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及内蒙古自治区马匹饲养数量、分布情况等现状的分析,以现代运动马饲养管理研究为基础,参考其他马业发达国家运动马饲养管理体系发展成果,对内蒙古自治区现代马产业马匹饲养管理体系发展提出几点思路,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马生产与饲养管理科学化历程中提供一点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伊犁马主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草场资源,自然气候适应良种马的生长繁育,是历史上著名的"天马之乡".目前,伊犁州养马业处于传统马业向现代马业转变的过渡时期,马匹由过去的役用转向多用途.因此,伊犁州马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伊犁州有望建成全国现代马产业高地.  相似文献   

3.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马属动物传染病。该病一旦暴发很难消除,严重威胁我国乃至世界马业安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正文主要阐述了北京市朝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检疫一例马传染性贫血病阳性马进行处置的过程及后续防控。  相似文献   

4.
和硕县是新疆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县之一,养马条件优越,马产资源丰富,从古至今和硕县农牧民在养马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中介绍和硕养马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品种形成,特征特性,选育繁殖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巴里坤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巴里坤马是新疆的一个地方优良马种,产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分布于伊吾和哈密县。 巴里坤地区养马历史悠久,曾有过比较发展的阶段。据《文献通考卷》载:“养马放牧于平川中,弥亘百余里,以毛色分别马群,莫知真数。”又据《中国经营西域史》载:“在乾隆年间,于伊犁、塔尔巴哈苔、镇西(即巴里坤)、乌鲁木齐等处创办牧厂,孳生畜群,以备防官兵及解往内地之用”;“巴里坤马厂有三个,东厂设立巴里坤,西厂设于古城(奇台县),三厂设木垒,皆水草茂盛之地”。由此可见,当时巴里坤养马业已初具规模,马匹大多为蒙古马。从史料分析得知,  相似文献   

6.
余玮  肖慎华  李云  李群 《古今农业》2023,(2):41-48+40
明朝初期,在位者重视马政,又因江苏在当时是明朝的定都之地,所以江苏地区的养马业得以大力发展,养马规模和技术大幅提升,但由于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养马政策的改变,江苏地区的养马业不可避免地给当时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直到明末时期,江苏地区养马滞缓崩溃。本文从介绍明朝时期江苏养马业的繁荣到衰微入手,主要分析造成此种状况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流产在我国流行已久,对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特别对军马生产威胁很大。一九七三年,甘肃某军马场马匹发生马流产死亡幼驹近450匹,占受胎母马的19.9。%。为了尽早解决危害养马业严重的马流产问题,我们广大工农兵学员和革命教师在开门  相似文献   

8.
近期很多农民朋友纷纷打电话,寻求市场前景好的养殖项目。我省的养猪、养牛、养肉食鸡、蛋鸡都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产业,通过这些养殖项目发家致富的农民比比皆是。那么,还有没有前景好,没有风险的养殖项目呢?我通过几年对农安养马业的跟踪调查,感到用养肉牛的思路养肉马,  相似文献   

9.
马副伤寒性流产是危害养马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它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孕马大批流产,生出死胎或无生活力的弱胎,引起死亡率相当高的幼驹副伤寒,甚至造成种马的不育症并偶有死亡。本病存在普遍。长期以来,在我国主要养马地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些年份,特别是在干旱缺草、马匹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往往形成严重的地方性流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陈雪明 《农业考古》2016,(4):158-163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非常重视山林禁养问题,但是盗砍盗伐的现象仍不时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当地上缴国课,下立祀典的经济来源,也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地理景观。以祁门县明清时期山林禁养文书为中心,探讨徽州地区立禁的客观需求、内在主观动因和民间社会应对的措施不仅能够丰富徽学研究内涵,而且对当今山林禁养问题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黎明  徐秀文  夏宇旭  赵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57-15558,15560
宋元明清时期是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逐步走向中华民族的统一时期。其边疆与中原通过贸易的方式相互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乃至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技术、兽医技术和渔业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羊、马、牛、猪、鸡、鸭、鹅都有许多优良品种涌现,并有许多史书记载了家畜禽的饲养管理方式、渔业捕捞与贩运的方式与规模。这些珍贵的农业资源遗产,对于今天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及兵家对于关系到国家军备强弱、国势盛衰的马政,都非常重视.元代的马政,包含有马政机构及马匹征括、牧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以畜牧起家,以马上得天下,马政在元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并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76-18377
阐述了晚清时期关中与农业相关的民间信仰,分析了民间信仰影响关中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当前关中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山丹马的特征特性,通过对山丹马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该区广阔的草场资源、冷凉的气候条件、洁净的生产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等地域资源优势,进而分析了地域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并提出对策,包括:构建山丹马基因库、开发竞技马市场、开发马肉资源、发展马奶产业、综合开发马产业副产品,以期为山丹马场树立新的品牌形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邓珍珍 《农业考古》2020,(2):128-132
历史上,川藏间与滇藏间都维持着长久的茶叶贸易。目前,学术界也多关注于此。但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滇茶也被销往四川,川滇间的茶叶贸易同样十分繁盛。这主要得益于滇茶的独特品质和四川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云南大商号与马帮在川滇茶叶贸易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侯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206-2208
对清代壮族边疆地区的林果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林果生产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变化,市场化与近代化发展趋向明显。林果生产发展推动了壮族边疆地区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地区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7.
马社,这是农业史和畜牧史研究中,很少有人涉猎的问题。马社起源于对马和最早开始驯养马的祖先的崇拜。由此开展的祭祀活动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社会活动。那些和专业技术有关的活动也同时举办。这无疑对养马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马社也是养马人精神聚会组织。由对马的崇拜,进而产生了对龙马的尊崇,进而发展为龙马精神。这其中反映出我们民族精神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商周马学考     
王格格  董杰 《农业考古》2021,(1):180-186
商周时期不同文化圈的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此时中国马业崛起,马学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通过梳理商周甲骨、金文和传世文献,认为马匹鉴别、繁育和管理是商周马学的主要内容。马匹鉴别经历了从个体识别到群体鉴别的发展过程;马匹繁育由选种、执驹和去势共同组成一个完整体系;而分工合作、高效运营的马匹管理体系也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商周马业发展。据此可知商周是中国古代马科学理论的萌芽时期,这与目前考古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甲马信仰为例,辨析了民间信仰与道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云南甲马的民俗功能、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艺术造型视角来讲,甲马是一种单色的黑白木刻版画,用图像的形式传达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从民俗视角来讲,甲马是民间信仰的载体,人们通过使用甲马来表达对自然不可抗力的精神依托和慰藉,是人们进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从宗教视角来讲,云南甲马的神仙位业和仪式均以道教为主体,是一种准宗教的民间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