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林下食用菌是林下经济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实现林下食用菌的高效栽培,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依据我国目前林下食用菌栽培的实际情况,剖析林下食用菌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从区域布局、融资渠道、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龙头企业打造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食用菌产业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相继出现菇粮争地,林菇矛盾.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林地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对应品种,林下栽培菇菌产品前景进行论述,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在京郊都市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产业主要利用农林业生产中的秸秆、枝杈等副产品,生产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减少了秸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食用菌采收后的菌渣还可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肥,有利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京郊广泛推广,在工厂化栽培、农民散户栽培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开展了反季节栽培、林下仿生栽培等各种新模式。着重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作用,目前京郊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并以通州区、昌平区为例,介绍京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反季节栽培与林下仿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使农民的利益长短期相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课题组进行了优质香菇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廊坊、[JP4]北京通州建立了林下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林下栽培香菇每667 m2每年纯收益可达万元以上,现将林下香菇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林下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针对林下食用菌发展的必要性、现状、问题、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北方地区林下栽培香菇时间为3~11月,全年有9个月可栽培;通过试验可得出北方地区林下栽培香菇的品种为高温品种武香1号9、31,低温品种939、庆科20,667 m2纯收入83 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7,(6)
阐述了林下食用菌的发展优势和成都市林下食用菌发展前景,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和发展模式探讨,提出成都市林下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海洋  周帅  刘克全  丁玲 《北方园艺》2010,(22):169-170
鸡腿菇是一种市场前景好,被人们认可的珍稀食用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丘市鸡腿菇的需求量逐渐扩大.随着杨树林栽培面积的迅速增加,大量林下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商丘市食用菌研究中心经过2 a的林地栽培鸡腿菇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林地栽培的高产菌株.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使农民的利益长短期相结合,实现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发展高效生态立体栽培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林下栽培平菇,需要搭建棚室,以及购买棚膜、制作菌棒的原料等准备工作。现将必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估算如下,以供参考(以667m2放一万棒估算)。  相似文献   

10.
金福菇(Tricholomal giganteum)是一种高温型珍稀食用菌,商品名又称大白口蘑,近年来上海引进了该品种.金福菇出菇温度较高,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5~34℃,并较适合于粗放式栽培,是林下周年夏季搭配栽培的好品种.众所周知,在上海寸土寸金,但其拥有1.3万hm2以上的林地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多年来笔者在林下栽培食用菌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并获得了成功.现将林下野外袋栽金福菇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地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利用树林的空闲土地,而且散光遮阴、保温保湿的林下环境正好适合食用菌的生产.同时,根据我们几年来的示范推广经验,夏初、夏末林下气温比大田气温低3~5℃,通过在树行间搭建中棚或小棚栽培双孢菇,并采取早播、晚收等措施延长生产周期,能显著提高产量.林下栽培双孢菇一般在7月中旬堆料,8月份下种,9月中旬出菇,这样可赶在国庆节前上市,正好是市场食用菌供应短缺季节,价格好、栽培效益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然后结合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生产形势和相关产业政策,以金乡县为例,联系该县的具体实际如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等,提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并提出食用菌林下栽培是当地产业调整的一个方向,它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林下的环境条件适于多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林菌结合是林业立体开发新模式,林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是人们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林下食用菌的菌种选择、林地处理以及林下食用菌的种植模式,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林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疆林地资源丰富,温度凉爽,适宜多种食用菌种类生长。北疆地区林下栽培食用菌时间为4—10月,全年有7个月可栽培;林下栽培平菇品种为‘969’‘2002’"榆黄蘑",年纯收入约2万元,栽培大球盖菇年纯收入约4万元;省工省力养林,可初步形成"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菌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多态经营模式,使农林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充分利用竹林空间资源,栽培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林菌循环协同发展技术体系,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灵川县林下食用菌种植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灵川县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林下灵芝覆土栽培工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将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其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生产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已成为当地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本文以某试验地为例,对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林下香菇生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华北地区大面积的林地趋于郁闭,林下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林地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香菇生产已成为林下反季节栽培食用菌的首选模式。鉴于以往的熟料栽培成本高,收益低、污染率高等原因,生产中逐渐摸索出适于华北地区生产的香菇生料地栽栽培技术。1、选地建床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南北向的林地。做深10—15厘米,宽60—90厘米,长10米左右的畦床(长度也可视情况而定)。床面修成龟背形,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来,林业部门一直倡导并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诸多倾斜政策发展林下经济,但是,截至目前,国内的林下经济也多限于在速生树林、果树等林地进行林草、林药、林畜、林菌等生产。笔者自2008年9月份开始,相继在山东的历城区、河北的平泉县等地的高海拔林场内进行了林下栽培仿野生侧耳试验,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栽培无需占用耕地,可免除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60%左右,提高生物学效率40%左右,降低人工管理费用80%;产出的食用菌子实体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品味,菌糠废料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同时也降低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菌糠综合再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糠。食用菌采收后,大部分菌糠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不仅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给之后的食用菌栽培带来很大隐患。当今世界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因此及时科学地处理食用菌菌糠,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经济循环刻不容缓。菌糠已成为数量十分可观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菌糠不但可以再利用栽培食用菌,还能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菌糠的转化再利用,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总结了食用菌菌糠在食用菌栽培、食用菌菌种生产、做菌糠饲料、做栽培基质以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再利用研究情况,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菌糠再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