不耐寒、抽干  相似文献   

3.
北海道9号苹果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道9号苹果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牛自勉,李全,阎和建(山西农科院果树所·太谷·030800)(山西省农牧厅·太原)北海道9号是日本北海道中央农林试验场用富士×津轻杂交选育的三倍体苹果新品种,1971年杂交,杂交F_1代共有168个单系,1980年从中...  相似文献   

4.
1992年11月,笔者在“发展什么苹果品种好”一文中,提出了“三为主”的观点,即:从果实质量上讲,应以发展富士优系为主;从矮化密植来说,应以短枝型良种为主;从丰产性、抗逆性看,应以三倍体良种为主。并提出,从接替富士、更换国光、向北推进来讲,应重点发展一下北海道9号(HAC—9)。1993年5月,写了“试论苹果良种北海道9号的引种与推广”;1993年11月,针对读者要求写了“关于引种推广苹果良种北海道9号的几个问题”,1994年10月又写了“北海道9号苹果栽培技术初探”。2年内,烟台果科所实验场及直属的育苗基地,按计划率先培育HAC—9苗木200多万株,并在烟台市和山东省内外建样板基地2万亩。  相似文献   

5.
1989年初从日本引入一批苹果新品种,其中包括在日本颇受推崇并巳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的“北海道9号”与“弥贵”。现正在对其进行观察。 “北海道9号”由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育成,系三倍体品种,亲本为富士×津轻,1986年取得登记。单果重300~350g。长贺形,鲜红色,着色优于富士。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果汁多,甘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4~15%。成熟期同红星,耐贮性比富士稍差。 在泰安表现长势旺盛,1年新梢生长量91.5cm,明年即可结果。 “弥贵”是富士的着色系枝变,1987年取得登记。因其成熟期比普通富士早1个月,故一般也称之为“早生富士”。单果…  相似文献   

6.
国外果树科技日本苹果的品种结构与变化动态日本的苹果育种和优质栽培技术目前均居世界领先水平。日本曾培育出以富士为代表的一批优良品种,同时又以其优质、精细与集约栽培技术闻名于世。日本的苹果生产主要分布在青森、长野、山形、岩手、福岛、秋田以及北海道、宫城等...  相似文献   

7.
二、现状当前,日本各县苹果的栽培状况如表1所示。1981年全日本的苹果栽培面积为52000公顷,其中本州48600公顷(占93.4%),北海道2410公顷(占4.6%),东北6县38121公顷(占73.3%)。在52000公顷中,结果园面积为46600公顷,与1980年相比,富士增长9%,津轻增长22%.全国苹果产量845700吨,其中富士占38.4%,元帅系占30%,津轻占6%,该三品种占总产量的74.4%(表2)。  相似文献   

8.
暖湿地区栽培北海道9号要慎重北海道9号是日本北海道中央农林试验场用富士×津轻杂交育出的三倍体苹果新品种。该品种冠大开张,枝粗叶大,整体生长极强,在日本北部有袋栽培区,果实着色鲜艳,果个平均400g左右,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该品种有一很大的特点就是耐...  相似文献   

9.
北海道9号苹果栽培技术初探刘志坚(烟台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北海道9号是日本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于1971年用富士×津轻杂交的168个优系中选出的三倍体新品种。1987年,引入大连市金州区农业良种示范场。山东果树所、烟台果树所于1989年引种,经过3~5...  相似文献   

10.
1993年,笔者写了《苹果新品种述评》一文,对藤牧1号、珊夏、新嘎拉、早熟富士(红将军)、新(红)乔纳金、四、五代红星、新世界、北海道9号、红富士优系等品种的优缺点进行了述评,并向社会推出了一批苗木进行试栽。 3年来,使我们对上述新品种加深了认识,在红富士苹果全国性大发展、苹果品种结构失调的情况下,1997年春,笔者写了《从日本苹果品种变革情况看烟台苹果品种发展趋向》一文,提出了稳定苹果面积,调整品种结构,适当发展早、中熟良种,超前引进试栽新品种,应用国内外生产无公害优质苹果新技术,实行产业化经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明确富士苹果在黄河故道地区适宜的栽培技术,1980~1982年在丰县大沙河果园夹河分场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富士苹果自交结实率极低,必须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根据富士与不同品种间授粉的亲和力、花期能否相遇以及授粉品种在当地表现等因素,以选择元帅系、金冠、辽伏、伏帅等品种作富士的授粉品种为宜;2.在土壤较肥沃,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宜利用矮化砧  相似文献   

