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套灌区籽用葫芦终霜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完善当地气象灾害指标,更好地开展籽用葫芦春霜冻气象服务,本研究选用籽用葫芦‘(丰产一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模拟自然降温过程,通过测定幼苗的叶温记录植株冻伤、冻死情况,结合荧光参数值,综合确定河套灌区籽用葫芦终霜冻指标。结果表明:(1)籽用葫芦幼苗全部冻死的最低温度为≤-4℃;(2)籽用葫芦幼苗结冰点的范围为-0.2~-2.8℃之间,过冷却点的范围为-1.5~-4.5℃之间;(3)苗龄越大的籽用葫芦幼苗,耐受冻害的能力越强;(4)籽用葫芦幼苗轻霜冻地表温度指标为-1℃,重霜冻地表温度指标为-3℃。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开展加工型番茄春霜冻气象服务,本研究选用加工番茄‘里格尔87-5’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模拟自然降温过程,通过测定幼苗的叶温,记录植株冻伤、冻死情况,结合荧光参数值,初步确定河套灌区番茄霜冻指标。结果表明:(1)番茄幼苗全部冻死的最低温度为≤-5℃;(2)番茄幼苗过冷却点的范围为-3.1~-5.0℃之间,结冰点的范围为-2.4~-4.9℃之间;(3)相对较小苗龄的番茄,抗寒能力更强;(4)番茄幼苗轻霜冻地表温度指标为-2℃,重霜冻地表温度指标为-4℃。  相似文献   

3.
农科110     
《种子科技》2014,(1):55-56
育苗。期间要采用遮光、降温、防雨等措施,每667 m2苗床播种1 kg左右。播种前用水浇透苗床,播种后覆盖2 mm细土,再搭建荫棚遮光。幼苗出土时洒一次水,2 d后苗可出齐。苗出齐后撤去荫棚,小水浇灌,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即可。在3~4片叶时可追施一定的氮肥,4~6片叶时可定植,定植前把苗床浇透水,以便起苗。  相似文献   

4.
1 肥床不肥及对策 实践中真正按照肥床标准培育苗床的不多,有些苗床都是在播种前施些化肥,普遍存在肥床不肥的现象。因此很难培育出理想的壮秧。第1,在水稻肥床旱育技术中,肥床是基础。科学的肥床培育,应该首先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弱酸性菜地或旱地,尽量不用水田做苗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性重和多年施用草木灰等亦不宜做苗床。第2,苗床培肥越早越好,一般秋冬季开始。施肥量是每平方米施碎秸秆3~5kg,腐熟人畜粪2-3kg,过磷酸钙0.25kg。忌用草木灰、灰土粪等碱性肥料。采取干耕干整干施的全层施肥法。  相似文献   

5.
秋冬温室电热温床育苗设置方法与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热温床育苗.床土升温快,均匀稳定,在有效的温度范围内,一般每小时能提高温度10℃,比一般冷床可提高温度10-15℃。昼夜温度稳定,温差仅3-4℃;幼苗出土快而均匀,比一般阳畦可早出苗、早齐苗2~5天;幼苗生长健壮,同一时期在叶数、茎粗、株高、苗重等方面均优于阳畦苗,幼苗病害较轻;经济效益较高,用电热温床育苗平均每6667m^2可增产蔬菜14%,增值25%。以电热加温线加温的苗床,一般与塑料大棚、温室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6.
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为虎耳草科八仙花属的落叶小灌木。伞形花序顶生,具总柄,小花密集成球形,大多数品种为不孕花。花初开时为白色,逐渐转为蓝色或粉红色。温室生产从小苗开始生产要10个月,从半成品至开花需3-4个月。生态习性土壤性喜温暖和半湿的环境,不耐寒。对栽培土壤的选择性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沙质壤土最佳。温度生长适温为18℃-28℃,自然花期为5-8月。一旦连续6-7天夜间温度低于18℃,且光照时间小于8-12小时,就会开始进行花芽分化,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天休眠结束。而在温室内栽培没…  相似文献   

