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开发低毒、高效的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以18年生马尾松边材为试材,采用14种复合药剂对3种木材变色菌进行实验室防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延长、药剂质量分数增加,处理材的防治效果增强;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混合配制的药剂,对3种变色菌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发环保、高效的新型铜化物防腐剂,本研究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以软腐菌球毛壳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蓝变菌可可球二孢和松球壳孢、霉菌深绿木霉为试验菌种,对复配型铜化物防腐剂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0.05%~0.50%8-羟基喹啉铜(Cu-8)、 5.00%~20.00%冰乙酸(CH3COOH)、0.05%~0.50%戊唑醇(TEB)和5.00%~20.00%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混合,余量为水配制复配型防腐剂,对5种木材真菌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竹木制品的防霉防变色性能,及提高处理药剂的抗流失性,采用多菌灵(CBZ)、多菌灵与三唑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分别处理马尾松试材后,在试材表面涂刷不同的疏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理材中CBZ、三唑化合物的流失性能.结果表明,涂刷疏水剂后,处理材中CBZ、三唑的固着率显著提高,其中水性清漆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马尾松、尾叶桉、马占相思和南洋楹4种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KJQ、TRQ、WAQ 3种涂料与防腐剂复配处理木材,研究复配涂料对木材耐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JQ复配涂料处理对提高马尾松的耐腐性能较其它2种涂料好。经KJQ复配涂料处理后,马尾松、尾叶桉、马占相思和南洋楹木材的耐腐性能由原来的稍耐腐等级提高到强耐腐等级,其中KJQ涂料与DDAC、IPBC和SGB 3种防腐剂活性成分复配后的处理材耐腐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抑菌圈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4种变色菌的抑制能力,初步筛选用于制备中密度纤维板防霉剂配方,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01%~0.1%的甲基硫菌灵(Me-TBZ)、0.1%~2.0%的丙环唑(PPZ)、0.1%~2.0%的戊唑醇(TBZ)和5%~30%的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混合复配,添加有机溶剂10%~30%乙醇胺和10%~30%乙醇,该混合剂对变色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中密度纤维板防霉剂。  相似文献   

6.
将具有较好杀菌效果的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和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用于橡胶木防霉防蓝变处理。室内试验显示,单方IPBC制剂和IPBC与DDAC复配制剂处理的木材,均具有较优的防霉防蓝变性能,且复配制剂处理效果更优;野外试验显示,采用常压处理和真空加压处理后,复配制剂处理材的防霉防蓝变性能可满足橡胶木加工初期生产周转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植面积广,生长周期短。马尾松木材存在尺寸稳定性差、含脂量高和易蓝变等缺陷,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需要对马尾松木材进行改性处理来提高其性能和用途。通过对近年来马尾松木材改性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归纳,马尾松木材改性的方法可分为脱脂处理、有机物浸渍处理、无机物浸渍处理、热处理和其他处理;探讨马尾松木材改性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马尾松木材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扩大马尾松木材的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铜防腐剂及百菌清处理3种木材的野外耐久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亮 《木材工业》2006,20(5):11-13
在广东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不同剂型的季铵铜(ACQ)、柠檬酸铜(CC)、百菌清(CTL)及铜铬砷(CCA)处理马尾松、湿地松、毛白杨后的野外埋地耐久性能的结果表明:毛白杨防腐处理后不宜在与地接触的条件使用,可以用于快速初步评价防腐剂的野外耐久性能;吸药量6.4~8.5 kg/m3时,CTL处理后的木材不宜在与地接触的条件下使用;湿地松的ACQ-B 及 CC防腐、防白蚁效果相当;对于马尾松、湿地松,吸药量6.0~6.8 kg/m3 时,ACQ-B、CC处理的试材埋地6年后,防腐效果较好,防白蚁的效果尚可;对于马尾松、湿地松,吸药量约10 kg/m3时,ACQ-B、CC、CCA处理的试材埋地6年后,防腐、防白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三唑等制剂处理竹材的防霉防变色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竹材防霉防变色剂,采用抑菌圈试验法,从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CMIT/MIT和DCOIT)、有机碘化物(IPBC)、三唑类化合物及多菌灵盐酸盐(CBZ)等10种药剂中,筛选出4种较优的防霉、防变色药剂,并测试其处理竹材的防霉、防变色效果。结果表明,IPBC、CMIT/MIT及CMIT/MIT与CBZ的复配制剂,可有效防治本试验所选霉菌和变色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配方施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长、叶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肥处理,对不同处理后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叶片营养、土壤养分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马尾松人工林叶片营养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地配方施肥具有促进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的效果。施肥2年后,最佳的施肥处理T2(N:P2O5:K2O=8:10:12)的树高、胸径年均增长量达1.25 m、1.29 cm,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高61.54%和35.79%。而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含量的促进效果大小顺序分别为:T2(N:P2O5:K2O=8:10:12)﹥T4(N:P2O5:K2O=10:10:10)﹥T3(N:P2O5:K2O=12:8:10)﹥T1(N:P<...  相似文献   

11.
