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小艳  倪畅  刘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5):130-133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当地主栽的黄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设施大棚试验,比较夏季高温闷棚、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和“夏季高温闷棚+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综合防治3种方法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物理和生物综合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5.17%。试验结果可为宿迁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绿色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东莘县温室蔬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给农民带来高的经济收益的同时,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危害也日益严重,制约了温室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了根结线虫发生与危害特点、生活规律,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线虫必克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线虫必克是由云南陆良酶制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5亿个孢子/克厚孢轮枝菌微粒剂,主要的有效成分是厚孢轮枝菌孢子,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厚孢轮枝菌孢子在作物根系周围土壤中萌发,产生菌丝作用于根结线虫雌虫和卵,使线虫死亡,虫卵不能孵化。登记用于烟草防治根结线虫。据江苏省东海县植保站试验,该药对黄瓜根结线虫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发生调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到2月,对济南市、青州市和淄博市3个地区的123个保护地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种植年限、种植作物、施肥、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和采用的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等内容。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1月1日,种植5年的保护地所占比例最大为23.6%,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发病率为63.4%,番茄等易感作物的种植面积高达78.0%;种植1~5年的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害发生较低且稳定,6年以上的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并且存在较大差异。施用有机肥料利于提高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生产中常用化学药剂防治根结线虫病,其他方法如轮作,高温闷棚(石灰氮)等,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Sr18生物杀线虫制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生防菌株Sr18研制的生物杀线虫剂,于2003—2004年在山东省济南的日光节能温室内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工程及生化分离手段制得的生物杀线剂1,2,3号均有显著的抗线虫括性,其中以2号浓缩水剂效果最为显著,可明显降低土壤内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数量,虫口减退率94.68%,收获期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高达80.27%,显著高于对照化学药剂益舒丰(65.84%)和生物药剂灭虫灵(52.44%)。另外,该制剂还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杀线剂2号处理区的平均株高和单株鲜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增长16.32%和20.43%;杀线剂2号的黄瓜增产率为28.28%,优于益舒丰(19.8%)和灭虫灵(17.43%)处理。  相似文献   

6.
根结线虫病是马铃薯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根结线虫病的农艺防治措施,本文开展了品种抗性评价、稻、薯轮作和土壤淹水下的线虫消减动态研究。抗性评价试验表明, 18个品种(系)中没有筛选到同时抗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材料,品系1002-1和品种丽薯6号相对抗性较好,青薯9号和合作88相对敏感。马铃薯根结线虫发病土壤中可同时检测到卵、幼虫和成虫等不同形态。水旱轮作试验表明,经一茬水稻栽培可使土壤中根结线虫虫态完全消失,再种植马铃薯也不再发生根结线虫病,且马铃薯有效产量显著提高,青薯9号、合作88和丽薯6号的单株有效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50.5%、43.7%和26.0%,差异均极显著, 1002-1单株有效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稻、薯轮作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探索水旱轮作的防治机制,观察了土壤淹水进程中各种虫态消减动态。结果表明,在淹水过程中,根结线虫的卵、幼虫和成虫不同虫态此消彼长,要淹水60 d以上,土壤中才检测不到所有形态虫体。水早轮作中水稻生长期淹水时间足够长,满足防治线虫的淹水条件。因此结合抗病品种选用进行稻、薯轮作是防治马铃薯根结线虫病既绿色环保又可持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发现目前鲁西北区保护地蔬菜上发生为害的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占90%以上,引起多种蔬菜根结线虫病.相当感病或高度感病的蔬菜有黄瓜、茄子、番茄、西葫芦、西瓜、菜豆,在同一棚内连作高度感病蔬菜,株发病率可高达80%~100%,病根结指数大于40,造成减产30%~40%.采用阿维菌素乳油连续2年上、下茬4次施药,防治效果可达92.38%.  相似文献   

8.
Sr18真菌代谢物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Sr18真菌的代谢物在保护地(大棚)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28d取样调查,植株高度较对照增加14.5%,证实该菌代谢物对番茄植株无毒害作用;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侵染幼虫的数量,线虫减退率为68.2%。收获末期调查,Sr18菌液处理的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46-5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并可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增产率为61.72%。  相似文献   

9.
<正> 蔬菜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病害。各地普遍发生,蔬菜被害后,不仅直接影响生长发育,降低品质,且可通过根结线虫为害,加剧镰刀菌枯萎病等病发生。寄主范围较广,可发生于黄瓜、冬瓜、番茄、茄子、莴苣、胡萝卜、白菜以及豆科蔬菜等多种蔬菜的  相似文献   