7.
<正>早春育苗,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菌核病等土传病害。对种子可用50%克菌丹,或40%拌种双,按种子重量的0.3%0.4%的药量拌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主要应对育苗床土搞好土壤消毒,按每50千克苗床土加20克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和10毫升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拌土过筛混匀,再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发病初期,也可选用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5000.4%的药量拌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主要应对育苗床土搞好土壤消毒,按每50千克苗床土加20克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和10毫升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拌土过筛混匀,再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发病初期,也可选用68%金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72%霜脲氰·锰锌(克抗  相似文献   

8.
邹辉 《种子世界》2000,(10):36-37
1 制种田的选择 制种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地势高,排水通气良好的地块,土质以沙壤土或粘壤土为好。要求土壤为微酸性或中性,施肥充足,有2-3a没有种过豆类蔬菜。  相似文献   

9.
关岭冬果菜的栽培以蕃茄栽培为主,在整个栽培技术措施中掌握好育苗技术措施至关重要。育苗期在7月下旬~8月底,正值高温季节,月均温26℃,日温可高达38.4℃,而蕃茄幼苗生长适宜日温20~25℃,因此必须采取遮阴降温措施保证幼苗生长适宜温度。另外,高温期幼苗易徒长,病、虫、鼠害严重。因而需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培育壮苗。笔者经过4年的试验示范实践,将冬蕃茄育苗的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苗床消毒及床土配制选择土壤疏松,肥沃,2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旱地育苗。提前15d将苗床挖松整细,按1m长,8~10m开箱,箱高20cm,清除杂草。播种前1周…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光恕  廉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50-150
以板蓝根(Isatis indigtica Fort)为试验材料,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板蓝根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壤或轻壤土为最适土壤条件;白天18~23℃,夜间13~18℃地温18℃左右为最适生长温度;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空气湿度在80%~90%为最佳水分和湿度条件;氮磷钾的最佳施用比例为2.5:1:4。  相似文献   

11.
1 苗床烂籽烂芽、翻根原因调查分析1.1 调查样点1997~ 2 0 0 0年 ,共调查太康、杞县、淮阳、西华等四县 2 3个村 318个苗床。1.2 发生程度烂籽烂芽发生率一般在 10 %~ 15 % ,最高达 80 %以上 ,翻根发生率一般在 5 %~ 2 0 % ,最高达 5 0 %以上。1.3 对出苗的影响烂籽烂芽苗床缺苗 (钵 )较重 ,一般在 5 %以上 ,最高超70 % ;翻根苗床缺苗 (钵 )较轻 ,最高不超过 10 % ;同一苗床烂籽烂芽、翻根同时出现的情况较少。2 原因分析2 .1 外因播种偏早 ( 3月中旬以前 ) ;温度偏低 (气温 15℃以下 ,床温2 5℃以下 )且播种后出苗前冷暖变化剧烈 …  相似文献   

12.
<正>1玉米苗期阶段的划分及生长特点玉米种子播种后,种子吸水膨胀,开始萌发,萌发过程养分由胚乳供给,是异养阶段。随根系生长,展开叶增多,绿色面积及光合产物增加,幼苗营养逐渐自给,一般第三片叶展开时就过渡到自养阶段。2适宜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2.1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条件、宜耕时期及耕作深度土地平整、肥沃、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强,土温比较稳定,耕性较好,宜耕期长,适宜玉米生长。这也是壤土具有的特点,壤土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13.
以1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正常水分(T1)、轻度干旱(T2)、中度干旱(T3)和重度干旱(T4)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了水分控制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的加剧,幼苗株高、地径仍逐渐增大.(2)随着时间的延长,云南松幼苗叶绿素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OD和SOD活性分别呈逐渐降低和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水分条件下,幼苗的生长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力.  相似文献   

