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存在问题1.1桑树产量低,叶质差一是陆良县主栽桑树品种以湖桑32号和女桑为主,桑树品种单一,饲养正秋蚕时,湖桑32号易发桑褐斑病,女桑易发桑里白粉病,造成桑叶老化、硬化,叶质差。二是部分桑园排灌设施差,造成夏季雨水多时桑树被淹,不能正常生长,桑叶产量和质量大大降低。三是陆良县桑叶病虫害严重,以红蜘蛛对桑树危  相似文献   

2.
桑园病虫草害是影响桑叶产量的主要因素,桑树病害和虫害直接危害的是桑叶,导致可利用桑叶数量降低,影响养蚕用叶产量,桑树病虫害可以根据养蚕用叶时间,通过化学药剂提前进行预防,降低虫口密度,从而控制病虫害的蔓延速度,确保养蚕用叶数量.而桑园杂草的危害主要是与桑树争夺养分,导致桑树发芽推迟,枝条生长缓慢,桑叶养分含量下降,营养价值降低.这不仅影响桑叶产量,蚕食下此桑叶后还会因营养不良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发育.与桑树病虫害防治比较,桑园除草所花的工夫最多,成本也最高.  相似文献   

3.
桑树浑身全是宝河北省武强县兴华农业开发协会徐跃平桑树的叶、枝、桑椹、皮、树干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桑叶养蚕效益很高,种桑养蚕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桑叶而且可药用,桑叶味甘苦、性寒、质轻,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外感咳嗽、头痛目赤以及头晕目眩等症。此外,本...  相似文献   

4.
桑树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植物。基于开发桑树药食功能的目的,选取安康9个栽培桑树品种,检测桑叶中硒、类黄酮、1-DNJ含量。结果表明:桑树的桑芽叶硒含量比桑片叶含量低,桑树芽(片)叶硒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树芽(片)叶富硒能力强;桑树芽叶类黄酮含量与片叶类黄酮含量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桑叶类黄酮含量比茶叶低;桑树的桑芽叶1-DNJ含量比桑片叶高,桑树芽(片)叶1-DNJ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叶的1-DNJ含量比茶叶高。  相似文献   

5.
<正>桑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经过一年的剪伐和多次采叶养蚕,耗损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若不抓住冬春间隙时间进行管理,桑叶必然减产,叶质也会低劣。因此,要夺取来年桑叶增产,就应该在冬春季节的管理上狠下功夫,合理运用修剪整型、防除病虫、松土施肥、嫁接更新、合理间作、改造无型桑等科学管理技术。笔者根据近年来各地的管理情况,就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修剪整型桑树具有耐伐性和再生机能强的特点,如对桑树适时适当修剪,就可达到培养树型、增强树势、桑叶优质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14)
正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变,桑树栽培已有四千年历史,是世界蚕桑生产的发源地。桑叶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叶,适宜在温暖地带生长,桑树的人工种植和自然分布大面积集中在山东、四川盆地、广东、江浙一带等地区。桑叶含有多种功能成分,中医称之为"铁扇子"。曾在1993年被国家卫生部列为"药食两用"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桑叶作为传统的农牧业生产中家蚕的饲料并未充分发掘其潜力。  相似文献   

7.
桑树在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桑树全身都是宝,桑叶是桑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桑葚,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成熟的鲜果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树在造福农业的同时,还具有另一种角色,那就是作为一味中药,在炮制后入药,而治病救人。本文将从这两大作用展开对桑树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桑树红蜘蛛是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云南的危害时间较长,危害程度重,可以说只要有桑叶的地方,都可以见到桑红蜘蛛的危害。为了调查桑红蜘蛛对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桑树的危害,我们对该地区桑树上桑红蜘蛛的虫口数进行了调查。但由于调查期间存在桑园生产用叶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宜制作优质桑叶绿茶产品的桑树品种,并确定最佳采叶时期,以湖南省3个桑树主栽品种育7-11、湘桑6号、湘7920为材料,对采用不同时期的桑叶制作的桑叶茶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桑树品种湘7920的综合特性优良,作为桑叶茶原料的开发潜力较大,其最佳采摘时间为5月中旬和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正>1、背景技术桑树伐条一般分为春伐和夏伐两种,生产上为了提高桑叶产量和便于桑园管理,常常采用夏伐法将桑树养成一定的树形,桑叶收获一般分为片叶收获与条叶收获两种。为了防止树势下降和留条生长增加桑叶产量,生产上春蚕中后期  相似文献   

