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康复组)47例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组(简称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此外,康复组实施了以早期强化康复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每例患者在入院时和1个月后分别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ADL评分分别为(41.5±12.4)、(44.8±11.8),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ADL评分比入院时均明显增加,差值分别为(27.1±10.8)和(19.6±9.3),以康复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将67例脑卒中患者(包括32例脑出血和35例脑梗死)随机分为康复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及随意功能锻炼,康复组则在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ESSS评分相似,入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1个月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且以康复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两组出院后的QLI评分均比入院2周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或<0.01),且康复组在患者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评分比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6例及对照组60例。两组人院后即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组病后3d即辅以患肢康复训练,对照组则病后2周才作患肢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肢功能和Barthel指数都明显改善和提高,但康复组比对照组改善或提高得更为显著(P〈0.001或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出血患者患肢功能及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量化康复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FM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ADL、FMA和SF-36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3个月后两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上升,且以观察组更显著(均P<0.01)。结论量化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段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组进行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短期康复效果、康复后躯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1)康复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干预组的短期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Hc=4.547,P〈0.05);(3)干预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和ADL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4)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五项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能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康复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并发症及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DL。结果康复组ADL量表有显著性改善(x2=4.16,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组39例(简称康复组)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组39例(简称对照组) ;用洼田氏咽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为观察标准,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此外,康复组施行了以早期强化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结果:按洼田氏饮水试验,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障碍程度之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训练4周后,康复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5 )。按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康复组训练4周后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 5、9、3、2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5、10、9、5例,康复组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H c=6 .32 3,P<0 .0 5 )。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我院36例患者分为卒中单元早期康复组(观察组,n=18)和普通病房对照组(n=18),治疗前后3个月两组进行巴塞尔指数(BI)及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患者BI和KPS均有进步,但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I及KPS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有33例(55.0%)发生肩手综合征,观察组有13例(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水肿及关节活动度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积分和Ba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良肢位摆放能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可提高患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脑血流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7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8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康复组和对照规组在入院早期均按脑梗死常规处理,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经康复师评价后采用作业训练康复治疗。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D)。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康复组与健康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组较治疗前增加(P0.01),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仍降低(P0.05)。结论:作业训练能够增加脑梗死患者损害区的脑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TCD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202-203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对对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60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压力管理干预,分住院期和出院恢复期两阶段进行。采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对干预前、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3个月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会活动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早期(出血7h以内)、早期(出血7~72h)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超早期、早期手术治疗中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超早期组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Ⅲ级87例(80.6%)、早期组Ⅰ~Ⅲ级39例(50.0%),超早期组有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者24例(22.2%)、早期组有39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12例(11.1%)、死亡6例(5.6%),早期组术后再出血8例(10.3%)、死亡9例(1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出院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在出院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常规社区护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用规范的早期康复护理。3个月后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合神经功能缺损分析法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早期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规范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治疗在病程的第l一7d开始,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8d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4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使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4周时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2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元护理(主要以恢复神经功能量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效果。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于病情稳定之日即施行卒中单元康复护理,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康复效果和AD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基本控制3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对照组基本控制、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的病例分别为20、4、11、15、0例;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8.587,P〈0.01)。两组护理后的ADL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AD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治疗中应用高压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GC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语言、注意力和计算力等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外伤治疗中应用高压氧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慢性腰椎病疼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76例慢性腰椎病疼痛患者随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正骨手法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的痊愈和显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5.8%;治疗3、6个月后,康复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9.5%和3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和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采用针刺、手法正骨加太极拳运动治疗慢性腰椎病疼痛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给予出院后中风患者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探讨该护理方法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脂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1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脂指标。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出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血脂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全程康复护理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1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全程康复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无较大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较大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脑卒中住院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护理,可在保证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前提下提升其生活能力,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