14.
刘宁  李正芬 《种子》2003,(4):17-18,21
矮杨梅 (MyricananaCheval.)种子繁殖试验表明 :(1)当年收获种子基本无萌发能力 ;(2 )经低温 (4± 1℃ )层积或沙藏处理 8个月种子能萌发 ,前者发芽率低 (2 9.0 %) ,后者高 (6 7.5 %)。 (3) 6 0℃以上热水浸泡处理种子萌发率高 ;(4)种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耐贮藏 ,经低温层积贮藏 2年的种子发芽率 (35 .4%)明显高于贮藏 3年种子 (8.2 %) ;(5 )矮杨梅是耐荫性植物 ,幼苗在遮荫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油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探讨油松幼苗的抗旱耐病机制,以3年生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设置T_1(土壤含水量20%以上)、T_2(土壤含水量10.1%~20%)、T_3(土壤含水量5.1%~10%)和T_4(土壤含水量5%以下)4个水分梯度,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SOD和PPO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油松针叶SOD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水分胁迫6天后,其SOD活性显著下降。相同时间下,T_1和T_2的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_3和T_4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各处理油松针叶PPO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_1的PPO活性在9天后下降,T_2、T_3和T_4均在12天后下降,说明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时,油松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所需修复时间较短。相同胁迫时间下,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时,PPO活性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升高,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PPO活性降低,说明过度胁迫时,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正>油菜出苗后至5叶以前的幼苗生长缓慢,5叶以后生长迅速,因而在苗床管理上要采取"促-控-促"的原则。即从播种到3~4叶期,要精细管理,促使出苗整齐、生长健壮;5叶后要炼苗,防止地上部徒长,以促进地下部生长;移栽前1周,如果幼苗发红,要浇水施肥,促使幼苗健壮。1.间苗定苗出苗时要及时间苗。一般苗床间苗2~3次,第一次间苗时间,宜在齐苗后1片真叶时进行,主  相似文献   

17.
王建平 《种子世界》2003,(12):39-39
1建立苗 床选择排灌条件好,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育苗场地.苗床面积根据定植面积确定,一般1hm2需苗床450m2,宜采用2m×8m育苗畦.首先将表土层10~15cm起出备用,再将下层土(15~30cm)挖出叠塄埂,然后把起出的表土层回填摊平.施腐熟有机肥2.5~3.0kg/m2,尿素15.0g/m2,磷酸二铵30.0g/m2,将这些肥料均匀地渗入土中,拌匀、耙平、整细后浇透水.  相似文献   

18.
水分和高温复合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田露  李琦 《作物杂志》2015,31(5):111
以水稻“迁星1号”幼苗为材料,进行水分(PEG6000浓度分别为0%,10%,15%,20%)和高温(35,40℃)双重胁迫处理,研究水分和高温复合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索调控植物光合生理措施、规避高温干旱复合逆境伤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PEG6000浓度为10%)下,35℃高温处理的水稻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总叶绿素(Chla+b)含量、叶绿素a/b(Chla/b)、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和PS 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40℃高温处理的水稻幼苗在3种水分胁迫下,Pn,gs,Ci,Chla+b,Chla/b,Fm和Fv/Fm显著低于对照,Fo显著高于对照。说明35℃高温处理水稻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未受到明显抑制,表现出对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40℃高温处理的水稻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显著下降,其光合生理特性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9.
<正>油菜出苗后至5叶以前的幼苗生长缓慢,5叶以后生长迅速,因而在苗床管理上要采取"促-控-促"的原则。即从播种到3~4叶期,要精细管理,促使出苗整齐、生长健壮;5叶后要炼苗,防止地上部徒长,促进地下部生长;移栽前1周,如果幼苗发红,要浇水施肥,促使幼苗健壮。1.间苗定苗出苗时要及时间苗。一般苗床间苗2~3次,第一次间苗的时间,宜在齐苗后1片真叶时进行,主要是间除丛籽苗,不使幼苗密集丛生;第二次间苗,应在2片真叶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油棕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30 μmol/(m2.s)的弱光条件下,以25℃、10℃、7℃、4℃、1℃各处理油棕幼苗3天,测定了油棕幼苗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由 25℃降至4℃,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的同时,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也显著下降,但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之后随温度下降至1 ℃,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均出现显著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显著上升,说明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随温度下降,初始荧光(Fo)不断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不断下降,其中以4 ℃以下的低温胁迫,这些参数的变化最为显著。表明严重低温对油棕幼苗产生了显著的光抑制,过剩的激发能不能通过热耗散途径散失,大量积累于PSⅡ反应中心,使光合机构遭受了较大程度的破坏,最终导致油棕幼苗光合能力的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