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辽宁东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柞木林、杂木林及灌丛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蓄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各植被类型80cm土层的总蓄水能力为362.0~422.2mm,平均值为387.2mm ;80cm土层的有效蓄水能力为102.4~182.2mm,平均值为156.5mm,都表现为阔叶林大于针叶林,灌丛居于中间。棕壤和暗棕壤无论是总蓄水能力还是有效蓄水能力都表现出阔叶林大于针叶林。植被类型、土壤种类及土壤层次对非毛管孔隙度有显著影响。植被类型对非毛管孔隙度的作用特点是阔叶林大于针叶林,灌丛居于中间 ;土壤类型的作用特点是棕壤大于暗棕壤 ;土壤层次的作用特点是A层>B层>C层。本研究对于科学地评价该地区水源涵养林的水文效益,指导水源涵养林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秦岭火地塘林区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类在腐殖质组成及结合态腐殖质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的H/F值相比较,以暗棕壤最大,草甸土次之,棕壤最小;随剖面加深3种土类的H/F值明显下降。除草甸土、暗棕壤A层外3种土类腐殖质均以富里酸为主。3种土类的结合态腐殖质均以松结合态为主,且以草甸土相对含量最高,暗棕壤次之,棕壤最低;随剖面加深,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有增大趋势。3种土类的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是以结合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水蚀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区内耕作土壤的基本性状特征,并采用Wischmeier和Smith关系式计算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作土壤的K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砂粒含量和N1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壤类型间的K值分布特征: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各类型土壤的肥力差异,初步分析了紫色土、黄棕壤、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棕色针叶林土、棕壤、暗棕壤、红壤这8种典型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仅红壤、黄棕壤的腐殖质含量属中等含量,其余6种均属高含量。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素占绝大多数,除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外,各土样中富里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均大于胡敏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胡敏素含量与腐殖质、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8种典型土样的腐殖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高山草甸土>红壤。各土样胡敏酸的复杂程度和化学稳定性序列为棕壤>暗棕壤>黄棕壤>紫色土>红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各土样中富里酸的缩合度、芳香度和化学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石灰岩土>高山草甸土>黄棕壤>紫色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红壤。  相似文献   

5.
对暗棕色森林立上栽培的6年生“美登”矮丛越桔,连续2年土壤施人N、NP和NPK复合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施入纯N肥,促进了树体生长,但百果重和产量降低,果实成熟延迟,且有贪青和越冬抽条加重现象;;土壤施入NP和NPK复合肥,既可以促进树体生长,又增加了百果重和产量,尤以NPK复合肥效果明显。经叶分析表明,施入N、NP和NPK肥均提高了叶片中N、K、Mn含量而降低了Ca、Mg含量;;增施N肥降低了叶片P含量,增施NP肥增加了叶片P含量。根据2年的研究结果认为,在暗棕色森林土壤上栽培越桔时单施N肥对生长不利,增施肥料以NP肥和NPK复合肥为宜,较适宜的施肥量为500~1000kg/hm2。  相似文献   

6.
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了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盐碱土等不同类型土壤对小粒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暗棕壤和黑土壤育的小粒大豆在株高,植株鲜重,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根鲜重,有效根瘤数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土壤,单株产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达12.65g/株,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次之,为12.32g/株,蛋白质含量,脂肪 蛋白质含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为44.22%和59.93%,脂肪含量以白浆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最多,达15.72%,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脂肪 蛋白质含量为59.81%,仅次于暗棕壤。  相似文献   

7.
长春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长春地区主要类型土壤的缓冲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缓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土壤对酸缓冲性弱程度依次为:黑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对碱的缓冲性强弱顺序是: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土壤碳酸钙含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缓冲性的强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盐栽经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河东地区主要耕作土攘中的钾素状况和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河东地区四种耕作土壤中黄僵土,大黑土,黑垆土钾素供应潜力属高水平,而黄绵土属中上水平。2.钾素在不同土壤粒级中的分布以物理性粘粒含量最高。几类土壤均随<0.01 mm 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增加,其供钾容量增大。3.黑垆土上施用钾不论单施或配合氮磷肥施用都有增产效果,而黄僵土上单施无效,配合氮、磷肥时有增产效果,这可能和该土壤氮,磷养分不足有关。4.通过黄绵土和黑垆土小麦幼苗吸钾模拟试验看出,黄绵土不施肥时土壤释放钾量很低,作物吸钾量也很少,施肥后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对作物的供钾量,所以在黄绵土上种植高产和喜钾作物时,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9.
镉在土壤中吸持等温线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和渭河砂土上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镉吸持能力为石灰性土壤 >砂土 >酸性土壤 ,黄棕壤显著大于黄壤。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镉在土壤中吸持的最佳模型为 Henry模型。黄壤 Cd2 +吸持过程为放热反应 ,黄棕壤的热效应不明显 ,其余土壤为吸热反应 ;p H对 Cd2 +吸持有显著影响 ,是这 3类土壤吸持 Cd2 +能力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 ;粘粒对镉吸持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冻融作用对草甸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与棕壤土穿插分布的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得出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与土壤含水率条件下草甸土容重、孔隙度、渗透性以及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容重、粘聚力先减小后增大,之后趋于稳定,内摩擦角略有增大;而孔隙度、渗透系数则先增大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当循环次数在1~5次之间,孔隙度、渗透系数增大较明显,但增大幅度减小;在相同冻融循环周期条件下,随含水率的增大,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渗透系数、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现出减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