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阿维菌素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和高剂量施于甘蓝地后,阿维菌素最终残留量表现为:甘蓝大于甘蓝土壤.建议在甘蓝生长期,按推荐使用剂量225.0 g/hm2分别施药3次,每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7天,收获甘蓝的安全间隔期至少为5天.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阿维菌素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和高剂量施于甘蓝地后,阿维菌素最终残留量表现为:甘蓝大于甘蓝土壤.建议在甘蓝生长期,按推荐使用剂量225.0 g/hm2分别施药3次,每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7天,收获甘蓝的安全间隔期至少为5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市场对春甘蓝的需求,解决我县春甘蓝品种少的问题,我站从2005年以来引进了7个春甘蓝新品种,有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绿丰甘蓝、碧春甘蓝;江苏正大公司的爱春甘蓝;台湾长腾种苗股份公司的冠王、将军、龙王甘蓝;中科院蔬菜所的中甘21甘蓝;江蔬种苗公司的春晓甘蓝.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甘蓝与大蒜不同比例间作对春甘蓝田主要害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大蒜间作可以降低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发生程度,提高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有助于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与甘蓝单作相比,1行甘蓝+1行大蒜间作,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种群数量分别下降了48.9%和35.6%,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分别上升了17.9%和61.8%,减轻了采用其他措施包括药剂防治甘蓝害虫的压力,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蔗糖磷酸合酶(SPS)是调节植物蔗糖生物合成的关键酶.SPS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差异.利用拟南芥SPS蛋白保守结构域在甘蓝全基因组共鉴定到6个甘蓝SPS家族成员.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蓝SPS基因分为3个亚族.6个BoSPSs家族成员被定位在甘蓝的5条染色体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BoSPSs含有许多与激素、逆境和光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NA-Seq结果表明,BoSPSA1a在各个组织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量,BoSPSB除了在芽中表达量较高,在其他各个器官/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冷敏甘蓝(CS-D9)和耐冷甘蓝(CT-923)中BoSPSA1b低温处理后均上调表达,且不同时间点耐冷甘蓝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冷敏甘蓝.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甘蓝SPS家族的信息,增加了对这些基因在甘蓝生长发育过程中及低温胁迫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邢恩荣 《新农业》2005,(10):42-42
一、甘蓝施钾效应 甘蓝是叶菜类,一些菜农以为只要多施氮肥就可以提高甘蓝产量,其实不然,只施氮肥反而限制了甘蓝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据科研单位的研究和试验,在每亩施20公斤氮素以内,甘蓝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当氮素施用量超过每亩20公斤时,产量增加不显著;在每亩施氮素10~20公斤范围内,再配施10~20公斤钾肥,则甘蓝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宝鸡市甘蓝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剖析,重点论述了栽植越冬甘蓝的可行性,提出了在宝鸡市发展越冬甘蓝完全可行,并对宝鸡市越冬甘蓝适宜栽植区进行了规划,总结了一系列越冬甘蓝栽培技术,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越冬甘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谈起夏甘蓝高产高效益生产话题,我们不妨对以往夏甘蓝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回顾.譬如因品种选择不对路造成夏甘蓝病害发生而减产,或因病虫防治不及时造成夏甘蓝减产和品质下降等等.在以上诸多原因中,夏甘蓝品种选择不当是当前夏甘蓝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现通过对夏甘蓝生产的特点及育种现状的阐述,从而提出夏甘蓝品种的合理利用意见,以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早甘蓝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甘蓝高产栽培.选择中早熟甘蓝品种,在冬季或早春育苗,定植在保护地或露地上,春季或初夏收获上市.早甘蓝高产栽培主要介绍了播期、播种、苗床管理、分苗及定植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并减轻作物病虫害发生的转光农膜,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对转光农膜覆盖和普通农膜覆盖下甘蓝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些转光农膜能促进甘蓝生长并提高了产量,但均未表现出对甘蓝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与普通农膜相比,除RB9901和RB9902膜下的甘蓝产量低于对照外,RB9903-2、RB9903-3、RB9903-1和RB9904膜下的甘蓝产量均高于对照,增产幅度为6.7%~20.0%.  相似文献   

