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费起充 《蜜蜂杂志》2003,(11):13-13
谭垦、余玉生、周丹银三位先生研究中西蜂交哺行为的结论[1 ] 我完全同意 ,因为与我的实践结果相同。只是需要补充一点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 ,中、西蜂存在交哺行为。在复式移虫的条件下 ,西方蜜蜂蜂群里介绍有中蜂工蜂小幼虫的王台 ,2 4小时内不会全部被清理掉。多年来 ,我在人工培育中蜂王过程中 ,利用和借助意蜂的哺育力收到效果。本人在《中蜂失王可采取的应急措施》一文[2 ] 中作了介绍 :可以利用意蜂群育中蜂王。采用复式移虫法 ,第 1次移意蜂幼虫 ,第 2次移中蜂幼虫 ,2次移虫间隔 1天 ,这时台内王浆不多 ,多了会淹…  相似文献   

2.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成幼虫,取下巢房活塞,开口朝下排列在育王框的王台条上,移入哺育群.此方法可以知道蜂王产卵的精确时间以及幼虫的准确日龄,能比较确定地在卵孵化后36小时内移虫,这个日龄的幼虫比较适合于培育蜂王,幼虫在移虫过程中也不易受损伤.幼虫由哺育群的饲喂蜂照料,在蜂王羽化出房前把王台转移到核群,进行交配及产卵.  相似文献   

3.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4,55(4):33-33
王台内王浆太多,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我认为原因是小虫食老浆. 笔者在前年8月份进行了一次育王试验,采取复式移虫,两次移虫间隔40小时,在同一育王框上移大、小两种幼虫,以蜂王出房时间计算,相差12~18小时.虽然大幼虫在王台内时间短,但新王个体大小与正常蜂王体型大小相同;较小的幼虫在王台内时间长,其蜂王个体大小反而与工蜂相似.  相似文献   

4.
蜂王浆是5~15日龄的哺育工蜂的咽下腺(subpharyngeal gland)和上颚腺(mandibular gland)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和3日龄以内工蜂、雄蜂幼虫的浆状物质。人们利用蜂群的哺育蜂过剩时就会筑造自然王台培养蜂王的习性,人为地给予较多的人工台基,移入12~24小时的幼虫,待蜂王幼虫消耗较少、剩余王浆量最多的时侯,取出蜂王幼虫,收集台基内的王浆。由于工蜂和蜂王幼虫遗传上的一致性以及蜂群能够接受人工台基,这为大量生产蜂王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观察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1~14日龄各龄工蜂进入王台哺育蜂王幼虫的次数和研究3~12日龄工蜂王浆腺的重量着手,对中蜂适龄泌浆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蜂6~8日龄工蜂为适龄泌浆蜂。据此,我们认为:在中蜂生产蜂王浆期间应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培育和维持大量的6~8日龄工蜂,以提高蜂王浆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一、蜜蜂良种选育蜜蜂良种选育可采用人工育王,到外地或亲友蜂场挑选1只优质蜂王,介入到蜂群中产卵,将1日龄幼虫移虫后,插入到母群中哺育。经哺育群哺育10天,再把王台分到交尾群中,过2~3天处女王出房,淘汰不好的处女王。一般5~10天,处女王交尾。这样就可防止近亲交配,达到选优目的。条件1,外界气温正常,无连续低温,蜜粉丰富,工蜂工作  相似文献   

7.
孙群 《中国蜂业》2019,(5):40-40
中蜂王的好坏由蜂王的卵巢管数决定。中蜂王的卵巢管数平均为107条,而一只优秀蜂王的卵巢管数最多可达136条,蜂王质量的好坏显而易见。蜂王的卵巢管数由初生处女王体重决定,体重大卵巢管数多,体重轻卵巢管数少。处女王的体重与蜂王所产卵的大小有关,卵大育王体重重,卵小育王体重轻,成正比例关系。大卵孵化移虫后,得到工蜂良好饲喂的王台幼虫,出台后体重重,饲喂差的王台幼虫出台后体重轻。总之,培育优秀的蜂王是由大卵和良好的饲喂结合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移虫育王是养蜂生产的重要环节 ,但在最近实施中发现交尾群中的工蜂不接受王台 ,(即所谓排斥反应 ) ,约占挂台数的 40 %。严重地影响养蜂者的生产计划落实 ,甚至影响到优良蜂种的繁殖和推广应用。1、排斥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交尾群内所吊王台内的处女王尚未出来就被工蜂毁坏 ,处女王出台后工蜂对其围攻直至死亡。2、造成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通过多年观察对比试验和看阅资料表明 ,交尾群发生的排斥反应与其内部“蜂王物质”、工蜂日龄和其内部情况有关。3、减少排斥反应的主要对策3 .1交尾蜂群要断王 3 6-48小时才能挂王台。蜂王的上腭腺能分…  相似文献   

