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1996年设置的常绿阔叶林调查样地上,对江西省信丰县金盆山林区现存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类型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和黧蒴栲林进行连续调查,2009年底对其生物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和黧蒴栲林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360.8、428.0、397.7、195.0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首次报道福建省永安市持续遭受严重冻害的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特征,为研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由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丝栗栲天然林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将每块样地分割成4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进行每木调查并在每块样地内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样方进行灌木层调查,同时,在每块样地的中心各设置1个4 m×4 m的草本层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采用重要值、常用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和主要测树因子分析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林分生长等林分特征。【结果】由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株数密度和蓄积量分别为5.1 cm、6.8 m、6 350株·hm-2和47.70 m3·hm-2;林木高径比为43~393,平均高径比为146;直径和树高结构表现出异龄林特征;林分内实生和萌生林木的株数占比分别为84.78%和15.22%,邓恩桉以枯立木或枯倒木的形式存在,枯立木密度为550株·hm-2。乔木层有51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20、0.74和0.11;乔木层内乔木和灌木分别有38和13种,重要值分别为87.32%和12.78%;乔木层内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有30和21种,重要值分别为57.93%和42.07%;乔木层内常绿阔叶乔木的株数和树种数均较落叶阔叶乔木多;乔木层内丝栗栲为优势种,重要值为24.41%,其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均为层内最大。灌木层有21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68、0.84和0.10;灌木层内乔木和灌木分别有15和6种,乔木树种的株数占比(47.68%)小于灌木树种(52.32%),但其重要值(53.91%)高于灌木树种(46.09%);灌木层内常绿树种的树种数及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均高于落叶树种;灌木层所有树种中,细枝柃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均最大。与相近年龄的人促丝栗栲林相比,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特征与相近年龄的人促丝栗栲林已无本质区别,属较为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中均有不少珍贵或高价值用材树种。【结论】邓恩桉人工林已经成功转型为树种多样性丰富、异龄林特征明显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该丝栗栲天然林具有较高的郁闭度、株数密度、林木高径比和蓄积量,林分特征与相近年龄的人促丝栗栲林已无本质区别,属较为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是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天然阔叶林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贮藏方法、催芽处理进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发芽试验,并对11个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进行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检验和发芽试验,探讨丝栗栲种子催芽、贮藏技术及发芽率与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沙藏可最大限度的保持丝栗栲种子活性,越冬后种子发芽率与新鲜种子相比,发芽率仅下降1.2%,但种子发芽周期比新鲜种子增长了将近一周。(2)用冷水浸泡24h丝栗栲种子发芽率达95.0%,比未催芽处理提高5.0%,还可缩短种子发芽周期将近3~4d。(3)丝栗栲种子的发芽率与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含水量是影响丝栗栲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贮种选种中,含水量的控制十分关键。本研究解决了丝栗栲种子越冬贮藏、催芽处理等关键技术,可为丝栗栲育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川西南山地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水分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年降水量分别为1 067.95 mm和1 371.73 mm,年降水量的90%以上集中在6月~10月的雨季和夏秋季节;(2)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蒸发量为1 280 mm和1 089.75 mm,春夏蒸发占年蒸发量的65%和66%,旱季蒸发占年蒸发量的58%和61%,4月~6月是蒸发旺季,其次是7月~8月;(3)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水分盈余量分别为43.6 mm和481.95 mm,均存在季节性水分匮缺期,7月~10月、夏秋季节和雨季均是水分盈余期,其余为水分匮缺期;(4)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干燥度分别为1.205和0.8,表明该地区分别为半湿润和湿润性气候,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7月~10月、雨季和夏秋季节气候湿润,其余时期为半湿润或干旱气候;(5)干性森林在年降水量和水分盈余量上高于干热河谷,在年可能蒸发量和干燥度上明显低于干热河谷,这种差异还体现在水分参数的月分配、四季分配、旱雨季分配上;(6)干热河谷湿润程度差于干性森林,干热河谷植被和干性森林对各自水分收支状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7)封山育林需要注意旱季防火,人工促进还需要考虑土壤水分平衡规律和适地适树,进行"适度"造林。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丝栗栲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丝栗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丝栗栲叶片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较适合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产率高,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比值在1.8左右;而尿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低,柠檬酸钠法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得到丝栗栲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基因组DNA,产率分别为177.3、167.1、242.0和156.7μg/g。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不同组织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昌县属于季风高原气候类型,夏秋季降雨量大,雨日多,暖温湿润;冬春降雨极少,地面蒸发强烈,干燥温暖,年温差较小,四季不明显,干旱季分明。年均温17.1℃,最热月均温22.7℃,最冷月均温9.5℃,年积温为5350℃,绝对最低温为-3.4℃;年降雨量1040毫米均集中于5—10月的雨季,年日照时数2421小时,土壤为酸性红壤。1977年起先后引种了北京杨、箭杆杨、沙兰杨。  相似文献   

