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给养鸡业带来极大危害.为寻求一种有效治疗药物,笔者对病毒快克治疗人工诱发IBD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自Cosgrove1962年首次报告后,目前本病已在世界各地广泛蔓延。过去认为,鸡是IBD病毒(IBDV)的唯一自然宿主,但据最近报告,火鸡也能自然感染该病毒。  相似文献   

3.
威力克(VAXXITEK(R)HVT+IBD)是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中国推出的一种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载体疫苗,当年即在国内市场销售了近8亿羽份.威力克为载体疫苗,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的VP2基因片段插入火鸡疱疹病毒(HVT)的基因内,重新组成新的疫苗.VP2片段携带宿主保护性抗原决定簇基因,可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IBD的VP2抗体,因此威力克虽然不含有IBD病毒,但免疫后可以激发鸡免疫系统产生抗IBD抗体,从而预防IBD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抗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已出现几个不同的血清亚型,因此目前亦已使用的 IBD 疫苗不能有效地控制某些地区的 IBD 暴发和流行。美国 Select 公司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 IBD 广谱疫苗,代号 SVS510,这种疫苗由几个选择的 IBD 疫苗病毒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该病传入我国以来,就一直严重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发展,尤其是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防制带来了困难,尽管我国采取了控制与扑灭IBD的措施,但由于目前养禽业管理的不规范化和污染源的存在,IBD迄今仍然是威胁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霉(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IBDV 在分类学上属双链 RNA病毒。可分为血清Ⅰ、Ⅱ两个型。两型 IBDV的结构和特性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报道有不少经 IBD 免疫过的鸡群仍频繁发生 IBD,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疾病。法氏囊为周围淋巴组织产生纯系B 细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袭法氏囊(BF)后,以B 细胞当作靶细胞而繁殖,使其产生坏死性变化。所以IBD 能引起免疫机能不全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宿主抵抗力而诱发其它疫病。因此IBD 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而且表现在由它造成的免疫抑制和降低宿主抵抗力等。1957年IBD 在美国首先报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曲传染病,世界上主要养禽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BDV)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鸡场仪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本病是不行的,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我国自推广使用 IBD 疫苗以来,IBD 造成的损失已大大减少,但近来一些鸡场,使用疫苗后仍有不同程度发病,有的鸡场甚至失败。导致 IBD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现将查找到的有关免疫鸡群发生 IBD 的原因与防制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IBDV)。该病毒是一株IBDV超强毒株,可使10周龄健康鸡100%发病,83.7%死亡。死亡鸡具有TBD的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CAA和IBDV混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自然病例中见到了大量的IBDV和一种较小的病毒粒子。这种小病毒粒子直径大约19nm,球形,无囊膜。免疫电镜的结果表明这种小病毒粒子是鸡贫血因子(CAA)。实验感染的SPF鸡表现出了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高死亡率,并且又重新分离到CAA和IBDV。除了这两种病毒之外,没有发现其它病毒。笔者认为混合感染,特别是与CAA的双重感染是高死亡率的IBD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家禽传染病,对世界范围内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IBD的最主要防控技术是疫苗接种,但是随着IBDV变异株及超强毒株的出现,传统疫苗不能对田间复杂的流行情况提供良好的交叉保护,免疫失败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载体活病毒载体等新型疫苗的大量应用,IB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下降趋势。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学者对IBDV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为IBD免疫防控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五种常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TAD(西德)、D_(78)(荷兰)、BV(美国)、Lukert(美国)和 CJ(北京)分别免疫接种 IBD 非免疫来航鸡(16日龄),12天后,IBD 病毒-血清中和效价均在1:64~1024之间.这些获得免疫的试验鸡用从广东地区分离到的6株IBD 血清Ⅰ型病毒的亚型毒株(GF_(901)、GZ_(902)、GN_(903)、GS_(904)、GB_(905)和 GD_(906)分别攻毒,结果表明,五种IBD 弱毒疫苗免疫试验组分别对6株血清亚型病毒的平均保护系数为67%(GF_(901)、64%(GZ_(902)、69%(GN_(903)、74%(GS_(904)、70%(GB_(905)和75%(GD_(906);五种弱毒疫苗对6株血清亚型病毒的最高平均保护系数为(?)78%,最低平均保护系数仅有51%.  相似文献   

15.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血清抗体检测病毒抗原,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T)法比琼脂扩散(AGP)法检出率高50%;而用IBD抗原检测其血清抗体,CIET比AGP有60%血样抗体效价高1~2个滴度。CIET法比AGP法的检测速度快23~37个小时。CIET是一种简易、快速、敏感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可用于IBD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6.
IBD是一种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养禽业非常重视的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其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更受关注。本文综述了IBD的概念特征、免疫抑制机理及表现,并提出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称IBD)是损害鸡法氏囊的病毒性疾病。由于它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及增强对某些传染病(如鸡新城疫、鸡球虫病等)的易感性,所以是一种对养鸡生产危害严重的疾病。目前,IBD在世界范围内呈广泛流行。自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地诊断出IBD并分离出病原。国内外虽然有许多关于  相似文献   

18.
“冈布罗病”最早于1962年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一个小镇——冈布罗附近的一群肉用仔鸡。从类似的暴发中分离出一种称为传染性腔上囊病原体,现在已了解这是一种单股RNA病毒——传染性腔上囊病(IBD)病毒,此后,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报道了本病。与其他无囊膜的病毒一样,IBD病毒极其稳定,只有用甲醛及含碘和氯的消毒剂才能杀灭。如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