9.
程永春 《中国蜂业》2002,53(6):44-44
我在育王方面采用过很多方法 ,实践证明王台内剩浆多少与蜂王个体大小无关。采用复式移虫育王 ,前后间隔时间有 48小时 ,也有 2 4小时 ,也有上午移虫下午复式移虫。以上培育方法与蜂王个体大小关系不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复移间隔时间越长王台内剩浆亦越多。复移育王的缺点是在二次移虫时 ,由于台内存浆多容易将移入的幼虫捅到浆内 ,降低接受率。复移的目的是幼虫移入王台内有现成的王浆食用而不致于挨饿 ,这种想法是好 ,但不正确。王台内现成的王浆并不适合此时幼虫食用 ,工蜂还需重新饲喂适合幼虫食用的王浆。因此 ,复移时王台内的存浆显…  相似文献   

10.
巢脾育王法     
培育蜂王对蜂群的发展壮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培育出健康理想的蜂王呢?我曾做过实验,在每年的4月13日左右移虫育王,5月2日前后新王产卵,希望多采刺槐蜜。但是在4月中旬蜂群还不强大,移虫后发现接受率很低,王台内王浆少,育出的蜂王个体小,处女王品质不理想。据统计,一般移虫2小时后检查,接受只有20个,而且框架上附蜂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我将王台取下,把它安置在子圈边上,5天后查看,王台硕大端正,育出的蜂王很理想。  相似文献   

11.
秋繁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适龄越冬蜂 ,光有这还不够 ,必须加上适龄越冬蜂王 ,才是一个完整的越冬群。秋繁结合育王 ,具体做法以时间为顺序分述于后。1 培育王台7月 2 4、 2 5日 ,在选好优质种群的基础上 ,采取复式移虫 ,着手培育优质王。此时外界蜜粉源丰富 ,正是育台的最佳时期。2 调整巢脾8月 4日 ,即王台成熟的前 1天。抽出多余巢脾 ,将群势紧至每框有 3 0 0 0只蜂 ,以加强蜂王产子、工蜂护脾和哺育的能力 ,为实现“优生优育”创造有利条件。将蜜粉脾、老子脾和虫卵脾 ,以各 1 2的比例调给巢箱、继箱 ;同时扣住老王 ,将王笼挂到继箱后…  相似文献   

12.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13,33(8):22-22
人工育王,可在巢框内安装上能转动的木条,在木条上粘几个塑料台基,就成育王框。粘台基的个数可按需要定,一般不超过20个。粘好台基的育王框,先要放人育王群中让工蜂修造,为吸引工蜂上台,可在台基内滴点糖液,待工蜂上台多了,就可育虫。移虫前,先从自然王台内取白色嫩王浆滴在台基内,以防万一工蜂不立即泌浆哺育移入的小幼虫。如无自然台的王浆,可取工蜂或雄蜂房中刚孵化的小幼虫房中的王浆,移虫时也要挑选房中王浆多的小幼虫,只有小幼虫期王浆多,育出的处女王才能体大壮实。  相似文献   

