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正>饲养公鹿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获得高产、优质的鹿茸和种用价值高的种鹿,因此,必须依据公鹿的生物学特征、各生产期营养需要、体质状况等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一、公鹿生产时期的划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公鹿的生理活动和生产性能是随不同季节而变化的,为了提高鹿的生产力,便于生产管理,根据公鹿的生产情况,可以将它的生产期划分为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配种恢复期这四个时期。一般把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称之为  相似文献   

2.
1、公鹿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公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从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正处于寒冬季节,鹿既不配种也不生茸,处于非生产季节。鹿由于配种期体能的消耗及季节性体重下降,体质相对较弱,在越冬期采食量增加,体质也恢复很快。对老弱病残鹿,应增加营养,同时在生茸前期增加营养也可提前脱盘,为生茸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1、公鹿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公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从11月上旬到第2年3月下旬,正处于寒冬季节,鹿既不配种也不生茸,处于非生产季节.鹿由于配种期体能的消耗及季节性体重下降,体质相对较弱,在越冬期采食量增加,体质也恢复很快.对老弱病残鹿,应考虑增加营养,同时在生茸前期增加营养也可提前脱盘,为生茸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公鹿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公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从11月上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正处于寒冬季节,鹿既不配种也不生茸,处于非生产季节。鹿由于配种期体能的消耗及季节性体重下降,体质相对较弱,在越冬期采食量增加,体质也恢复很快。对老弱病残鹿为防止冬季消耗死亡,应考虑增加营养,同时在生茸前期增加  相似文献   

5.
王继军 《农村科技》2006,(10):48-48
根据公鹿不同活动的变化和对营养需要不同的特点,在饲养上可分为4个不同阶段。具体划分是:1月中旬至3月上旬为长茸前期;3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长茸期,9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配种期;11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恢复期。一、生茸期的饲养管理马鹿生茸期的饲养管理是饲养公马鹿最关键的时期。此期要加快鹿茸的生长速度,满足公鹿的营养需要,否则鹿茸的生长潜力很难发挥出来。为了增加马鹿精饲料的采食量,反刍充分,有利于消化吸收而  相似文献   

6.
茸鹿养殖是项高效益的产业,其主要效益来自公鹿的生产性能,养鹿的目的在于收获高效优质高产鹿茸。公鹿生茸期饲养水平高低、管理措施是否得当、精粗饲料调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鹿茸产量与质量。一、生茸期的饲养管理公鹿脱角后,鹿茸新生组织开始生长,此时正处于早春季节,气温低,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变化大,风天、雨天、雪天、暖天、冷天时常变化,鹿茸生长缓慢。此时生理特点发生明显变化,代谢功能明显改善,消化功能显著增强。1.饲养技术饲喂时间要定,不能赶前错后;饲喂次数、顺序应严格遵守;饲喂量要准,防止饱饥不均。2.饲喂方法①精饲料饲喂…  相似文献   

7.
东北梅花鹿血液某些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梅花鹿血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目前尚未见系统资料。本试验测定了东北梅花鹿母鹿、仔鹿(包括初生仔鹿和一月龄仔鹿)、公鹿(包括生茸鹿和非生茸鹿),血清总蛋白、蛋白分类、谷草转氨酶(sGPT)和谷丙转氨酶(sGOT)、全血非蛋白氮(NPN)、血糖、血清总脂、CO_2结合力、Ca、P、Mg、K、Na等13项生化指标,并通过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进行了比较。其中血清总蛋白和SGOT的含量是公鹿>母鹿>1月龄仔鹿>初生仔鹿;γ球蛋白、NPN、血清总脂的含量是公鹿>母鹿>仔鹿。其差异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数据表明梅花鹿血液上述生化指标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公鹿高于母鹿说明公鹿基础代谢较母鹿、仔鹿旺盛。 生茸鹿和非生茸鹿相比,血液总蛋白和sGOT的均数差异极显著,生茸鹿高于非生茸;鹿,表明生茸鹿体内蛋白质合成多、代谢旺盛。血钙生茸鹿又显著低于非生茸鹿。因此,在鹿生茸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含Ca、P多的矿物质饲料是提高鹿茸生产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6,(1):38-38
公鹿越冬期也是公鹿配种恢复和生茸前期的两个阶段。此期公鹿的生理特点是食欲和消化机能相对提高,热能消耗较多,并为生茸储备营养物资。从季节上即11月下旬至第二年2月末,天气昼短夜长,气候寒冷。鹿的活动量较少,反刍休息时间较长。针对这些特点,配合日粮时,以干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逐渐加大日粮量,提高热能饲料比例,以锻炼鹿消化器官,提高其采食量和胃容积。同时,供给一定数量的蛋白质饲料,以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需要。此外,在12月份应逐渐增加禾本科籽实,第二年一月末开始逐渐增加豆饼或豆科籽实饲料。日粮精料配合是:豆饼或…  相似文献   