7.
选用元阳县新街镇1958~1996年的降雨量和蒸发量数据资料,收集哈尼梯田核心区主要河流的产水模数,运用距平分析等方法对梯田核心区水文要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元阳梯田核心区降雨、蒸发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6.50%以上,蒸发量主要集中在3~8月,占全年蒸发量的62.96%以上,计算得出干旱指数为0.768 9,产水模数为63.94万m3/k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沿着海拔梯度探究郭岩山丝栗栲天然林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揭示气候变化对中国中亚热带中低海拔小跨度梯度下丝栗栲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郭岩山自然保护区海拔500~900 m梯度下丝栗栲天然林分的表层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土壤细菌α多样性并没有呈现明显的海拔分布格局,而真菌的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与大跨度海拔梯度的研究存在差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群落的3个主要菌门,norank_f_norank_o_subgroup_2、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是细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真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门,Russula、Lactifluus是真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属,说明了小跨度的海拔...  相似文献   

9.
米槠等8个阔叶树种造林生长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贤溪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44-46,57
对米槠等8个阔叶树种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树种3年生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闽粤栲和米槠最好,与杉木相当,达2 5m左右,其次为拉氏栲和木荚红豆树;8年生幼林材积生长量也以米槠(44 8m3·hm-2)和闽粤栲(42 2m3·hm-2)为最好,其次是丝栗栲(28 7m3·hm-2)和拉氏栲(28 1m3·hm-2)。从适应性和生长量的角度来看,参试树种的大小排序为米槠、闽粤栲>丝栗栲、拉氏栲>深山含笑、木荚红豆树、细叶香桂>少叶黄杞。其中米槠、闽粤栲、丝栗栲和拉氏栲等4个树种适宜做为优质阔叶用材树种进一步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东北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样地35块,调查分析该区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和林分生物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丝栗栲和石栎单株平均生物量为88.52 kg和132.52 kg。甜槠单株生物量在胸径25 cm时,增长平缓;胸径25~30 cm之间增长迅速;30~35 cm之间,生长速度放缓。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过程,这一生长过程也表现在木荷上,转折点分别为胸径15 cm和20 cm阶段。(2)德兴常绿阔叶林主要是甜槠林、丝栗栲林、木荷林及石栎林,其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20.56 t/hm~2(不含地下生物量),284.23 t/hm~2、256.59 t/hm~2和385.47 t/hm~2。(3)甜槠、丝栗栲、石栎和木荷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8.22 t/hm~2(不含乔木层根部生物量)、295.73 t/hm~2、410.46 t/hm~2和264.39 t/hm~2。  相似文献   

11.
红眼玛弄蝶以幼虫在观赏竹上缀叶为虫苞,在苞在取食竹叶,幼虫5龄。在广东1a5代,越冬幼虫于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中旬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从第1代起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下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8月下旬到9月下旬,10月下旬到翌年4月下旬,各代成虫发生期从第1代起分别为4月底到5月中下旬,6月中旬到7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8月中旬到9月中旬,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各代各虫态有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报道我国葛藤上的叶蝉种类,共有11亚科40属50种,其中含3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5中国新记录种,建立1新组合种,并对折板叶蝉属Paradaevicephalus Ishilhara的属征进行了厘订。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四川核桃栽培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四川核桃生长发育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均温、≥10℃积温、年极端低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通过对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适宜性综合分析,结合四川核桃主产区气候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得出全省核桃主要适宜的生态指标为,海拔400~2 800 m、土壤pH值5.5~8.5、土层厚度≥60 cm、≥10℃积温3 000 ~6 500℃,年平均气温9~18℃、年极端低温≥- 15℃、年降水量400~1 200 mm、年日照时数≥1 300h、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28℃.由此将四川划分为四川盆地北缘、东北缘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高山峡谷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南山地泡核桃中心栽培区,四川盆地中部核桃、泡核桃一般栽培区4个栽培区,对各区域核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为四川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INFLUENCE OF WEATHER ON THE FREQUENCY OF BEECH MAST YEARS IN ENGLAN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TTHEWS  J. D. 《Forestry》1955,28(2):107-116
Records are collected of beech masts (Fagus sylvatica L.) forthe period 1921–50 and these records are compared in atable with the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sunshine figures ofthe 5 months, May to September, of the preceding summer. Itis shown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ize of mast and (i) July air temperature and (ii) July sunshine.Other factors affecting mast are considered and in particularthe damaging effect of spring frosts to the flowers of beech.  相似文献   

