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1,(12):16-16
中蜂是大自然赋予中国人的 1块瑰丽的国宝。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使一些初养中蜂或根本未养中蜂的人对中蜂产生误解。笔者养中蜂多年 ,中蜂年年为笔者送益 ,在这里笔者要为中蜂说几句公道话。1 中蜂不仅适应山区饲养 ,更适应平原丘陵地区饲养笔者与一外省蜂友谈蜂 ,他问我养的什么蜂种 ,我回答是 :以中蜂为主、意蜂为辅 ,中意蜂同场饲养。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养中蜂要搬到山上饲养 ,平地养不得 !”笔者听后觉得这位蜂友对中蜂的认识处于误区之中。笔者业余养中蜂 30多年 ,由于工作调动搬家 5次 ,每次住地都是在平原、丘陵地区 ,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郑吉良 《中国蜂业》2003,54(1):27-27
四川都江堰市石羊镇广益二组有个养中蜂的专业户徐德树。 1997年底有中蜂 12群 ,2 0 0 1年底已发展到 14 0群。从 1998年获纯收入 30 0 0元递升到2 0 0 1年的 12 0 0 0元 ,连续 4年共获纯收入 30 0 0 0元。去年又产蜂蜜 3 3吨 ,蜂蜡 5 3kg ,总产值达 180 0 0元 ,除去开支 ,获纯收入 15 5 0 0元。按去年养蜂纯收入同当地农业相比较 ,一人养蜂收入相当于种 2 5 5亩田的收入、饲养 2 6 5头肥猪的收入。他计划 2 0 0 2底发展到 170群 ,今年将带上儿子一道养蜂。徐德树发展中蜂取得了好成绩 ,他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自力更生 ,勤俭办…  相似文献   

3.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初八),蜂友谢云华打来电话,说他的中蜂快要灭绝了,让我找人把剩余的3箱中蜂贱卖。老谢养中蜂快10年了,其他的蜂友蜂群越来越多,而他的蜂群数却越来越少,从原来的8群下降到3群。据老谢反映,他家周边有许多胡蜂,时常侵扰他的蜂群,刚发展1群新蜂,被胡蜂赶走1群老蜂,这是他养蜂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不但无任何养蜂收入,每天还要耽误许多时间拍打或驱赶胡蜂,但治标不能  相似文献   

5.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03,(11):20-20
巢虫 (蜡螟 )仍是威胁中蜂的劲敌 ,稍有麻痹疏忽 ,将会造成麻烦与损失。部分中蜂饲养者对于小巢虫的生活习性尚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 ,等猖獗成灾后便束手无策 ,甚至全军覆没。 2 0 0 3年 4月收到宜都西部山区毛湖塘乡传来土法桶养中蜂蜡螟危害严重告急的信息。到 7月上旬又从姚店乡新桥河一带传来信息 ,当地中蜂普遍发现小巢虫危害 ,严重者离巢逃亡。宜都市陆城一位蜂友 ,2 0 0 0年起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饲养中蜂 ,经营 3年多 ,蜂群发展一帆风顺。但到 2 0 0 3年 5月中旬 ,中蜂已发展到 12群 ,柑橘花流蜜后 ,群内仍保持脾多于蜂 ,因未及时紧脾 ,…  相似文献   

6.
蜂友何国进,50岁,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白云麓人。他饲养中蜂多年,养蜂经验十分丰富。2011年2月份,他出售中蜂100群,自己留70多群春繁。3月份,他的蜂群到浦北县乐民采荔枝蜜。4月份到灵山县平  相似文献   

7.
谢贤才 《中国蜂业》2001,52(6):12-12
我定地饲养中蜂 2 0多年 ,我认为用卧式 1 6框蜂箱饲养中蜂比较好 ,下面谈谈怎样用卧式箱养中蜂。1 卧式箱中间用 1块框式隔王板隔成两区 ,越冬时饲养双王群便于调整群势 ,保温好 ,早春繁殖快 ,到3月中旬 ,抽去隔王板 ,分为两群 ,各箱用单王繁殖 ,减少发生分蜂热 ,并能养成强群。2 流蜜期采用卧式箱单王采蜜 ,在流蜜前 1 0天 ,用隔王板将卧式箱隔成大、小不一的两区 ,两区的巢脾分别靠放在隔王板的两边。大区为产蜜区 ,放空脾、蜜脾和封盖子脾 ,根据箱内总脾数的情况 ,如 5框蜂的放3框 ,8框蜂的放 5框 ,1 0框蜂的放 7框 ,脾外再加隔板。小…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都说中蜂是一宝,那是因为中蜂不仅能为农作物授粉,而且可以使离土不离乡的人在家也能养蜂致富。我是养意蜂过来的,深知一个人很难养100箱意蜂,但若按我的管理方法,一个人养200箱中蜂也觉得轻松。而且,除去开支后的收入比意蜂高多了。但养中蜂怕"中囊病"。因为长期没有找到发病的主要原因,人们大多还没有走出误区,仍然按照生病就用药的惯性思维,喂药喂到底,结果常是蜜蜂全死了。我饲养中蜂的第一年,一群蜂患了"中囊病"。那  相似文献   