11.
桑树叶面喷肥可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是一种桑树辅助性施肥方法,也是桑园快速丰产的措施之一。若施用得当可增产桑叶10%以上。桑树叶面施肥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吸收快、运输快、见效快。其次是养分直接得到利用,避免了土壤固定,从而使肥料的利用率高。第三是肥效短。叶面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喷洒时间,以傍晚为最好;其次是早晨露水初干时。喷洒部位,叶背面的吸收率较正面高4倍,幼叶较老叶吸收率高60%。因此,叶面施肥应多喷桑树枝条上部的嫩叶背面。叶面施肥以稀释为宜,浓度不宜太高。叶面施肥前一定要把喷雾器洗干净,以免农药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若喷后6h内下雨,需要重喷。  相似文献   

12.
一桑赚两钱     
在传统种植桑树习惯中,以收获桑葚为目的桑树种植和以桑叶为收获对象的桑树种植是分开的,果桑是果桑,蚕桑是蚕桑。近两年,一些科研机构研究出桑树新品种和新技术,一棵桑树一心二用,一既摘蚕叶又摘桑葚,使得两者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将采摘的新鲜桑芽、桑树片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开水煮和直接烘干的方法进行桑叶(芽)杀青处理,分析其成品桑叶(芽)茶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强桑一号桑品种桑叶茶硒的含量0.168 1~0.369 0 mg·kg~(-1),农桑14号桑品种桑叶茶硒的含量0.234 4~0.531 3 mg·kg~(-1);使用片叶制作的桑叶茶硒含量极显著高于桑芽制作的桑芽茶;桑叶(芽)茶制作时杀青工艺影响硒的含量。综合认为,使用片叶制作的桑叶茶硒含量高,同时桑树片叶量大又比较好采摘;桑叶茶杀青优先采用蒸汽、烘干、微波方法,避免使用开水煮的杀青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已往人们种桑是为了收桑叶养蚕,靠销售蚕茧取得经济收入.而今,一种桑树新品种无核果桑--大10,主要以采收桑果为主,采叶养蚕为辅,种植经济效益可观,其优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郓城县侯咽集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桑树食叶害虫频频发生,导致桑叶产量与质量下降,威胁蚕业生产。鉴于此,本文总结了桑树主要食叶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施好桑树四季肥周伯瑜,黄美槐人常说:“叶要多,叶要肥,施好桑树四季肥”、“叶少饿蚕,肥少饿桑。”施好四季肥,对壮树越冬,减少冻害,开春早发,叶多叶肥,增加桑叶产量等具有关键作用。一、重施冬肥:即桑树落叶结束至土壤冻结之前所施的一次肥料。冬肥要重施多施...  相似文献   

17.
<正>桑叶茶具有清热解毒、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等多种功效,日常饮用,既能预防感冒、肺热等,还能缓解咳嗽、咽喉肿痛、头晕目眩、脚气等疾病。桑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氨基酸、多糖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三高"人士饮用,可起到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现将桑叶茶主要加工工艺介绍如下。一、采摘春、夏、秋桑树萌芽时,结合打顶(以促分生叶)适时采摘桑树顶部桑芽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快速测定桑树(Morus alba L.)上桑叶和桑枝条皮层(以下简称桑枝皮)中的4种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析各种色素含量在不同叶位和不同桑树品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绿素含量,但不同叶位桑叶中的上述色素含量具有差异,总体上是成熟叶或老叶中的含量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叶绿素b在第7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54.06、117.66μg/g;叶绿素a在第11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为78.77μg/g;叶黄素在第5位衰老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50.66μg/g。不同桑树品种桑叶和桑枝皮中的色素总含量有差异,在10个供试品种中对于桑叶而言含量最高的是湖桑32(1 128.32μg/g);对于桑枝皮而言,沙二含量最高(190.21μg/g)。桑枝皮中色素平均总含量在100μg/g左右,约为桑叶的1/8。所以,从废弃的桑枝条皮层中或从桑枝皮加工废料中提取或回收脂溶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特别是叶黄素是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桑树资源特别是桑树枝条皮层中的色素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正> 桑树根外施肥是在桑树生长期间,用水溶液喷在桑叶上,营养物质透过叶表面角质层和叶青气孔进入组织内部而吸收,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施肥方法。此法施肥可避免养分在土壤中固定、挥发等损失。桑叶叶面具有较厚的角质层,溶液透过困难。而叶背粗糙,具有气孔,溶液易附着而被吸收,同时嫩叶背面的吸收率要比老叶高60%左右。所以施肥应喷施在枝条中上部叶片背面为佳。喷施浓度要适当,各种肥料的百分比浓度以下比值较为合适:尿素0.5%、  相似文献   

20.
<正>郓城县位于鲁西南黄河故道,栽桑养蚕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桑蚕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农民在养蚕过程中注重蚕病防控,轻视桑树食叶害虫防控,造成桑树害虫频频发生,导致桑叶产量与质量下降,严重威胁蚕业生产。鉴于此,笔者对当地桑树主要食叶虫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发生特点、规律,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桑树主要食叶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