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焦贫困地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渔洞水库汇水区465个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WTP)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在448位受访者中,有404位愿意为生活垃圾治理付费。样本农户支付意愿为36.257元/年/户,而调研地大部分村庄实际收费标准远高于此。这说明现阶段在贫困地区建立垃圾治理农户付费制度已具备相当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但收费标准应与农户收入水平相适应,稳妥推进为宜。2)农户支付意愿受到个人、家庭及认知特征的影响,女性比例、家中有村干部、收入水平、必要性认知、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农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年龄、家庭外出务工比例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家庭外出务工比例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最大,是影响贫困地区农户支付意愿的根本原因。3)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劳动力外流和农村社会"原子化"对贫困地区农户支付意愿产生不利影响。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贫困地区实施垃圾治理农户付费制度,收费标准不仅应与农户收入水平相适应,更应该实现差别化,而非整个村庄"一刀切"。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渐受到重视,而农户参与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必然性。文中利用中国山东、安徽和重庆三个地区的430个微观数据和运用广义定序Logit模型,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反映农户在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供给意愿。研究结论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户对污染行为评价和政策认知是影响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存在异质性,低、中、高三档次支付水平概率预测分别为25. 02%、58. 44%、16. 54%,且渝、皖、鲁的农户支付意愿呈现自西向东递增的样态。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因人而异,将女性视为关键群体;要坚持因势利导,创新宣传渠道和形式;要坚持因地制宜,设计差别化的收费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黄土高原区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二元Probit模型,探析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支付意愿与支付方式影响因素,重点考察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64.32%的农户愿意支付,且平均支付意愿为94.16元/亩,其中,81.68%的农户选择以投钱为主,18.32%的农户选择以投劳为主。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同质性关系相比,异质性关系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家庭收入、政府投资、合作社参与情况、农户认知特征、户主文化程度等对农户支付意愿有不同影响;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规模、耕地面积、非农就业比率、政府投资、自然灾害严重程度等是影响农户支付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一些农村居民具有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行为却与之悖离,阻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程。基于外部性理论,从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两个维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利用太湖流域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个体感知与邻里关系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1)制度约束、社会规范均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可能性,但制度约束的效果优于社会规范。2)从影响路径看,个体感知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而邻里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发现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对不同年龄、学历的农村居民影响不同。文中研究为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公益林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省932个调查样本,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城镇居民公益林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72.32%的城镇居民愿意为公益林建设付费.性别、文化程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生态环境关注度和对公益林重要性的认识等因素对居民支付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住宅与森林的距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户外活动时间等因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户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体,在制定与实施水价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他们对水价的态度和承受能力.文中以黑河流域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为例,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利用条件估值法(CVM)评估了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支付意愿,通过列联表方法分析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的水价平均支付意愿为75.37元·亩-1;2)影响因素分析中,支付意愿与总播种面积、玉米播种面积、灌溉用水类型、家庭总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个体风险认知和所在区域7个因素显著相关(Approx.Sig<0.05);与灌溉方式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Approx.Sig< 0.1).研究结果证明,运用CVM评价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承受能力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可为水价改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关键.文中基于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822份农村居民调研样本数据,探究奖励、惩罚、物质和精神4种不同奖惩方式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和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村居民都已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但垃圾处理效果仍有待改善,且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管制方式仍以精...  相似文献   

8.
从主观认知视角出发,构建农户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认知与决策行为的形成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农户政策认知-行为决策逻辑路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农户政策认知-行为响应路径的整体表现为“初步认知→主观态度→参与意愿→行为决策”,且变量间存在正向影响,主观认识上依次反映信息加工的政策认识过程。2)初步认知、主观态度与参与意愿对行为决策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不高,以认知-行为四象限解释可能存在认知与行为悖离的表现。3)囿于人的认知与行为的复杂性,一方面,客观因素中家庭特征、文化观念、代际差异以及社会经济不可避免的成为影响土地政策认知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主观上政治信任、利益偏好、乡土情怀以及从众行为或多或少对农户政策认知与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切实影响政策执行与落实。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客的一手调查数据,文中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切入,融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中的核心变量,构建研究模型,系统解释了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研究表明:责任意识和社会规范正向影响航空旅行者进行环保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社会规范、行为态度、个人规范和行为控制均会提高航空旅行者的碳补偿支付意愿;行为态度在社会规范和碳补偿支付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分选择式条件估值法,对北京市居民就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其城郊居民的支付差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为:支付意愿均值5 a内每月每户为17.35~39.92元,占家庭月收入均值的0.30%~0.68%;工程受益方的总支付意愿现值低于工程总成本现值;影响“参与支付”决策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其中,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对远郊城区居民的影响更为显著;影响“支付水平”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收入和家庭人口;远郊城区居民的平均支付水平虽然低于中心城区居民,但城、郊居民支付水平占其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湖北省400户农户调查数据,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构建解释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决策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户对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的认知对二者都存在显著性影响;个人特征、外界推动力是影响农户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以上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有效措施将农户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游客的行为意愿对于低碳旅游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考察和游客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其低碳认知、意愿与行为,结果表明:(1)张家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水平和意愿程度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对低碳旅游的熟悉度和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与低碳旅游认知程度呈现显著相关,个人收入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2)仅24.49%的游客很熟悉低碳旅游,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传媒渠道是低碳旅游产品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3)游客对低碳旅游消费有一定的参与意愿,但让他参与碳补偿等具体行动时,低碳旅游意愿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利用鲁鄂冀皖四省1372份农户调研数据,基于MOA模型,通过对秸秆还田的考察探究了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原因。结果发现:(1)36.81%的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相悖离,且多表现为"有意愿而无行为",占比28.64%;(2)农民秸秆资源化的动机(3.76)>机会(3.38)>能力(2.71),三者的改进对于农民秸秆资源化意愿转化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3)机会的强化能够增强动机和能力在农民意愿向行为转化中的积极效应。据此,着重增强农民相应的个体能力并提升外部条件,以改进秸秆利用成本收益比,是推进农民秸秆资源化意愿付诸行动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的背景下,环境规制是否对新疆棉农的生产环境保护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环境规制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中效果是否显著?这些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对新疆重点植棉县的棉花种植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将环境规制分析归类为命令控制型、宣传教育型、经济激励型三种类型,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Probit双变...  相似文献   

15.
选取地处传统农区的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利用PRA评估方法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和分组比较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调查区域绝大部分农户有强烈的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所占比重达到了82.4%。对于参与耕地保护方式大部分农户倾向于选择合理施肥和施用农药、合理的耕作方式、利用新的生产技术等方式,农户对于耕地利用违法行为的认知度还不高。2)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差别较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区位条件较差、农户文化水平高、兼业程度较低、细碎化程度较低、对耕地多功能性认知程度较高的农户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和参与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   

16.
文中借鉴企业管理研究的非市场理念,根据团队2016年于张掖市的调查数据,以因子分析得出农民非市场环境感知量表,进一步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非市场环境感知与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通过信效度分析,表明量表内容有效可靠,通过主成分分析优化了量表的内容与结构,并将非市场环境感知具体划分为行政干预感知、地方文化关联感知和外部参与感知,进而分析了三个维度各自是如何影响土地流转意愿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解释和解决当前农地流转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比较了陕南、关中、陕北3个地区农村家庭的能源结构现状和能源消费意愿.结果表明:受自然地理与资源条件的影响,陕南、关中与陕北三个地区之间在农村家庭能源生产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陕南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处于能源阶梯的最低级,以传统生物质能、人畜力为主;关中地区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结构较为多元,处于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