9.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09,(11):30-31
读了《蜜蜂杂志》2008年第9期刊登74岁方耀斗老先生的《就尤洪坤蜂友的中蜂饲养试验谈用组合蜂箱养中蜂的使用实用价值》,第11期尤洪坤蜂友的《欢呼!中蜂组合蜂箱》二文后,我为之兴奋,为之高兴。我认为,这是2篇好文章。好在提出了一套中蜂活框饲养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尹福清先生,是河北省遵化县人,是我国养蜂界年龄最长的一位老前辈,比张品南先生年长2岁。他是华北饲养中蜂的名家,比华南的中蜂专家潘惕恒先生年长28岁。所以说他当之无愧是我国的中蜂饲养领导人士。尹先生编著有《中蜂协议》和《说蜜》刊物各1册,由他的蜂场“遵化福益蜂场”出版,售价分别为0.30元和0.50元。尹先生饲养中蜂,完全采用新法饲养,所以他一生之中,对中蜂改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在长期频繁的试验中发现体躯较小的中蜂,使用体躯较大的意蜂巢础以及隔王板等,是完全可以的,使用后的效果是比较满意的。这样就推翻了一般人所流传的“中蜂使用意蜂巢础,所育出来的幼蜂全是雄蜂”的说法。尹先生这个新论,给我国饲养中蜂的同行,在购买蜂具上开启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1.
张明高 《中国蜂业》2009,60(5):26-26
1970年我开始业余养中蜂,1980年改养西蜂。退休后小转地养蜂。2008年4月,将蜂群搬回家定地饲养。4月7日中午,突然飞来一群中蜂,钻进一个开着巢门的空巢箱里,在纱盖下面结了蜂团。因事发突然,家里没有中蜂巢础,就放了2张意蜂老脾和1张未繁殖过的新脾。第二天检查蜂群见蜂王翅尖已破损,才知是个老王飞出群。  相似文献   

12.
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群势越来越小 的现象很普遍,本刊 2004 年第 11 期发表了 《中蜂活框饲养后为什么群势越来越小》的文章,其中列举了 6 条原因,本人认为都未说中要害。 读了本刊同期龚凫羌、宁守容 2 位老师写的 《中蜂应激性疾病诊断与防治》一文,结合饲养中蜂的经验教训,本人认为中蜂与意蜂相比,中蜂是一种应激易感型的蜂种,尤其是野生的或仍饲养在老式蜂桶中等未驯化的蜂群应激易感者较多。 应激易感型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多数会发生应激性疾病。读了 2 位老师的文章,我认为更好理解中蜂改为 活框饲 养群势 越来 越小 的原 因。 文中…  相似文献   

13.
我市活框饲养的中蜂年群产蜜高的为20至40市斤,旧法圆桶饲养的只有5—7市斤。可见,即使养一群活框中蜂一年也只有20多元的收入,旧法圆桶的中蜂收入更微。为了提高中蜂的生产效益,是山区养蜂的当务之急。提高中蜂生产效益的措施1.继续开展圆桶中蜂过箱,认真推广中蜂科学饲养。(1)饲养强群。强群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保证。为了培养强群,早春提早包装,双王同箱繁殖;适时加础造脾,及时控制分蜂热;选育优王,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分蜂。炎热暑天作好安全渡夏工作,秋季培育好适龄越冬蜂。根据南方中蜂越冬期短或越冬期不  相似文献   