促生菌接种马尾松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促生菌对马尾松苗木的促生效应,用前期筛选获得的优良固氮菌菌株N9、N16及解磷菌株P9、P3,组成N16P9、N16P3、N9P9、N9P3 4种混合菌液接种,比较接种促生菌及施肥对马尾松苗木的生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促生菌育苗生长6.5个月的马尾松苗木,N16P3、N9P9、N9P3处理的苗高生长比对照分别增加4.9%、0.7%和2.6%,N16P9、N16P3、N9P3处理的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6%、2.6%和1.3%。接种促生菌10个月的马尾松苗木,高生长增加11.44%~50.80%,地径生长增加2.63%~26.32%,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5.57%~9.79%,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幅在0.83%~1.45%,苗木单株总生物量增加3.38%~5.77%。综合分析结果以N9P3混合菌液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季铵铜防腐剂处理南方松为原材料,参照美国AWPA E11-06标准,分析不同pH值、不同温度的水环境对季铵铜防腐木中有效成分流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和DDAC的总流失率在pH 9时的碱性环境明显小于其在酸性环境下的流失率,在pH 3时,分别达到最大值40.80%和44.43%;随着温度从室温(10℃)升高到30、50℃,铜和DDAC的流失率均明显增大;在14 d的流失时间里,铜和DDAC的流失率呈现出随时间递减的规律,并且DDAC比铜更容易流失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15-119
以南方4种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种子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主设计的高压静电种子处理装置,设置不同的电场强度(1.5、2.5、3.5、4.5、5.5 k V·cm-1)和处理时间(5、10 min),及不经电场处理的对照组(CK),探讨不同电场处理对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干、湿种子萌发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4种树种干种子施加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后,只有马尾松干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火炬松干种子发芽势在处理10 min时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它树种干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各处理条件下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4种树种湿种子经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后,除了杉木湿种子发芽势和马尾松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处理时间下有显著影响(P0.05),其它各树种湿种子在各处理条件下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15-18
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为砧木进行异砧嫁接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常用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嫁接苗培育方法。本文以马尾松组培苗、扦插苗、实生苗砧木为研究对象,湿地松实生苗砧木为参照,通过接穗复幼处理和嫁接时间优化,研究马尾松本砧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变化,以期建立高效的马尾松本砧嫁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砧木类型影响马尾松嫁接效果,其中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5%,而以马尾松组培苗、扦插苗为砧木时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长量均与以湿地松实生苗为砧木时无明显差异,且砧木培育时间约缩短了一半。接穗木质化程度与马尾松嫁接苗成活率密切相关,利用截顶修枝及外源喷施500 mg/L GA_3和1%尿素重复处理接穗3次以上,接穗木质化程度降低,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提高到81%以上。嫁接时间影响嫁接成效,其中3月嫁接效果最好,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分别为97%和31 cm。因此,今后在马尾松良种基地和种子园营建过程中,可选用马尾松组培苗和扦插苗代替湿地松实生苗培育砧木,通过接穗复幼与时间优化进行嫁接,以达到提高嫁接成效和克服异砧嫁接不亲和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对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短期影响,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择伐(保持林分现状,无人为干扰)、除灌(清除林内灌木层和阔叶更新层,保留马尾松更新小树)、伐除非马尾松(伐除胸径≥4 cm的非马尾松树种,择伐强度为15%)和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树木平均胸径以上的马尾松个体,择伐强度为70%) 4种抚育择伐处理,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林凋落叶经历12个月后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差异,并探讨影响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抚育择伐处理的凋落叶年分解速率分别为0. 304、0. 397、0. 311和0. 315 g·g-1a-1;相比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抚育择伐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30. 59%、2. 30%和3. 62%;随着分解进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凋落叶C含量在前6个月显著降低,随后轻微波动,N含量呈先释放后持续固持的趋势,P含量则无规律性变化;处理与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和N释放速率影响显著,而对P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N含量和N/P显著正相关(P0. 05),而与5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 05)。【结论】短期来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均能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减缓养分过度累积,促进养分归还土壤。未来开展马尾松林经营时,应选择林分各层次的轻中度择伐,以调控形成合理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林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6.