13.
依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安全卫生优质蔬菜生产的标准,结合进口国对进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产品的质量要求,在科学研究与基地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出口甘蓝的生产基地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出口甘蓝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筛选出适合本地高产优质栽培的优良品种;总结了甘蓝最佳的育苗模式和栽培模式;规范和制定了采后处理的操作要求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无适合机型的实际问题,结合西北地区甘蓝种植模式,通过理论分析,应用CAD技术,设计了4YB-Ⅰ型单行甘蓝联合收获机,研究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4YB-Ⅰ型甘蓝联合收获机的作业速度为0.3m/s,圆盘割刀切割速度为6m/s,生产率为0.04~0.05hm2/h.说明该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能为我国甘蓝收获的机械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1.甘蓝.可选用夏王、夏光、强力50、早夏16号、中甘8号等品种播种.夏甘蓝于6月上旬结束播种,秋甘蓝于6月中下旬播种,可选王座甘蓝、京丰一号等,在9~10月上市.  相似文献   

16.
XDE-175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XDE-175及其代谢物N-demethyl-XDE-175-J和N-formyl-XDE-175-J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样经溶剂浸泡捣碎振荡提取、净化、浓缩,用液相色谱法定量.本方法甘蓝中XDE-175及其代谢物N-demethyl-XDE-175-J和N-formyl-XDE-175-J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53%~101.23%、85.41%~95.47%和77.71%~85.19%;土壤中XDE-175及其代谢物N-demethyl-XDE-175-J和N-formyl-XDE-175-J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24%~80.23%、75.61%~80.09%和78.08%~84.46%.试验结果表明,XDE-175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消解速率较快,在天津和安徽两地甘蓝中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39和2.83 d,土壤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8和1.80 d.在甘蓝上使用5.87%XDE-175悬浮液,按照推荐剂量2.0倍(75.00 gai·hm-2)最多施药4次,采收期距最后一次施药1 d,甘蓝中 XDE-175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均小于1.0 mg·kg-1.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t1/2<30 d),按推荐剂量在甘蓝上使用是安全的,该项结果的获得为制定XDE-175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准则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蓝耐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与结球甘蓝耐寒性关系密切的指标,对6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蓝品种进行控制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测定了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的冷害指数可以鉴定甘蓝耐寒性;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指数、10℃条件下种子的活力指数可作为甘蓝芽期耐寒性鉴定指标;5℃处理3 d甘蓝叶片中可溶性精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5℃处理6 d时的脯氨酸含量可作为甘蓝苗期耐寒性鉴定指标.上述指标可为耐寒性结球甘蓝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农户越来越喜欢种植和食用早熟春甘蓝,许多菜农通过种植早熟春甘蓝,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部分菜农主观上为争取春甘蓝早成熟、早上市,违反了客观规律,在播种期上越来越早.由于气候原因,特别是我市近2年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温度偏低,这种气候现象又叫"倒春寒",再加上栽培管理不当,造成早熟春甘蓝发生"早熟抽薹"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选择 甘蓝栽培所用的品种,按其栽培目的和上市时间的不同而定.小拱棚早春地膜栽培多选用早熟品种,如中甘11、北农早生、8398、报春、迎春、鸡心甘蓝、牛心甘蓝、北京早熟.  相似文献   

20.
孙化军  李继红  秦伟  李可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2):211-211213
商甘蓝一号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甘蓝研究室从河南地方品种鸡心甘蓝的大群体中进行选优纯化,经多代自交分离,育成的性状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9401和从武汉市郊区种植的圆形越冬甘蓝(品种不详)中经5代自交分离和定向选择,育成的性状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9408交配而成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以其高产优质、抗寒性强、耐抽薹、适应性广的综合优势赢得广大经销商和种植者的好评.2005年通过市级品种鉴定.参加了国家级区试试验,表现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