9.
家养梅花鹿和马鹿是常年以粗饲料为主的珍贵茸用鹿,而在公鹿生茸期和母鹿繁殖期则以精饲料的营养为主。由于今年精饲料价格猛涨,而主产品鹿茸价位仍然很低,经大批杀鹿,仅剩下更为优良的鹿群。许多养殖户降低了鹿的日粮饲喂量及其营养水平,尤其是蛋白质类饲料量过低,造成鹿茸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如何进行鹿的科学饲养管理,从细节方面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 养鹿生产的目的是扩大鹿只数量(保存品种资源),提高鹿茸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在提高鹿茸产量方面近几年我们采取了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和中药催茸等措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1992年我们对周岁公鹿进行了毛头劈叉试验,以探索增加鹿茸产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种公鹿主要生产任务是担负母鹿的配种,通过对母鹿本交或人工授精获得高产的优秀后代。其次是生产鹿茸,由于鹿茸的遗传力高,种公鹿决定鹿场今后生产力高低。它的生理时期为:3-6月份生茸期,9—10月份为配种期,其余为休闲期。生茸前一个月逐步加料增膘,到生茸期膘情应达到9成。生茸期在保证青绿树叶自由采食情况下,每昼夜喂4次精料。  相似文献   

12.
1 鹿的配种技术鹿每年 9~ 11月发情配种 ,配种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母鹿的受胎率 ,所以鹿的配种技术对养鹿生产至关重要。1 1 调整鹿群 配种之前要调整鹿群 ,将最优秀的母鹿组成核心群 ,一般的母鹿组成生产群。核心群母鹿用超特级和特级的公鹿配种 ;生产群母鹿用Ⅰ、Ⅱ级公鹿  相似文献   

13.
饲养要点 公鹿的生茸期正值春夏季节,此期其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大,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此阶段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鹿茸的生长。为满足生茸期的营养需要,除供给大量精饲料和青饲料外,还要设法提高日粮的品质和适口性,  相似文献   

14.
饲养茸鹿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鹿茸,养好公鹿尤显重要。为便于生产管理,提高公鹿生产力,将生产期划分为4个阶段。以梅花鹿为例,分为生茸前期(1月下旬至3月中旬)、生茸期(3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
1.场址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略向南倾斜,鹿舍地面坡度不超过5°为宜,排水良好,地下水位适中。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粗饲料来源丰富。交通方便,距村屯l~1.5km以上,非畜(禽)疫区。2.公鹿饲养成年公鹿的饲养时期可分为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和恢复期4个阶段。(1)生茸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奶牛和茸鹿饲养业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常出现瘤胃酸度过高的现象,往往造成消化不良、代谢机能紊乱,使其生产性能和体况下降,给饲养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就引起反刍动物瘤胃酸度过高的原因、影响和危害以及防止技术措施分述如下. 1.引起瘤胃酸度过高的原因 1.1.精饲料比例过大 当奶牛处于泌乳高峰时期和公鹿处于生茸期,为了发挥其较高的生产性能,就必须提高日粮中的精料营养水平及饲喂量,以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当日粮营养水平过高,精料与粗料比例过大时,易引起其瘤胃酸度过高.  相似文献   

17.
公鹿和母鹿从每年9—11月配种结束后,便进入冬季的休养生息阶段。鹿在冬季虽然不生茸产仔,但却和下一年的生茸和产仔关系密切。在冬季如果不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也就不会有夏季的高产。因此,搞好鹿的冬季饲养管理是提高养鹿经济效益和安全顺利越冬的重要一环。为此,根据目前各地养鹿的经验与做法,将有关鹿在冬季来临前的几项饲养管理技术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有了好鹿即良种之后,怎样才能养好鹿即喂好鹿,充分发挥良种的最大生产能力? 我们依据茸鹿的种类、种质特性、生物学习性、生产时期及生长发育和茸的生长、消化生理和繁殖生理及其营养需要的特点,设备条件及管理技术,气象因子等环境条件等,按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在饲养方面,主要是既让鹿能吃下较多的精粗饲料,又不顶料,做到适时、适量、均恒饲喂.  相似文献   

19.
公鹿试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鹿试情技术就是用公鹿揭发母鹿是否发情的技术,亦即根据母鹿对公鹿的性欲反应情况来判定其发情程度.由于其具有准确、快速、简便和易于掌握等优点,在有关鹿的发情周期和同期发情研究中,以及自然发情鹿的试情配种和人工授精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成年公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从11月上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正处于寒冬季节,鹿既不配种也不生茸,处于非生产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