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64个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为材料,对20个性状(6个菌丝性状、14个子实体性状)进行筛选,经表型观测、菌丝生长速度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筛选出3个菌丝性状(菌丝体胶质物、菌落背面色素和菌棒颜色)作为DUS测试性状。在14个子实体性状中,抽取2个数量性状(鲜耳片长度、宽度)进行6个取样量(20、40、60、100、150、200朵)的方差分析,发现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选取40朵作为子实体性状测试的取样数量。对14个子实体性状中4个数量性状(鲜耳片长度、宽度、厚度和耳片干湿比)进行变异分析,变异系数范围为16.00%~38.17%,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进而进行正态性检验和频次分布分析,4个数量性状基本符合正态性分布;再比较概率分级法、传统分级法和最小显著差法3种分级方法,确定概率分级法作为4个数量性状的分级方法,性状分为3~5级。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1.82时,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鲜耳片腹面主要颜色是类群Ⅲ和类群Ⅳ划分的代表性状,2个类群供试菌株的占比近97%,适合做分组性状。通过以上评价分析,筛选的17个测试性状(3个菌丝性状和14个子实体...  相似文献   

2.
抗寒力是黑龙江省苹果树的最重要性状,而果实性状是苹果树最明显的外观性状,苹果树的抗寒性状可以通过果实的体积、味道、颜色和形状等特征反映出来,抗寒力与果实性状的关系在苹果育种和栽培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收集自我国东北地区的24份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叶片特征、芽和枝条特征、花和果实特征等31个表型性状(其中二元质量性状1个,多元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20个)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软枣猕猴桃资源亲缘关系与表型性状间关系,以期为软枣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2%,花直径变异系数最小为7.38%。R型聚类将31个表型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7.21处聚为4类,其中萼洼形状与其它性状距离较远;Q型聚类将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在平方欧式距离20.08处聚为4类,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厚、叶柄长度等性状可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对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分类结果与Q型聚类结果类似,将叶片长、果肉性状、叶片厚、节间长度等性状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综上,软枣猕猴桃的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纵径等14个表型性状对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系统地鉴定草莓种质资源表型变异,明确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优异资源,为草莓品种改良及理论研究奠定材料基础。【方法】对来源于国内、日韩及欧美的73份草莓种质资源的58个植物学、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51个表型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包括34个描述型性状和17个数值型性状。描述型性状共检测出115个变异类型,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达到0.85;数量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异范围为1.68~2.92,表明供试草莓资源性状变异丰富,尤其是果实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05)远高于非果实性状(0.61)。PCA分析结果均表明,日韩草莓与中国草莓在表型上较为相似,欧美草莓与亚洲草莓在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评价值D鉴定出7份优等种质,长势和产量均强于和高于其他种质。【结论】初步构建了草莓种质资源在湖北省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草莓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柚杂交一年生苗性状分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杂交组合120株柚品种间杂交1年生苗树体和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柚杂种1年生苗的同一组合的不同单株间性状即出现分离,特别是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和分枝数等性状分离现象最为明显,可作为杂种实生苗早期鉴定、选择的重要指标;柚不同组合间苗期多数性状表现出有显著差异,母本对杂种1年生苗性状表现影响最为明显;被测性状的株间变异大于组合间变异,相同组合不同单株选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节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用8个节瓜品种研究了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一般大于表型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节瓜产量与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r=0.861一,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瓜质量和结果数两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这两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910,可以作为节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7.
莴笋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莴笋的产量性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数量性状,它受到很多性状的制约和影响;而这些性状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莴笋产量形成有关的性状,即株高、株展、叶数、叶重、茎长、茎粗6个性状的简单直线相关和通径系数的分析,估测各性状对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尖叶颧莴笋。1988年8月1日播种育苗,9月26日定植。栽植密度为40cmx30cm。试验地面积为300m2,土壤肥力中等。茎膨大初期每亩追施尿素20kg,其它管理同一般生产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相似文献   

8.
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指南(TG/361/1)为主要参考指导,遵循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技术规范,收集并测试了鼠尾草属22份材料,最终确定47个测试性状,在UPOV指南基础上增加了1个性状,重新定义了2个性状,调整了10个性状的表达状态和5个性状的观测方法,并对部分测量细节进行了调整。本指南适用于观赏型鼠尾草属植物(已发布测试指南的一串红和丹参除外)测试。13个数量性状可将测试鼠尾草属植物聚为3支,参与测试的林地鼠尾草及其栽培品种均聚在第1支,表明该指南测试数据可靠,可对鼠尾草属新品种判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延边地区设施温棚栽培的黄瓜品种,引进3个水黄瓜品种、5个旱黄瓜品种进行试验,调查分析其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结果表明,水黄瓜3个品种中,中农46号无论从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还是产量、抗病性方面,都好于其他2个品种;旱黄瓜5个品种中,小刺包的硕丰八号和大刺包的田骄八号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0.
EL—F1厚皮甜瓜后代分离群体快速稳定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记磙  周增强 《果树科学》1994,11(3):183-185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以果实多种性状综合差异为依据,对EL-F1厚皮甜瓜代分离群体进行了连续3代分离选择,所得EL-1和EL-2两个群体性状稳定性好,聚类结果表明,两种群体内个体性状差异远小于传统分类所得群体T-1。对以EL-1为母本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进行田间鉴定,植株生长发育良好,抗霜霉病,高抗白粉病;果实性状稳定,多数经济性状明显优于母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