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虾,俗称花虾,广西沿海均有分布。该虾具有耐低温,活力强,耐于露,适于鲜活运销,售价较高等优点,已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养殖品种。1992年合浦县水产局引进养殖成功。目前,北海市合浦县开展的冬虾养殖中,日本对虾是首选品种,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西合浦县闸口镇庆丰虾场养虾面积130亩,当年设计施工,当年建成投产养殖两造虾,当年盈利95.4万元。庆丰虾场是由赖氏兄弟从柳州铁路下属单位引进资金,委托合浦县水产科学研究所测绘设计的,这个虾场的设计把高位地养虾的技术原理应用于潮差进水的低位池养虾。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虾场原系已有外大堤的荒滩,不能作为农田种植农作物。但其底质沙泥质,pH值中性,周围又无污染源,水质良好,其海水比重1.0100~1.0180,夏秋季既适宜斑节对虾养殖,冬季也适宜日本对虾养殖。二是设计安排了一个60亩的蓄水池,堤外海水先进入蓄水池,…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虾俗称车虾、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赶节虾。它有潜沙习性:当日本对虾个体达到1.2~1.5厘米时,逐步从浮游生活转为底栖生活;当个体长达2.5~3.0厘米,白天潜伏沙中只有两眼及额角外露,夜间出游觅食。适温范围为5~33℃;当温度下降至10℃时,停止摄食,在5℃以下死亡。北方在自然条件下11月前后就必须出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日本对虾的价格远高于同规格的中国对虾,故在北方地区兴起了养殖日本对虾的热潮,从而引发了对日本对虾苗种的大量需求。使许多过去进行中国对虾苗种生产的育苗单位改为进行日本对虾苗种的培育。本文就中国对虾与日本对虾在苗种繁育的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一)亲虾培育1亲虾来源:中国对虾的亲虾来源主要有经养殖虾越冬培育而成鹏称越冬虾以自然海区捕捞的亲虾;而日本对虾育苗所用亲虾全部来源于自然海区捕捞。2暂养水温:中国对虾亲虾暂养温度一般首先控制在14℃以下,这有利于亲虾的恢复.然后再逐步升温至18℃,促进性…  相似文献   

5.
叶家桁  姜磊 《齐鲁渔业》2002,19(10):22-23
日本对虾为暖水种类,广泛分布于地中海、东非、南非、红海、阿拉伯湾、菲律宾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其繁殖盛期为每年3~5月及9~10月。亲虾主要栖息水深30~80 m,底质为泥沙或沙泥的海区。成虾一般体长180~250 mm,体重120~160g。日本对虾生命力较强,离水后不易死亡,便十运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育苗和养殖对象。现将我们探索的日本对虾育苗工艺介绍如下:1 亲虾的伺养与促熟1.1 亲虾的饲养1.1.1 亲虾的挑选 现在大多数育功厂家都是利用海捕虾作为亲虾的来源。在挑选亲虾时,应尽量选个体较大,体表光滑,健康的已交配个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虾病等原因,中国对虾养殖业走人低谷,日本对虾做为恢复养虾业替代品种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北方地区主要养虾品种之一。由于养殖日本对虾绝大部分是在原有的中国对虾养殖地养殖.因此,养殖地老化、水质环境等因素制约着日本对虾养殖方式及产量。一般北方地区养殖日本对虾多来用半精养、粗养模式,经济效益不甚理想。笔者认为,利用现有的养殖条件寻求较好的养殖模式,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是养殖日本对虾稳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步两茬养殖日本对虾是在几年养殖实践中探索出的提高养殖效益的养殖模式之一.现将主要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水温、盐度、pH、COD、NH3-N为环境因子,哈维氏弧菌(Vibro harveyi)感染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仔虾,试验进行3d。结果表明,水温、温度、pH和COD对发光细菌的生长和日本对虾仔虾的感染死亡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水温30℃,盐度32.8,pH7.654和COD10.2mg/L时,发光细菌在试验结束时的数量比初始时分别增加了11.2倍,6.5倍和7.9倍;日本对虾仔虾的死亡率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0%,45%,43%和50%。NH3-N对发光细菌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但其质量浓度1.2-1.6mg/L时,能增加日本对虾仔虾对发光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池塘养成的日本对虾越冬与交配技术进行了研究,亲虾放养密度为15尾/m2时,越冬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1.9%;放养密度为20尾/m2时,交配率最高,为66.1%;铺沙厚度为2cm、4cm时,亲虾越冬成活较高,分别为95.1%、96.2%;水温在17℃~23℃之间时,亲虾交配率最高为61%。当光照强度为100~500lx时,亲虾交配率最高,为65.1%。从而提出在现有条件下,日本对虾越冬、交配放养密度10尾/m2~20尾/m2,交配亲虾雌雄比1∶1,越冬、池底铺沙2~4cm,越冬水温10℃~14℃,交配水温17℃~23℃,越冬、交配光照强度100~500lx。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虾亲虾越冬及性腺促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静涛 《齐鲁渔业》1997,14(4):27-28
利用当地养殖的日本对虾作亲虾,进行了越冬增减和性腺促熟技术研究。从入池越冬水温13℃开始,每天升温0.5℃,至20-23℃时,恒温2天,对24℃停止升温,取出交尾雌虾放入温水池,每天按0.5℃升温至26℃待产。性腺发育快,产卵效果好。用镊烫法处理雌虾眼柄,比未处理眼柄的亲虾能提前7天产卵。处理过的亲虾死亡率为3.62%,结果:497尾越冬亲虾产下6980万粒受精卵,孵化率平均为77.08%。  相似文献   

10.
