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珠杂交鳜     
<正>一、品种名称长珠杂交鳜二、品种来源母本,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父本,斑鳜(Sinipercascherzeri);均利用原种经三代以上选育,亲本生长性状稳定;经杂交而成。三、审定情况201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3-2016)。四、特征特性1.生长快,长珠杂交鳜兼具斑鳜体型、体色、优良品质和翘嘴鳜长生速度快的优良性状。解决了斑鳜养殖缺乏快速生长的良种需求问题。7月龄时的生长速度是养殖斑鳜体重的3.2倍,养殖7个月平均体重600g。  相似文献   

2.
对翘嘴鳜♀×斑鳜♂(Siniperca chuatsi♀×S.scherzeri♂)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在0.3月龄、2月龄、7月龄和11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测量,从变异系数、杂种优势率、相对/绝对生长率、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曲线以及肥满度5方面,对杂交子一代和母本翘嘴鳜的生长速度和杂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300.4 g±118.2 g)与翘嘴鳜(305.2 g±82.5 g)差异不显著,且在7月龄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月相对生长率(280.13%,25.30%和27.55%)比翘嘴鳜显著增高(89.62%,15.90%和12.72%);在0.3月龄和11月龄时体长的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48%和0.91%;11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540.88 g±173.66 g)显著低于与翘嘴鳜(624.45 g±154.11g)(P0.05);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体重与体长关系幂函数生长方程的决定性指数R2(0.992和0.995)、条件因子a(0.059和0.058)和异速生长因子b(2.722和2.740)在数值上非常接近。结论认为,尽管在总体生长速度上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较母本翘嘴鳜略慢,但其早期的生长趋势与翘嘴鳜相似,并在体重与体长的生长关系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杂交子一代遗传了母本翘嘴鳜的快速生长性能,并在体长性状上显现出一定的超亲杂种优势。本研究通过分析养殖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的生长速度,探讨杂交子一代的早期生长趋势及其杂种优势,旨在为杂交子一代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长珠杂交鳜     
<正>长珠杂交鳜(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6),是中山大学、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在对父本斑鳜和母本翘嘴鳜进行群体选育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制种的方法产生杂交子一代,使杂交种兼具似父本(斑鳜)及母本(翘嘴鳜)  相似文献   

4.
正一、品种名称翘嘴鳜"华康1号"二、品种来源2005年从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和湖北长江中游挑选体型标准、健康无病、体重大于0.75kg的野生翘嘴鳜1800尾(雌雄各半),构建基础群体,保存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经过多代群体选育而来。三、审定情况2014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1-2014。  相似文献   

5.
<正>一、品种名称翘嘴鳜"华康1号"二、品种来源2005年从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和湖北长江中游挑选体型标准、健康无病、体重大于0.75 kg的野生翘嘴鳜1800尾(雌雄各半),构建基础群体,保存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经过多代群体选育而来。三、审定情况2014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1-2014)。  相似文献   

6.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俗称园筒(桶)鳜、石鳜,大多自然栖息与生长在水质较清新、多石砾的江溪和大中型水库中上游的流水环境中,与目前养殖比较普遍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比较,虽然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逊,但品质、品位、食用与营养价值等却在翘嘴鳜之上,使之成为名贵淡水鱼类中的上品.2003年~2004年,笔者根据斑鳜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利用小型水库环境、饵料资源和优良水质等特点,结合斑鳜养殖生长的需求,进行保持斑鳜优良品质的生态混养试验和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总结形成的小型水库生态混养斑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7月中下旬,佛山南海养殖户冼根成、台山养殖户黄启胜、河源养殖户余荣广,都在为一条鱼而忙碌,那就是被农业部认定为水产品新品种的"长珠杂交鳜"(又俗称"金钱鳜")。杂交鳜是由中山大学、广东海大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南百容公司")杂交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是以长江水系洞庭湖捕捞的翘嘴鳜原种,经四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和以珠江水系捕捞的斑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与上海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尝试用翘嘴鳜和斑鳜进行杂交,获得新的鳜鱼品种——杂交鳜F1代。通过对杂交鳜F1代与翘嘴鳜和斑鳜的生长对比试验发现,杂交鳜生长速度可接近甚至快于翘嘴鳜,且抗病力优于翘嘴鳜,同时杂交鳜经驯化后可摄食冰冻鱼和配合饲料,这为鳜鱼养殖提供了新的品种选择。为获得批量杂交鳜鱼苗,2012-2013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与上海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合作进行了杂交鳜人工繁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在前两年的繁殖基础上,2014年上海浦东孙农水产养殖场首次进行了杂交鳜的批量繁  相似文献   