1989~1990年,在经过室内毒力测定证明溴灭菊酯对马尾松毛虫有很高毒效的基础上,用其进行了林间和飞机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防治结果表明,林间喷药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达96.5%~100%;飞机大面积喷洒,对4~5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效达87%~95.08%。与此同时,对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兼治的效果分别为87.91%和71.5%。  相似文献   

17.
以季铵铜防腐剂处理的南方松为试材,参照美国AWPA E11-06标准,分析10、30和50℃3种温度条件下防腐木中有效成分的总流失率,并基于时间-温度叠加原理,运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进行总流失率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3种温度条件下铜和DDAC的流失趋势是一致的.根据铜和DDAC总流失率,得出防腐木表面的活化能为Ea=54.59 kJ/moL,相关系数R2达到0.98以上,拟合性较好,由此证明可以用动力学分析方法预测ACQ防腐材中铜和DDAC在10~50℃温度范围内总流失率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严重侵蚀区以持续100%隔离降雨模拟水分亏缺环境,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针叶水势、针叶形态的影响,评价马尾松在水分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处理组20 cm和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达10.93%和12.17%,表明土壤环境已出现水分亏缺;(2)处理组针叶水势(Ψd)持续下降,平均值为-3.73 MPa,显著低于对照组-2.80 MPa(P<0.05),证明处理组土壤含水量下降已对马尾松针叶水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针叶水势关系得出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3)马尾松针叶形态相关指标分析表明,隔离降雨第2 a内对照组与处理组间叶长、叶宽、叶面积的差值均明显大于第1 a内,说明生长减缓是该地区马尾松应对土壤水分亏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微红梢斑螟的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8年南方重大冰冻灾害后,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省马尾松人工林大面积暴发。应用4种不同类型农药林间喷雾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其中以2.2%甲维盐EC 1 500 mL/hm2用量防效最佳,施药第3天和第10天,防效分别为81.96%和84.60%;其次为30%氯胺磷EC 600 mL/hm2用量,施药第3天和10天,防效分别为67.95%和79.14%;而5%氟虫腈EC和10%吡虫啉WP防效较差。另外,4种药剂施药后均对马尾松生长安全,对非靶标昆虫无明显影响,且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20.
秦理哲  胡拉  杨章旗  段文贵 《林产工业》2019,46(3):36-39,44
采用铜氨(胺)季铵盐(ACQ-D)防腐剂处理马尾松木材,以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聚氨酯(PUR)和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RPF)为胶黏剂制备防腐材胶合试样,研究胶黏剂种类和防腐剂处理浓度对马尾松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PI、PUR、RPF适用于ACQ处理马尾松的胶合,平均剪切强度和木破率均达到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要求。胶黏剂种类对防腐材胶合强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PUR和RPF的剪切强度优于API。与未处理材相比,ACQ处理对API胶合有负面影响,对PUR胶合有增强效应,对RPF胶合没有显著影响。在ACQ浓度为0.1%~1.0%范围内,胶合强度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