10.
瓜菜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难题,其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将对大路菜如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芹菜等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可使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将会成为瓜菜产区的重要制约因素,将严重影响设施瓜菜生产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研究根结线虫的发生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根结线虫大规模暴发影响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哈茨木霉菌株TRI2的鉴定及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生产上更好的防治根结线虫病害,同时为新型、高效的生物杀线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tef1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木霉菌株TRI2为哈茨木霉,测定了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作用,并进行了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TRI2发酵液在48 h时可以100%杀死根结线虫,在盆栽试验中使黄瓜根结减退率达到63.5%,在田间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2.2%,且在田间与阿维菌素具有相似的防治效果。菌株TRI2的鉴定及防治效果的确定为研究其生防机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谢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57-461
为明确笔者实验室研制的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修复剂对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污染的温室番茄土壤的修复效果,该文用浅盘法分离土壤中线虫,鉴定并记录各处理及清水对照的线虫数量、根系根结率。结果显示:在5种稀释倍数中,稀释125倍的土壤修复剂每株、每次施用500ml最能有效地抑制根结线虫,种群数量可控制在30 individuals·100ml-1 soil以下,并使根系的根结率减少至40%以下,同时能促进有益的小杆线虫(Rhabditis (Oscheius) spp.)种群扩增(388 indi.·100ml-1 soil)。研究结果还显示每25d施用一次土壤修复剂可以较有效地修复被根结线虫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外源壳聚糖(CTS)和水杨酸(SA)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的诱抗效果,以及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以黄瓜为材料,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CTS)和SA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的卵块形成抑制率、病情指数及防效和黄瓜产量的影响。不同浓度CTS和SA均对黄瓜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防效,且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田间试验喷施叶面处理和灌根处理中均以150 mg/L SA与100 mg/L CTS混合处理防效最佳,且灌根处理优于喷雾叶面处理,防效达44.55%,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27.3%。150 mg/L SA与100 mg/L CTS混合灌根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防效与增产作用,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温室黄瓜不同水分处理植株的生长、蒸腾以及光合特性的观测和分析,得出:根际含水量为80%~90%时植株的生长状态、光合特性、根系吸水速率以及产量均为最大,说明此含水量水平为温室黄瓜生长期的最优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使最终产量降低。另外试验观测还发现,水分过量不仅使植株生长发育迟缓,产量水平降低,可能还是诱发根结线虫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物轮作种植在中国应用历史悠久,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栽培目的的轮作模式研究一直处于探索中。笔者以轮作在土壤生态学方面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着手,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多种轮作模式下土壤线虫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研究,讨论轮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对两者的影响以及在团聚体中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的关系。从宏观及微观空间尺度下分析两者在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相互作用,根据其互作效应探究微生物、线虫对土壤环境的指示作用,以此来达到合理轮作、培肥土壤、作物可持续稳产高产的目的,使得农田土壤状况向着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掌握白芷根结线虫发生及危害规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4年,对南川白芷种植地进行根结线虫病调查;不同时期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白芷根结线虫病病株和病土,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结线虫。结果表明,白芷根结线虫在粘土中发病较壤土、砂土、砂壤土轻;连作地发病较间作和轮作严重;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密度由1月的71条/1000 g干土增加到10月的1615条/1000 g干土;根结线虫的土层分布调查发现,3月为根结线虫发病高峰期,水平分布根结线虫种群数量向白芷根部集中,而垂直分布根结线虫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昌平连作多年的草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田间试验,以夏季闲置为对照,选用草莓与水稻轮作和氯化苦消毒两种农业措施,研究其对草莓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温室草莓土壤连作障碍,筛选出适宜的农业措施。结果表明:与夏季闲置相比,草莓-水稻轮作后,表层土壤(0~20 cm)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其中pH提高3.18%,铵态氮含量增加44.3%,盐分积累降低33%,硝态氮降低21.23%;同时土壤脲酶活性提高6.1%、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23.4%;此外土壤细菌数量增加9.86%,细菌/真菌比值提高1倍,促进菌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有效降低土传病害发生。而草莓-氯化苦消毒,可有效杀灭96.7%真菌,防止土传病害发生,但对酶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他菌群也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影响土壤生态平衡。因此,草莓与水稻轮作作为一种非化学土壤消毒方法,在改良土壤、连作地土传病原菌的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力,为实现连作草莓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