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十二五"期间,各级农机化部门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克难攻坚,开拓创新,主要作物关键作业环节不断突破,农机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稳定全区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创新、三个提高、四个推进"。两个创新:——创新购机补贴制度。2013年,我区大胆创新,全面推行"全  相似文献   

2.
廖先莉  唐琳 《南方农机》2022,(4):170-17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各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基于此,课题组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情况,分析了现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3.
<正>提升创新力,争当排头兵。2014年以来,国网河北武安市供电公司积极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加快"两个转变"发展步伐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为统领,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全面强化企业创新工作,转变创新意识,大力实施"四个创新"即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工作,科学组织,发动全员,在公司上下掀起了一场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潮,创新在促进企业科学快速发展、提高管理效益效率方面的助推作用日臻显现,助力企业实现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以极快的加速度领跑其他行业,与各个领域间的相互渗透、跨界、融合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互联网+"从网络热词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极其迅猛。"互联网+"农业融合创新发展代表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本文对"互联网+"提出的背景、内涵、"互联网+农业"的内涵以及"互联网+农业"创新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客观分析,丰富了"互联网+农业"理论基础,拓宽了"互联网+农业"创新思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电管理》2013,(7):10
为了加快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应运而生,这种创新模式的实施,给电力创新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今"创新工作室"已然成电力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将每一名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创新发展上来,引导着广大员工积极主动创新创效,为电力技术发展、电网管理水平提升提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以做带学"的创新策略手段,并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做带学"创新发展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四化"同步推进的时代,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机化"发展模式,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实现了农业农机现代信息技术与培训方式的有机融合,传统方式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衔接,开创了吉林市农机化技术宣传培训创新发展新局面,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拓宽了新的发展空间。通过"三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网上视频远程教学,率先开通智慧农业微信平台,率先开通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的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的策略方式,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作为破解当今改革难题的指导方向。更好地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念,结合本国当代实际情况,实现了发展理论在新环境下的创新,推进了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知,为新理念的践行奠定了坚实地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动力,确定科技创新发展重点是"十四五"农机化发展布局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重点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出发,分析农机化科技创新的一般发展规律;从时代冲击的横向维度出发,探讨不同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对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对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和区域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就农机化科技创新而言,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要远远大于时代冲击和影响。"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应是棉油糖等大宗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以及丘陵山区等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区域机械化技术研发;可同时考虑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在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智慧农业研究方面做出一定部署;并就促进农机化科技创新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进展及发展重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重点分析了"十五"以来农业装备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部署情况,系统分析了"十三五"以来,智能农机装备技术进展及成效,结合"十四五"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形势、需求,坚持目标引领,强化成果导向,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战略谋划、系统开展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加强应用基础和战略前沿技术、重大装备及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应用集成创新,支撑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可以说,这"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引擎和思想指引,对我们的农机化工作具有全方位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1234"创新教学模式开始应用于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文章结合湖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尝试"1234"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论述了"1234"创新教学模式对"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作用,并具体阐释了"1234"创新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创新者强,创新者胜。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弘扬"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以"善美"基因孕育创新原动力。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创新平台,以六大工程为创新人才库,以"嘉善·电力红船铁军"为创新排头兵,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职工创新意识,促进公司创新发展,为构建"一体两翼"布局和建设"两个一流"现代能源综合服务企业创建贡献智慧和力量。公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企业文化以及地嘉人善的地域特点,以善的行为载体融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为进一步探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以南京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为例,从支撑绿色发展能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广服务能力等3方面总结南京市"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走高效绿色智能生态、高端农业科产融合、合作共赢协同、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硅谷等发展道路,为"十四五"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晋江市电力公司着力创新机制、强化全过程管控,坚持科技兴企战略,助推电网创新发展。2011年12月,晋江市电力公司成为福建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2007年以来,晋江市电力公司紧盯"创建具有福建特色国家电网农电标杆单位"目标,着力创新机制、强化全过程管控,以科技强企为路,为电网可靠运行提供一个日臻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有力推动了电网创新发展。晋江市电力公司也先后被福建省电力公司授予"十一五科技工作先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平湖市农机部门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按照"一个咬定、两个突破、两个激发"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先行、质量为本、成本领先、改革强企的工作思路,奋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着力强化创新创效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创新带动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有效提升创新电网新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正>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主动适应发展新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创新为动力,在现行的低压营配业务融合机制基础上,依托移动互联技术,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营配业务"四个融合"的农村供电服务体系。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主动适应"互联网+"营销服务和"互联网+"配电检修发展新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创新为动力,在现行的低压营配业务融合机制基础上,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营配业务"四个融合"的农村供电服务体系,提升了农村地区供电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电网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胶州市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胶州供电公司自2002~2009年被国网公司连续命名为全国的"一流县供电  相似文献   

20.
"两化融合"促进自动化专业的内涵发生了巨大改变,自动化类行业企业对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然而,当前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行业企业对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需求。文章探究了"两化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体现"两化融合"理念的多维度、多层次、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具有"两化融合"知识和能力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