13.
读了《蜜蜂杂志》2003年第7期《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一文,我对“工蜂移卵”现象有和费起充老师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文章中谈到的“工蜂移卵”,是工蜂产卵,而不是蜂王产的卵被工蜂移进王台的。因为蜂群失王已久,巢内无虫、卵,工蜂卵巢已发育,后虽介绍新王,但新王被限制在“多用器”内,所以工蜂在王台内产卵。随着新王的存在,工蜂产卵逐步减少并消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非工蜂移了卵。因为工蜂产的全是雄蜂卵,所以大都在中途被废,数量虽多,不会有一只发育成蜂王。类似情况我见过2次:2001年8月,一继箱取浆群王台内无浆、有卵,但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新型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养蜂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鲜王浆生产器. 目前,蜂农采集王浆的操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移虫——每个王台移入1日龄工蜂幼虫,哺育蜂就会向王台饲喂王浆;第二步下框——将移好虫后的王浆框放入箱内,每箱蜂放置1个浆框(一般4~5根浆条,根据需要放单排或双排王台在每根浆条上);第三步抽取浆框——3天后把王浆框取出;第四步取出王浆虫,把王台内3~4日龄的幼虫用镊子夹出,取出后就可以用取浆笔挖出蜂王浆.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天然鲜王浆的消费需求,蜂农们通常直接将浆条上盛有王浆的王台卖给消费者,市场上现有的王台通常为一整体,上面排列1排或2排王台.但是,在蜂王浆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王台并非全部受浆,通常造成局部王台没有接受到王浆,导致空台现象的经常发生.在王浆生产过程中,出现空台现象,不但容易导致王浆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同时也会增加蜂农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也谈育好王     
王台内王浆多育出的蜂王反而小真有其事。我认为王台内王浆多 ,育出的蜂王反而小这一问题是王台内王浆的内在质量差异造成的。王浆质量差是否是高产浆蜂变异过程中的劣迹显露 ,值得探讨。杂志上报道越是产浆多蜂群越容易培育出“侏儒王” ,这已是显然的事实。2 0 0 1年秋季 ,我在蜜型蜂群育王 ,头天向 2 0个王台内移虫 ,不点浆。第 2天检查有 1 2个王台被接受。于是我对1 2个王台采用复式 ,余下的 8个不接受的王 ,不点浆又移入幼虫。介绍王台前检查 ,复式移虫的王台比较大。新王交尾产卵后 9天检查 ,复式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我建议蜂业界…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中国蜂业》2017年第11期)四、王台的培育(1)移虫育王前期准备在移虫前10天,将种用母群蜂王用控产器幽闭在大面积幼虫脾上,使蜂王无处产卵。在移虫前4天,撤出控产器的子脾,选择1张工蜂正在羽化出房的老子脾或者浅棕色适合产卵的空脾放到控产器内供蜂王产卵。这样通过前一阶段的限制产卵,蜂王再产卵时,可以明显提高卵的重量,使卵的体积增大,利用大卵孵化出的幼虫进行移虫育王。  相似文献   

17.
蜂王的质量对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蜂王,对不同日龄培育出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培育蜂王的工蜂幼虫日龄的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上的差异都显著(P<0.01),同一日龄幼虫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与卵小管的数量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1日龄是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工蜂幼虫选择的最佳日龄.  相似文献   

18.
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模仿蜜蜂生物学特性,设计了一种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器,然后系统研究了不同方法处理台基条对蜂王产卵率、不同取浆时间对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的效率.结果表明:蜂王在免移虫的王台内产卵率高达(90.1±7.3)%;蜂王产卵后6.5 d台王浆量达到(1.072±0.189)g;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相比,蜂王浆产量提高了32.6%,蜂王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比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的效率提高了150%~280%.  相似文献   

19.
一、步骤1.前期父母群的管理育王前选择优良父群和母群。选择标准为王优、群强、蜜粉足,西蜂10框足蜂,中蜂8框足蜂以上。体色鲜,无病虫害。要求用优良新王群育王,父群的雄蜂出房时准备移虫育王。2.移虫前组织育王群把蜂王放在巢箱,隔王板上放蜜脾、粉脾、幼虫脾、巢础和饲喂器。花粉脾放中间,育王框紧挨着花粉脾和幼虫脾。巢箱内放有蜜粉脾、封盖子脾、正出房的老子脾和空脾。巢箱巢门转到相反方向,关掉巢箱的巢门迫使工蜂从继箱开启的巢门出入。这样继箱蜂多,有助于幼虫和幼蜂的哺育和王台建造质量。在育王前和育王期均要奖励饲喂糖浆和花粉,以保持育王群的安定和哺育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张魁 《中国蜂业》2021,(2):33-33
在自然条件下,蜂群繁殖到一定群势,当气候、蜜源等外部因素适合时,蜂群产生分蜂热,工蜂会修筑王台,在群体情绪影响下,蜂王在王台内产卵,由蜂群培育出自然交替的新蜂王。人工育王就是模拟这一现象,根据需要培育处女王。人工育王的常规工具包括:台基棒、育王框、移虫针、贮王笼和镊子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育王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