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背景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庭院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分析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现状;总结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庭院景观的营造模式,包括城市休闲模式、乡土观赏模式、农家乐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科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乡村景观也在开始发生着改变,走向了现代化。乡村建设本就与自然是一体,对乡村景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不仅确保乡村本来的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得到延续发展,还能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并有助于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乡土景观是几千年农业文明留下的痕迹,但是目前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对乡土景观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要保护好我们的乡土景观必须做好正确的规划和建设。文章立足于对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及其价值的认同,从景观设计学和目前乡土景观存在问题的角度上进行的详细的分析,从中得到启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易繁殖,成活率高,养护管理简单,成本低,地方特色鲜明,是乡村绿化美化不可替代的植物材料。菏泽有乡土绿化植物300余种,对其景观配置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原有乡土植物景观保护,加强乡土植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有效利用,为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村落景观是历史发展演变的结果,见证了人类和当地自然协调的过程[1]。保护和发展村落乡土景观对生态环境以及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村落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星火村为例,挖掘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提出了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以期为发展乡土景观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乡土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珈彬 《现代园艺》2012,(15):59-60
本文探讨了乡土景观基于人文遗址背景下的保护与应用,在尊重乡土自然环境、强调乡土文化、重视景观地域特色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分析研究和举例归纳,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从文化遗产保护入手,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乡村景观特色,营建出符合当地民风民俗的史迹下的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7.
魏维轩 《现代园艺》2023,(8):82-84+88
大都市近郊乡村受到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形成了较多以工业发展为主的产业特色村落。近年来,在城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腾退政策举措下,腾退空间与城镇化空间乡村风貌建设问题突出。减量腾退背景下,乡村景观风貌空间特征由生态环境特征、产业文化特征、生活场景特征共同构成。以上海市嘉定区北管村为例,提出乡村景观风貌设计实践中三大设计策略:通过乡土植被近自然造景结合,平衡场地生态与社会功能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结合乡土元素的再利用,风貌宣传助力产业文化重塑;以人口结构调整下的公共空间转型,建立用地腾退后乡村社区生活圈,实现生活场景再生。  相似文献   

8.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的传统文化面临众多危机,部分具有乡土特征、地域特色与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被破坏,所以,构建美丽乡村应摆脱传统新农村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对于乡村景观环境的有效改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独具地域特色与历史记忆、民族特色,有助于营造浓郁的乡村氛围,切实提高乡村优良环境与文化品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植物的应用,从乡村植物的要素、特色、营造原则及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北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有机更新研究,事实上是对湖北区域内乡村的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设计研究,是整合资源后对乡村经济的推动,是建立湖北地域文化传承与乡村景观发展之间的一种共生模式。因此,对于乡村景观的有机更新设计,应是对乡村原始景观的保护,保持其原始景观特色,优化其景观空间格局,完善其景观风貌,建立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让乡村景观能够在各个方面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湖北地域文化和乡村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总结出适合湖北地域文化发展的乡村景观有机更新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为湖北地区的乡村景观更新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乡土景观规划的棱镜,需要了解景观、文化、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从乡土景观的角度分析了美丽乡村的设计和建设,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地调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法着重从乡村植物景观多样性、应用形式等方面对马儿山村植物景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乡村景观的营造应充分考虑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等原则,同时还要注重功能的需求,马儿山村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为武陵山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原则以及不同地段植物配置模式2个层面对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探讨,旨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蒋毅 《现代园艺》2024,(7):58-63
基于语义分析法,对浙江省乡村景观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乡村景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取出影响乡村景观需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使用语义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各地的乡村景观需求进行了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乡村景观需求的排名和语义关系,并结合浙江省乡村空间布局和产业特点提出乡村景观空间模式。研究发现,乡村景观空间模式受乡村内部建设需求、乡村空间布局和经济产业建设的差异影响,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特征,融合产业发展和景观空间特征,构建乡村景观空间模式,旨在为更好地满足乡村内部建设需求,促进乡村景观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浙江乡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人文文化,特有的地域特征。古村落的乡土景观属于有生命的自然生长的景观,它久经岁月洗礼,洗净铅华,唯剩智慧,散发着古朴自然的气息。传承乡土文化,诉说乡土人情,乡土景观在整个园林系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该如何选用园林景观元素,给这个散发着古老生命气息的田园乡土景观注入新的生机,竹贯这个深山里的千年"遗珠"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接纳和融入"建设美丽乡村"这个新农村建设的浪潮?又该如何选用园林景观元素使之与这些历史悠久,文化特征明显的古村落相融合,真正做到传承人文景观而不是使人文景观断层。  相似文献   

16.
在生存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携亲带族迁徙到某个地理区域定居落户。长期的适应、改造、利用自然过程,逐步形成地理、自然、文化、宗族和语言特征等景观环境综合体。本文对融安县3个不同方言地域乡村景观现状作阐述,进而提出兼具生态、景观功能,凸显地域特色的区域乡村景观建设初步探讨意见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玉昌 《花卉》2020,(4):49-50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发挥着重要影响,体现着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加入乡土植物,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景观发展,还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本文针对乡土植物的有关理论定义进行了分析,并探究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如何融入乡土植物,致力于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建茜 《现代园艺》2022,(3):136-138
乡村发展建设离不开民宿的发展,而民宿景观设计是民宿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石.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及应用,对民宿景观设计展开研究和探索,总结了景观生态学基本要素与民宿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矛盾,保护自然格局与生态多样性,以及实现乡村民宿景观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实行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中,强调提高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帮扶力度。而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对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非常贴合,其景观自然感也更加真实,为风景园林设计增添了更多优质景观,同时,对乡村经济建设发展有很多益处。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术菁  刘桂伶  李心怡  周霞 《花卉》2020,(12):80-81
乡村文化是经过历代传承下来的,体现着不同的地域特色。本文从乡土元素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我国国内的乡村景观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乡土元素在乡村的景观营造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