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洪琪  黄红卫  王升  谢鹤  杨冲 《中国蜂业》2006,57(11):21-22
利用蜜蜂品种间杂交产生杂种优势的育种原理,采用蜂蜜高产型喀意杂交蜂种与王浆高产型浙农大1号浆蜂种进行三元杂交,定向组配培育成适合西北地区蜜源及气候条件的兼具蜂蜜王浆高产性能的优良蜜蜂品种。三交种蜂群越冬死亡率分别比其他两组降低3.8%与4.1%,比父母本组蜂群分别少消耗饲料0.9%与1.4%;春季繁殖力比意喀杂交种蜂量增殖10.6%;比意喀杂交种子脾增加20%,;蜂王浆产量比喀意杂交种群产量增产20%;蜂蜜产量群均增产21%,单群年增加产值131元。  相似文献   

2.
自浙江引进王浆高产蜂种“望美1、2号”作母本,杂交改良本地意蜂,其F_1代框平均产浆量30.38±4.86克,较本地意蜂增产56.2%,效果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在春繁时给蜂群饲喂“蜂壮1号”蜜蜂饲料添加剂,比对照组蜂数增加36.15%,成熟蜂蜜增产54.51%,王浆增产10.42%,喂峰促1号,蜜蜂饲料添加剂的蜂群,比对照组蜂数增加27.43%,成熟蜂蜜增产34.81%,王浆增产5.89%,在春繁季节,给蜂群饲喂蜜蜂饲料添加剂人有显著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目的平湖县养蜂专业户周良观、王进等人,经过20多年的定地饲养、定向选育,现已培育出产浆特别高的王浆高产蜂王。这种蜂王经各地引种后,王浆产量显著提高,在养蜂界已有一定影响。为了证实王浆高产蜂王的优良产浆性能,以便进一步提纯复壮,开发利用和推广这种蜂王提供一定依据,我们特将王浆高产蜂群与平湖县未改良的原意蜂群的产浆情况作对比试验。二、试验设计1.第一试验区(称一区):周良观的王浆高产蜂种为试验组,以养蜂专业户朱林甫的未改良的原意蜂为对照组,每组六群作配对试验。  相似文献   

5.
我县王浆高产蜂种于1988年11月7日鉴定后,浙江省农业厅于1989年组织全省22个养蜂重点县的400多群蜂进行对比试验,证明平湖高产蜂种比当地意蜂每群平均增产王浆77.6%。1989年已向全国25个省、市推广平湖意蜂王浆高产良种蜂王912只,不少引种单位或个人纷纷要求提供饲养管理方法,为此,将我们的春季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蜂业简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牧医系和浙江省平湖县农林局,对平湖县的王浆高产蜂群在平湖、杭州和北京进行了8个组112群的对比研究,取得了可靠数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省科委于1988年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平湖、萧山两个王浆高产蜂种(下称平湖、萧山蜂种)的王浆等生产性能及对浙江省各地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以确定其推广价值,并树立起蜂种改良示范的典型,于1988年春季开始进行本试验。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平湖县王进、周良观和萧山市洪德兴蜂场培育的产卵蜂王和有关县(市)当地带蜂王的蜂群各若干群。 (二)试验方法:在有关县(市)选择  相似文献   

8.
平湖蜂种王浆高产的奥秘及其饲养管理要点浙江省平湖市蜂管站金水华,陆引法浙江省平湖市种蜂场顾传甫平湖王浆高产蜂种是我市养蜂专业户王进、周良观等经近三十年的精心选育而成的。平湖蜂种平均王浆增产83.64%、花粉增产54.5%。自1988年11月通过省科委...  相似文献   

9.
平湖浆蜂近年来正陆续向各地推广,并且已初见成效。为使引种者掌握引进浆蜂后的蜂群管理技术,我们将分期发表平湖县养蜂专业户、浆蜂的培育者之一——王进等同志撰写的“平湖王浆高产蜂群的春季管理”等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本县蜂群属意蜂品种,多为定地饲养,以生产王浆为主。为了提高王浆单产,增加养蜂经济效益,我们在省农业厅蜂管站的指导和支持下,于1988年引进平湖意蜂进行本次试验。通过试验,从中得出平湖意蜂与本地意蜂的产浆性能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几种王浆高产蜂种生产性能对比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养蜂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市、县科委及省养蜂管理站的关心、支持下,1989年我站经过论证,确定引进王浆高产蜂种,在我县采取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进行王浆产量对比及高产配套技术研究。先后从浙江省引进浙农大A系浆蜂、平湖浆蜂、肖山浆蜂及澳意红棕色蜂(在我  相似文献   

12.
平湖县种蜂场王浆高产蜂种1989年推广全国25个省(市),为满足各地引种户的要求,我们定于1990年4月16~20日在平湖县农干校举办平湖王浆高产蜂种繁育和饲养技术培训班。聘请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省蜂管站等专家讲课;县种蜂场技师传授王浆的高产技术,并在该场见习。本期培训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参加培训人员优先供应县种蜂场王浆高产蜂王2只,每只50元,使其当年得益。  相似文献   

