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人诗画与中国文人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其创造都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文人园林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诗画的理论,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借景抒情,抒发文人情怀。文章通过对宋代文人诗画与造园艺术融合的初探,对文人园林中产生的"诗画意境"剖析,从而产生对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即如何将古典园林中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营造融入现代造园中,继而产生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扬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分析,了解现代园林受传统中式园林意境的影响,弘扬"古为今用"的文化理念。应用现代的园林技术与传统园林意境的相结合,从而提高现代园林造景工艺中更人性化、更自然、更和谐的生活标准。  相似文献   

3.
《花卉》2015,(17)
云台花园自1995年建成后,屡获大奖。设计求新求异,强调个性,吸取国内外园林,特别是现代造园的艺术精华。巧妙融合了意大利台地园、古罗马柱廊园、英国自然风景园与加拿大花园的特色。花园浑然一体,唯美而浪漫,和谐而有气势,不愧为花城明珠。本文主要研究云台花园造园的精华所在,以及如何融合西方各国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4.
马玛骞  林海 《现代园艺》2023,(16):135-137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生命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以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为出发点,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景观的和谐统一,追求情境交融的意境表达。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包括叠山理水、植物搭配、建筑升华和空间营造等,其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对世界园林建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造园手法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使古典园林造园要素更好地融入现代园林设计中,为现代园林建造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仙境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意境作为仙境文化由被动欣赏转向主动表达的载体,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造园家通过空间构建、造园要素和原风景引用等手段精心营造的对象。通过分析中国仙境文化及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的意境表达,提取仙境文化意境要素,获取仙境文化意境要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表达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造园历来注重植物景观设计,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一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四大要素,可见植物素材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意境美,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为了推动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造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园林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影响,意境的营造可以说是山水画家们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而诗情画意也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是园林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与空间意象研究文献为线索,回顾了现代经典文献,说明其当下的学术活力;撷取了设计方法层面传统园林"意象"研究文献、西方空间理论的类型学方法文献、城市设计理论文献以及诗词意境结合园林的研究文献,目的在于寻求传统与现代造园方法的契合点,实现设计层面的继承与创新。关于传统经典文献,希望在理论研究层面有新的发现,推动造园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园林既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的本土特征,又要借鉴世界各国园林文化的艺术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意义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园林理念。这就需要站在中国园林的"意境"高度,对世界各国园林的创新特色进行认真梳理,既要进行东西亚的线性比较,又要进行中西方的面体比照,还不能忽视非洲和美洲的零星点缀。在灿烂辉煌的世界造园艺术成就对比分析中,探索每个时代造园特色。寄希望于创新《中外园林史》的教学改革,使中国园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呈现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园林主要是由建筑、植物、道路结合自然环境,从而营造适合人居的和谐环境。中国古典园林主要以自然山水为景观骨干从而构建山水园林。主要分析了园林景观的概念,进而剖析中国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及其造园原理,提出中国传统园林主要有"中和""气韵"以及"意境"3种审美形态,并具有深远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园林美学在苏州留园园林中的运用,并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塑造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小强 《花卉》2017,(20):70-71
中国诗词早在西周初期便以初具雏形,随着历史文明进程,到汉朝初期已成型诞生《诗经》,中国园林形成相比较晚,在秦汉才形成,中国园林与诗文之间存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谈到中国园林,总免不了要谈中国诗词。二者相互促进。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负有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园林艺术。文人骚客,寄情山水,其所造园充满文化气息及特色。以诗词意境为主题发挥想象,进行造园,园中有诗词,诗词中有景,达到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写实的艺术升华。园与诗文合二为一。诗词意境之美,美轮美奂;运用诗词意境为主题造园,达到景中有诗,诗中有景。妙不可言,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无需赘言,中国园林与中国诗词,相互交织,水乳交融。探究中国园林,中国诗文是引子,从中国诗词入手,独辟蹊径先究其源,再求本体。许多疑问便水到渠成。余之浅析,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读西山森林公园景区中应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借景理法所体现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传统造园意境,指出中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应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表现手法,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造园技术实现自然与人造景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园林拥有享誉海内外的独特名声和历史地位,在世界的园林发展史中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十笏园的出现则将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的差异进行了融合,本文通过对十笏园历史来由的剖析和空间布局及造园特色的研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设计出符合现代理念又不失本土特色的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4.
周亚玮 《现代园艺》2015,(6):123-124
传统园林有其价值,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园林的兴起与发展,也正在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这既需要秉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和现代这两大课题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面临着融合与协调。下面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试从各类造园要素出发来探讨现代造园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同时所运用的新的手法。  相似文献   

15.
林恬逸  郑月宁 《现代园艺》2014,(10):138-138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曹雪芹在这部文学巨作中,利用自己在文化和艺术上的修养和造诣,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纸上园林——大观园。虽然大观园是想象中的园林,但文学作品都是基于现实原型创作,大观园充分吸收了清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本文从历史背景、造园要素、文化意境3方面解读大观园的造园艺术,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与表征与西方园林、中东园林迥然不同。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对世界造园史有深刻影响。其发展历程深深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以胶州李哥庄镇街角广场为例,浅析传统造园手法是如何通过华夏文化这根纽带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7.
于婷婷 《现代园艺》2014,(24):127-128
中国的园林艺术容纳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追求意境美为核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无论是造园历史,还是造园艺术,都堪为是世界艺术经典,因此,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是人造的空间艺术,在所创造的景观区域内,以地形为基础,以建筑和道路格局为骨架,按照园林设计思想,将山石、植物和水体相互交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形成相对于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园林空间内,就会在园林设计者空间观念的感染下感受到心境的放松。本论文针对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特别是私家园林,其精湛的空间营造手法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园林空间的基础上,从空间渗透、空间对比及意境营造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旨在反映造园手法的规律特征,增加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解,探讨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局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昆明寺庙园林的形成及发展,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昆明圆通寺为例,根据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院落布局、空间处理、意境表达3方面对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花卉》2019,(22)
中国的园林艺术相同于中国的写意诗画,均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而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即充满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追求意境,而谈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就不能不提及诗画,这是因为一直以来,中国古典园林均和诗画关系密切,园林意境首先就从中国古典诗画的意境中而来。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所学,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诗画对中国园林产生的深刻影响,希望能为大家深刻了解中国园林艺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