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国新办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意见》注重系统总结以往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显著特点。"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说,《意见》既强调了数量目标,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到2035年  相似文献   

2.
主编漫谈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建成高标准农田就是在构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确保需要的时候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这对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开新闻发布会,对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王登启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王登启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  相似文献   

4.
2021年0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1]1号,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5.
政策·数字     
《农机科技推广》2013,(11):11-11
近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规划》要求,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政策·数字     
<正>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结果的通报》,对各地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总体来看,2018年各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能的顺利转换和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下步,各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一是要认真做好辖区内的宣传解读、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与管理;二是严格开展自评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严守18亿亩(1亩约等于0.067 hm2)耕地红线,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意味着2019年国家将着重建设农村地区高标准农田。这时候很多农民朋友就存在疑问,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是否有补贴?标准是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1.高标准农田有啥要求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现在的自然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关于高标准基本农  相似文献   

8.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2022,(5):53-54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22)(以下简称《通则》)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人就《通则》进行了解读。1 《通则》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1.1主要内容《通则》全文共8章105条,分别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区域等内容。《通则》设6个附录,3个规范性附录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0.
每月要闻     
<正>01农业农村部研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7月1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加强农田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建设高标准农田、稳定和提升粮食产能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毫不动摇,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郝秋菊)  相似文献   

11.
王玲玲 《当代农机》2023,(12):58-60
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进行了解读,阐述了东北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分析了东北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任务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2023,(1):48-49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23—2030年,全国年均改造提升233.33万hm2(3 50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改造提升,解决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设标准低等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设施使用年限进一步延长,真正达到高标准,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与项目区选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基于GIS和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指数,并以耦合协调度模型统筹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从而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冷热点分析遴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较为适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全面整治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27 004.83、17 040.40、4 361.16、5 761.55 hm2。其中优先建设区应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区以整治项目为依托提升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整治建设区以优化耕地布局和提升潜力为主,不宜建设区应注重修复提升地力、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通过冷热点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的联系模式,实现了快速识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合研究区实际遴选了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同时,基于障碍度模型诊断识别各项目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各项目区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政府网2013年10月22日消息,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发展改革委报请审批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5333.3万hm2(8亿亩)。批复要求,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全国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5333.3万hm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500kghm2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2666.7万hm2;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5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由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牵头制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以下简称"《通则》")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14年6月25日起正式实施。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国家和江苏省相继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并且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还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为镇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我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即一方面低山丘陵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69%,基础设施薄弱,洪涝旱灾频繁,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根治,农田小而分散,农户以小规  相似文献   

17.
李玉玲 《南方农机》2024,(3):100-103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的有效供给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大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实需求,并通过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序不清、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耕地质量技术投入不够等衔接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涉农资金、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区域特色化建设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赋能、为农村生态环境添绿、为现代农业发展筑基,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杰 《河北农机》2023,(21):112-114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的规划建设内容和建成后的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黄泛平原区由于盐碱、沙化土地较多,农田易旱易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定特殊性。本文以江苏省北部沛县鹿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研究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建设内容,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学前瞻规划、推广高效节水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确保粮食产能的重要支撑。在梳理大量参考文献、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空间潜力不足、投资标准偏低、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总结归纳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总体构架,通过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结果排名靠前和提升较快的省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调查研究,围绕管理体制、规划布局、建设标准、资金保障以及实施管理方面,提出系统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的对策建议,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作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9] 24号)工作部署,规范农田宜机化改造相关技术要求,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四川省依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和《农业机械化生产道路通用技术条件》(DB51/T 379-2017)等标准,制定了《四川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