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合成群体中改良单交种的等位基因相对数目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uudley提出的估测杂交种没有而供体亲本所含有的有利等位基因相对数目的方法,估测了6个合成群体「BS(M-S)C23,豫综5号(YZ5H),WBM,LBM,LLS,WLS」可改良单交种MO17×HZ32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粒重、百粒重等怀状的有利基因相对数目、,结果表明:WLS群体中含有可改良华玉三号的行粒数、穗粒重、右粒重等性状,LLS和BS(M-S)C23分别含有对穗长和穗粗等性状  相似文献   

2.
美国稻种在贵州中部的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首次引进的100份美国稻种在贵阳种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生育期150~170d,占总数为74%;有效穗11~20穗/株,共57份;穗粒数大部分为101~200粒,300粒以上有3份,千粒重在21~30g共有82份,30g以上有8份,发现持异种质资源:RA73(与sd-1基因以及新矮源广丛,小粒Tetep不等位)Mg91B,L202B,M201B(野败保持源);DelmontRicol(  相似文献   

3.
新疆大赖草DNA导入普通小麦获得大穗品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新疆的大赖草成都主普通小麦花培品系761从转化的D3和D4代变异中重申选出大穗(主穗长大于14cm),多穗(主穗粒数大于60粒)品系50个,并能稳定遗传和正常结实,各品系连续多年种植,在穗长、穗粒数和粒重上表现突出。经对供体、受体和转化后代进行酯酮同工酶和RAPD分析,证明供体DNA片段已进入受体引起DNA重组。  相似文献   

4.
对6个合成群体的性状表现和配合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新合成的4个群体WBM、WLS、LBM、LLS的产量较高,除LBM外,产量一般配合力较好。WBM×HZ51和HZ55、LLS×HZ51、WLS×HZ32的产量和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豫综5号的一般配合力及其与HZ51的杂交组合产量和特殊配合力也较好,并据此提出了合理利用合成群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项目通过对163个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的穗粒数及构成因素的调查测定,并采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和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对玉米群体产量的影响作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千粒重。2.穗行数和行粒数与穗粒数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极显著,但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长穗比粗穗更易形成大穗。3.秃尖长度的降低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显著。4.多粒品种往往是强优势杂交组合,在成穗率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的重组痘苗质粒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B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以gB质粒为模板,扩增出MDVgB基因5’端到3’端388bp的DNA片段。用EcoRⅠ和XbaⅠ双酶消化PCR产物,将其克隆入pBluescript质粒,构建中间质粒Ⅰ;用XbaⅠ消化gB质粒,切出MDVgB基因XbaⅠ片段,并正向克隆入中间质粒Ⅰ的XbaⅠ位点,将MDVgB基因137bp的PCR产物与其XbaⅠ片段正向连接,构建中间质粒Ⅱ用EcoRⅠ调出中间质粒Ⅱ中的MDVgB基因,正向克隆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16启动子下游,构建MDVgB基因表达质粒p16-MDVgBMDVgB基因重组痘苗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进行重组病毒的构建及CTL应答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大拇指矮和偃展1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调查其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重组自交系后代中表现出双向超亲分离,根据抽穗期、单株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这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优良株系的筛选,均得到超高亲的株系,为进一步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对玉米群体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对其进行限制性选择的株型改良以及确定合理的选择指数是群体改良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选择强度,有效群体和环境条件均一致的条件下,对玉米(Zea mayL.)沈综基础群体和(S1)C1群体实施两种方案的轮回选择,得到半同胞家系HC2群体和全同胞家系FC3群体,同时对产量组成性状,植株性状及抗病性进行表型选择,结果表明,在HC2群体中,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的通径系数总效应分别为:0.579,0.415,0.363,0.311,0.293,在FC3群体中,分别为0.511,0.317,0.578,0.014,0.368。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有所下降。群体植株性状获得的遗传增益不尽相同,营养体的生长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水稻喷施“BR—120”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株高平均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10.
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完成了玉米群体中综3号的5轮混合选择。结果表明,中综3号群体本身产量平均每轮增益2.1%,群体测交种产量平均每轮增益1.7%。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明显提高,这表明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是有效的。群体其它农艺性状随着选择轮数的进展,发生了相应变化,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穗位高均有提高,穗粗、穗行数、雄穗分枝数下降,脱粒率、株高、雄穗长度、生育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Favorable agronomic traits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of popcorn. In this study,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258 lines was evaluated to identif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for nine agronomic traits(plant height, ear height, top height(plant height subtracted ear height), top height/plant height, number of leaves above the top ear, leaf area, stalk diameter, number of tassel branches and the length of tassel) under three environments.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en to integrate QTLs identified across three generations(RIL, F2:3 and BC2F2) developed from the same crosses. In total, 179 QTLs and 36 meta-QTLs(m QTL) were identified. The percentage of phenotypic variation(R2) explained by any single QTL varied from 3.86 to 28.4%, and 24 QTLs with contributions over 15%. Nine common QTLs located in the same or similar chromosome regions were detected across three generations. Five meta-QTL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QTLs in three independent studies. Seven important m QTLs were composed of 11–26 QTLs for 4–7 traits, respectively. Only 11 m QTLs were commonly identified in the same or similar chromosome regions across agronomic traits, popping characteristics(popping fold, popping volume and popping rate) and grain yield components(ear weight per plant, grain weight per plant, 100-grain weight, ear length, kernel number per row, ear diameter, row number per ear and kernel ratio) by meta-QTL analysis. In conclusion, we identified a list of QTLs, some of which with much higher contributions to agronomic traits should be valuable for further study in improving both pop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grain yield components in popcorn.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穗粗、百粒重和穗长最为重要,整体关联度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生育期>行粒数>吐丝期>散粉期>穗位>株高>穗行数>出苗期>出籽率,这说明目前玉米新品种选育应以果穗粗、长,百粒重大且穗行数多为主,以其他农艺性状适中为目标,协调各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品种(组合)明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32份玉米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多重比较,分析影响性状的遗传因子,选择最有效的育种方法。【方法】 选用4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8个自交系为被测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2份组合。测定玉米杂交种穗长、穗粗、产量、轴粗、粒长、百粒重、穗行数、秃尖长、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并采用变异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参试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31%~69.85%;穗粗、百粒重、行粒数和穗长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4 2、0.733 0、0.621 6和0.634 8),秃尖长与产量间呈负相关(r=-0.012 6);穗行数、穗长、百粒重、穗高、茎粗、轴粗、株高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正向作用,秃尖长、轴粗、行粒数本身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负向作用;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穗行数因子>穗长因子>百粒重因子>籽粒长因子。32份材料可划分为4 个类群,依据各类群的特点进行品种选育。【结论】 在玉米育种材料筛选时,果穗行粒多、果穗轴粗和秃尖小的育种材料,要关注百粒重,并与其他性状间的关联,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选育出优异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DPS软件对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粒重、出籽率和千粒重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玉米小区产量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出籽率和千粒重对玉米小区产量有显著效应,它们对小区产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株高〉穗粗〉轴粗〉穗位高〉行粒数〉出籽率.玉米小区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2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湖北省 2 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相关系数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秃尖长、单株子粒产量受环境影响的变异系数大 ,可利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 ;单株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2 0个玉米地方品种可分为 3大类 ,一些大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类  相似文献   