15.
章古台沙地降水变化及干燥度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章古台地区1983—2010年间气象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章古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69.4 mm,最大值689.2 mm,最小值285.9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7月最高。降水量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子,是当地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28年来,章古台地区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区间16.7~43.1,平均值28.2;Kira干燥度指数区间2.8~7.1,平均值4.6;谢氏干燥度指数区间0.8~2.1,平均值1.3;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和Kira干燥度指数有降低趋势,谢氏干燥度指数有升高趋势,当地气候有变干旱、变恶劣的趋势。根据3种干燥度表达值,章古台地区是典型的亚湿润干旱区,半湿润成分偏多,半干旱成分偏少。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修复应向草甸草原、森林草原、疏林草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Brownbearisanen~redspecies.ThereisverylowwiahonOfbroWnbearsinthefie1d.Theanificialbredngincaghvitybecon1esaveryimPOrtantaPProachtoiareasethenumberofbearsandtorecoverwildbearresources.ThempseofthisstUdyistoProvidebasicbouSeAninfOnnationfOrthesu…  相似文献   

17.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及生物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枫杨全分布区内收集的55个种源为试材进行苗期试验。在北亚热带地区,枫杨的高生长季节约为8个月,即3月至8月底。7月为其生长高峰,净生长量占整个生长季生长量的37.72%,6月与8月、5月与9月的净高生长量相差无几,分别占22%-25%以及8%-10%,民苗高净生长节律主要受气温因子的影响,而与雨量关系不大。枫杨高生长种源间差异表现在7-9月,5个生长最快与5个生长最慢种源组间的月均相差在15cm以上。7月可以作为速生种源苗期初步选择的时期,以各月苗高净生长量、年度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分别构建2 生物量预测模型,2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潜力,其中以各月苗高净生长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能提前3个月左右建模。  相似文献   

18.
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在长序榆苗高生长期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序榆苗高净生长量为样本 ,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长序榆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 4个时期 :出苗期为 4月 13日~ 5月 1日 ,生长初期为 5月 2日~ 8月 1日 ,生长盛期为 8月 2日~ 10月 2 1日 ,生长后期为 10月 2 2日~ 12月 1日。生长盛期时间较短 ,但生长量却占总生长量的 74 19% ,保证生长盛期有充足的水肥条件和延长生长盛期的时间是提高生长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Xu Li  Li Li  Yang Xiujuan 《林业研究》1997,8(2):115-116
From 1991 to 1992, we observed behavior of 7 brown bears (5 females, 2 males) in mating seas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estrus of brown bears was mainly from May to July. The oestrus of most individuals occurred at the end of May and the beginning of June.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oestrus among individuals. Average duration of the oestrus was 30.8 days (16–50 days). The mating behavior was mainly observed during 8.00–9.00 a.m., and 15.00–16.00 p.m., Rest and sleep were the next behavior after mating for most bears, especially for male bears. All bears had poor appetite. The pattern and process of a successful mating was that a male bear approached a female, smelled the pudendum of the female, climbed on female hip, mated, parted and rested. Oestrus females approached males sometimes. (Responsible Editor: Sun Yueqi)  相似文献   

20.
强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强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近年来发现为害油松的国内新纪录种,1998年在山西省阳城、沁水等首次发现,此后在全省各地爆发成灾。该虫在榆次市、太岳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也有少数以2龄-3龄幼虫或蛹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大量出孔扬飞,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为化蛹盛期,9月上旬为子代成虫羽化盛期。越冬老熟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化蛹,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