13.
我们平湖不少定地蜂场,年群产浆量达4至5斤,且高产蜂场越来越多,个别蜂场计划要创更高王浆年产量。综合王浆高产的方法有以下几项措施,现介绍给广大养蜂者,供作参考。平湖县的养蜂者通过多年定向培育,育成了王浆高产良种,定名为“浆蜂”。该蜂种在油菜流蜜期,一次出浆高达70至80克,在缺蜜期,一般蜂群产浆困难,但此蜂种只要坚持奖饲,也可产浆40至50克。而且接受率高,不管外界是否有蜜源,或新旧蜡碗,接受率经常不低于90%。甚至,在介绍新王或原群新王交尾产卵后,继箱一样产浆,并  相似文献   

14.
组织国蜂1号(高王浆酸蜜蜂品种,H蜂)、浙江龙游意蜂试验蜂群各20群,在油菜花期进行产浆、产蜜生产性能考察,用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比较两蜂种的产蜜量与产浆量、王浆酸含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国蜂1号产浆量平均值为105.975g,浙江龙游意蜂产浆量平均值为82.9g,群产国蜂1号比龙游意蜂多23.075g,高27,83%,P=5,38E-07〈0.01,差异极显著。10-HDA平均含量,国蜂1号2.02%;浙江龙游意蜂1.59%,前者比后者多0.43%,高27.0铴;P〈0.01,差异极显著。产蜜量平均群产国蜂1号7.2kg,浙江龙游意蜂5.2kg,国蜂1号比浙江龙游多2.0kg,高38,46%,P=0.002〈0.0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光明 《蜜蜂杂志》2006,26(2):28-28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进入养蜂领域。近年来,蜂业杂志3次发表检测王浆高产蜂种是否具有特有基因研究的文章,敲响了蜜蜂育种之门。《中国养蜂》2001年第3期,首次发表了张雅娟等的《高产王浆西蜂的特异标记——W316bp片段的研究》的文章,认为此基因片段是王浆高产性能的特有标记。2003年第5期《中国养蜂》,金水华等又发表了《使用DNA特异基因标记——W316bp鉴定平湖王浆高产意蜂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认为此基因片段是王浆高产性能的标记。我们看了这两篇文章后,认为将W316bp作为王浆高产基因标记,论据不够充分,无法排除可能是两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蜂蜜高产蜂种松丹1号,王浆高产蜂种黄环系组成双王同箱,在不同季节根据生产目的,进行分区轮换定向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品种双王轮换定向繁殖技术,比常规繁殖的蜂群有效产卵量提高21.2%~31.3%,蜂蜜产量提高14.1%~26.9%,王浆产量提高13%~29.4%。  相似文献   

17.
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为对照,研究了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 简称喀蜂)抗白垩病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喀蜂比意蜂具有较强的抗白垩病能力,意蜂的发病率是喀蜂的5倍.喀蜂抗白垩病的机制是:1.喀蜂群内子脾间的温度通常都超过30℃、相对湿度一般低于80%,不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喀蜂清巢能力强,能有效地减少蜂群内的传染源;3.喀蜂幼虫能得到充足的饲料和适宜的温湿度,发育健康,增强了抗病力;4.喀蜂的王浆比意蜂的王浆具有更强的抑菌能力.研究结果为利用抗病蜂种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本地意蜂为育种素材,通过系统选育与定向选育,采用闭锁集团繁育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选育出九州意蜂品种配套系,该品种配套系蜂王日有效产卵量高,春繁速度快,群势强,越夏越冬效果好,适应安徽地区生态环境和蜜粉源条件,具有蜂蜜高产、蜂王浆高产、蜂蜜和蜂王浆双高产的生产性能。其“中九州1号”(Eg1)属于蜂蜜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蜂蜜产量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九州2号”(Eg2)属于王浆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王浆产量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10-HDA含量最高达2.14;水分、蛋白质、酸度基本接近,“九州3号”(Eg3)属于蜂蜜、王浆双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蜂蜜、王浆产量均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适应于现代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旧王浆台在早春生产王浆是一项增产的措施。早春,由于蜂群还不够壮,用新蜡碗生产王浆,往往接受率极低,大部分被工蜂咬毁,严重地影响了蜂王浆的产量。我经多年的试验,在早春利用旧王浆台生产王浆可增产20%左右。方法是:利用去年秋季生产王浆用过的旧王浆框,将不好的王台用小刀割去,留下  相似文献   

20.
谈多王繁殖强群增产王浆技术吉林省养蚌科学研究所纪立清长白山区地处寒温带,由于全年无霜期、蜜源植物生长期和蜂群繁殖期短,生产王浆只有90~100天时间,给王浆高产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气候和蜜源条件,近几年我有幸在中国养蜂学会顾问马德风研究员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