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以蔬菜硫基稳定性复合肥替代普通化肥作为微生物菌剂的增效载体,研究了蔬菜硫基稳定性复合肥减量对灌漠土地区露地莴笋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料(CK)、当地习惯施肥处理(CF)、10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T_(100))、 8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菌剂(T_(80))、6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菌剂(T_(60))和4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菌剂(T_(40)),测定莴笋莲座期和成熟期植物学特征指标及品质指标,并计算肥料贡献率和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在添加60 kg·hm~(-2)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稳定性复合肥减量40%以下不会对莴笋的生长形成抑制作用,反而可促进单株质量增加9.94%~11.57%、产量增长2.77%~10.27%,并且可有效提高莴笋Vc含量2.29%~10.23%,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11%~1.38%,降低硝酸盐含量14.13%~17.05%。其中,T_(60)处理表现最好,较CF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7.38%、5.77%和31.24%,单株重增加11.57%,产量增加10.27%,肥料贡献率提高了7.16%,Vc提高2.2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1.38%,硝酸盐含量降低17.05%。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荒漠土露地莴笋生产中适宜的减肥措施为720 kg·hm~(-2)稳定性长效复合肥添加60 kg·hm~(-2)微生物肥。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栽培香菇剩余的菌糠为原料,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香菇菌糠对绿色木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增效作用。菌糠提取液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促进作用,促进率分别为18.20%和9.82%;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1.85%和87.78%。香菇菌糠与木霉混合使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70.26%,黄瓜的地上部分鲜重和根重分别增加了65.06%和58.10%。与单用木霉相比,加入香菇菌糠后绿色木霉在土体土、根际土和根系中定殖数量分别提高了251.39%、208.21%和104.76%,黄瓜枯萎病菌数量分别减少了56.98%、77.72%和76.83%。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侧深施肥的肥料利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水稻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方式对比测土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方式,水稻增产474.0 kg/hm~2,增产率为5.9%,增加收入1422.0元/hm~2,肥料平均利用率达到47.8%,氮、磷、钾肥利用率、肥料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4.2%、2.1%、6.2%、4.17%。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厅(局):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制止近几年来市场上经常发生的经销假冒伪劣肥料、农药、种子等行为,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精神,现就加强肥料、农药、种子市场管理作如下通知: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0号)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肥料、农药经营单位的登记管理,把好核准登记关。凡从事商品性肥料(含叶面肥.拌种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肥料.有机、生物肥料等,下同)、农药(含杀虫、杀菌、除草、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  相似文献   

5.
有机废弃物菌糠和醋糟对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500 kg·hm-2,CZⅠ;醋糟15 000 kg·hm-2,CZⅡ)对盐渍化土壤的容重、pH值、电导率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电导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醋糟对次生盐渍土壤的质地疏松、盐分抑制和修复改良效果总体上优于菌糠。施加有机废弃物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壤容重下降6.45%~10.93%,土壤pH值下降0.59%~0.93%,土壤电导率下降36.84%~44.44%,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机废弃物对成熟期小麦叶片电导率影响最为明显,JKⅠ、JKⅡ、CZⅠ、CZⅡ4个处理分别显著低于CK 14.75%、16.76%、10.07%和20.14%;CZⅡ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增产11.16%。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大田试验,利用微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不施肥),85%化肥+菌肥显著提高玉米在收获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使株高、地上生物量、百粒重、穗重分别达到358.32cm、1019.63g、39.68g、369.50g;使玉米的经济产量提高21.6%;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0%、18.5%;同时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达到2.6×10~6cfu/g和1.4×10~6cfu/g。微生物肥料替代15%化肥对玉米的生长及土壤影响与当地最佳施肥水平无显著差异,即利用微生物肥料替代15%部分化肥是可行的,同时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环境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较系统分析和评价竹炭和木炭两种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基硝酸铵的部分理化性质、形貌结构及土壤水分吸持特征,以为生物质炭作肥料缓释载体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实验所用生物质炭含碳量高达60%以上,并含有N、H、O等元素。竹炭比木炭富含灰分,而竹炭比木炭负载硝酸铵量低,其分别约为8%和18%。生物质炭基硝酸铵呈无定形、多孔状结构,基本保持生物质炭的微观形态。生物质炭与氮肥复合是靠物理吸附相结合的,复合中未发生化学变化。供试生物质炭呈碱性,吸附氮肥后pH值降低。两种生物质炭对土壤持水容量或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改善程度与土壤质地有关。传统工艺竹炭、木炭也可作肥料养分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以超临界二氧化碳(CO2)作为流动相,研究了6种手性三唑类杀菌剂(苄氯三唑醇、联苯三唑醇、叶菌唑、乙环唑、糠菌唑和醚唑)在Chiralcel OD-H手性色谱柱上的对映体分离。考察了不同改性剂种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体积分数(0~15%)以及系统背压(13~17 MPa)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其在Sino-Chiral OJ和Chiralpak IB手性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独以超临界CO2为流动相时,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保留时间均大于60 min,而添加了醇类改性剂后其在40 min内均得到了洗脱。苄氯三唑醇、联苯三唑醇、叶菌唑和糠菌唑在柱温为34℃、系统背压为15 MPa、流动相流速为2 m L/min时,在20 min内均实现了基线分离(Rs≥1.5);优化改性剂(体积分数)分别为3%乙醇、13%乙醇、6%甲醇和7%乙醇。Chiralcel OD-H柱对6种供试杀菌剂的手性识别效果优于Sino-Chiral OJ和Chiralpak IB柱,但对映体分离时间要长10~20 min。  相似文献   

9.
引起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3种真菌,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为灯盏花根腐病的2种新病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率为42.86%,茄病镰刀菌有伤接种发病率为70%,无伤接种发病率为56.7%。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亿活芽胞/g 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5种供试杀菌剂对灯盏花根腐病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茄病镰刀菌都有抑制作用。对茄病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0 4、0.050 7、0.053 5、0.081 3和8.624 0 mg/mL,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5种药剂的毒力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表明药剂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高原地区麦后复种绿肥,翻压、留茬条件下小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数量的响应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基于麦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9 a定位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翻压绿肥可减施化肥30%,绿肥留根茬可减施化肥20%,且小麦、油菜表现为增产;化肥与绿肥毛叶苕子配施,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显著提高,其中处理70%化肥+绿肥翻压最高,提高幅度为1.26%~26.33%;绿肥不论翻压还是留根茬;与化肥配施产量增加且土壤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AOA在数量上远高于AOB;其中施肥70%化肥+毛苕子翻压还田处理的土壤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数量最高,增幅为54.84%~72.51%;小麦苗期土壤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数量含量最低,至抽穗期土壤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数量含量达到最高,成熟期又有所降低;绿肥不论全量翻压还是留根茬,与化肥配施土壤AOA、AOB数量均有增加,尤其是AOA在数量上远高于AOB,表明不同土壤微生物丰度受种植模式、施肥量影响很大,长期复种绿肥、减施化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明显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