17.
以6个基础材料为选育对象,在自交2代之后,分别采用混粉法、自交法、姊妹交法选系.对各所得系进行生活力测定并用测验种测配,结果表明,混粉法和姊妹交法生活力显着高于自交法的选系,配合力无显着差异.在自交选系基础上,以S2或S3进行系内姊妹交法和混粉法,可增加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能大幅度提高自交系产量,降低单交种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ZeamaysL.)沈综基础群体和FC2 实施了轮回选择遗传改良 ,第一轮以半姊妹选择方案完成 ,获得了沈综(330)C1 群体 ,而后对它进行两轮全姊妹轮回选择改良 ,选择性状主要以籽粒产量为主 ,兼顾抗病性和部分植株性状 ,然后将得到的FC2、FC3 群体和C0、CK置于同一环境种植 ,根据调查和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群体产量获得了7.5 %的遗传增益。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得到明显的改良。群体中优良个体频率增加 ,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不同群体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有差异 ,群体产量的提高是由于农艺性状得到了改善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分析重要穗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组合HN4*QN17 自交衍生形成的包括287 个家系的F2:3群体及其相应的亲本作为试验材料,按照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试验。应用Excel2003 和DPS2000 对9 个主要穗部性状数据资料进行变异特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呈双向超亲分离,9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两试验点(海南三亚和山东青岛)具有较好一致性,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秃尖长>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百粒重>穗行数>穗轴粗>穗粗>出籽率;除秃尖长外,穗粒重与其他7个性状均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粒重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穗轴粗>出籽率>穗行数。说明秃尖长、穗粒重、行粒数、尧穗长性状变异系数大,在分离世代中有较广泛的选择空间;秃尖长与穗长、穗轴粗与穗粗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同步改良这些性状有一定难度;穗行数与行粒数、穗行数与穗粗性状间的显著正相关性,在育种中同步提高这些有利性状是可行的。穗部性状间的变异规律和关联性可为该组合二环系选育中性状的取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糯玉米(Zea mays L.var.ceratina Kulesh)单株产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且各性状之间也会互相作用. 以广东省选育的15个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调查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穗位叶宽、茎粗、果穗长、秃尖长、果穗直径、穗行数、行粒数、轴粗、鲜苞质量和鲜穗质量共1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与鲜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表现为:果穗长>轴粗>叶片数>穗位叶宽>株高. 在糯玉米品种选育时,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等可作为关键选育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