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淑杰  杨利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56-18758
[目的]建立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Gray中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铝盐络合显色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显色剂各组分的最佳用量,在505 nm波长处测定光密度,计算鹿药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显色剂各组分用量为50 mg/ml NaNO22.0 ml,100 mg/ml Al(NO3)30.5 ml,40mg/ml NaOH15.0 ml。该测定方法在浓度为0.004-0.028 mg/ml时,芦丁光密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鹿药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以鹿药茎叶中较高,为1.8%,根茎中为0.43%,种子中含量极低;不同采收时期中,以9月中旬采收的根茎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行,可用于测定鹿药不同部位及不同采收期根茎中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为鹿药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更好地提取真菌黑色素。[方法]比较了菌丝粒径(30、60、100和140目)和3种高温提取条件(高压灭菌锅内121℃20 min、沸水浴2 h和沸水浴5 h)提取真菌黑色素的效果。[结果]菌丝粒径对黑色素提取效果影响不显著。沸水浴5 h提取不同粒径菌丝黑色素的含量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其余2个高温提取条件。沸水浴5 h提取30目菌丝黑色素含量的RSD为0.5%~3.0%,黑色素加标回收率为86.0%~123.0%。[结论]1 mol/L NaOH沸水浴5 h提取30目菌丝中的黑色素是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红薯叶中黄酮类物质。以芦丁为标准品,选择510nm为检测波长,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红薯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检测。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因素大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葛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乙醚脱脂,乙醇提取总黄酮.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以芦丁为对照品作校正曲线,C=71.103A-0.810,r=0.9998,在12.32~61.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葛花中总黄酮含量为0.7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葛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贵明  蒋爱华  薛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58-3258,3264
研究了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NS试剂的适宜用量为2.0 ml;样品及标准溶液测定时,显色液体积必须一致;沸水浴显色时间不低于2 min,显色定容30 min后于520 nm处测定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相似文献   

6.
澄清型红枣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红枣饮料的提取与澄清。[方法]添加不同的果胶酶用量、温度、pH值及加水量测定其对果汁出汁率的影响;添加不同壳聚糖量、温度、pH值测其果汁澄清的影响。[结果]果胶酶在温度为40℃,pH值为3~4,用量为0.2%,加水量为10倍时出汁率最高;壳聚糖的最适用量为0.5%(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温度为50℃,pH值为3~4,澄清果汁的透光率可达60%以上。[结论]用文中方法可生产澄清型红枣饮料。  相似文献   

7.
桑叶营养价值及部分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桑叶的营养成分和桑叶中部分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两个试验,试验1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了常规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桑叶的粗蛋白质含量为8.31%,粗脂肪含量为3.96%,NDF含量为27.42%,ADF含量为21.58%,钙含量为5.95%,磷含量为0.29%,总能值为13 913 J/g;试验2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桑叶中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得到粗提物,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络合化学发光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并对桑叶中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分离提纯,并分别进行了这三种粗提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桑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为0.16%;上述三种有机溶剂萃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桑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志熙  王瑞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86-14987
[目的]研究红枣中的总黄酮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作溶剂的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后,用NaNO2-A l(NO3)3-NaOH显色络合,在分光光度计波长为50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在0.004 8-0.047 0 mg/m 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25.625X+0.023 7(R=0.999 0)。3种不同产地红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65.1-158.6 mg/100 g。结果表明,红枣中总黄酮含量与产地及红枣部位有关,以清涧黄河边的新鲜红枣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枣皮部总黄酮含量高于枣肉和枣核。[结论]建立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红枣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集成提取桑叶中植物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双水相技术的应用和桑叶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将桑叶粉碎,用石油醚超声波提取30 min过滤,滤渣中加入丙醇与水混合溶液60 ml和13.2 g的硫酸铵形成双水相体系,以超声提取植物多酚,测定其中植物多酚含量,计算植物多酚得率。[结果]在丙醇-水双水相体系中,当(NH4)2SO4用量为0.30 g/ml,醇-水比为0.6时,可获得稳定的双水相和较高植物多酚得率。超声时间达20 min时,桑叶植物多酚得率达到最大。该法对桑叶中植物多酚的提取率为1.83%,提取物植物多酚含量为24.1%,明显高于回流提取法。[结论]超声波与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耦合提取桑叶中的植物多酚,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得率,降低提取温度,有利于热敏成分的分离,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山黄皮果实中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方立  粱云贞  黄秋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32-15933