从越冬条件、放养前的准备、人池、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对虾成虾高密度越冬养殖的关键技术:放养前池底铺粒径0.4~1.0 mm的粗沙约20 cm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300 lx;成虾应在养殖池自然水温降到16℃以下时入室,放养量控制在5 kg/m2左右;水温宜控制在8~15℃,溶氧量在5 mg/L以上,盐度在30左右,pH值7.8~9.0.日投饵量根据水温确定,一般前期水温在12~15℃,日投饵量控制在3%左右;中期水温在10~12℃,日投饵量2%左右;后期水温在8~10℃,日投饵量1%左右.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虾高效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虾的养殖单产一直很不稳定,虾农多采取轮捕轮放,与梭子蟹、贝类等混养,产量不高,一般亩产20-30千克,达到50千克的就很少。目前制约日本对虾产量和效益的瓶颈主要是养殖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技术,可显著提高日本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本对虾在苏鲁2省沿海地区养殖的迅速发展,使得日本对虾虾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少当地育苗企业开展了日本对虾虾苗的生产。由于本地海区没有日本对虾亲虾,育苗所用亲虾主要来源于台湾海峡海区,即福建沿海和台湾地区,以台湾地区为主要出产地。对于育苗企业来说如何搞好日本对虾亲虾及无节幼体的培育非常关键,它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也影响到日本对虾虾苗的生产和日本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新技术,一改春季放小苗,夏秋收获成虾的常规,养殖模式为夏秋投放小苗,养成半成品虾(火柴杆长度的“火柴虾”),经越冬后,春季再放养,经短期养殖育肥,提前1个月上市,抢占北方市场“独此一家”,其价格由6—7月每千克30~40元,提高到每千克120~140元,并大大降低了养殖期暴发流行病的风险。其原理在于:夏秋小苗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进行盐度和温度骤变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仔虾存活影响的试验,结果发现:1)盐度骤降4或骤增2,温度骤减6℃或骤增3℃,48小时内中国对虾存活率为100%;盐度骤降2或骤增2,温度骤减3℃或骤增6℃,48小时内日本对虾存活率为100%。2)中国对虾对盐度骤变的耐受性明显好于日本对虾;温度骤减时,中国对虾耐受性好于日本对虾,而温度骤增时,则日本对虾耐受性好于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亦称竹节虾、斑节虾、花虾及车虾,英文名称Kuruma shrimp,它广泛分布于印度、澳大利亚、红海、坦桑尼亚、菲律宾到日本的东南沿海,我国江苏以南沿海也有分布。由于日本对虾甲壳坚硬,耐干、耐低温、耐低氧能力好,适宜活虾运销,经济价值较高。此外,日本对虾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好,抗病能力也较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养殖虾类强,因此,从90年代起,我国日本对虾养殖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沿海各地普遍养殖的虾种。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对虾是高级水产品.尤其是活虾,更为日本人民所喜食,价格十分昂贵.日本对虾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九三三年,滕永博士就在实验室里第一次获得成熟亲虾诱导产卵成功.目前,已发展到八十三个养殖单位,年产量一千余吨.大多数对虾养殖场,集中在日本西南部温暖水域的濑户内沿海岸和九州东海岸.日本对虾属广盐性的经济虾类,能在盐度千分之二十七到三十五、水温15~33℃内生长繁殖.水温在15℃以下时虽能生存,但停止摄食、生长.雌虾生长十五到十八个月后成熟,体重达五十到一百二十克,再经蜕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对虾以其高价、耐干露、易运输的优点成为大连地区海参养殖池塘首选的混养品种。但日本对虾具有潜沙的习性,与海参抢占池底空间,所以海参、日本对虾混养中,日本对虾投苗密度不能过大,一般为30 000~45 000尾/hm2,由此导致产量不高。笔者根据日本对虾和海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周期时间差,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海参、日本对虾接力式养殖。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日本对虾养殖1.1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亦称竹节虾、斑节虾、花虾及车虾,英文名称Kuruma shrimp,它广泛分布于印度、澳大利亚、红海、坦桑尼亚、菲律宾到日本的东南沿海,我国江苏以南沿海也有分布.由于日本对虾甲壳坚硬,耐干、耐低温、耐低氧能力好,适宜活虾运销,经济价值较高.此外,日本对虾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好,抗病能力也较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养殖虾类强,因此,从90年代起,我国日本对虾养殖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沿海各地普遍养殖的虾种.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虾Penaeus(Marsupenaeus)japonicus Bate,俗称花虾、青尾虾、竹节虾,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虾类,近年来,日本和台湾已把此虾发展为主要养殖品种之一,为了探索日本对虾在本地区养殖的可行性,我市于1990年进行了养殖试验。首次在陆丰县甲东养虾场利用400亩虾池,以自然苗进行第一造养殖,初获成效,平均亩产为25公斤。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虾与青斑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对虾,学名为日本囊对虾,俗称花虾、车虾、斑节虾、竹节虾。日本对虾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且耐低温、耐干能力强,适合鲜活虾出售,售价较高。近年来由于对虾病害的暴发,造成对虾养殖效益大幅下降,严重挫伤了广大对虾养殖户的积极性,影响了海南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探索日本对虾健康养殖的技术,利用鱼、虾对空间水质的不同要求,混养互补性强等特点,笔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黄流基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