12.
<正>富士苹果鲜食品质优越,耐贮存,货架期长,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在我国的种植比例超过60%。为了丰富鲜食苹果口味,挑选适合密植的富士品种,2015年4月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欧洲引进福布拉斯、至尊富士、富士一号、富姬酷等富士系新品种,经过2年的精心管理,2016年10月各富士品种喜获丰收。现将4个富士品种的表现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1.1园区介绍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13.
关于引种苹果良种北海道9号的几个问题自1992年以来,笔者在几篇文章中倡导引种推广苹果良种北海道9号(HAC—9),近来不断接到一些读者的问询,现就以下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兼答读者问。1北海道9号的特点是什么?北海道9号是由富士×津轻杂交培育而成的三...  相似文献   

14.
一、北海道9号由日本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育成,系三倍体品种,亲本为富士×津轻,1986年登记。单果重300—350克,长圆形,果实鲜艳美观,着色优于富士。果肉黄白色,肉质细脆,果汁多,甜酸适度,含可溶性固形物14—15%。成熟期同红星。  相似文献   

15.
红富士苹果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富士是日本果树试验场盛冈支场于1939年用国光作母本、元帅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苹果品种,1962年命名,1968年在日本推广,是日本苹果主栽品种,日本从富士中选出许多着色系品种。1 引种开发  相似文献   

16.
<正>民权县位于豫东地区,年平均气温14.1°C,无霜期213天,年降雨量679毫米,砂质土壤所占比例较大,非常适合苹果的生长发育,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民权县苹果种植品种以红富士、新红星为主,为改善苹果品种结构,2005年我们引进了中熟苹果品种红将军,红将军苹果是从日本引进的早熟红富士的浓红型芽变,它果实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4月30日)单位名称品种名称(元/公斤)单位名称品种名称(元/公斤)单位名称品种名称(元/公斤)单位名称品种名称(元/公斤北京岳各庄国光苹果1.80北京新发地国光苹果1.50包头裕丰国光苹果1.60无锡朝阳国光苹果1.27赤峰西城国光苹果1.60北京大钟寺富士苹果2.94北京岳各庄富士苹果3.20北京新发地富士苹果2.20天津金钟富士苹果2.00天津红旗富士苹果2.40石家庄桥西富士苹果5.00晋大同振华富士苹果2.60包头市友谊富士苹果2.60包头裕丰富士苹果2.40徐州七里沟富士…  相似文献   

18.
一、引种历程 富士是日本1939年杂交选育的苹果品种,亲本为国光×元帅。1967年春,山东省在国内率先将该品种从日本引进。由于当时对富士苹果的生长结果习性不熟悉,除扩散到与山东毗邻的江苏丰县并有少量栽培种植外,省内其它地方没能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当日本富士在国际上的声望一再提高后,我国又在1979年大规模引进了日本的着色系富士,又称“红富士”。山东省的红富士是1980年从河北农业大学转引的,主要品种为长富2、长富6、岩富10、宫崎短枝、青富3、秋富1和秋富10等,共计49个品种。由于不熟悉富士苹果轻剪长缓放等树体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苹果品种"华丹"、"华美"、"礼泉富士"、"华玉"幼苗为试材,于2012年6~8月,在云南农业大学温室对4个苹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笼罩试验,以研究苹果绵蚜在不同苹果品种上为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礼泉富士"上的为害与"华美"、"华玉"2个品种间无论从每株平均苹果绵蚜头数、苹果绵蚜种群数和苹果绵蚜种群面积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礼泉富士"与"华丹"只是在苹果绵蚜的种群个数上有显著差异。因此,4个苹果品种中,苹果绵蚜的为害程度依次是"礼泉富士""华丹""华玉""华美";苹果绵蚜更容易为害植株的侧枝。  相似文献   

20.
富士苹果是我国主要栽培的苹果品种,具有酸甜可口、耐贮藏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富士苹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不同推广利用模式对苹果销售价格影响很大。本文对黄金富士、晚采雪苹果富士、艺术苹果、功能苹果、锈果富士、不同颜色富士品种混搭等8种富士苹果高价格利用模式的销售价格、种植收益等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富士苹果差异化、高值化、产业化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