[目的]提取山黄皮[Clausena indica(Datz).Oliv.]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LB培养基的二倍稀释法对山黄皮果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提取的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经浓缩后浓度为162.298 5 mg/ml。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20.29、40.58、81.15 mg/ml,但对毛霉(Mucor)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探寻、开发山黄皮资源,生产出新的、安全、高效的生物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乐清市铁皮石斛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佳雯  鲍佳路  吕耀平  钟仙龙  项丽  徐安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6+10884-10856,10884
[目的]测定乐清市铁皮石斛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1(NO3)3-NaOH显色,在51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O.0111~0.0667m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2);样品溶液在12h之内稳定性良好,RSD值为0.15%;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良好,其RSD值为3.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董树国  陆钊  曹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78-19780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桑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Tween 80的浓度为1.5%,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1.742%。[结论]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提取方法,可用于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唐迪  朱毛毛  赵婷  张敏  顾晓云  仰榴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07-5208,5531
[目的]研究和比较桑椹红色素的不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酸性乙醇溶液提取桑椹红色素,并用大孔树脂对其进行初步纯化。分别利用色价法、消光系数法、pH示差法和NaNO2-Al(NO3)3比色法测定桑椹花青素的含量。[结果]纯化后色素的色价是纯化前的14.8倍;消光系数法测得桑椹红色素中花青素含量为0.015%;pH示差法测得其含量为0.017%;比色法测得含量为0.007 6%。[结论]pH示差法测定桑椹花青素含量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桑叶黄酮和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桑叶中黄酮和多糖的含量,探讨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碱水提取法和煎煮法3种方法提取桑叶中多糖和黄酮,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桑叶中多糖和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波法测得黄酮含量最高,为1.702%;煎煮法测得多糖含量最高,为2.437%;碱水法测得黄酮和多糖均为3种方法最低的。[结论]利用不同提取方法,桑叶中黄酮和多糖测定结果差异较大,黄酮测定用超声波法效果最佳,多糖测定用煎煮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辅助法提取构树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选构树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微波时间、微波温度、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料液比等因素的对构树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12(g/ml)、乙醇浓度55%、微波时间15 min、微波功率450 W、微波温度60℃;在此条件下,构树叶总黄酮的得率为79.62 mg/g。[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好,可用于构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和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方法]以鱼腥草为材料,浓度70%的乙醇为溶剂,设计L9(34)正交试验提取方法,优选出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和酿酒酵母、黑曲霉为供试菌种,进行抑菌试验,研究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结果]优选出的提取方法为乙醇提取法,其较佳的提取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20(g/ml),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在此条件下,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达4.363%。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具有广谱抑菌特性,且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真菌的抑菌效果;鱼腥草叶提取液对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酿酒酵母和黑曲霉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6、0.06、0.08、0.08、0.1、0.1和0.1 g/ml。[结论]研究出了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确定了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为鱼腥草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孙芸  江钰  燕雪花  汪芳  田树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9):5181-5182,5184
[目的]测定新疆不同产地2种沙枣果实的水分、总灰分及总黄酮的含量,为建立新疆沙枣质量标准提供试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Ⅰ部附录IX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1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显色体系作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新疆2种不同产地沙枣果实含水量均不超过13.92%,总灰分不高于2.91%;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75±0.101 5和2.15±0.065 6 mg/g(n=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沙枣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