9.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品种,对翘嘴鳜基因表达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筛选优势个体,培育生长特性优良的品种。为了解体重明显差异翘嘴鳜个体的差异基因表达信息,为翘嘴鳜培育提供基因指导,本研究从同一家系中挑选体重明显差异的3月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个体进行肌肉转录组测序,研究不同体型个体间基因表达模式差异。结果显示,来自同一家系的翘嘴鳜个体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仍出现明显体重差异,养殖3个月后,极大个体(overweight)平均体重可达到极小个体(underweight)的4倍。分别对极大个体和极小个体的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73353个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s),通过基因表达量比较共获得8942个差异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义发现,GHR2、IGFR1、4ebp、Mhc、Mlc、Troponin等基因在极小个体中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通过KEGG通路富集显示,蛋白质生成、蛋白质消化、RNA转运通路富集了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发现体重差异明显的翘嘴鳜个体具有不同基因表达模式,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大量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为翘嘴鳜生长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二、品种来源以来自台湾的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来自台湾的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子一代。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2-004-2016。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关文志  王成龙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6):324-327, 331
为筛选生长快、易驯食、体型好的鳜鱼杂交组合,并探索适宜的杂交鳜养殖方法,在网箱中对翘嘴鳜(♀)×斑鳜(♂)(简称为"F_1")、翘嘴鳜(♀)×杂交F_5(♂)(简称为"翘嘴鳜×F_5")两个组合杂交鳜的驯食、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养殖90 d后,F_1与翘嘴鳜×F_5的驯食成功率、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翘嘴鳜×F_5的终末平均体质量比F_1高46.78%(P0.01);F_1的主要体型指数——体宽指数(体宽/体质量×100)显著大于翘嘴鳜×F_5(P0.05)。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第4代杂交鳜的繁殖性能,对杂交鳜及其杂交亲本翘嘴鳜、斑鳜等3个群体进行了自群繁殖,并对各群体繁殖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鳜与翘嘴鳜间的催产率、受精率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或差异较小,且均显著高于斑鳜(P0.05);杂交鳜的相对怀卵量居于翘嘴鳜与斑鳜之间水平;杂交鳜与斑鳜的卵粒质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翘嘴鳜(P0.05);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代选育,由种间远缘杂交而获得的杂交鳜的繁殖性能已从杂种退化中得到恢复,并已接近翘嘴鳜。  相似文献   

13.
余锐  何珊  梁旭方 《淡水渔业》2021,51(2):103-106
本研究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母本,分别以斑鳜(S.Scherzer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翘嘴鳜自交)相比,杂交组的受精率明显偏低,远缘杂交(与花鲈、大口黑鲈)的受精率分别为53.6%、32.4%,近缘杂交(与斑鳜)受精率达82.1%,且仅有翘嘴鳜自交组和斑鳜近缘杂交组成功孵化出子代,两个远缘杂交组孵化率均为0%。表明翘嘴鳜卵与花鲈、大口黑鲈精子具有一定亲和性,但翘嘴鳜与花鲈、大口黑鲈可能存在繁殖障碍,而与斑鳜之间不存在障碍,提示翘嘴鳜远缘杂交在翘嘴鳜育种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14.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俗称园筒(桶)鳜、石鳜,大多自然栖息与生长在水质较清新、多石砾的江溪和大中型水库中上游的流水环境中,与目前养殖比较普遍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比较,虽然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逊,但品质、品位、食  相似文献   

15.
<正>鳜属经济鱼类主要包括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等。其中鳜又称桂鱼、季花鱼、翘嘴鳜等,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目前江苏常见鳜属最具经济价值养殖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体量巨大。斑鳜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其以南的海河等水系,因其肉  相似文献   

16.
<正>鳜鱼(桂花鱼)一直是广东淡水养殖优质名贵鱼类当家品种,其单位经济效益是四大家鱼的四倍以上。但近些年来,广东鳜养殖爆发性疾病频发,鳜鱼批量死亡甚至"颗粒无收",严重阻碍了鳜养殖业的发展。有关研究发现,广东地区许多繁殖场使用的鳜亲本经人工累代繁殖,已经过度近交,种质退化,苗种畸形率高,鳜生长性能、抗逆抗病性能都受到了影响。佛山市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经多年杂交试验发现,特定的翘嘴鳜与斑鳜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好、养殖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翘嘴鳜"华康1号"等25个水产新品种,现予公告。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杂交鳜     
<正>早在2010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与广东佛山的水产企业合作研究杂交鳜的繁育技术。据了解,杂交鳜由雌性翘嘴鳜与雄性斑鳜杂交而来。经过几年的推广试养证明,杂交鳜的养殖成活率高,病害少。外形特征杂交鳜的外形特征综合了翘嘴鳜和斑鳜的特点。与翘嘴鳜类似,杂交鳜鱼体侧有一圈黑色纵纹;与斑鳜类似,杂交鳜体背布满圆圈形黑斑。据介绍,杂交鳜有变色的特性。经对比观察发现,杂交鳜在水中身体呈现银灰  相似文献   

19.
<正>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翘嘴鳜"华康1号"等25个水产新品种,现予公告。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育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清远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三、审定情况201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4-2016)。四、特征特性1.育苗成活率高:与父本相比,育苗难度明显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