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树造林是干旱地区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法。鉴于干旱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造林技术。集水整地是干旱地区造林的前提与基础,包括了确定种植区域的面积、集水面积的大小、修筑蓄水工程3个方面。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包括了针对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栽种、培育和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干旱地区的沙化问题现在特别严重。针对干旱沙化现象,现在很多地方采用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现在恶劣的生态环境,这一举措针对防治沙漠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干旱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怎样保证造林有效,这是当前植树造林的关键问题。采用科学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宋龙 《花卉》2016,(6):68-69
我国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国内各地区的环境差异较为明显,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干旱地区还是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面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我国不得不加大力度做好抗旱工作。抗旱造林技术属于抗旱手段的一种,本文主要分析的便是关于造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榆林地区是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活率较低,尽管每年都在造林,却看不见成片的树林。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推进榆林地区绿化的步伐,提高植被覆盖率,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榆林地区树种选择和提高抗旱造林技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蓄水保墒、良种壮苗、载前处理、根团造林、幼树抚育等6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干旱地区林场开展大规模的林业工程,提升了干旱地区林场的地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提升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层次,为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提供现实性的依据以及借鉴。本文结合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今后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依据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7.
常强 《花卉》2019,(6):172-173
对生态环境予以改善并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我国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主要目的,而造林工作的质量则是工作中所必须给予保证的。目前,造林工作主要用于改善一些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在我国一些干旱地区中,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造林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严格的依照干旱地区的气候和地质特点进行,本文就针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陕北干旱区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占英 《现代园艺》2014,(2):169-170
陕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年平均降雨量通常为240~380mm之间,大多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季干旱少雨,沙尘暴比较严重,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干燥寒冷,这样的气候特点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抗旱工程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任务。为了克服干旱地区缺水、干旱的严峻问题,抗旱造林技术在陕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抗旱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荒山造林抗旱技术的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包括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积极蓄水及做好土壤保墒工作、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取径流林业技术等,以提高我国西北地区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提高绿化率。  相似文献   

10.
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树造林是干旱地区的主要建设内容。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进行总结,并从加强未成林造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利用科技支撑提升造林成果、加强火灾和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三方面,论述了干旱地区造林工作的后期管理,希望对相关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学梅 《花卉》2019,(12):233-233
樟子松为诸多地方植树造林时常会栽种的一类树种,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防风固沙等特点,用于半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中有着极高的价值,所以本文对半干旱地区的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此为更多半干旱地区造林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2.
干旱少雨对于造林工程有着直接影响,要想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必须结合干旱地区的自然及地理状况,合理选择抗旱品种,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和方法,优化封山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成恩 《花卉》2020,(22):172-173
樟子松的主要特征是树干挺拔、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决定了樟子松被选为干旱地区造林工程的首选树种之一。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当地气候少雨干燥,多为蒸腾耗水的沙地环境,这种环境对造林植物提出了一定的抗旱要求。根据干旱地区共通的蒸腾耗水规律,尤其是“热岛效应”现象,如何增强樟子松的抗旱造林效果,为抗旱造林工程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将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桦林背林场在抗旱造林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实现了区域大造林,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为提高大同市的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并为干旱地区的造林行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牛犇 《花卉》2017,(20):126-127
我国有大量面积的干旱地区,并且在这些地区的树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形态特征,通过对这些树木的抗旱性特征进行研究,能根据研究结果来开展抗旱造林工作,进而实现树木的健康生长。本文围绕树木的抗旱性以及抗旱结构分析、抗旱造林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详细分析了抗旱造林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树木抗旱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建设发展对防风固沙有直接作用与影响,林业建设发展不但可改善自然环境,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基于此,对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简要概述,分析了林业对西北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当前西北地区林业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榆林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含水率低,造林不易成活,苗木通过截干或平茬处理后,可减少地上部枝叶水分蒸发,并能快速恢复根系吸收功能,从而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干旱地区造林中一项重要举措,适地适树,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应用方面分析总结出创建绿色榆林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树军 《现代园艺》2014,(24):63-64
樟子松是榆林市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草场防护林、农田以及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其适合沙地生长、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喜光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荒沙造林方面。近年来利用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成功解决了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造林难题。通过对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20,(2)
在我国自然环境繁琐冗杂,各地区的环境差异性也比较大,但是从总体上看,干旱地区的面积在当中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致使相关部门不得不做好抗旱工作。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对于林业生产中几种常见的抗旱技术以及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干旱少雨,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气温低,土地墒情差。导致在西北地区植树造林死亡率高,成本很大。运用覆膜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苗木的死亡率,降低植树造林代价。本文详细介绍覆膜技术在西北地区植树造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