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育种值的估计是品种选育核心,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基因组选择通过估计全基因组所有标记或单倍型的效应,从而得到基因组估计的育种值,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种新方法。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及高密度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应用,全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及植物育种中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微卫星标记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标记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分布均匀、含量高的一类短重复序列。本文从微卫星标记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进化、微卫星标记的功能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微卫星标记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鸡的经济性状遗传标记挖掘与基因组选择是近年来禽畜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鸡经济性状遗传标记挖掘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包括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 DNA分子标记在鸡经济性状上的应用、基因组选择概述、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提升鸡经济性状上的应用以及利用遗传标记与基因组选择应用的挑战和展望。该研究通过深入阐述鸡经济性状遗传标记的挖掘与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农业产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以通过精准选择目标性状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在主要农作物育种中广泛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有望推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更快发展。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及在农作物中的应用进展,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方法、优势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并对作物分子选择育种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吴澎  刘娟  田纪春 《农学学报》2019,9(1):54-58
为了了解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为下一步在面粉制品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归纳了SNP分子标记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应用比较普遍的检测方法,包括DNA构象法、高分辨溶解曲线法及直接测序法等检测方法;总结了近几年SNP标记在小麦遗传图谱的构建、作物育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物种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可开发不同作物的高通量SNP芯片使SNP的研究向高通量化、全基因组发展,以及培育具有良好面制品感官特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孔杰  关梅  周洲  李建光 《农技服务》2013,30(7):775-776
介绍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内基因组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这2类分子标记在鲟鱼研究中的应用。阐释了这2类标记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对未来鲟鱼分子标记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分子标记在鲟鱼研究中的选择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原理及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植物遗传育种中 ,分子标记主要用于基因组图谱构建、基因定位、辅助标记选择、种质资源评价、基因克隆、杂种优势预测、杂交育种及跟踪育种过程等方面。文章主要介绍了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原理及分析方法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全基因组选择是新近开始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和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利用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分析方法准确估计某一群体每一遗传标记的育种值,从而只利用这些预测的育种值来进行选择.文章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方法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因素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影响,并讨论了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数量性状分子育种研究中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简单重复序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SR是以几个碱基为基本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SSR信息量高,覆盖整个基因组,共显性遗传,多态性水平高,易用PCR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子标记。对SSR的种类、研究进展、以及SSR在品种鉴定、基因作图和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7个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PCR标记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 Wilensky)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叶绿体基因组PCR标记中,均能得到1条清晰的扩增产物,且扩增产物直接电泳均无多态性。利用HinfⅠ、HhaⅠ、HaeⅢ和RsaⅠ等4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在所有28种标记/酶组合中,共有2个标记(rbcL和trnS-psbC)的6种酶组合(占21.4%)能检测到多态性。在28种标记/酶组合,共检测到83条扩增片段,其中14条(占16.9%)具有多态性。叶绿体基因组PCR-RFLP标记揭示的32份新疆布顿大麦间遗传距离值变化范围为0~0.080,平均值为0.030。利用叶绿体基因组PCR-RFLP标记遗传距离系数,采用UPGMA法构建了32份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利用7个叶绿体基因组STS-PCR标记的28种标记/酶组合不能将所有供试的32份新疆布顿大麦区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