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进中的甘肃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奶业起源可追溯到殷周以前,今敦煌、张掖等地羌人开始驯养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驯养和有计划地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成为奶业发展的独特群体。可以说,甘肃省奶业发展在经历了数千年洗礼,  相似文献   

2.
绚丽多姿的甘肃自然保护区甘肃地处祖国的大西北,位于黄土、蒙新和青藏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亚热带森林带、暖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干草原与荒漠带都有大小范围不同的分布。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蕴育了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而且造就了众多的奇山秀水。"陇上多名山,陇上多...  相似文献   

3.
甘肃草原生态及草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1草原和草产业在甘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类型区,草原是省内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屏障,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甘肃高原、祁连山地及省北部的漠、漠沿线一带.  相似文献   

4.
简讯十五则     
《野生动物》2005,26(4):27-28
三江源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青岛首次发现红嘴蓝鹊,加格达奇地区首次出现大群黑嘴鸥,丹东发现澳洲新式彩色旗标环志鸟,甘肃尕海湖候鸟数量大增,……  相似文献   

5.
从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24只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6只甘肃鼢鼠(M.cansus)、6只斯氏鼢鼠(M.smith)、3只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鼢鼠属凸颅鼢鼠亚属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9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3条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个体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认为,秦岭鼢鼠和斯氏鼢鼠遗传关系最近,并且与甘肃鼢鼠、高原鼢鼠关系接近;前4种鼢鼠与罗氏鼢鼠,中华鼢鼠和东北鼢鼠依次疏远;草原鼢鼠最早的分歧出来。  相似文献   

6.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为亚热带与温带气候,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地形狭长,从东南到西北长1655km,南北宽530km.地形多样复杂,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集黄土沟壑、戈壁绿洲、高原牧场、天然森林和人工植被于一体,特色各具.  相似文献   

7.
跨种扩增是微卫星DNA标记获取的快捷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筛选出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从已开发微卫星信息的鼹形鼠科和甘肃鼢鼠物种中进行了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及其通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7对微卫星位点中,只有54对进行了成功扩增,多态位点仅有9个,27个鼹形鼠科物种的微卫星在高原鼢鼠中并没有多态性,9个多态位点全来自于同属的甘肃鼢鼠。基于获得的9个多态位点,检测到高原鼢鼠的等位基因数在4~12,其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44,期望杂合度(He)为0.671,多态信息含量为0.551,研究为高原鼢鼠的微卫星标记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甘肃中牧山丹马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滩,地跨甘肃、青海两省六县,处于黑河水系和石羊河水系源头,全场总面积2192.54km2,属典型的高原农牧区,也是著名的养马基地,为亚洲第一大马场。  相似文献   

9.
<正>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也是一个靠天然草场放牧的传统畜牧业县,更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为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甘肃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拥有高山细毛羊、高原牦牛和祁连马鹿等传统优势畜种。全县天然草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地处黄士高原、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交汇处,兼有森林、草原、荒漠生态系统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之特点,自然生态条件极为复杂,各地水热状况差异很大,植被类型和分布极不平衡,在多种自然和社会因素影响下,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和良好的生产性能,以及顽强的生活力的畜禽品种。其形成历史悠久,遗传稳定可靠,而且种类之多在其它省区是少有的。为了实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把甘肃建成全国第一流的林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甘南蕨麻猪的生态分布及其生产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区的蕨麻猪,就其产地自然生态条件,产区范围,分布及蕨麻猪的生物特性,生产性能及放牧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甘南蕨麻猪是甘南雪域高原上一种珍贵的特殊猪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绵羊血液蛋白多态性是其生化多态的表现形式之一,实质上是绵羊种群适应多种生态环境的结果,研究家畜血液蛋白多态性在分析种群遗传结构,探讨品种起源与分化,合理利用杂交组合以及进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成为近年来遗传资源多样性和遗传标记研究的热点之一。甘肃高山细毛羊是在海拨2600米以上的高原草原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山型细毛羊新品种,但由于个体净毛鼍低,羊毛品质不理想,使得细毛羊澳化成为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低海拔地区笼养岩羊的饲养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海拔地区笼养岩羊的饲养和繁殖李淑玲王进军郑玉娟黄守华刘景臣付宝军董淑云(哈尔滨动物园150080)岩羊(Pseudoisnayaur)产于我国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内蒙等高山地带及中亚西亚高原。常年生活在海拔3600~5000m山草丰盛的地区,多...  相似文献   

14.
1格尔木市基本情况 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12.45万km^2,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市区平均海拔278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格尔木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藏铁路途经格尔木市并已全线贯通,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  相似文献   

15.
乐都县天然草地鼠虫害及毒草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乐都县天然草地鼠虫害及毒草调查,全县天然草地鼠类有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根田鼠,主要危害种为高原鼢鼠,发生危害面积7.74万hm2,其中,中、重度危害气54万hm2损失牧草4671.03万kg;蝗虫有鼓翅雏膝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白边痴蝗等7种,发生危害面积11.84万hm2,损失牧草403.59万kg;毒草危害以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兰花棘豆和狼毒为主,发生危害面积17.75万hm2,其中,中、重度危害6.49万hm2,减少牧草4473.63万kg。“三害”累计年损失牧草9548.22万kg,相当于6.54万个羊单位的饲草量。  相似文献   

16.
牦牛犊成活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犊成活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研究姚玉璧李富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甘肃合作747000)引言素有“高原之舟”美誉的牦牛,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畜种,占该区域各类牲畜的50%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青海...  相似文献   

17.
马麝(Moschus chrysogoster)属麝科、麝属。是麝属动物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国内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原山地,如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地,青藏高原是其分布中心。在宁夏,马麝仅分布于贺兰山(含西坡内蒙古自治区),这是马麝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缘。马麝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牦牛的传染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我国驯养饲牧牦牛的历史悠久,是牦牛的主产国,拥有的牦牛头数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85%以上,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的高原草地和高寒山地,与这些省区邻近的地带,亦有少量分布。牦牛是高原民族地区(主要是藏族地区)不可缺少的生活、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中国农牧过渡地带。全省有藏、回、裕固、蒙古、哈萨克等45个少数民族,他们素有牧养家畜的传统习惯。多样化的地貌,使甘肃省呈现出多样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黄土高原的旱作雨养农业,景泰黄灌区的灌溉农业,以及高寒山地农业,各自都有农牧结合的资源优势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贵谦 《中国蜂业》2010,61(3):47-47,49
一、甘肃蜂业发展的现状 1、蜜源植物丰富,蜂业发展前景广阔 甘肃位于祖国西北内陆的中纬度地区,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境内高原、山地、荒漠、丘陵、盆地等复杂地貌构成了多种生态环境,主要蜜源植物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且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并存,蜜源植物花期衔接好,泌蜜散粉植物非常丰富,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大蜜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