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55年来策勒绿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调控耕地动态.研究利用策勒绿洲1949~2004年长序列耕地统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 分析了策勒绿洲55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策勒绿洲55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洲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持续减少,而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农业科技进步是引起策勒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对干旱绿洲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变化记录评估、适应和对策研究的必要性,以期为绿洲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控、治理与改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及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绿洲农业是依靠灌溉发展起来的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共同特点是春、秋季供水紧张,夏季相对富裕;但种植业产业结构上用水又集中在春季,水的利用矛盾重重。本文分析新疆策勒绿洲近50年农业统计资料,结合课题组调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在充分分析干旱区绿洲农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用资源最优分配模型和线性优化模型方法,提出了绿洲农业结构、作物布局和水资源利用最佳方案,为干旱区绿洲水资源合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绿洲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剖析了目前绿洲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指出绿洲干旱缺水、人地关系失调、绿洲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致使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土壤盐渍化、绿洲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 ,直接危及绿洲的生存。为此 ,提出了加强绿洲建设 ,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保护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其中能否建立起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民勤绿洲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民勤地区的生态补偿现状,对优化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西古浪县沙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媛艳 《农学学报》2011,1(9):41-48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勤沙漠绿洲小尾寒羊产业化生产技术,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了沙区节粮型畜牧业.在民勤沙漠绿洲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分析了民勤沙区发展小尾寒羊的现状、潜力及如何发挥小尾寒羊优良遗传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状况的科学考察,特别是民勤绿洲荒漠化历史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民勤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水资源、生态植被、风沙危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生态移民、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四大片”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水土流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也是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它不仅关系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危,而且影响着整个长江干流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农业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土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62%是荒漠,生态与环境极其脆弱、由于近几年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新疆土地范围内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在生态上由于土地退化造成生态的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及各类生态系统抵御和调控灾害的能力的下降、农民贫困程度加深。在这种背景下、GEF-OP12项目的启动对新疆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方面项目资金可以有力支持新疆防治土地退化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理生态问题的先进方法和全新理念[1]。新疆GEF土地退化防治网以新疆土地退化信息资源为基础,专题研究成果为推广、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为重点。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法为手段,建设新疆土地退化防治网络平台,发布新疆土地退化检测评价信息,收集完善更新新疆土地退化防治元数据库,建立网上发布系统平台,为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疆草地退化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也是一种可更新的再生性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功能和价值。新疆属干旱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草地在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新疆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从新疆草地退化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新疆草地退化中自然和人为2方面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陆地干旱地区新疆自然生态主要为草原生态和荒漠生态以及河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以水利为主体的人工绿洲生态建造速度快于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干旱区新疆过去那种只注重工程经济效益忽略自然环境水利发展观面临挑战,本文基于生态水利理念,结合干旱区新疆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就注重水利生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水利与河流共生系统、把握生态水利系统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对贫困的消除、人口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城市化发展滞后是南疆人口脱贫缓慢、人口素质较低、生态环境难以改善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在探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多年实地调研资料为主,提出加强南疆生态城市建设和培育一批特色中心城市等城市化发展的新模式来解决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疆和田地区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特殊性,运用市场代替法、直接市场法、土地价值法、支付意愿法对该地区沙漠化带来的各种损失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新疆和田地区每年总损失共计14.47亿元.该地区的沙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牧业减产;生态环境及生存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给和田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最后,为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更好的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指明了方向,将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耕地后备资源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土地开发程度较低,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耦合模型探究新疆耕地后备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新疆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各地州生态环境指数整体偏低,大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地区属于中、重度失调发展类型。昌吉、阿勒泰、塔城地区耦合程度较好。针对新疆特殊的地域类型和巨大的生态压力,提出在开发前要重点评估资源开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国内外生境划分对草原生态建设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疆草地资源现状,提出了划分生态地境及合理利用草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退化、效益低下是当前新疆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牧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建设、牧民生产方式转变、社会稳定需要等6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新疆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干旱荒漠区污水灌溉山地园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污水灌溉区为例,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干旱荒漠区山地园林污灌区土壤中的6种土壤养分指标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6种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8.34%~39.68%之间,全N、全P、速效P服从正态分布,全K、速效N、速效K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所有养分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都在25%以下,说明结构性因素控制这些养分的含量分布,导致样点之间的空间自相关作用强.土壤养分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19.1~116.7 m.因为灌溉污水的影响,强矿化作用使得全N、速效N在质地粗轻的山坡含量较高,而氨挥发则造成全N、速效N在质地细重的谷地含量较低,偏弱碱性的污水加剧了 P的固定,使研究区内全P、速效P含最整体偏低,但同时偏弱碱性的污水促进了K的释放,使速效K含量明显提高.污灌能促进速效养分的释放,使养分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评价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并采用ESDA方法定量研究矿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以高风险区域为核心,由高到低呈环形包围特征.其中,高风险主要分布在矿业生产及城市生活区域,以土地破坏、压占及城市建设为主要风险来源;中等风险主要分布于自然、半自然功能区,以城市生活与农业生产为主要风险来源;低风险区域以林地、荒草地等植被覆盖区域为主,但大面积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导致该区域生态基底较差、环境脆弱,加之露天煤矿作业频繁,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堪忧.同时,不同功能区的风险高低排序(人工区>半自然区>自然区)特征符合常规的区域生态风险等级差异规律.此外,基于ESDA分析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其空间自相关性高达0.7521,风险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而对比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景观干扰度是高、低风险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景观脆弱度则是中等风险区域的驱动因子;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对矿区环境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