14.
正张大利老师:您好,我有一个亲戚饲养西蜂多年,而且养得也很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最近两年,他看中蜂饲养形势很好,也想发展中蜂,他认为有西蜂的饲养管理经验,养几群中蜂不成什么问题。于是,就在2016年春季购进10群中蜂,按照他对蜜蜂饲养管理经验进行饲养,可蜂群总是发展不起来,到秋季10群中蜂1群没剩。他不甘心,于2017年春又购进12群,有了第一年的教训,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蜂群还是越养越少,有的得了病,有的飞逃,还有被盗的,结果还是全军覆没,真是  相似文献   

15.
退休老人年事已高,没有当年的体力,在家里无事可做,为了消磨时间,有的老年人喜欢养点蜂,这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增加了乐趣,另一方面可增加一点绿色食品,总比打牌、打麻将益处多。笔者是退休人员,几年来中西蜂都养过,没有作大的投入,总保持有几群蜂。我认为退休人员只能是少量定地饲养,要追花夺蜜多养,这对老年人来说不现实;因长沙地区没有大面积的蜜源,所以只有饲养中蜂。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具有耐寒、抗热,饲料消耗少,能利用零星蜜源,早出晚归的优点。就是冬季的菊花、茶花和元月底的菜花等蜜源,中蜂照样采回巢里,而意蜂则温度低了根…  相似文献   

16.
正本人老家在山东省青州市的郊区,属平原地区。我养西蜂多年,对于中蜂的饲养还是第一次。2016年去湖北购买西蜂时单独又买回了二十多箱中蜂,开始中西蜂同时饲养。本人在这里只说中蜂的饲养状况。买回的中蜂放在老家没动,定地饲养。我买的中蜂群势弱,好的群4脾蜂,但大多都是2脾蜂,买回来的时候是4月10日。2016年我地的洋槐是4月15日开花,25日结束,前后10 d。泡桐结束5月10日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初 ,我开始饲养中蜂 ( 5群共 1 5框 ) ,当年发展到 1 8群共 6 1框 ,经过不到 2年时间 ,已发展到 90多群。蜂群之所以能快速繁殖 ,主要得益于每年入秋后 ,我都采用双王同箱饲养。双王同箱饲养 ,就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 ,两群蜂之间用 1块中蜂框式隔王板把两只蜂王隔开 ,两群工蜂可通过框式隔王板自由来往 ,蜂群不偏集 ,采用此法的优点 :( 1 )适合珠江三角洲的丘陵地带饲养 ,克服了中蜂繁殖慢、爱分群的弱点 ,箱内两群蜂的蜂脾可以随时互调 ,不偏集 ,弱群可在较短时间养成强群。( 2 )冬天蜂群不需另外保温 ,巢温十分稳定 ,促…  相似文献   

18.
黄荣盛是福建省浦城县管厝乡楮林村养蜂专业户,养中蜂已有15年历史,他家年养蜂百余群,蜂群强、产蜜多、病害少,每群年平均产蜜20~25公斤,养蜂年收入达5~6千元,他养好中蜂的经验是: 春季:抓好中蜂春季繁殖。一是早繁殖,“立春”至“雨水”就着手将蜂箱换成经过清理  相似文献   

19.
郑元明 《中国蜂业》2003,54(4):27-27
沁水山区 ,由于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至今还有95 %的中蜂是土法饲养 ,大都养在荆条桶、空树段、和墙洞里。对这些蜂群 ,人们基本不加管理 ,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每年只在“惊蛰”以后 ,晚上扫扫巢底的蜡屑 ;“立冬”以后割蜜。一般每年顶多收 3~ 5公斤蜂蜜 ,经济效益甚低 ,迫切需要推广中蜂新法饲养技术。活框饲养能随时开箱检查蜂群 ,对蜂内情况了如指掌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能有效地克服土法饲养的诸多弊病 ,有效提高生产率 ,1群蜂 1年可取成熟商品蜜 2 5~ 5 0公斤 ,产量是土法饲养的 8~ 10倍 ,若加上花粉、蜂蜡的收人 ,经济效益要比土…  相似文献   

20.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优良品种。它历经千百年的自然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螨能力,适应山区气候,善于采集山区的零星蜜粉源,易于定地饲养。它和西方蜜蜂一样,在主要流蜜期群势越强,收获的蜂蜜就越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但是,中蜂的单群群势明显要比意蜂弱。如果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也可以把中蜂饲养成为强群,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1、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较差,很难在大流蜜期时达到强群的群势。在蜂场的分蜂季节里,经常可以用蜂笼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势的蜜蜂。这时就可以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